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

范仲淹坐在大堂,正和司馬光、王安石、曾鞏、馮京等一羣年輕才俊閒聊,這次范仲淹進京,主要是辦兩件事,一是給龐籍祝壽,其次是勸好友尹洙辭官去鄧州養病。

這兩件事目前都辦妥了,尤其尹洙,今天吏部特事特辦,給他辦了致仕手續,明天能和自己一同路,讓范仲淹長長鬆了口氣。

這時,歐陽修緩緩走過來笑道:“希,把範寧給我吧!我收他爲徒,十年後我還你一個進士及第。”

范仲淹指着歐陽修對衆人笑道:“看看,這人多會剝皮,我這一個有點天賦的孫子,他還要搶走!”

衆人都笑了起來,歐陽修卻收起笑容,注視着范仲淹道:“我是說真的,能打動我的孩子,現在已經沒有,他是我十年來遇到的第一個,我很希望收他於門下。”

范仲淹淡淡一笑,回頭問王安石,“你家鄉的神童方仲永怎麼樣了?”

王安石搖搖頭,“泯於常人也!”

歐陽修明白范仲淹的意思,連忙道:“我會潛心教授他,嚴格要求他,細心雕琢他,讓他終成美玉,絕不會讓他被虛名所累!”

范仲淹沉默片刻,對衆人道:“我的本意是讓他回鄉讀書,讓他在逆境成長,等他成年後,懇請大家看在昔日老範的面,多多提攜他,幫助他,我也能瞑目了。”

他說得十分誠懇,衆人想到他年事已高,言語似乎有託孤之意,大家心都有些傷感。

停一下,范仲淹又對歐陽修道:“我一路北觀察他,他是一個非常獨立,與衆不同的孩子,越是逆境,他越會寶光內斂,深藏不露,可一旦時機到來,他會如大鵬展翅,翱翔於九天,我這次進京,是把十年後的他託付給永叔,但現在我要給他的卻是平淡和逆境,請永叔見諒!”

歐陽修無奈,只得默默點了點頭,今天範寧寫的‘垂柳紫陌洛陽東,總是當年攜手處’深深打動了他。

也罷,再等他幾年,歐陽修暗暗下定了決心。

在這時,忽然有人大喊:“天子駕到!”

衆人一驚,紛紛站起身,只見兩隊侍衛快步奔來,在大堂左右站崗,今天是宰相龐籍過六十大壽,天子趙禎親自門給他祝壽。

片刻,只見一羣侍衛簇擁着一名身着常服,頭戴烏籠紗帽的年男子走了進來,只見他臉型容長,皮膚白皙,氣質雍容,舉手投足之間都有一種君臨天下的氣質,來人正是天子趙禎,也是歷史的宋仁宗。

他在位四十餘年,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促使北宋逐漸走向了繁榮。

在趙禎身後,還跟着一名五十餘歲的男子,長得倒是端正,但一雙眼睛總透出一點陰鷙之氣,臉的笑容也有點不正,顯得陰陽怪氣。

此人便是國丈張堯佐,在傳統戲曲小說,說包拯的死對頭是龐太師,也是今天祝壽的主角龐籍,實際並不是,龐太師原型應該是這個國丈張堯佐,張貴妃的父親。

張堯佐手還牽着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子,長得倒是一臉聰明,一雙眼睛也顯得很機靈,他叫做張椿,是張堯佐的孫子。

歐陽修低聲對范仲淹道:“那個張椿據說也能看書過目不忘,在京城也是少見的神童,今天張堯佐帶他來,肯定是爲神童獻壽而來。”

這是北宋的一個風俗,長者過壽,一定要有一個聰明伶俐的男童前獻壽桃,表示子孫延綿,而對於高門貴戶,聰明伶俐的男童獻壽桃變成了神童獻詩,表示家族後繼有人。

龐籍自己有一個聰明異常的孫子,不需要別人多事,所以范仲淹並沒有親自帶範寧前來赴宴,是怕龐籍多心。

但這種名士薈萃的場合卻是給孩子揚名立腕的天賜良機,張堯佐當然不想放過,他便將自己孫子帶來了。

龐籍急忙迎前給官家見禮,他一眼看見了張椿,心頓時有些不悅,張堯佐是來搶自己孫子的風頭嗎?

趙禎笑着和龐籍寒暄幾句,目光一轉,看見了范仲淹,他心有些歉然,新政是他讓范仲淹來主持,新政失敗,他又不得不將范仲淹、富弼等人趕出京城,讓他們做了替罪羊。

“範愛卿,咱們君臣好久不見了!”

范仲淹連忙前行禮,“微臣感謝官家特批尹學士致仕。”

趙禎點點頭,“聽說範愛卿在鄧州深受百姓愛戴,辦學有聲有色,朕也感欣慰。”

“讓陛下牽掛了,望陛下保重龍體,勵精圖治,使我大宋更加繁榮富強!”

這時,張堯佐陰陽怪氣道:“告訴範知事一個好消息,這兩年的朝廷財政收入,要遠遠超過慶曆五年啊!”

言外之意是說,沒有了新政,這兩年朝廷反而更好。

范仲淹淡淡道:“這確實是個好消息,讓國丈費心了。”

范仲淹綿裡藏針,不露聲色回刺了一下,張堯佐頓時啞口無言。

張堯佐的多事讓趙禎有些不悅,慶曆新政是在他的強烈要求下進行的,這豈不是說他趙禎的決策錯誤?

趙禎擺擺手,對張堯佐道:“國丈不是有什麼事要問龐相公嗎?”

張堯佐何等精明,他立刻明白自己說錯話了,官家不想提新政之事,他立刻把范仲淹丟到一邊,拉着孫子前笑眯眯對龐籍道:“今天是龐公的好日子,爲表達我的一點心意,我特地把孫子帶來爲龐公獻壽。”

龐籍心大怒,若不是官家在場,他今天要和張堯佐翻臉了,自己過壽,輪得到姓張的來獻壽?想利用自己的壽辰給他孫子揚名,如意算盤打得好啊!

只是官家在場,他忍住怒火道:“多謝國丈美意,今天祝壽我已安排好了孫兒龐博,很遺憾,國丈說晚了一步。”

“無妨,兩個孩子一起獻壽,豈不是好事成雙?”

張堯佐打的是這個主意,他知道龐籍不會把機會給自己孫子,便想強插一腳,把自己孫子也安插進來。

龐籍有點爲難,不答應會得罪張堯佐,答應了他心又不甘。

這時,包拯站出來笑道:“龐相公,兩個神童獻壽確實更符合六十大壽的雙意,不過該由哪兩個神童獻壽,我倒覺得值得商榷。”

張堯佐和包拯一向不和,他沒想到包拯在這件事也要找自己的茬,他頓時怒道:“包侍郎,你這話是什麼意思?”

包拯依舊笑眯眯道:“我的意思說得很清楚,兩個神童一個肯定要姓龐,而另一個卻不一定要姓張,我覺得龐相公會更喜歡真正的天賦神童來給他獻壽,龐相公,你說對不對?”

龐籍明白包拯的意思,這叫給人做嫁衣,張堯佐借官家的名頭來強行安排雙童祝壽,安排好了,最後卻輪不到他,這倒是很有趣。

“有道理!”

龐籍點點頭,又對趙禎行禮道:“陛下,微臣作爲壽翁,確實希望有真正的天賦神童來爲微臣祝壽,取意吉祥!”

趙禎微微一笑,“這件事主人做主,朕今天也是客人!”

說完,他快步走大堂,在主客位坐下。

張堯佐心暗暗惱火,不過他也調查過,今天來了七八個孩童,能稱得神童的,恐怕只有曾布。

他冷冷道:“我孫子才十歲,如果包侍郎找個十三歲的神童來和我孫子,那我也只能認輸。”

包拯搖了搖頭,“我不找曾布,我推薦另外一個孩子,你孫子還小兩歲,你可願意接受挑戰?”

“哦?不知包侍郎想推薦何人?”張堯佐心鬆了口氣,只要不是曾布,他不怕。

這時,所有人都向範寧的望去,範寧心懊悔萬分,早知道包拯要拖自己下水,自己還跑來看什麼勞什子皇帝啊!

但現在他想逃走已經不可能了,王安石緊緊拉住了他的手腕,生怕他臨陣脫逃。

包拯看了一眼范仲淹,范仲淹微微點頭,包拯便向範寧招手笑道:“小范,到我這裡來!”

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
第四百四十章 上任首日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百四十章 金銀彩帛店第六百九十九章 夜攻幽州(上)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年將至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二百六十九章 說客上門第九章 給拗相公上課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十二章 神童對神童(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七十六章 四強賽(下)第二百三十四章 新的思路第五百六十八章 小聚生隙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四百四十八章 新任通判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二百九十四章 夜襲鯤南灣第六百零九章 大軍南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二百三十二章 縣學演講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七百三十四章 市井民生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三百三十四章 朱氏錢鋪第四百一十九章 嘉佑六年第一百四十二章 春秋無義戰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四百七十九章 抓住王確第一百零二章 第一堂課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三百九十七章 正式立案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一百二十四章 縣衙前的血案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八十六章 風雨襲來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六百六十六章 微服獨行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四百二十九章 請君入甕第六百八十二章 進退維谷第六百七十七章 戰爭開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二十九章 朱家的背景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八十六章 朱府祝壽(二)第三百零三章 接踵而至第二十四章 石癡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六百二十一章 造橋之戰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五百六十二章 擺脫迷惘第二百九十三章 長崎的消息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六十一章 抵達京城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第二百零三章 關撲店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