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仇華的突圍

“大人,我或許有一個辦法。”一個人忽然說道:“大人,城中很多人因爲何大人的選擇,有了動搖之意,但是他們也沒有與大人火併之意,所以大人可以與他們談談,大人率軍離開,他們留下來守城,他們大概會同意的。”

仇華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說道:“好,這件事情,就拜託給你了。”

仇華將所有人送走,等這個人與其他溫州人的談判結果如何。

仇華見沒有外人了,剩下的都是仇華從甘肅帶來的親兵,他忽然用甘肅土話說道:“所有人都準備,我們今天夜裡走。”

“大郎,老王他們幾個還下不了牀。”一個親衛問道。

所謂的老王幾個,就是與戚繼光當面廝殺的人那些親兵。雖然死了好幾個,但是的也傷了好幾個人,此刻正在養傷之中。

仇華說道:“再不走,我們就走不了了,這些南人絕對不值得信任,誰值得他們肚子裡面有什麼好好腸子,老王他們只能安置在這裡了。”

仇華對自己的親兵,可以說是推心置腹,真心實意。即便是到了大明末年,大明將領的家丁的戰鬥力,也是槓桿的,吳三桂救父就可以看出,他帶親信家丁衝擊東虜的大軍,救回父親,就可以看出親信家丁的戰鬥力。

所以,將門對家丁特別看重,但是這個時候,仇華也知道時間絲毫也耽擱不得。也顧不得其他了。

要知道突圍,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城中有數百匹馬而,戰馬並不多。而城外重重疊疊的營地,雖然營地之間也有道路,但是大隊人馬衝出去,簡直是不可能的。

仇華從一開始,就沒有想帶這些人走。

不過是用來掩人耳目而已。

仇華的堅持之下,其他人也沒有說什麼。

畢竟邊塞出身,從小與韃子拼殺,早已見慣生死了,對生死的感覺,與那些沒有見過陣勢的南方人不同。

仇華身邊的親衛全部召回,已經不足百人,帶了城中的馬匹全部帶走了,當做是備馬。在午夜十分,仇華叫來城門,帶着人手。瞬間出城了。

出城就往北走。

“殿下,城中有數百騎出城。”半夜時分,朱厚煌被人叫醒,朱厚煌一邊穿衣服一邊問道:“情況怎麼樣,留下來沒有?”

“這-----”外面的人有些吞吞吐吐。

朱厚煌與外面人隔了一面屏風,他怒斥道:“說,有什麼說什麼,有什麼不好說的?”

“敵人都是騎兵,我軍派人攔截,沒有攔的住,反而死了好幾十人。請殿下責罰。”

“哼。”朱厚煌冷哼一聲,卻沒有責罰。

雍軍沒有足夠的騎兵,是雍軍最大的缺陷,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南方打仗的時候,還用不到,畢竟朱厚煌沒有騎兵,他們也都沒有,而且南洋潮溼,真正的平地很少,即便是田地,也大多是水田,就是給馬也跑不起來。

但是越往北,越不好說了。

區區百餘名騎兵,想走根本就攔不住,也在清理之中。朱厚煌說道:“李良欽。”

“臣在。”李良欽在屏風外面說道。

朱厚煌一邊整理衣領,一邊說道:“帶龍驤衛中的騎兵,去追。孤要看看,仇華到底有多少本事。”

李良欽說道:“是。”說完就大步離開了。

雍軍僅有的騎兵不在別處,就在朱厚煌的親衛身邊,也就是變成龍驤衛之中,不過也僅僅千餘騎而已。

雍軍創建騎兵的困難,不在於缺馬,也在於缺人。

沒有足夠的騎兵人才,沒有合適的騎兵戰法。要不是從北京有一些原外四軍的軍官來投奔,朱厚煌連這千餘騎兵的架子都搭不起來。

人勉強說是能用,而馬匹也是夠嗆。這些馬都是從東北買過來的。佐渡島也成爲小小的中轉站,從日本海上岸買馬,買了馬之後,轉到佐渡,然後一路南下到南都。

但這些北方的馬匹到了南方很容易水土不服生病,而南方的馬匹普遍的矮小。朱厚煌想改良馬-種,但是馬-種改良,從來不是一天兩天的能做的到的。

所以雍軍馬匹的主力,不是別的,而是如同滇馬一樣的矮馬,已經已經適應南方生活的東北馬。

不得不說,這兩種-馬匹夾雜在一起,看上去違和之極。

李良欽的行動很快,不過一會功夫,龍驤衛騎兵就出營了。

不過,李良欽即便是平跑的快,一時半會,也抓不住仇華。

在天矇矇亮的時候。

仇華拉住了馬匹說道:“休息一會兒。”

從午夜時分跑出來,已經跑了整整半夜,跑出數十里外了。是時候休息一會兒。仇華一聲令下,所有的家丁都開始行動了。

他們先牽制馬匹行走一段路,然後給馬匹餵食,大把大把的豆子都塞進去馬嘴裡面,這樣激烈的奔跑之中,一定要給馬喂最好的馬糧,不要看這些黃豆,其實很多百姓,未必有黃豆可以吃。

歇了馬,然後自己纔拿出堅硬好像是石頭的大餅,就着涼水喝。

“大人,不對,後邊有追兵。”一個家丁忽然將耳朵貼在地面之上,大聲說道。

在邊塞的士卒對大隊騎兵的動靜最熟悉不過了。立即察覺出不對勁了。

仇華立即將耳朵貼在地面之上,細細的聽。

說實話,其實聽不出來什麼,但是仇華卻有一種感覺,感覺就是這馬蹄的轟鳴之中,有一絲雜音。

仇華當機立斷,說道:“準備好,我要給他們一個狠的。”

“是。”

在仇華的指揮之下,所有士卒都隱藏起來了。

沒有過多長時間,後面的雍軍騎兵,也出現在這裡了。

不得不說,雍軍騎兵還真得不行,出發的時候,還能保持隊形,但是狂奔一夜之後,就拉開距離的,那些騎東北馬匹的,士卒跑在最前面,不過,百餘人出頭,而他們後面都是稀稀疏疏的騎兵,後隊已經不知道掉到什麼地方了。

整整半夜的狂追,早已讓這些人疲憊不堪。

騎馬也是一個力氣活,馬匹奔跑的時候,有上下起伏,所以說騎在馬上的人,需要一直調整自己的身體,適應這樣的上下起伏。真正適應的人,早就習慣這種起伏,自然能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成爲自己習慣的一部分。

但是雍軍的騎兵,除卻少數幾個之外,都是新手。

這些新手根本不能適應這一點,最少還不能將他當成本能。所以騎的時間一長,就有各種各樣的事情出現。

比如大腿被磨破,比如雙腿都麻木了,等等事情。

“大人,我們在這裡休息一下吧。”一個騎兵軍官向李良欽請示到。

李良欽覺得情況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正準備說什麼。固然聽一個人說道:“李大人,情況不對,你看這裡的馬糞,還是新鮮的。”

說話叫馬放臣,他是外四家出身,沒有被挑入外四家軍之前,是邊軍的好手,他即便是不下馬,一眼也能看出地面上的異常,剛剛有大隊馬隊,在這裡休息,而且馬糞還沒有幹,說明他們還沒有走遠。

“我們趕快追?”李良欽帶着詢問的語氣問道。

“不,休息一下吧。”馬放臣說道。

如果他帶着是邊軍馬隊的話,馬放臣覺得會命令咬着牙追下去,但是不是,他只覺得眼下雍軍的情況,即便是追上了人家,也不會是對方的對手,只能修整一會兒,再繼續追,希望敵人沒有跑多遠吧。

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章 善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十七章禮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
第三百九十六章 升龍會戰十第八百二十五章 對策三第十七章 練兵2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七百二十四章 正旦大朝八第二百一十三章 水師學院第六百八十三章 關門海峽之戰二第一百零四章 天不絕我第八百六十八章 勝負手三第一百九十三章第十六章 先北後南第四百八十三章 攻城二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雍與大明四第七百二十章 正旦大朝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雍國水師出動第七百四十三章 出使二第七百八十七章 談判之前第五百一十一章 帝崩十三第二百五十五章 樟樹鎮之戰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一百八十五章 徵蠻四第六十章 土盤算法第八百零七章 出戰淡目國第三百七十五章 升龍城外第四百六十二章 香料羣島之戰三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八百二十九章 東雍之戰三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八百九十七章 南京城三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厚煌的科研計劃第四百九十二章 正德北歸三第一百九十章 徵蠻九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爭貢之爭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四百章 善後第七百六十五章 屠殺與招撫第五百五十八章 鄭綏的選擇第七百三十七章 江上追逐三第四十七章禮第二百四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 二十第二百二十四章 寧王之亂之王命旗牌第八百四十章 沈希儀之死二第五百零六章 帝崩八第三百零二章 占城二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島之戰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安慶攻防戰十二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功罰過第六百一十章 升龍圍城戰十五第三百零六章 暹羅二第八百三十五章 東雍之戰九第二百零五章 朱厚煌給出的出路第四百一十一章 託梅的宏願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四百四十六章 接戰五第六百二十五章 太平洋航線第六百五十二章 倭亂之加劇二第七百四十七章 在南都一第八百九十三章 嘉靖的怒火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二百四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三十三章 應州之戰 王勳【一】第七十七章 李良欽【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安慶攻防戰十一第一百四十五章 臺灣海戰下第五十八章 東雍第四百九十七章 帝崩三第八百二十六章 對策四第五十六章 楊慎相助第七百三十三章 論楊慎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四百九十六章 帝崩二第二百六十五章 火燒贛江二第八百九十五章 南京城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七百八十五章 金洲戰事七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一百六十八章 掃平礦區三第五百七十二章 安南情勢第六百九十一章 夜襲二第八百七十章 勝負手五第七百五十四章 王陽明的遺產二第七百五十六章 應對第七百六十三章 善後第三百零九章 與敵同行第七百二十五章 新氣象第一百二十四章 火炮問題第二百八十四章 東雍漁業二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十章 宣府第四十五章 英雄第五百二十章 京畿鏖戰二第八百七十二章 勝負手七第七十三章 銀子【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安慶攻防戰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