第三章 侍衛

丘聚能在正德皇帝身邊這麼多年,對正德皇帝的心思揣摩的十分到位,他腦子一轉,說道:“本朝祖制在,世子無罪貶爲庶人,自然是不可以的。不過奴婢也能揣摩出世子的幾分意思?”

正德說道:“哦,說來聽聽。”

丘聚頓了一頓,說道:“天下繁華之地,莫過於兩京。雍王世子不管怎麼封都封不到南京。其他地方比起兩京,不過是鄉下地方而已。世子正是年少無知,心思未定之時,自然是寧肯在京師當一名武官,也不願意去鄉下地方當一名藩王。以奴婢之見,莫不將雍王世子多留幾年,等成親之後,心思定了,再之國不遲。”

正德說道:“正是,等讓他結了婚,收收心,再之國不遲。丘聚。”

丘聚道:“奴婢在。”

正德說道:“你去傳旨,將這個意思給他說說,不要讓他疑神疑鬼的,自己嚇唬自己,對了,讓他幾日來豹房。他不是想當武官嗎?就讓他當侍衛吧。”

“是。”

朱厚煌渾渾噩噩的回到家中。

推開書房的門,坐在椅子之上。心中暗暗嘆息一聲。暗道:“今天這事之後,我想留在京師的想法,恐怕要泡湯了。”

作爲一個藩王,到底能有什麼作爲。

朱厚煌再明白不過了,這一輩子也就是一個富貴閒人的命。唯一的機會就是正德之後,入繼大統。

但是這裡面哪裡是那麼容易的。嘉靖到底是怎麼入繼的,朱厚煌並不清楚,但是也知道這裡面決計是內幕重重。

即便是藩王一不小心也會將小命丟在裡面。

不管怎麼做,留在京城纔會有機會,留在政治中心纔會有能力影響整個大明朝。

作爲一個穿越者,成爲大明藩王,即便不是地獄開局,也是帶着鏈鎖開局。有時候朱厚煌還真得感謝自己今生的便宜老爹朱祐枟。

朱祐枟大約與衡陽一地犯衝。先是一心想要移藩山東,怎麼也看不上衡陽,後來居然死於衡陽地裂。這才讓正德起了憐憫之心,覺得這位叔叔實在倒黴,衡陽與雍王一系八字不合。朱厚煌纔有在京城居住到成年的機會。否則在地方上,無論他怎麼折騰,也打不開局面。

“世子。”外面一個清脆的聲音傳來。

朱厚煌說道:“進來吧。”

一個十七八歲的小丫頭走了進來,這個小丫頭是一個美人胚子,鵝蛋臉一身淡黃衫。正是朱厚煌母親吳氏身邊的丫鬟。雲墨上前躬身一禮,說道:“世子,王妃叫你過去。”

朱厚煌說道:“雲墨啊,母親叫我去,有什麼事情?”

雲墨低頭雙手抓住衣角,好像是一個木頭人一樣,淡然說道:“奴婢不知道。只是交代了您一回來就去見他。”

朱厚煌知道,雲墨是有名的嘴巴嚴。無奈搖搖頭,跟着他去見吳王后了。

不多時來到了後殿,自有僕役挑開門簾,朱厚煌一進去,就行禮道:“見過母親。”

吳王后坐在正堂上喝着茶,一擺手說道:“煌兒坐。”她將茶碗放下來,說道:“你們都下去吧。”

衆僕役說道:“是。”各自躬身下去不提。

吳王后正色的問道:“煌兒,今個你怎麼半路逃席,去幹什麼了?”

朱厚煌說道:“沒幹什麼?”

吳王后的父親是錦衣衛出身,身上還有錦衣衛指揮使的榮銜,吳王后也算是武家出身,手腕嚴厲的很,自雍王去世之後,就是吳王后支撐整個家,她整肅上下,雍王府內外沒有一個人敢輕視吳王后。朱厚煌自然騙不過她。

她說道:“說吧。你去見陛下說什麼了。”

朱厚煌說道:“沒說什麼?”

吳王后嘆息一聲,臉色有些惆悵,說道:“煌兒,知子莫若母,您心裡什麼心思我不知道嗎?就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今天我給你說透亮一點,祖宗家法,對藩王要求就兩個字安分。藩王受封王位富貴已極,還有什麼可求的?安安分分將這份富貴傳到子孫,就是你的功勞。須知你做得越多,就越遭人白眼,越做越錯,什麼也不做,纔是上策。平庸才是福,你從小就聰明,有些事情不用我多說。你今天去見陛下,不管是成不成,今後沒有下一次了。知道嗎?”

朱厚煌還從來沒有見過吳王后這樣嚴肅的樣子。

朱厚煌忍不住說道:“母親,難道在大明,藩王想做一點事,就這麼難嗎?”

吳王后冷笑說道:“當然了,靖難是插大明文人心頭的一根刺,皇帝未必想將所有藩王都廢了。但是所有文官卻早就想所有藩王當成豬狗了。”

朱厚煌還想說什麼。說道:“母親。”

吳王后說道:“住口。”隨即她覺得說話有些嚴厲了,說道:“兒啊,從小你想做什麼,我都依你。沒有想你成爲什麼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傑,只想你能守住你父親留下的王位就成了。你想學武,我依你,想學木匠鐵匠的學問,我也依你,想做什麼都成的。但是不要有非分之心,縱然皇帝無子,也不是隨便想的。”

“母親,”朱厚煌大驚,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道吳王后會這樣說。他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道:“孩兒斷然無此非分之想。”

吳王后嘆息一聲說道:“我知道你沒有這個想法,但是頂不住別人沒有這個猜測,皇帝無子,亦無兄弟,你作爲堂兄弟,卻戀闕不肯之國就藩。萬一皇帝后宮有什麼不測之事,你就是千夫所指。就算你真惦記這個位置,京城也是不能留下來的。所以煌兒,你還老老實實在山東找一個好地方,就國吧。”

朱厚煌背後冷汗直冒。他完全沒有這樣想過。

只是他沒有想過並不代表所有人都沒有想過。

正德登基已經有十年之久,早已從一個少年成長爲青年了,但是膝下無子,國統無繼,這已經是不知道多少人的心病嗎?正德自持年紀尚青,於此事不急。但是已經有大學士楊廷和上書,援引宋故,養王子於宮中之事。只是被正德給否了。

大統之事,雖然無人敢提,但早已成爲所有人心照不宣的焦點。

朱厚煌今天的舉動,落在有心人眼裡,就是明明白白的暗示。這也是爲什麼吳王后如此生氣的原因。

想起樑王與漢武帝舊事。一旦正德有子,朱厚煌會落個什麼下場,就算是正德沒有兒子,文官也不喜歡再來一個不安分的皇帝。

正德已經讓他們受夠了。

朱厚煌說道:“母親,放心,我就是想不就國也不行了。”隨即,朱厚煌將與正德皇帝說話,比劍之事,一五一十的交待出來。

吳王后長嘆一口氣,說道:“阿彌陀佛,我算是放心了。”

忽然門外有人喊道:“王后娘娘,陛下派人傳旨來了。”吳王后陡然站起身來,說道:“大開中門,設香案。準備接旨了。”

不多時。

“哈哈哈,”笑聲傳來,一行僕役簇擁着一個蟒袍大太監進來,朱厚煌一看不是別人正是丘聚。

丘聚人未到聲先到,說道:“王后娘娘,不必如此隆重,奴婢不過是奉陛下之命來傳一個口信而已。”

吳王后趕緊將丘聚引到上首落坐,丘聚客氣幾分,坐下說道:“陛下口諭:皇弟有尚武之心,朕心甚嘉,明日請皇弟至豹房相見,兄弟二人再次一較高下。”

吳王后的臉色微微一滯,立即配上笑臉,說道:“多謝陛下美意。”

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九百章 影響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
第一章 元宵宴第一百六十六章 掃平礦區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六百二十六章 歸來的艦隊第五百九十三章 浮橋之戰十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水師與商船的區分第九百零五章 第二次京畿戰爭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訓子第七百零九章 後宮瑣事三第三百八十四章 決戰之前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七百八十章 金洲戰事二第四百零九章 戚景通的希冀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五十九章 萬銳之死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七百八十六章 金洲戰事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七百八十九章 南都和議二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視戚氏第七百四十九章 在南都三第三十一章 小王子來了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第二百六十七章 火燒贛江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五十一章 正德的猶豫第三百五十一章 雜事第二十二章 練兵【3】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一十五章 楊慎到來第五百七十六章 升龍城下三第四百七十七章 香料羣島結束戰鬥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三百七十三章 說服第三百六十六章 白藤江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各方反應第六十七章 許棟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一百零五章 太醫令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百一十三章 帝崩十五第七百四十八章 在南都二第三百六十一章 分一杯羹第三百二十九章 吳太后的命令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馬六甲城下第四百一十三章 雍王世子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明vs東雍四第三百一十一章 渤泥第八百三十三章 東雍之戰七第二百一十九章 寧王之亂四第一百二十三章第五百六十三章 東雍近況四第六百一十三章 如何善後?第八百九十四章 鎮江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八百六十六章 勝負手第四百五十章 接戰九第七百六十八章 南下探查第五百五十六章 瘟疫四第四百七十四章 廈門灣之戰四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四百零六章 科學是什麼?第五百八十六章 浮橋之戰五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七百零八章 後宮瑣事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五百九十六章 升龍圍城戰第一百七十三章 許鬆歸來第八百二十七章 東雍之戰第六百四十六章 巡視呂宋第五百一十八章 脫離北京二第八百八十七章 寧波城下第一百九十六章 許棟的行動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四百五十八章 水陸之間的交鋒第九百章 影響第一百八十一章 三路出征第二百八十九章 與佛郎機人的交易第六百零二章 升龍圍城戰七第二百三十三章 安慶攻防戰八第五百六十七章 張璁三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五十四章 決心與準備第五百五十二章 雨中的激戰第六十三章 清江浦第六十八章 許棟【二】第三百四十八章 雙城戰記四第五百七十章 蔣氏二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五百九十八章 升龍城圍城戰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如何善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