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順水人情

李德全在這節骨眼上趕來何事?難道是傳旨?可爲何卻又只站在門後並不聲張?包福全不由一陣納悶,他是毓慶宮的總管太監,自然是不敢擅自離位,萬一胤禎要散朝,不見他人,可不是小事。但李德全前來,同樣不是小事。

微一沉吟,包福全便不動聲色的向前移動了幾步,待胤禎話音一落,他便低頭垂首,輕聲的稟報道:“太子爺,李德全來了,在門後立着。”

聽的李德全在門後,胤禎同樣也是一楞,轉念間,他便明白過來,康熙這是不放心,擔心他壓不住陣腳,特意譴李德全前來,想來,這李德全定然帶有聖旨,想到這裡,他心頭不由微微一熱,看來,康熙對解決旗人生計的問題,還是很上心的,只要康熙態度堅決,這事就好辦多了。

不過,他現在已經全面掌控了局面,倒是無需再借助康熙的威信,再則,從李德全只是在門後觀望,便可看出康熙顯然是不願意公開的,大張旗鼓的支持此事,他不由微微皺了皺眉頭,康熙這是把他當過河卒子用?

臺上胤禎不爽,臺下一衆旗主,王公勳貴卻是噤若寒蟬,胤禎最後這句話,有意將旗人生計和整頓旗務連在一起,那是明明白白的警告他們,旗人入軍工作坊務工一事,膽敢陽奉陰違,整頓旗務時,就會拿誰開刀。

康熙下旨着皇太子整頓旗務和解決旗人生計的事情, 他們都知道,這麼長時間以來,太子除了策劃了一出京師嚴打和建了幾所宗學之外,就毫無動靜,原本都認爲太子是知難而退,鬧了半晌,太子卻是在這裡等着他們。

由皇太子主持旗務整頓,一衆旗主和王公大臣心裡都有些發怵。這位太子連八旗制度都敢動,天知道他會不會藉此機會對旗務大舉革新?看來,這旗人入作坊務工一事,還真不能怠慢。

胤禎掃了階下衆人一眼,見無人吭聲,便站起身來,包福全連忙揚聲道:“退朝。”

見胤禎從乾清門臺階上下來,李德全急忙迎了上去。恭敬利落的紮了一個千兒,道:“奴才李德全給皇太子請安。”

胤禎微微一笑,道:“李總管無須多禮,勞你一大早趕過來,辛苦了。”

“皇太子這話,可是折殺老奴了。”李德全起身,陪着笑道。

“皇上可是有旨?”胤禎和煦的問道。

“回皇太子。”李德全躬身道:“皇上確實有旨,不過,卻是給吏部左侍郎王項齡的,升王項齡爲工部尚書。”

胤禎微微點了點頭。王項齡是《南山集》一案,他親自出面撈出來。拉入十四黨的,康熙此舉不過是送了份順水人情,上海、天津的軍工作坊全部納入工部,幾萬旗人進入軍工作坊務工,每年的開支是筆驚人的數目,僅靠朝廷的正常歲入根本就無法支撐,這工部尚書不是他胤禎的人。根本就駕馭不了如此大的局面。

想到這裡,胤禎不由暗歎了一聲,他原本是想提拔他岳父——工部侍郎羅察爲工部尚書的。沒料到康熙卻將王項齡提了起來,如此一來,他在吏部可就真沒人了,康熙還真是好手段,送個順水人情,都能送得出這等水平,不僅可以起到支持他的作用,還順手壓縮他的勢力範圍,這手段倒是真得好好學學。

見胤禎未做聲,李德全躬身道:“皇太子若無別的吩咐,老奴這就趕去吏部宣旨。”

“那就不耽擱李總管了。”胤禎微微頜首,轉頭又吩咐包福全道:“王大人爲官清廉,馬上着人給他送一千兩銀子,就當本宮賀他遷升之喜。”

李德全一聽,自然知道這是皇太子變着法子給他送銀子,人多眼雜,他也不敢道謝,一躬身道:“奴才告退。”

回到毓慶宮不久,便聞報八阿哥、九阿哥求見,胤禎知道兩人定然是爲順承郡王布穆巴的事情,前來解釋的,微微沉吟了下,仍是起身迎了出去,犯不着爲這點小事給他們臉色看,甭說現在還只是太子,就是御極登基,借重他們的地方也多,得多多籠絡纔是。

迎出殿外,便見胤禩、胤禟二人連袂而來,胤禎前迎幾步,在階前站定,微笑着道:“八哥、九哥,今日可着實讓我虛驚一場。”

一聽胤禎這話,胤禩、胤禟都不由暗鬆一口氣,老十四能當面抱怨,就說明這事他並不見怪,若是閉口不提,那反倒是麻煩了。

兩人上前抱拳半鞠,見禮之後,胤禩才含笑道:“布穆巴這頭倔驢,真是讓我們顏面掃地,昨日說的好好的,即便有意見,也只能讓旗下的人提議,旗主不能亂表態,事到臨頭,他卻率先赤膊上陣,朝會上,八哥都沒臉見您。”

“那是個粗人,十四弟無須與他一般見識。”胤禟亦是輕笑道:“好在是有驚無險,否則,咱們都沒臉來見十四弟。”

“進屋再說。”胤禎含笑道,說着便伸手禮讓。

三人進屋落座,胤禟才接着道:“十四弟今日這招擒賊先擒王,用的可謂是恰到好處,海軍不保護海外分封領地,更是神來之筆,可算是抓住了各旗旗主的軟肋,昨日,怎得不見您提及,要昨日有此一說,今日的情形定不會如此之驚險。”

“昨日與您提及,海軍、禁衛新軍優先從進入軍工作坊的旗人家屬中選拔,本以爲一衆旗主和王公勳貴會有所顧忌,哪知道他們全然不顧旗下旗人的死活。”胤禎臉上露出一絲苦笑道:“我亦是被逼無奈,才情急生智, 雖然情知在朝會上如此要挾,已是完全落了下乘,卻也無可奈何,若是早能想到,何至如此狼狽?”

“多虧了十四弟這份急智。”胤禟點頭道:“這些個旗主,最怕的還是旗下的那些個王公勳貴不滿,旗人倒是其次了。”

胤禩卻是不願再順着這個話題談下去,略微沉吟,他便神情肅然的開口問道:“皇阿瑪既是支持,何以不下道諭旨?卻讓十四弟孤身衝鋒?”

胤禩此問,分明是懷疑康熙對此事的支持力度,胤禎自然不會如實說,以免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微微點了點頭,他才道:“此事觸及八旗根本,皇阿瑪也是擔心一衆旗主和王公勳貴反應激烈,刻意留下回旋餘地,今日早朝,李德全便一直在乾清門後,皇上下了道諭旨,遷吏部左侍郎王項齡爲工部尚書。”

王項齡是老十四的人,胤禩、胤禟自然都清楚,這節骨眼上提拔王項齡爲工部尚書,康熙雖未明言,但其態度卻是明確無遺,一聽這話,二人都是放下心來,康熙既然是力挺老十四,這事他們也就底氣十足了。

略微沉吟,胤禩又小心翼翼的問道:“昨日聽九弟提及,十四弟要朝鮮藩國的資料,朝中亦有風聲,說十四弟要強化宗藩關係,此事非同小可,不知十四弟是有意吹風,以觀反應,還是已經得到了皇阿瑪首肯?”

見胤禩頗有憂色,胤禎不由微微一笑,看來,朝中大臣是擔憂者多,大清的這些近鄰,可沒什麼好東西,朝鮮是個無底洞不說,越南更是條白眼狼,老撾、緬甸的金三角更是毒品的生產基地,日本就更不消說了,印度也是爭端不斷,如今乘着這大好機會,自然要一勞永逸的解決他們。

微微沉吟,胤禎才道:“朝鮮藩國最早臣服我大清,兩國關係也最爲密切,但這些年來,我們對朝鮮的內政外交卻是極少干涉,大清現在的主要敵人是歐洲的海上強國和北方的俄羅斯。

俄羅斯暫且不提,就說歐洲的海上強國,他們要入侵大清,必然要先在我們附近尋找落腳點,否則漫長的後勤補給,他們受不了,這也是南洋艦隊遠征歐洲必須先找盟友,而且還要在非洲尋找落腳點是一個道理。

八哥,海洋很大,有很多利於海上航行的潮流,咱們前往美洲的艦隊就必須藉助黑潮暖流,途經日本,也就說,歐洲各國的艦隊可以從美洲經日本或者是朝鮮進入我大清,若是他們將日本或者是朝鮮作爲落腳點,建立後勤補給基地,要侵犯我大清,就易如反掌。

藩國也是國,只要有足夠的利益,與宗主國翻臉乃是尋常事,一旦足夠強大,反過來攻打宗主國也不鮮見,以前,咱們是沒能力,現在有這能力,爲何還要給子孫留下隱患?

正所謂鳥盡弓藏,日本既已臣服,朝鮮便再不是緩衝地帶,已無繼續存在之必要,日本、朝鮮、琉球,這三個藩國必須乘着國力強盛之時納入大清版圖,不能留下隱患。”

胤禩、胤禟都沒想到,老十四根本不是要強化什麼宗藩關係,而是要直接侵吞這三個藩國,而且還是出於戰略上的考慮,微微一想,兩人都已明白過來,老十四刻意放出強化宗藩關係的風聲,不過是一種手段,造成各藩國恐慌,進而逼迫他們斷絕宗藩關係,以便名正言順的侵吞他們。(未完待續)

第654章 苦肉計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292章 大變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636章 猜不透第524章 豆汁飯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70章 海盜與海商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148章 建軍港第562章 開局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223章 鼓動康熙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496章 徵日(五)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82章 九門提督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645章 內務府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271章 海軍部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725章 西花園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307章 朝陽門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225 章賞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603章 出紅差第706章 割辮子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722章 解惑第151章 招撫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714章 大局第596章 平衡第322章 強勢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93章 探望十三第97章 站籠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11章 火器人才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77章 胤楨印象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422章 家務事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671章 老辣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86章 衣冠禽獸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9章 抽絲剝繭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354章 羣封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34 章 上帝,我沒聽錯吧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729章 去熱河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
第654章 苦肉計第474章 掌握主動第433章 航線專營第107章 各方反應(中)第551章 鍼灸見效第144章 福建佈局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292章 大變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364章 歐洲攪局?第390章 老八擔憂第279章 刺殺康熙第636章 猜不透第524章 豆汁飯第240章 人心慌亂第336章 索要太子第70章 海盜與海商第726章 以德立法,以法促德第148章 建軍港第562章 開局第305章 十四的主意第610章 海軍陰影第223章 鼓動康熙第447章 京師繁華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第496章 徵日(五)第491章 珈寧有喜第82章 九門提督第662章 伴君如伴虎第645章 內務府第342章 一石二鳥第260章 攤丁入畝第687章 清理虧空第276章 得寸進尺第69章 海盜鄭盡心第409章 宗室制度革新第301章 各有盤算第271章 海軍部第537章 進退之道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725章 西花園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194章 老四反應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157章 調將不調兵第519章 朝會遇險第112章 超前引導第307章 朝陽門第458章 點撥年羹堯第135章 聚焦福建第225 章賞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603章 出紅差第706章 割辮子第450章 曠世慶典第253章 無條件投降第722章 解惑第151章 招撫第681章 植樹造林第262章 教訓老四第335章 秘密立儲第593章 禍水西引第463章 糊塗康熙第714章 大局第596章 平衡第322章 強勢第318章 太子未路第196章 隆科多請客第149章 風雲再起第521章 天下共主第384章 請立儲君第235章 經濟危機第441章 啓用年羹堯第328章 裂土分封第93章 探望十三第97章 站籠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331章 十四出招第11章 火器人才第105章 遠洋貿易船隊第294章 康熙生死第77章 胤楨印象第649章 滿漢之爭第422章 家務事第116章 海軍學院掛牌第671章 老辣第327章 老四的野望第668章 公道自在人心第86章 衣冠禽獸第117章 黑到姥姥家了第46章 胤楨的反擊第29章 抽絲剝繭第707章 滿漢有別第354章 羣封第475章 冊封皇太子第34 章 上帝,我沒聽錯吧第443章 官場地震第729章 去熱河第280章 海軍陸戰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