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宋鯤族

兩人來到一座大帳前,嚴京將一支令箭給守衛看了看,回頭對範寧道“範御史,這裡就是火器庫!”

在兩天前土人夜襲軍營的夜晚,範寧還是第一次看見宋軍的火器,令他頗有興趣,

範寧跟隨嚴京走進了hu0ya0倉庫,這次遠征帶的火器不算多,畢竟不會遭遇實力強大的敵人,每種火器只帶了數十件,最多是火雷,也就是前天發射的瓷火雷,瓷火雷的大小如一個茶葉罐,重兩三斤左右,扁圓型,上面套一個瓷帽,瓷帽內就是火繩,使用時要拔掉瓷帽才能點燃火繩。

除了瓷火雷外,旁邊還有幾個紙火雷,裡面用竹蔑編一個架子,外面糊了十幾層紙,但無論瓷火雷還是紙火雷,殺傷力都不強,爆炸時幾乎沒有衝擊波,就靠炸裂時迸射的鐵釘和瓷片傷人。

“爲什麼沒有鐵火雷?”範寧回頭問道。

嚴京苦笑一聲,“鐵火雷當然最好,朝廷十年前就懸賞製作鐵火雷,獎金已經增加到兩萬貫,但到目前爲止,沒有人能造出來。”

範寧頓時想起當初狄青給自己說過的話,‘朝廷除了懸賞製造強n-ǔ外,還懸賞製作火器。’難道懸賞的火器就是指鐵火雷嗎?

當初範寧一心想着神臂n-ǔ,從未考慮過火器的問題,事實上他也知道,火器的發展貫穿着整個北宋,火器的外形發展還是隨着hu0ya0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從最初的紙火雷慢慢演變爲陶火雷和瓷火雷,這就是hu0ya0的威力不斷提高的緣故,早期的hu0ya0炸不開瓷瓶,還主要起着燃燒的作用,驚唬敵軍的戰馬等等。

現在火器發展已近百年,hu0ya0威力也在不斷提高,已經能炸碎厚重的瓷瓶,朝廷自然也考慮到炸碎鐵殼的可能性,想必已經開始研究,同時也在懸賞有效方案。

範寧當然知道在北宋末期,李綱守東京時便已經使用了鐵火雷,只是很不穩定,常常有啞炮出現,這說明配方問題已經解決,但hu0ya0質量還不夠好,啞炮就是燃燒不補充導致。

到南宋末期,戰爭再次催發了hu0ya0技術發展,終於能造成威力巨大的震天雷,威力十分強大。

史書有記載,039鐵罐盛藥,以火點之,炮起火發,其聲如雷,聞百里外,所爇圍半畝之上,火點著甲鐵皆透。039

也就是殺傷距離三百平方,爆炸點附近,鐵甲都被碎片擊穿。

其實這還不是最厲害的震天雷,在宋元之戰中使用的震天雷已經接近了炸藥的威力,一雷炸塌城牆,周圍百丈內士兵皆被震死。

如果只是解決hu0ya0配方,很簡單,範寧現在就可以拿出後世黑hu0ya0的配方,關鍵是如何提高hu0ya0質量,比如顆粒大小,一個酒罈子那麼大的鐵罐,又怎麼保證裡面的hu0ya0充分燃燒,爆發出最大的威力?

所以還要保證燃燒速度,否則,hu0ya0只燃燒到一半就爆炸,剩下的黑hu0ya0都浪費了,這就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試驗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案。

只是可惜這次遠征沒有帶hu0ya0原料,否則他倒可以好好試驗一番。

就在這時,守衛在門口招招手,嚴京走了出去,片刻回來對範寧道“狄帥派人來找範御史!”

範寧一怔,隨即放下手中的瓷火雷,快步走了出去,倉庫門外站在一名士兵,正是狄青的親兵,他見範寧出來,連忙上前行禮,“啓稟範御史,狄帥請您去大帳,有重要事情。”

“發生了什麼事?”範寧問道。

“好像是北面的土人來了,要和我們和談!”

這個消息令範寧大喜,這也是他最期待的結果,其實任何事情都能談出結果,並不一定非要殺個你死我活,範寧快步向中軍大帳走去。

中軍大帳內盤腿坐着十幾名土人,留着亂蓬蓬的大鬍子,身穿獸皮,目光膽怯,神情都頗爲緊張,他們中間有一人會說日本語,而宋軍中也有官員會說日本語,這樣彼此就能交流。

這時,範寧走進了中軍大帳,趙宗實連忙迎上來道“這是西北部落的土人,他們想和我們談判,希望雙方相安無事。”

範寧笑了笑道“這些土人不是對我們充滿仇恨嗎?怎麼想到談判了?”

“剛纔我和他們交談片刻,他們和東北部落都是小部落,兩個部落加起來還不到一千人,十年前從北面一座大島遷移過來,應該是庫頁島,平時常常被半島部落欺凌壓迫,收穫的食物都要上交一半,女人還被對方掠奪,這次我們滅掉半島部落,他們既高興又害怕,希望我們能容許他們留在毛人島。”

這個結果到出乎範寧的意料,他想了想問道“你說他們是從庫頁島遷來,爲什麼要遷來這裡?”

“你可以直接問他們!”

範寧點點頭,走上前抱拳行一禮,旁邊有翻譯用日本語說了幾句,對方翻譯也給一羣人說了,十幾人連忙起身給範寧行禮。

範寧見他們目光中沒有兇悍之氣,大多和善、膽怯,和半島上的土人完全不同,範寧對他們也有一絲好感。

他擺手請衆人坐下,笑道“聽說你們是從北方的大島過來,爲什麼要來毛人島?”

翻譯過去,其中一名首領模樣的男子嘰裡咕嚕說了幾句,宋朝翻譯對範寧道“他們說那邊太冷了,食物也少,毛人島這邊就溫暖得多,就是常被這邊人欺壓,女人被搶走,日子也很難過。”

範寧發現他們雖然也很矮小,但和這邊土人的長相還是略有區別,沒有這邊的土人黑,臉上輪廓更明顯,模樣倒有一點契丹人的特徵。

範寧倒想起了一種說法,雖然都是阿伊努人,生活習性相近,但北海道這邊的阿伊努人是從東南亞海島遷徙而來,但庫頁島的阿伊努人卻是黑水靺鞨的一支,叫做窟說部,似乎是隋唐時遷到庫頁島。

這時,狄青在旁邊道“範御史,他們說日本國那邊的毛人也很兇狠,不會容忍他們遷移過去,他們希望能留在毛人島,我和趙使君也覺得也可以,這些人很淳樸善良,和之前的土人完全不同,而且他們對我們將來北上庫頁島會有幫助,你說呢?”

範寧想了想道“那就讓他們成爲大宋子民,俘獲的女人孩童可以送給他們,我們這個條件應該不錯。”

翻譯把範寧的意思說了過去,對方十幾人的目光都有一種掩飾不住的激動,估計是聽到把女人孩童送給他們,十幾人一起跪下給範寧磕頭感謝。

女人對於他們而言是一種財富,其中有不少女人原本都是他們的妻女,被半島土人搶走。

又過了兩天,另外一個部落的十幾名長老也來到宋軍大營,兩個部落最終和宋軍達成了協議,他們願意成爲大宋子民,不再叫毛人,而改名爲大宋鯤族人。

宋朝不徵他們稅賦,每年只象徵性地向宋朝皇帝進貢一張熊皮和幾對鹿角,宋軍則同意他們遷移到半島,這裡食物更加豐富,氣候更溫暖一點。

鯤族人爲感謝宋軍把被擄走的妻女還給他們,又送給宋軍三百張熊皮,這是他們數十年積累的財富。

宋軍則送給他們每人兩套宋朝衣服和不少糧食和鹽,使他們終於告別了穿着獸皮過夏的生活。

這也是範寧的想法,既然鯤族人已經成爲大宋子民,在保留他們信仰和習俗的同時,也儘量讓他們向宋朝人靠攏。

要建立學校,教他們孩子學習漢語,要改變他們衣着,要教會他們種地、織布,改變飲食習慣,延長壽命,或許數十年以後,他們就會逐漸漢化,會從骨子裡認同自己宋人的身份。

十天後,宋軍留五百人駐守軍營,其餘大軍在鯤族獵人的引領下,分水陸兩路向北面的草原浩浩蕩蕩進發。

至此,經略鯤州的大幕終於徐徐拉開了。

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
第七百六十章 告別大宋第七十四章 四強賽(上)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臨幽州第四百九十三章 推薦名額第二百六十八章 海外傳聞第二十八章 生財之道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三百八十六章 名聲損毀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火器局試雷第三十五章 廣記牙人行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五百五十七章 新的大陸第三百九十五章 調查立案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六百一十章 血戰保塞(上)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四十章 大象出場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八十四章 機會來了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四百二十八章 引來外援第二百六十七章 加倍重賞第六百八十七章 拯救漢民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七百三十七章 耕田之車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五百一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七章 蘿莉小女俠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二百四十一章 小試牛刀第六百三十章 新島消息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四百二十一章 改嫁風波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九十七章 新來的高縣令第二百四十四章 丫鬟小冬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四百八十五章 阿多的婚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故鄉來人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三百一十章 出了人命第一百一十二章 押題第三百一十七章 考慮不周第三百一十一章 媒人消息第六百五十二章 兵圍鹽州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四百一十五章 銀彈攻勢第六百零三章 堅壁清野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戰屈人第一百五十九章 險成損友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二十三章 走爲上策第四百三十六章 赴任應天府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四十七章 矛盾升級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三百六十三章 殺一儆百第三百二十九章 孝敬奇石第五百二十五章 再回鯤州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三百四十章 催妝鋪牀(下)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務之急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一百六十四章 監視者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五百六十一章 真相殘酷第六百九十三章 尋找軟肋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二百七十四章 耽羅國(上)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