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軍國議事

次日上午,在紫微偏殿內,知政堂七相和天子趙頊舉行了一次秘密的軍國議事。

自從去年教改法通過後,所有的變法都臨時擱置了,知政堂的重心轉到了對遼國作戰上。

這次軍國議事是範寧發起,他向天子和知政堂的相國們彙報了巡視太原的情況。

“目前太原城內有百姓五十二萬,軍隊八萬人,糧食儲備了一百二十萬石,草料七十萬擔,各種戰備物資以及火器皆已齊備,堅守一年沒有問題……”

王安石舉手問道:“請問小范相公,百姓五十二萬人是否太多了一點?我認爲減少到三十萬人就足夠了。”

富弼也道:“雖然百姓基數大,對招募民夫有好處,但五十萬人每天的吃喝拉撒對城池也是一個巨大的壓力,稍微疏忽就會出現疫病,防不勝防,我也認爲應該再減少人口,三十萬足矣!”

衆相公紛紛表態,都認爲五十萬人太多,不利於管理。

這時,天子趙頊道:“範相公,各位相公都認爲五十萬人口太多,那你是怎麼看?”

範寧微微欠身道:“陛下,太原人口最初是四十萬出頭,加上各縣遷來部分人口,使人口增到了五十二萬,微臣是從民兵角度上考慮,所以沒有過多南遷。”

“那現在遷徙還來得及嗎?”趙頊又問道。

“從水路走,應該來得及。”

“那就老弱婦孺都遷徙南下,朕也認爲,三十萬人比較合適。”

範寧見衆人態度一致,便點點頭,“既然陛下和各位相公都認爲三十萬適合,那我立刻命令軍隊組織百姓南遷。”

趙頊微微笑道:“這個問題達成了共識,那範相公請繼續!”

範寧又繼續道:“剛纔微臣提到水路,現在就說東線,從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遼軍是打算渡海從登州或者萊州登陸,用優勢兵力佔領山東半島,並以此爲根基,那問題就來了,遼國兩線同時作戰,它的重點在哪裡?”

範寧看了一眼衆人,又緩緩道:“我認爲遼軍的重點還是在東線,這是遼國發動戰爭的目標決定的,他們要掠奪大宋,同時逼迫大宋每年給予他們天量歲幣,那麼就必須從東線着手。”

“對不起!我再打擾一下。”

王安石忍不住又道:“既然小范相公認爲遼國的重點還在東線,那麼他們攻打太原又有什麼意義?”

範寧不慌不忙道:“攻打太原只是一種迷惑,給我們錯覺,以爲他們重點會攻打西線,一旦我們在西線部署了重兵,那西線的遼軍又立刻會從井陘殺到河北,繼續從河北南下,而他們的東路軍以山東半島爲根基,繼續席捲中原,威脅京城,而河北遼軍會搭浮橋南下,和東線遼軍在汴梁匯合,這是我的判斷。”

“但這只是小范相公的猜測?”王安石又道。

“確實是我的猜測!”

範寧坦然道:“但並不是憑空猜測,是根據諸多情報的推測,耶律洪基不是愚蠢之人,以遼國對大宋的滲透,他不可能不知道宋軍在太原的動作,所以他在大同府部署了十五萬騎兵就知道他們並沒有攻城的打算,而只是在太原虛晃一槍,然後殺向河北,所以我們必須在太行井陘佈下重兵,防範他從太原殺向河北。”

“既然如此,爲什麼要在太原部署八萬重兵?”富弼不解地問道。

範寧微微一笑,“那是爲了防止遼國突破河北失敗,不得不掉頭攻打太原,所以遼國還是要打太原,但不是主動攻打,而是被迫攻打。”

“那宋軍在東路打算怎麼應對?”歐陽修問道。

範寧又道:“敵軍既然船來,我們當然是船往,我不會讓他們登陸得逞!”

“範相公能不能具體說一說?”

範寧命人掛上一幅地圖,他指着地圖給衆人介紹。

“東線我也進行了充分準備,從鯤州連續兩年送來的糧食都屯放在身彌島和平島上,共有百萬石之多,在身彌島駐兵五萬人,大小戰船五百餘艘,敵軍船隻從鴨綠江駛出,便由基地的軍隊來對付它們,爲了防止萬一,我在登州又部署了一萬水軍和兩百艘戰船,它們會出兵配合攔截,保證萬無一失。”

停一下,範寧見沒人有疑問,又繼續道:“這一次鯤州也會出兵,這兩年,鯨州的後勤軍城已經修建完成,包括海港和倉庫,鯤州軍隊將從水路攻打遼國的老巢,由章楶司馬負責。”

“那幽州遼軍怎麼應對?”曾公亮舉手問道。

“幽州遼軍由河北軍隊來應對,事實上,這次宋遼大戰,我最低的戰略目標就是收復幽燕。”

說到收復幽燕,在坐的君臣們都精神一振,他並不懷疑範寧的目標,去年誰也沒有想過會滅西夏,收復河西走廊,但範寧卻把它實現了。

這次範寧提出收復幽燕,大家心中都火熱起來,這可是盼了百年的大事。

“幽州漢人會歸附大宋嗎?”趙頊有點擔心地問道。

“一定會!”

範寧微微笑道:“遼國的漢人現在都很悽慘,做夢都盼望着王師收復幽燕,宋軍北上,相信幽燕漢人一定會撣壺提漿相迎。”

議事堂的氣氛變得熱烈起來,衆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發表對遼國作戰的看法,王安石提出穩紮穩打,不要冒進,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這一點贏得了衆人的贊同。

韓絳提出要聯繫草原鐵勒各族,鼓勵鐵勒各族反抗遼國的殘酷剝削。

富弼則提醒大家,要做好迎接幽燕漢人南歸的準備,尋找臨時安置之地。

這次軍國議事足足討論了一個上午,各種細節都紛紛落實,以這一天的軍國議事爲分界,大宋進入了戰備的第二階段,大宋將投入五十萬正規軍和五十萬民兵,投入糧食四百萬石,投入黃金兩百萬兩,摺合成錢兩千萬貫,生鐵三千萬斤,拉開了大宋立國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準備。

在軍國議事後,天子趙頊又單獨召見了範寧。

“陛下似乎有點擔心?”範寧看出了趙頊眼中的一絲憂慮。

趙頊嘆口氣,“怎麼可能不擔心呢?遼軍雖然國力下降,但契丹人的戰鬥力還是十分強大,若不是愛卿用守城戰以及水軍優勢,我們恐怕還是沒有勝算。”

“陛下請放心,現在的遼國已不是七十年前的遼國,胡人建立的王朝,如果沒有徹底漢化,那絕不會超過百年,遼國表面看似強大,但底子卻是空空蕩蕩,他們疆域雖然遼闊,卻沒有大宋的人口,更沒有大宋富庶的土地,也沒有大宋強大的文化歷史底蘊,他們根本沒有任何支撐,一旦倒下,就會徹底粉碎。”

範寧的一番分析讓趙頊堵塞的心胸舒服了很多,他點點頭道:“這段時間,滿朝官員都在要求朕和遼國和談,都在說遼國的十萬鐵騎,宋軍五十萬騎兵也抵不過,說得人心惶惶,讓朕都沒有了信心,今天愛卿的一番話,給朕吃了定心丸了。”

範寧壓低聲音道:“陛下,太原備戰是微臣做的最大戰略欺騙,太原欺騙能否成功,對整個戰役至關重要。”

趙頊一怔,“朕不太明白,愛卿能否說清楚一點?”

範寧低語說了幾句,趙頊瞪大了眼睛,“真的能成功嗎?”

範寧點點頭,“微臣這次回來專門走了井陘,確定能成功。”

趙頊興奮得摩拳擦掌,又道:“那需要朕做什麼?”

“如果陛下肯去太原巡視防禦,微臣的戰略欺騙會更加成功。”

趙頊稍稍有點猶豫,範寧明白他的擔心,又笑道:“陛下可以坐船去太原,如果遼軍殺來,陛下同樣可以坐船進入汾水,有水軍護衛,不會有半點閃失。”

趙頊緩緩點點頭,“好吧!朕就聽從範愛卿的安排,親自去太原視察防禦。”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二百四十八章 礬樓請客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六百六十二章 朱樓密會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一百八十四章 柳家風波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六百一十二章 困獸之策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七十一章 明仁和明禮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二十五章 柳暗又花明第三百八十七章 妾無人可求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二百三十三章 怒其不爭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二十二章 範大郎改行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三百一十五章 給祖先交代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一百零四章 劍社風波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四百八十八章 趙宗實入坑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四十四章 買房記第六百八十八章 關鍵人物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一百八十三章 酒後真言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九十五章 選教授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六百五十五章 家有病人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五十五章 學堂有本難唸的經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三百九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九十二章 實力碾壓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四百六十六章 通過決議第九十四章 遇到了熟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西夏擒生軍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二百零九章 金榜高中第五百五十四章 戰爭升級第一百八十九章 兩堂會審(下)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一百四十三章 小賭怡情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四百二十三章 韓府策劃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訪高縣令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四百八十四章 茶棚偶遇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二百八十九章 盛大回京第三百九十章 正式任命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五百六十五章 曹家心思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四百六十八章 三大作弊器第三十一章 飯堂風波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七百零三章 說服太后第二百六十二章 曹府祝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