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

吳行之微微低頭,說道:“是。”隨機又揚起頭來說道:“少府的財政來源,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少府廠礦的產出,一部分是航線上的收益。”

朱厚煌不由有點疑惑說道:“少府廠礦上的產出?有多少產出?”

朱厚煌記得他大部分財政收入都來自海上,只是沒有想到吳行之說了半天都沒有進入正題。他也不記得,他開設的那麼多廠礦有多少收入。

吳行之說道:“臣對此也不是多瞭解,只是知道少府廠礦收入,每月當有黃金萬兩,白銀千兩以上,數千兩不等。殿下欲知其詳,當問許少丞。”

朱厚煌轉過頭來,看向許鬆。許鬆立即起身說道:“黃金收入大多來自金礦。而白銀收入大多來自海鹽。”

朱厚煌有些疑惑道:“海鹽如此多利嗎?”

朱厚煌記得他在東雍沒有辦多大的鹽場,只是在一鯤身上面的臺灣小城上建了一個初衷,也不是爲了賺錢,而是爲供應東雍的食鹽。爲了不引起麻煩事,朱厚煌還特地下令,不允許這些食鹽,進入大陸,居然還有每月好幾千兩的收入。

許鬆說道:“鹽場用曬鹽之法,所以因有季節不同,海鹽的產量會有所不同。海鹽雖然不能銷售進大陸,但是海外很多的地方海鹽還是很受歡迎的。特別是日本。”

朱厚煌這才隱隱約約記得,日本似乎很缺鹽。

朱厚煌也不管別的,凡是能夠賺錢的事情,他都要去做,說道:“既然如此,今後立即擴大鹽業規模,所有海岸線都必須看看,能不能曬鹽,能的話,全部弄成鹽田。”

許鬆答應道:“是。”

其實他之前並不是很重視少府的場子,只是朱厚煌訓斥過許藍,所以他纔開始重視,不過他一重視,立即看出來其中的利潤空間。如果真如朱厚煌說的那麼大規模曬鹽的話,光鹽業,就能給東雍帶來每年數十萬兩的收益。

許鬆隨即想到了什麼說道:“殿下,有一樣東西,也能爲殿下帶來大量的收益。”

“什麼東西?”朱厚煌急忙問道。

“鐵。”許鬆說道:“北港之中有鐵礦。鐵作也已經從臺灣遷到了北港。產鐵量大增。如果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產鐵量還能進一步的擴大,特別是在北港附近發現石炭。”

鐵在古代很值錢的。而且在明代產鐵量也是很大的,但是周圍的各國的產鐵量就不多了。

很多時候,西方人都會從中國採購鐵,在南洋等地販賣。

朱厚煌說道:“單單買鐵是否利潤太低了。”

許鬆鬆了一口氣,說道:“殿下所言甚是。鐵器的利潤,要比鐵要高。”

朱厚煌說道:“孤欲往外國銷售火炮如何?”

陸完說道:“殿下不可。”火炮的利潤定然能超過尋常火器,而且鐵模鑄炮法的成功,也讓鑄炮成本降低,東雍有了東亞一帶,除卻北京,南京之外,獨一無二的大規模生產火炮的能力。不將這種能力轉換爲金錢,特別是朱厚煌正缺錢的時候。但是販賣火炮卻不是一個簡單的軍事問題。

“殿下,如何四處販賣火炮,在朝中的又會生出議論。”陸完話還沒有說完。朱厚煌就開口了。說道:“孤早已絕了入主北京的想法,他們怎麼說,都與孤無關。陛下哪裡孤自然會去解釋。”

陸完爲之一滯,說道:“既然如此,臣無言,只是請殿下不要將火炮賣給越南,臣在中樞的時候,越南就已經有蠢蠢欲動之像,恐怕不久將與國朝交兵。”

“竟有此事?”朱厚煌敏感的感到這是一個機會他對吳鳳儀說道:“舅舅,這將事情,交給你了。”

“是。”吳鳳儀心中暗暗叫苦。

他鋪開攤子太大了,最西到印度,最北在日本,最南到爪哇。這麼大的面積,這麼多人口,到處都需要人手。

情報工作,需要人手,也需要錢。人手本來就有些不夠,吳鳳儀雖然是錦衣衛出身,帶出來一些錦衣衛的熟手,但是數量並不多,但是這還可以克服。畢竟人口雖然少,也有十餘萬口,找幾個人還是能找到的。但是更缺少的是錢。

情報工作少不了錢。從007到克朗勃都說明了這一點,古代也是如此。

現在朱厚煌財政危機,作爲朱厚煌的舅舅。他自然想爲自己外甥着想。想節省經費,不過,朱厚煌的命令越來越多,任務越來越緊,他手中經費越來越少。根本支撐不下去。

朱厚煌看見吳鳳儀的臉色有些不對。說道:“舅舅有何難處?”

吳鳳儀說道:“向各地安插人手,需要的經費太多,臣手頭的經費都已經告盡了。”

朱厚煌雖然想現在就答應給吳鳳儀撥款,但是現在並不是時候,說道:“舅舅請先坐下,等一會兒,自會說到你。”

吳鳳儀歸位之後,朱厚煌看向吳行之說道:“繼續。”

吳行之微微低頭說道:“是。”隨即站起身子說道:“殿下,少府除卻礦場上的收入之外,就是航線上的收入。航線又主要分爲日本航線與南洋航線,日本航線又爲東西兩路,西路就是琉球到長崎。東路是琉球到四國細川家的航道,後者纔剛剛開擴,一時間還沒有利潤。至於琉球到長崎航道的收益,在每月十萬兩。”

“南洋航線收益,在每月十五萬兩,只是佛朗機人在澎湖交易,南洋貿易的利潤,可能持續降低。”

“殿下。”吳行之的話還沒有說完,魏瑞舟就站起來說道:“吳大人所言有誤。”

朱厚煌心中暗道:“魏瑞舟還是年輕啊。”

的確年輕,這樣的會議之上,並非是誰都有資格打斷別人說話的,至少魏瑞舟就沒有這個資格。

魏瑞舟在家中是次子,投靠朱厚煌是他第一做出的重大決定。而且這個決定給他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所以他沒有受過一點挫折。順風順水慣了。有些驕狂,也是自然而然的。此刻他並沒有感到一絲做錯,反而覺得能在這麼多人面前顯露自己,感到非常激動,從頭頂到腳下都是一陣戰慄。

“南洋航線,雖然以與佛朗機的交易爲最大宗,但是並非除卻與佛朗機人交易之外,並非沒有其他交易對象。臣自到南洋之後,除卻在呂宋建立起母港之外,還將開闢了通向越南,占城,蘇祿,渤泥,爪哇,暹羅等地的航線,雖然短時間沒有利潤,但是將來的前景可期。”

這些東西,朱厚煌都知道。魏瑞舟剛剛早已給他報告過了。

朱厚煌說道:“你坐下吧。行之你也坐下吧,許鬆,這個你來說。”

吳行之根本不看魏瑞舟一眼,說道:“臣聽命。”說完也坐下來了。

許鬆站起來說道:“魏大人所言極是。魏大人爲少府開闢很多條航道,但是這航道大多爲南洋海商所掌握,如果想從中獲取暴利,必須與南洋海商交鋒。而且南洋各國,與日本不同,特別是滿刺加國覆滅之後,大明在南洋各國的威信有所降低,南洋各國的航線,雖然有所裨益。但是也應該看到,除非用強有力的措施。其中的利潤有限。”

朱厚煌心中默算,日本航線十萬兩,南洋航線十五萬兩,海關一萬兩,金礦一萬兩黃金。大加起來有每年有二三百萬兩百姓的收入,比起國庫也不少多少了。但是支撐東雍的攤子還是覺得不夠用啊。

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七十章 兵變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
第四百三十九章前哨戰二第七百五十章 決議南征第一百零六章 唐寅病倒第四百六十八章 火燒泉州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五章 南巡序幕第二百九十八章 安南四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八百七十八章 勝負手十三第七百九十五章 亞齊的覆滅五第四百八十一章 談判破裂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百六十七章 到朝鮮第五百八十七章 浮橋之戰六第五百六十章 瘟疫八第三百三十四章 小皇帝的恐懼第七十六章 李良欽第四百六十三章 香料羣島之戰四第五百二十二章 京城鏖戰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接戰六第六百四十八章 倭亂之謝氏滅門案二第七十四章 平亂【一】第八百七十四章 勝負手九第一百九十一章第九百零九章 千頭萬緒第七百七十四章 大海戰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七章 麥哲倫顧問二第七百二十六章 新氣象二第七百一十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二十章 天鍾法的實踐第四百一十九章 古晉之變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婚三第二十六章 系統問題第二百九十一章 許鬆在馬六甲第三百一十六章 蘇祿四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六百三十章 經年之後第三百零八章 暹羅四第七章 楊廷和的關注第五百二十四章 京畿鏖戰六第三百二十六章 擴軍二第七百零四章 第一波倭寇的平息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北港戰略第三百五十章 軍法司第七百一十四章 監察御史王九川第八百六十章 分水關第六十五章 唐伯虎【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第一百五十一章 和平與財富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七百四十六章 出使五第八百六十一章 寧波在望第八十九章 財政問題第八百二十三章 對策第一百八十二章 徵蠻第三百一十七章 蘇祿五第二百四十四章 安慶攻防戰十八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兵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臣羣集二第三百零七章 暹羅三第八百七十七章 勝負手十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澎湖外海之戰第三百三十七章第八百八十六章 勝負手完第六十六章 許家第三百七十四章 升龍城內第二百零四章 海盜羣聚第一百零七章 正德之心第六百七十二章 對馬島之戰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移民浪潮第一百六十一章 遺書始末第七百七十七章 海戰餘波第六十二章 兩萬兩第二十一章 經緯【4】第九百零七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八十一章 再戰升龍四第三百六十三章 白藤江第三百九十四章 升龍會戰八第三百一十三章 蘇祿第三十七章 應州之戰決戰之前第八百七十五章 勝負手十第六百六十章 日本黑鍋二第五百零三章 破城二第三百三十六章 升龍之變第二百五十六章 兵臨南昌第二百零三章 日本來使第七十章 兵變第十四章 地圖第八百一十七章 椰城之戰八第二百九十二章 視察第六百九十六章 陷城三第八百九十二章 杭州會議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麥哲倫東雍遊記第五百三十九章 準備出征第四百三十四章 出使馬六甲第一百八十七章徵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