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

西夏的戰役打得如火如荼,宋軍在懷州全殲了五萬西夏軍後,便徹底在西夏腹地站穩了腳跟,狄青隨即出兵南擊,打西夏邊軍一個措手不及,一鼓作氣,蕩平了三十六座軍寨,打通了陝西路宋軍北上的道路。

三十萬大軍在主帥韓絳和副帥種諤的率領下,分兵兩路殺進西夏,並將西夏六萬殘軍包圍在鹽州城內。

與此同時,發現戰機的吐蕃首領暫停前往大宋,率十二萬吐蕃進攻駐紮在河西的西夏五萬大軍,防禦會蘭一線的宦官李憲和大將燕達率三萬騎兵北上涼州,配合吐蕃軍攻打西夏駐軍。

興慶府城外並沒有宋軍,但城池依舊緊閉城門,懷州陷阱給都羅馬尾留下了極其慘痛的教訓,他雖然有被樑太后免職,但也被嚴厲痛斥,不准他再冒險出擊。

雖然興慶府城外看不見宋軍,但並不代表宋軍會遠去,相反,所有西夏士兵都知道,宋軍就像一頭老虎,在虎視眈眈窺視着興慶府,只要軍隊出城,必然會被猛虎吞噬。

樑太后之所以沒有將都羅馬尾革職,實在是因爲她無人可用,兄弟樑乙埋去了大宋談判,音信全無,遼國也絲毫沒有準備出兵攻打宋軍的跡象,而城內那些反對她的皇族始終在對她虎視眈眈,皇族們支持的是攝政王制度,而不是太后臨朝。

內憂外患困擾着樑太后,外患或許還有辦法解救,但城內那些皇族,恐怕一旦得到機會,便會毫不猶豫向她露出猙獰的面容。

也正是這個原因,樑太后儘管深恨都羅馬尾不爭氣,卻頂住了無數人的壓力,始終不肯將他解職。

皇宮內,樑太后正和都羅馬尾商議鹽州軍隊問題,鹽州被困住六萬士兵,統軍大將李朝侖發鷹信過來,希望能突圍來興慶府。

都羅馬尾雖然貪婪自私,但他畢竟是老資格的大將,在軍事上要比樑太后懂得多,他沉默片刻道:“也鹽州過來首先要經過三百里的戈壁,他們怎麼逃得過三十萬宋軍的追擊,其次還要渡過黃河,一下黃河就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堅守鹽州,鹽州城牆高大堅固,如果糧食充足的話,死守一年都沒有問題。”

“好像他們的糧食只能堅持三個月。”樑太后道。

“三個月也好的多,先堅持下去,總會有希望的。”

樑太后負手走了幾步問道:“城內募兵情況如何?”

“回稟太后,兵源不少,至少可以募到十萬軍隊,但城內兵甲不足,最多武裝三萬人,其餘七萬人只能用作戰備民夫了。”

樑太后眉頭一皺,“爲什麼兵甲會不足,不是每家每戶都有兵器?官倉裡沒有,難道你不能去民間徵集?城內一百多萬人口,我就不信湊不出幾把刀來?”

“卑職明白,卑職儘量去民間收集兵器。”

“還有,我們的糧食能堅持多久?”

“如果堅持嚴格的配給制,大概能堅守兩個月,不過實在不行了,還可以宰殺牲畜,那還能再堅持一段時間。”

“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樑太后想到皇族都紛紛反對自己推行的配給制,便是一陣心煩意亂。

.........

鹽州位於西夏南部防禦線的中部,是最外圍的一座城池,背靠柳泊嶺,後面是莽莽大山,城池周長約三十里,曾在去年翻新,十分高大寬闊,苦水河穿城而過,形成了南北兩座水門。

鹽州城內百姓約十餘萬,基本上都是党項人,原本只有守軍一萬人,現在卻擠入六萬大軍,使城內變得有些混亂不堪。

統軍大將名叫李朝侖,也是皇族,他原計劃並不想守鹽州城,而是打算先退到西平府,再從西平府渡過黃河去興慶府。

不過大軍在過鐵門關是被宋軍阻擊,傷亡了數千人,攻不下鐵門關,只得又撤回來,而三十萬大軍已追到,他們只得退守鹽州城。

鹽州城外,宋軍修建起板牆式大營,三座大營分佈在東南西三個方向,而北面是柳泊嶺,嶺上也有宋軍駐守,幾乎將鹽州團團包圍。

李朝侖站在城頭,眺望着遠方的京城方向,他只略有耳聞宋軍已經控制了黃河,但究竟控制到什麼程度,他不知道,他現在只希望接到太后的旨意,讓自己北歸,他便率軍突圍,他寧可戰死在沙場上,也不想被困死在城內。

這時,他忽然看見幾只鷹從北方飛來,一看便是訓練過的信鷹,北方的消息來了,他心中大喜,連忙向鷹塔走去。

幾隻鷹落在鷹塔上,鷹奴已經取下腿上的信件,交給士兵,士兵剛跑下鷹塔,便遇到了李朝侖,連忙行禮道:“將軍,是興慶府的信。”

“我知道,把信給我!”

李朝侖接過信筒,裡面抽出一隻紙卷,是樑太后親筆手書,用漢文寫成,李朝侖看完信件,臉上頓時難看起來,居然是讓他死守鹽州城,他心中惱恨不已,重重哼了一聲,極爲不滿地轉身下城去了。

........

就在李朝侖受到興慶府來信的同一時刻,在城外西大營內的中軍大帳內,韓絳、狄青和種諤在商議最後的破城之策。

範寧希望南路大軍能在一個月內解決鹽州城守城,然後兩家合兵一處,共圍興慶府。

他們包圍鹽州城已經快十天了,但西夏軍始終沒有突圍出城,攻打城池就不可避免了。

根據斥候的情報,他們已經整理出來鹽州城的各種數據,種諤給衆人介紹道:“城牆高兩丈五尺,周長三十里,和西夏的其他城牆一樣,用泥土夯制而成,去年重新翻新,城門一共兩座,西城和東城,沒有護城河,所有西夏城池都沒有護城河,我們可以用重型攻城槌撞開城門,也可以用投石機將城牆砸垮,至於用攻城梯全面攻城,說實話,我不太贊成,那樣傷亡太大。”

“西夏軍的巷戰實力怎麼樣?”韓絳問道。

“這六萬軍是山地軍,擅長山地作戰,城內巷戰應該還比較強,不過我們選擇夜戰。”

“西夏軍不善於夜戰?”韓絳有些不解。

種諤微微笑道:“不是他們是否擅長,而是我特地訓練過五萬軍隊的夜戰,訓練了整整一年,所以夜戰我們一定會佔優勢。”

韓絳微微嘆息一聲,“一旦爆發殘酷巷戰,城內的百姓就要被連累了。”

“相公,這沒有辦法,戰爭就是這樣,捲入戰爭的百姓很難倖存,如果我們憐惜百姓,那就要付出慘重的傷亡。”

“我知道,只是感慨而已。”

韓絳見狄青一直沉思不語,便笑問道:“狄樞密的高見呢?”

狄青指着地圖的苦水河道:“既然這條河穿城而過,難道沒有水門嗎?”

種諤道:“他們沒有修建水門,而是在南北城牆下方開了一個丈許寬的豁口,外形就像一個月牙反扣在地上,河水就從這兩個豁口流入流出。”

狄青眼睛一亮,“那是不是可以從水底潛入城內?”

“不可能!”

種諤搖搖頭道:“西夏軍在豁口裡面裝了一道鐵柵網,都是大拇指粗的鐵條,一直插到底部,斥候去探過,人肯定潛不進去。”

狄青點點頭,“那攻城的事情就交給我了,種將軍就準備夜戰吧!”

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
第六百二十二章 兩地激戰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百八十八章 從何入手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六百七十八章 夢碎黃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天子之劍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四百九十七章 連薦二人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六百六十章 低調回京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五百零七章 皇權無情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五百九十八章 慨然受命第四百二十章 京城有變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一百九十三章 預看考場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七百零九章 揚州公幹第五百零五章 社稷爲大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第一百零一章 六個師弟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五百零八章 危機與柔情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一百一十四章 縣學增補考試第二百二十二章 脣槍舌戰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八十七章 朱府祝壽(三)第六章 假亦真時真亦假第四百九十章 關鍵一步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五百九十章 緊急授命第五百四十七章 初抵三佛齊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六百一十三章 被迫放棄第七百二十七章 天子決心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九十二章 青珊瑚第七百三十六章 急詔南下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三百五十三章 大喜之日(八)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四百五十六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四百三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一百二十一章 範鐵牛打官司(下)第七百三十章 南去北島第二百一十九章 關撲風波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四十八章 趁虛而入第五百八十八章 土著留跡第一百零九章 縣令來視察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三百四十四章 送禮風波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一百二十二章 遊學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一百五十章 做筆大買賣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二百八十八章 明仁的暗示第二百一十二章 殿試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股東第四百五十一章 考試闢謠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二百五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