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9節 開羅新城(一)

建設開羅新城是一個預定好的計劃,新城的城址位於開羅城的北面,處於尼羅河三角洲與沙漠的交界處,這樣,既可以利用尼羅河的水源,又能夠向沙漠擴張城市。

開羅舊城難以防守!

其城市廣大,要防守的面積多,城牆年久失守,也不合理,與其改建不如重新修一座城池還來得快,而且尼羅河從城中過去,更是難防。

前埃及總督卡塔泊·帕夏就是看到這一點,加上他的兵力不足,民衆不堪大用,也就無心戀戰,乾脆讓城別走。

華人志存高遠,既然卡塔泊·帕夏不欲戰,那就放任他自由離開,本來想在尼羅河上攔截他的財富船,也都放行。

……

開羅新城!

華人下了大本錢,從本國調動了三萬華人工匠,五萬靠得住的各國工匠來修開羅新城。

這裡靠得住的工匠包括了部分印度人,總有一些印度人肯幹活的,比如說錫克人,雖然他們大部分人不肯幹活,喜歡吹印度神牛牛皮。

再從開羅城裡僱傭人工,幹一天活,達到工作要求,就給錢。

曾經有人認爲對於開羅人太寬宏大量了,直接徵召他們,分文不給,不服就殺!

軍長李來亨說道:“還沒到這個時候!”

如果打下他們的伊斯坦布爾,那就不同了!

現在嘛,還得裝裝樣子。

起初開羅城內有數千人蔘與建城,都是阿卜杜拉·費薩爾的傀儡政權動員的人手,僅他的家族就派出了三千人,還有三千人是其餘家族派去的。

但是當幫工們把堅實的中華銀幣拿回家時,沒有誰會與銀幣過不去,參與的人手越來越多,就象先前出動與華人打仗一樣,人數過五萬,爲華人打工。

開羅新城很大,按照國中築城立寨的慣例。城寨周長達到九百步的,稱爲城;九百到五百步的,稱爲寨;而五百步以下,就僅僅是堡;至於不到兩百步的,勉強算個烽火臺。

作爲軍城,普通的是九百步城,千步城,最大也只有一千兩百步,換算成裡,也就三裡出頭,四里不到的樣子。

北京城外宛平城在盧溝橋東,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僅爲20.8萬平方米。

明代北京城城牆長度爲24公里,寬24米、高爲14米,城內面積差不多有36平方公里,達到了3600萬平方米,世界第二。

世界第一是南京城牆,長度爲35.3公里,西安城牆周長約近14公里,而當時大城君士坦丁堡的周長約近20公里。

在華人的工程設計圖上,開羅新城的周長長度將達到了9公里,城內面積約爲5平方公里。

不同於中國式的單層城牆,開羅新城採取了雙層城牆,其防禦體系極爲完善!

包括護城河、外城牆和內城牆,其中護城河寬20米,深10米,護城河邊到外城牆邊的距離爲15米,然後到外城牆,高爲8米,城臺寬爲10米,平鋪過去,就到了內城牆,比外城牆還要高6米,城臺寬達12米。

到外城牆去的話,都要從內城牆上的門戶進出,戰時根據需要,一般鎖上,需要增援的時候纔打開。

在內外城牆上,每隔60米還修建了一座塔樓---象塔矗立高起的建築,交錯佈置,即外城牆兩座塔樓間隔60米,而在它們中間30米的內城牆上也有一座塔樓,外城牆塔樓高度低於內城牆高度。

除此之外,還有角樓,在每個L形城牆交界處放一個,至少3層。

遍佈大炮和火槍,如此就形成了一個可怕的交叉火力投射武器系統!

對於修築城牆,中國工人有豐富的經驗。

中國古代城牆是用土做的,用夯土打實、夯實築成的,用當地黃土或黑土,用夯打得緊固,一層一層地打上去,每層打到十五釐米的厚度。

開羅新城亦是如此辦理,不過外皮要進行包磚或者砌石頭,成爲磚石城牆。

埃及的山上盡是花崗岩,因爲埃及地處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附近,地殼不穩定,多岩漿活動,岩漿侵入形成侵入岩,花崗岩是最常見的侵入岩。

所以開羅新城的外城牆採用了花崗岩打製,使用水泥進行粘合。

花崗岩的來源是到處都有,只要勤快搜集花崗岩,交來給華軍軍工,那麼就有報酬!

爲了得到花崗岩,人們使用了船隊,到尼羅河上游蒐集,通過河運運來。

那些石場,是華商在很多年前就開始運作,屯積了大量的花崗岩。

也有的從遠遠的西奈山那邊運來了大塊的花崗岩。

內城牆則用大塊燒製的紅磚砌成,紅磚又名爲粘土磚,由粘土、頁岩和煤矸石等爲原料而製成,號稱是古巴比倫人發明的,巴比倫離埃及不遠,埃及有制紅磚的技能,歐洲人也會用紅磚,一些城堡就是紅磚製成的。

所有的民族都比不上華人擅長使用板磚,華人是世界上最強悍的制磚、用磚高手,就連神仙也都不例外,如三壇海會大神李哪吒用的一件法寶就是一塊板磚---金的,其他神仙法力再高,惹上他也被他板磚撂倒。

紅磚---怎麼離得開假充華商的特務呢,事實上,華商在開羅開設的磚廠是海外最大的,起初人們還以爲華人這麼好心眼,爲埃及建設添磚加瓦,現在才醒悟過來,那一車車運來的紅磚就造就了開羅新城!

雙管齊下,花崗岩的粘合劑用了水泥,而磚牆的粘合劑則是中國佬特有的糯米石灰漿!

石灰砂漿就是石灰+砂+水組成的拌合物,將糯米湯摻入石灰砂漿中,形成了一種新的複合砂漿。

糯米石灰漿的強度遠遠大於純石灰砂漿,非常的堅固,中國明朝時期,由於生產力發達,生產青磚與紅磚多,有很多的建築用磚牆加糯米石灰漿砌成的。

歷經百年而屹立不倒,如長城以及各地的明城牆等等,有些城牆的堅硬程度甚至超過水泥鋼筋建築,即使用推土機也很難將其推倒,可想而知中國工匠的能耐!

水泥的運輸忒夠麻煩,且保存不易,關鍵是你不能夠在國外建水泥廠,以防技術外泄,對吧?

華商則在埃及種起了糯米,找到了石灰礦、粘土礦、頁岩、煤礦、花崗岩礦……所以說,大軍未動,糧食先動,其實動的有很多,包括特務要動、商人要動、技術人員等等都要動,還有國內相關人員,從國王、王后、管事的夫人、大臣們、將軍、各部門人員、社會各階層……甚至還包括三鍋,那些認真訓練的三鍋,那些在烈日下奔走,辛勤籌集物資的三鍋!

一項大事業的完成絕非僥倖,是無數人的心血。

哪怕身爲國王、領袖與大神,你可以設置開始,但一旦運轉起來,甚至你都無法決定它的停止,你也將身不由已,必須把你的力量盡數貢獻出來!

爲了我們的事業!

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306節 地域黑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208節 拍賣進行中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2011節 驚天三炮!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2041節 血戰伊斯坦布爾第1806節 夠嗆的海軍上將第794節 上海股票交易所第668節 皇家馬德里!第1662節 我是一個勇敢的哥薩克第1370節 辦班作用大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271節入港炸船第58節不想做宋江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461節 老傢伙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1728節 普布邊巴的感動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879節 印度離上帝太遠,離華人太近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74節不用擔心第849節 史鄉長第1906節 包頭佬攻阿三第6節日程表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114節征服中的戰鬥(二)第692節 艦隊出動!第2095節 酇伯爵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第510節 顏大少的不滿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1950節 一賠十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204節己巳之變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145節 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奧斯曼人第13節月港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116節往琉球而去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384節 鹽務改制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937節 你大爺就是你大爺!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794節 上海股票交易所第1493節 戴維先生的異想天開
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76節原力與我同在第1227節 總督之心(一)第766節 衝冠一怒爲的是紅顏第306節 地域黑第1059節 麥斯歐德的悲喜劇第1208節 拍賣進行中第1655節 哥薩克的軍議第1695節 你運氣真好第2027節 太后的開導第2011節 驚天三炮!第1085節 輕鬆的守軍第1678節 把人當豬來養第2041節 血戰伊斯坦布爾第1806節 夠嗆的海軍上將第794節 上海股票交易所第668節 皇家馬德里!第1662節 我是一個勇敢的哥薩克第1370節 辦班作用大第1909節 包頭佬進攻不利第1570節 運河之阻滯第271節入港炸船第58節不想做宋江第44節艦員結構(二)第360節 大少看大戲第1357節 明軍將歸第1711節 口誅諸酋第1461節 老傢伙第250節到呂宋之見總督第1322節 有人聰明有人傻第42節對未來王后的要求第1705節 動作不必整齊的閱兵式第1965節 進烏魯木齊城(二)第1635節 地圖開疆第2029節 圍城初期的戰鬥第1728節 普布邊巴的感動第1593節 朕差點又要呷糞第1579節 高攀不起第944節 到緬甸去第879節 印度離上帝太遠,離華人太近第785節 內閣會議第74節不用擔心第849節 史鄉長第1906節 包頭佬攻阿三第6節日程表第1020節 開羅城的備戰第114節征服中的戰鬥(二)第692節 艦隊出動!第2095節 酇伯爵第274節幸運的洪熙官第1918節 大維齊爾馬到功成第1398節 毒舌兩兄弟度假記第1005節 三鍋戰5渣的重要原因第385節 清流誤國第1590節 現在佛不拜過去佛第510節 顏大少的不滿第685節 總算贏了第1921節 求援之時疫(一)第1950節 一賠十第330節 “友好通商協議”?第1841節 反咬一口第1211節 王的欣悅第587節 大明官員的德性第1949節 沙漠中的君子協定第506節 百萬華人下南洋(七)第985節 給錢就行第755節 最後一次生日宴第298節 好在他們是官軍第2083節 開戰前的小小風浪第204節己巳之變第299節 裝B挨雷劈第1619節 老毛子的狂飆突進第819節 可恨的蒙古人第1566節 運河之善待民工第711節 永明新朝第1145節 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奧斯曼人第13節月港第762節 冬至起事第1115節 不喝與喝第116節往琉球而去第873節 無奈的紅毛番第593節 廟堂風波第982節 萬事俱備,只待開張!第158節大帝都不及我小臺灣第1343節 千葉合戰之倭殺倭第1564節 運河之開工二第127節督軍牀前的死屍第1848節 炮轟的後果很嚴重第1384節 鹽務改制第2000節 開心的將軍們第1277節 一樁公案第1557節 世易時移第1687節 往川西去第1937節 你大爺就是你大爺!第136節江戶,我們來了!第839節 大明明的發展(二)第1899節 煙客必勝!第794節 上海股票交易所第1493節 戴維先生的異想天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