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登陸大戰

海灣內的大火燒了兩天才漸漸熄滅,但宋軍卻在進攻海灣的次日晚上,在距離末羅瑜城約三十里的另一處小海灣秘密登陸了。

兩萬軍隊在夜幕的掩護下,迅速向東行軍,一舉將守衛在海港的五千士兵擊潰。

五千三佛齊士兵做夢也想不到宋軍會從西面殺來,一觸即潰,丟下兩千多具屍體後,便倉惶向數裡外的都城逃去。

宋軍也不願意在熱帶地區作戰,意味着他們必須立刻處理屍體,防止疫病流行。

他們立刻將屍體焚燒後深埋。

末羅瑜城距離海港約七八里,海港和都城之間是農田,主要種植水稻,三佛齊國人口有數百萬,光靠採摘可養不活這麼多人,從北方傳來的水稻已經在這裡有千年種植歷史。

水稻剛剛收割,還沒有放水種植第二季,地面比較幹,勉強可以進行大規模的地面戰,宋軍在天快亮時便排下陣型,耐心等待三佛齊國的軍隊來挑戰。

三佛齊國不是號稱二十萬大軍嗎?宋軍只有兩萬人,十個戰一個,他們可有這個勇氣?

三佛齊國當然沒有二十萬大軍,但他們有八萬大軍,其中水軍兩萬人,另外一萬人駐紮在爪哇島,水軍已溺死近半,都城內只剩下六萬大軍。

但就算六萬大軍,也遠遠大於宋軍的兩萬人。

城頭上,國王佔卑眺望着七裡外的宋軍,他發現宋軍人數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多,心中稍稍鬆了口氣。

但又一想到範寧提出的苛刻要求,他心中又憤恨不已,賠償黃金一百萬兩,交出所有海盜,割讓半島,放棄水軍,質子東京,他那一條都辦不到。

或許討價還價,第一條他可以賠五十萬兩黃金,但一百萬兩黃金肯定不行。

放一個兒子去京城,或許也可以,就當去宋朝讀書。

至於其他三條,他都辦不到。

“將軍,我們要出擊嗎?”他召來主將淡伽羅問道。

淡伽羅躬身行一禮,“王上,出戰是必須的,否則宋軍就算封鎖我們海港,我們也承受不住,必須趁他們在陸地,一戰擊潰他們,不過需要等候時機。”

“將軍認爲什麼時機最合適?”

淡伽羅看了看天色笑道:“很快太陽出來,就會熱起來了,他們不會適應這裡的炎熱,等過了中午,他們熱得沒有力氣時,我們再出擊,一定會擊敗他們。”

佔卑點點頭,還是老將厲害,懂得充分利用氣候的特點,來煎熬這些從寒冷地方來的士兵。

他立刻答應道:“由將軍全權指揮並決定!”

..........

熱帶地區的白天確實比較煎熬,尤其在太陽下,很快,宋軍士兵便熱得難以忍受了,汗流如水,開始士兵中暑暈倒,出現脫水現象,儘管有士兵大量運送淡鹽水和椰子,但依舊無濟於事,大將鍾慧只得下令士兵暫時脫去盔甲。

這時,範寧命人送來了大量芭蕉葉,用芭蕉葉當傘遮擋熾熱的陽光,終於勉強能堅持下去。

到了中午時分,兩萬宋軍士兵都熱得奄奄一息,倍受煎熬,沒有力氣了。

城頭上的淡伽羅見時機已經成熟,立刻下令開城,他率領五萬士兵殺了出來,

‘嗚——’宋軍的號角聲驟然吹響,躺在地上的宋軍紛紛強打精神,起身披掛盔甲,準備迎戰。

和呂宋軍隊相比,三佛齊的軍隊確實要強悍了不少,至少裝備好得多,他們的兵甲大多是從波斯和大食進口,以皮甲爲主,武器是長矛和彎刀,不過受人種限制,三佛齊的軍隊還是和呂宋國軍隊一樣,普遍矮小。

他們大多沒有穿鞋,吶喊着向兩萬宋軍瘋狂衝來。

指揮宋軍的是左驍衛將軍、水軍廂都指揮使鍾慧,他是狄青提拔起來的副將,曾和西夏軍作戰,又轉戰水軍,無論水陸作戰都很在行。

鍾慧並不慌張,他厲聲喝道:“盾矛軍結陣,弩軍準備射擊!”

五千盾矛軍立刻組成一道長長的人牆,隨即六千弩軍站在盾矛軍身後,準備斜角發射弩箭。

但早在天不亮時,宋軍就佈下了機關,這時,鍾慧見三佛齊大軍已衝到兩百步外,他立刻令道:“點火!”

立刻有士兵點燃了預先埋下的火油,四條火線迅速向敵軍燃去,片刻便衝進了敵羣之中,三佛齊士兵嚇得紛紛散開。

與此同時,三佛齊大軍也已衝進了宋軍弩箭射程,一陣梆子聲驟然響起,六千弩軍同時發射,密集的箭雨沖天而起,如疾風驟雨一般向三佛齊士兵射去。

奔在最前面的數千士兵躲閃不及,紛紛中箭倒地,慘叫聲一片,這一輪箭雨便傷亡上千人,但這點損失對於五萬大軍而言還是不值一提,三佛齊士兵前仆後繼,繼續衝向宋軍。

奔在最前面的三佛齊士兵距離宋軍只有百步了。

就在這時,人羣中忽然火光一片,距離宋軍三百步外的火油田終於被點燃了,出現一道一丈寬,七尺高的火牆,但火牆並沒有影響到三佛齊士兵,只要奔跑速度快,基本上燒傷不了士兵。

但宋軍士兵都紛紛蹲下,捂住了耳朵,猛然間,埋藏在淺土下面的五十隻鐵火雷被接二連三引爆了,驚天動地的爆炸聲此起彼伏,烈焰騰空,沙土飛揚,無數士兵被炸得飛上了天,濃厚的黑煙籠罩着戰場,

宋軍士兵都有過訓練,紛紛捂住耳朵,趴在地上,但三百步外飛來的沙土和碎肉還是撲簌簌落下。

數萬三佛齊士兵跪在地上慘叫嘶喊,嚇得魂不附體,片刻,爆炸聲終於停止,戰場上簡直變成人間地獄,到處是殘肢斷臂和炸飛的頭顱,鮮血流成小河,上萬人被炸死或者被衝擊波震死,數萬人更是雙耳失聰,僥倖倖存下來的士兵都幾乎嚇瘋了,調頭瘋狂向都城方向逃竄,互相踐踏,兵敗如山倒。

這是宋軍火器第一次用在南洋作戰,兩天前炸燬了一艘主船,而今天,五十枚鐵火雷同時爆炸,巨大的殺傷力還是其次,它給三佛齊國上下帶來了可怕的心理衝擊,城頭上包括國王、大臣、商人、僧侶在內所有人都跪下了,他們認爲這是宋軍動用了神器,只有天界纔有的法寶。

宋軍並沒有追擊,他們士氣大振,一洗烈日帶來的各種不適應,半個時辰後,兩萬大軍兵臨城下,範寧也親自到了。

一封信射上城頭,範寧責令他們立刻投降,無條件接受宋軍開出的五個要求,同時將黃金數量提高到兩百萬兩,否則宋軍殺入城內,雞犬不留。

整個三佛齊國都已膽寒,城門開啓,一隊官員和商人出城,這是三佛齊國的國王出城投降了。

他們無法抵擋宋軍可怕的火器,更無法承受滅國的後果,只有投降,無條件接受宋軍提出五個要求。

宋軍清繳了三佛齊國軍隊的兵器,解散了軍隊,抄沒了國庫和商人首富蒲開支的庫房,獲得大量黃金珍寶。

兩天後,三佛齊國和宋軍簽署土地轉讓協議,將海峽對岸的半島割讓給宋朝,並承諾放棄水軍,廢除一切歧視宋商的規定。

國王佔卑同意將幼子送去東京讀書。

至於戰爭賠償,宋軍從國庫和大商人蒲開支的庫房抄沒黃金達二百四十萬兩,珍珠、寶石、珊瑚等珍寶不計其數,宋軍便不再提出賠償要求,大軍登船轉向北方半島,離開了三佛齊國。

國王佔卑送走了宋軍,爲了彌補國庫損失,他下令抄沒了水軍主將蒲文達的府宅,並抄沒十三家大商人的府邸,獲得近百萬兩黃金,勉強維持了王國的根基。

但這次戰爭卻極大的削弱了三佛齊國的元氣,掐斷了三佛齊商人獲得暴利的機會,致使其國力一蹶不振,七十年後,三佛齊王國爆發內戰,分裂成數國,但最終被大宋南洋都統領範文茂逐一消滅,建立南平府,此時的南洋諸府宋人已達三百萬之衆。

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
第二百四十二章 幕後是誰第八十一章 卸磨要殺驢第一百三十一章 社會實踐第一百七十八章 水源遊記(上)第五百七十章 力勸天子(下)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五百三十章 泉州小聚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七百三十九章 重返京城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三百一十八章 明仁夜來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七百二十三章 決戰時刻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七百零五章 圓廳議事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五百二十章 紫川府宅第一百六十二章 再訪歐陽修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三百三十八章 商討嫁妝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六百三十一章 遼使到來第四百零七章 罷相傳聞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四百三十章 連環雙殺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一百一十五章 葉子戲第六百九十章 回京述職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五百六十章 路聞噩耗第六百六十九章 拗相上門第三十六章 老實人的抗爭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六百四十八章 懷州陷阱第六百八十九章 錦州奇兵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四百八十三章 萊州遇舊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三百六十四章 出兵前夕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五百二十六章 鯤州宣權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六百二十九章 銅鉛活字第四十九章 生財尋道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一百六十六章 舊曹門瓦子第七百三十五章 錦州失守第五十六章 難定的人選第一百三十六章 對手第六百八十章 夜襲婁煩第二章 偏心也是病第三百一十二章 家族恩怨第五百八十章 南北雙島第四百一十二章 兩女相見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源遊記(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七百六十一章 羅馬商隊第三百三十七章 以畫明志第一百四十七章 被遺忘的試卷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一百二十五章 把酒問君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六百六十一章 準備出海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四百零三章 鼓動辦報第九十六章 何處不相逢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二百二十章 打官司第三百六十七章 平原激戰(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軍南下第五百零四章 王妃抉擇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三百八十章 調令到來第二百三十七章 督學閒職第三百八十九章 天子召見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