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

天還沒有大亮,數百名等在廣場上的官員都在竊竊議論,上朝時間已經過了,但紫微殿的大門卻始終沒有開啓,讓衆人感到不解。

這時,一名殿中當值官快步走到臺階前,高聲道:“傳官家口諭,今天略微感恙,朝會取消,請大家各自回官房。”

原來官家生病了,衆人紛紛圍住富弼問道:“富相公,官家沒有什麼事情吧?”

富弼呵呵一笑,“我估計是官家太興奮了,昨晚一夜沒睡,所以感恙了,大家不用擔心。”

聽說官家興奮得一夜未睡,衆人七嘴八舌問道:“相公,有什麼好消息嗎?”

“我也只是略知一二,昨天晚上,小范相公的軍報送到了,聽說宋軍防禦反擊,楊文廣老將軍率軍攻佔了易州。”

易州都是山地,只有易縣一座大城,宋軍攻佔了易縣就等於攻佔了易州。

聽到這個消息,廣場上的官員都忍不住歡呼起來,這時,當值官員上前對富弼道:“官家請富相公和其他幾位相公去文清殿!”

富弼點點頭,又對衆人笑道:“我估計中午《信報》的消息就登出來,大家再耐心等等。”

富弼又派人去招呼幾名相國一聲,他便快步向文清殿走去。

不多時,文彥博、王安石、司馬光、吳充四名相公都趕到了文清殿,文清殿是天子趙頊休息讀書之處,今天他感恙,就只能在文清殿接見幾位相公。

五人稍坐了片刻,只聽侍衛高喝:“陛下駕到!”

五人連忙站起身,幾名宦官先進了殿門,後面趙頊步履匆匆地走了進來,他確實看起來像感恙的樣子,精神不太好。

“參見陛下!”

趙頊擺擺手,“各位相公請坐!”

“謝陛下!”衆人都坐了下來。

趙頊在自己的位子坐下,又喝了口熱茶,苦笑道:“昨晚看了小范相公的軍報,太興奮了,結果不小心受涼,今天的朝會也參加不了。”

富弼笑道:“微臣也聽到一些消息,好像楊文廣將軍率軍攻佔了易縣?”

“這只是好消息之一,還有兩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趙頊按耐不住眉梢的喜悅,急於把最新戰報給衆人分享,“遼軍西路軍在付出兩萬人的慘重代價後,丟棄戰馬,翻山越嶺逃回了蔚州,這是其一,第二是遼軍東路軍損兵折將,已被圍困在白溝以南,兩支遼軍已損失四成兵力,士氣極爲低迷。”

趙頊忽然想起什麼,連忙取出範寧的戰報交給衆人,衆人迅速看了一遍,都大喜過望,富弼讚許道:“小范相公沒有令我們失望,思路清晰,措施得當,充分利用我們的優勢和遼軍的劣勢,這一戰對於振奮大宋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文彥博微微嘆息道:“之前我還反對他的堅壁清野,現在看來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堅壁清野的堅決貫徹,纔有遼軍的孤立無援和寸木難尋,沒有了攻城武器,沒有了渡河工具,這支遼軍現在就只剩下投降和餓死兩條路了。”

王安石沉吟一下道:“這裡面,我覺得需要注意兩點,第一,遼國肯定會來救援,能不能頂住遼國的救援,就看範相公怎麼部署兵力,第二,一旦遼國無法渡河,那他們必定會大舉進攻易縣,以求用易縣的宋軍來交換河北的遼軍,尤其是第二點,一定要讓小范相公充分支援易縣,切不可大意。”

趙頊點點頭,“王相公說得對,朕已送口諭給河間府,讓範相公注意這一點,奪取易縣固然是好事,但守住它才更加關鍵,朕也認爲一萬軍隊太少,希望範相公增兵易縣。”

停一下趙頊又笑道:“當然,朕只是建議,具體要不要增兵,由小范相公自己權衡決定。”

富弼將戰報還給趙頊,又問道:“陛下召集我們過來,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商議?”

“正是!朕有兩件事想和各位商議一下,第一是修改民兵律法之事,範相公提出所有青壯男子都必須加入民兵役,不肯加入者交免役錢,這個法案修改推行到哪一步了?”

負責此事的王安石起身道:“回稟陛下,修改法案已經制訂完畢,現在正在朝中徵集意見,儘量使它完善,最遲一個月後交給知政堂討論,再交給陛下覈准通過,然後推行到各州,爭取今年上半年完成此事。”

趙頊點點頭,“這件事要抓緊,不要拖延,另外一件事,關於南大陸移民,朕把方案稍微修改了一下,各位看一看。”

趙頊將方案遞給了富弼,富弼看了看修改的方案,竟然是劃出七千戶到干將島和莫邪島,這讓富弼眉頭一皺,“陛下,干將島和莫邪島是私人島嶼,性質和呂宋各小島的一樣,呂宋各小島都是自己募民開發,爲什麼干將島和莫邪島要特殊對待?”

趙頊負手走了幾步,緩緩道:“這件事朕考慮了很久,朕覺得範相公說得對,對於海外各州,距離和時間會漸漸使它們和中央王朝產生疏遠,只有文化和血統才能海外私人島嶼千年後還依舊認同中原王朝,如果我們在人口上處處限制海外私人島嶼發展,它們很可能會引入異族,比如日本、三佛齊等等,幾百年後,海外島嶼生活的都是異族人,漢卻變成了少數,那這些海外島嶼還會認同自己屬於中原王朝嗎?這不就是辛辛苦苦給異族人做了嫁妝?”

衆人都默默點頭,富弼有些羞愧道:“陛下深謀遠慮,目光長遠,是微臣見識淺薄了。”

趙頊笑了笑道:“這也是朕看到民兵之事纔想起來,之前小范相公給朕說了一件事,干將島上發現了食人族,是從其他小島遷移過來的土著,他很擔心干將島人口增長太慢,無力阻止食人族的到來,他其實是在向朕求援,這次他在河北立下大功,朕總需要表示表示吧!”

衆人聽說‘食人族’三個字都有點毛骨悚然,富弼點點頭道:“這件事微臣會交代給海外經略府,請陛下放心。”

文彥博在一旁道:“還有就是蒸汽船,據說反應非常好,去呂宋府只要五天時間,到南大陸只要二十天時間,而且運載量很大,冬天也能正常航行,臣建議要加大蒸汽船的推廣,在朝廷成立機械局,專門用於蒸汽機的推廣和研製。”

“這個建議不錯!知政堂儘快拿出方案來。”

衆人又商議片刻,這才告辭離去了。

王安石卻留了下來,他的心情不太好,他在九個月試點推行的青苗法和保甲法反響並不好,今年春天,數千名從三個縣趕來告狀的百姓堵住了宣德門,嚴重影響了官員上朝,在朝中引起了掀然大波,其結果是三個縣的知縣被免職,青苗法和保甲法受到了朝野內外的強烈抨擊。

連範寧也從河北寫來奏摺,他指出一個沒有得到朝野廣泛共識的變法決不能倉促推出,它會導致朝野分裂,導致大宋激烈的內耗和黨爭,不利於大宋的長治久安,他強烈建議暫時擱置青苗法和保甲法。

範寧的奏摺在報紙公開登出,也在朝會中宣讀,得到了朝野的廣泛贊成,他並沒有指責青苗法和保甲法的好或者不好,但冷靜指出了沒有得到共識便推出變法的嚴重後果,那就是朝野分裂。

各家報紙也紛紛刊登大臣的實名文章,指出青苗法和保甲法在九縣試點後所引發的種種弊端。

一個是保甲法使九個月試點縣都大面積出現了非法的保衙,導致百姓去年的稅賦多交一成,作爲保衙的運行費用,引起百姓的強烈憤慨。

其次便是青苗法的強制擔保條款使得鄉村富戶紛紛拋售土地,使自己達不到擔保條件,也導致大量富農地主進京告狀,宣德門事件就是由他們引發。

朝野廣泛的反對,連天子趙頊也動搖了,其實王安石也明白,海外殖民給大宋帶來巨量財富,大工坊的興起使權貴對於土地的興趣大減,兼併土地已經被遏制住了,很多變法失去了緊迫性和必要的社會基礎。

範寧極力主張的改良思想漸漸被大宋的統治上層接受,這讓王安石深感無奈。

‘冗官、冗兵和冗費’,壓迫大宋近百年的三冗隨着海外的開發而漸漸緩解,冗兵也隨着民兵法的推廣而得到解決。

不過王安石認爲,就算保甲法和青苗法暫時被擱置,那自己還可以在冗官和冗費上進行一些變革。

趙頊看了看他寫的報告,王安石提出的第一個新變法是恢復三省六部九寺制度,把三司權力歸還有司,取消詬病已久的京官制度,王安石在報告中指出,京官制度導致貴門子弟壟斷京官名額,寒門子弟無望,大量胸懷錦繡的才俊因沒有機會轉正而蹉跎一生。

趙頊沉思片刻道:“這件事讓朕再好好考慮考慮吧!”

趙頊已經沒有去年剛登基時的衝動了,他已經深深制度了大宋官僚機構的盤根錯節,知道改革官制涉及了太多人的利益,虛實合併後,虛官怎麼安置,實官又怎麼安置,到底權力歸實還是歸虛,還有取消京官制度,又怎麼安置每年大量的進士和太學生,朝廷哪有這麼多位子來安置他們?

這一刻,趙頊非常渴望能召回範寧,好好向他請教一番。

中午時分,京城各大報紙紛紛在頭版頭條登出了河北大勝,宋軍奪取易州的消息,頓時在京城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京城內到處可以聽見鞭炮的噼啪聲,各家酒樓、茶館爆滿,大家都在熱火朝天地談論着河北戰局,大宋百年來,大家第一次感覺到他們距離收復幽州是如此之近。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不歡而散第五百四十二章 韓絳的要求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五十八章 範銅鐘要上進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四百一十八章 文淵博罷相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買下山宅第四百八十二章 家添新口第五百三十三章 循循善誘第六百六十七章 縣學訓話第二百二十七章 宮中來人第二百三十九章 證券交易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七百二十四章 決戰爆發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口回絕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四百四十一章 驕橫傳聞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三百二十二章 天子召見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五百一十五章 終身大事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六百七十三章 新式弩炮第二百六十章 曹府祝壽(上)第三百六十二章 形隨勢動第五百七十七章 公開出海(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臨行前敲打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五百九十六章 夜訪請命第一百九十二章 接風洗塵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六百零一章 遼國消息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五百三十六章 返回故里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四百零二章 府宅擴大第七百一十九章 應州春至第五百一十六章 新年大朝第三百五十四章 忘了重要儀式第二百五十四章 住水邊的煩惱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八十五章 朱府祝壽(一)第九十一章 各取所需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六百六十五章 收穫頗豐第五百二十七章 初抵日本第三百八十三章 正式卸任第五百八十九章 泉州聞敵情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四百七十二章 危機處理第五百三十八章 出海前夕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四十一章 出乎意料的結果第四百九十八章 帝王手段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九十章 二叔也是犟牛第四百三十九章 詳細調查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三百七十四章 登上朱雀島第三百五十七章 變通建議第六百三十五章 變法之燈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六百三十八章 河套反撲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五百零三章 護犢之心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二百零六章 西閣面聖第十八章 再遇小蘿莉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第六百四十九章 神秘配方第三百四十八章 大喜之日(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喜之日(七)第五百三十五章 再別京城第四百零九章 調研西北第三十七章 鄉村離婚案(上)第四百四十六章 丟車保帥第六百五十四章 盛況初現第四百一十七章 娶妾入門第七百二十八章 歐陽之託第三百六十章 另有蹊蹺第五百七十一章 北方消息第二百四十七章 看房記(下)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物降一物第五百三十七章 接受新府第一百一十一章 再次出謀第六百二十八章 四步行棋第九十三章 去縣學讀書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