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九章 以弱示敵

就在西夏軍渡河北上後不久,一支船隊便出現在西夏軍渡河之處,封鎖了河面。

西夏大軍行軍迅速,一天後,大軍便抵達了五原城下。

廣袤的平原上突然出現了一座巨大的城池,着實嚇了崔山成一跳,看得出這座城池是新建,城牆高達三丈三尺,全部用大青石砌成,堅固無比。

但很快,崔山成便發現了一些端倪,城頭上士兵並不多,稀稀疏疏,城池太大,分散了守軍,這也就罷了,關鍵是還有不少士兵連盔甲都沒有,穿着布衣,手執粗糙的長矛,崔山成很快便猜到,這是修城的工匠,被宋軍臨時拉來參與守城。

他大膽地判斷,城內宋軍士兵不會超過三千人,他認爲只要以大軍壓上,以絕對優勢兵力攻城,一個上午就能奪取這座新建的大城。

這其實也是崔山成無奈之舉,他接到的命令就是輕裝北上,快速驅逐宋軍和牧民,所以他連輜重大帳都沒有帶,率領大軍一路疾奔北上。

但他卻怎麼也沒有想到,宋軍已經修築好了城池,和他預想的草原作戰完全不是一回事。

西夏軍乾糧帶得不多,最多隻能讓他在河套地區呆五天,然後就得返回興慶府,崔山成壓根就沒有打長期戰的心理準備。

他隨即命令士兵去附近樹林砍伐樹木,連夜製作了數百架簡陋的攻城武器。

次日一早,轟隆隆的戰鼓聲響徹草原,一萬五千西夏軍從四個方向同時攻打五原城,崔山成抓住了宋軍守城兵力太少的弱點,只留一千士兵看守馬匹,其餘一萬四千軍隊全線壓上,他要求一個上午內奪下這座城池。

黑壓壓的士兵從四個方向衝向城池,他們一邊奔跑,一邊吶喊,扛着簡易的攻城梯和皮筏子。

但崔山成做夢也想不到,城內竟然會有三萬士兵在等着他們,另外還有七千騎兵藏身在數裡外的樹林內,等待着出擊的命令。

十丈寬的護城河阻攔不了西夏士兵,他們用皮筏子和木板迅速達成浮橋,衝過了護城河,城頭上只有稀稀疏疏的箭矢射下,對鋪天蓋地的西夏士兵根本就談不上威脅。

一架架攻城梯搭上了城頭,西夏士兵瘋狂向城頭上殺去,城頭上宋軍士兵拼命抵抗,堅持不到一刻鐘,便不斷有西夏士兵衝上城頭。

‘當!當!當!’內城傳來的撤軍的鐘聲,三千士兵迅速向內城撤退。

一萬四千西夏軍如潮水涌進了外城,抽取攻城梯,開始繼續攻打內城。

崔山成也登上南城頭,他這纔看清楚這座大城的原貌,原來有內城和外城,內城就是從前的天德城,外城都是空地,還種着一片片蔬菜。

崔山成眉頭稍稍一皺,他總覺得有哪裡不對,但又說不出來。

一萬四千西夏軍全部殺進了外城,攻城梯搭在城牆上,繼續大舉攻打內城,數百名士兵抱着長長撞城木,準備撞開城門。

城頭上箭如雨下,箭矢比剛纔密集多了。

“不對!宋軍的守軍怎麼突然變多了。”

他發現內城城頭上至少有一萬宋軍,遠不止剛纔的數千人,憑着一萬守軍,也完全守得住外城,爲什麼他們要放棄外城?

‘誘敵深入!’

崔山成腦海裡忽然跳出這個詞,他頓時嚇出一身冷汗,急聲令道:“收兵!”

話音剛落,內城裡忽然傳來震天的戰鼓聲,‘咚——咚——咚!’聲音低沉,像是一個行動的信號。

緊接着,內城鋪天蓋地的火箭騰空而起,射向城外,城外意外燃起了大火,掩埋在土中的火油被點燃了,大火在外城內迅速蔓延,濃煙滾滾,火焰飛騰,守城士兵不斷傾倒火油,一架架攻城梯被點燃了。

西夏士兵頓時大亂,掉頭向外城城牆奔逃,火勢太大,不少士兵奔跑着,一頭栽進火焰中,被燒得慘叫起來,西夏士兵拼命推攘,互相踐踏,三萬守軍一起射箭,兵箭如雨點般射出來,一片片西夏士兵中箭摔倒,傷亡極其慘重。

這時,崔山成猛地回頭,他聽到了城外有號角聲,‘嗚——’號角聲低沉。

只見兩支各有數千人的騎兵,正一左一右向城外留守的士兵殺來,城外一千留守士兵抵擋不住,被宋軍殺得四散奔逃,戰馬和乾糧也被宋軍搶走。

崔山成這才明白自己上了當,輕敵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悔恨交加,跪在城頭上,捶打地面。

有親兵勸他,“將軍快撤吧!能撤走多少算多少!”

崔山成也知道再不走就晚了,他點點頭令道:“傳令全軍撤退!”

數千人已經逃回外城牆,但他們卻面臨一個更嚴峻的現實,他們該怎麼下城?

攻城梯都在內城牆邊被燒燬了,只能重新下城,從城門衝出去,有不少士兵心急如焚,直接向城外護城河內跳去,跳得遠一點,能勉強落入水中,若腿部力量不夠,跳下去只能當場摔死。

偏偏大火燃燒最猛烈處,就是外城門附近,宋軍拋出的火油罐子落地碎裂,大量黑色的猛火油沿着溝渠向外城門處流來,沒有半個時辰,火勢也滅不了。

崔山成見城外的士兵被殺得七零八落,即將全軍覆滅,他也急了,下令道:“脫去盔甲跳河!”

這是個不錯的辦法,反正從城門出去,遊過護城河也要脫盔甲,還不如現在就脫,直接跳入河中。

數千士兵紛紛脫去盔甲,向護城河內跳去,會水的士兵直接遊向對岸,而不會水的士兵則掙扎着抓住皮筏子,翻上浮橋,跌跌撞撞向對岸奔去。

但他們奔上岸,卻是另一個地獄的開始,七千宋軍騎兵已經擊潰了留守的一千西夏士兵,紛紛縱馬向衝過護城河的西夏士兵殺來。

這幾乎就是一邊倒的屠殺,崔山成最終從城門逃出,帶着十幾名親兵剛剛衝過浮橋,卻死在宋軍騎兵的亂箭之下。

這一戰,宋軍利用了西夏軍判斷失誤,以及崔山成的輕敵之心,將一萬五千西夏軍全殲在五原城下,逃走的兩百多名騎兵後路已斷,最終只有十幾人泅水渡過黃河,逃向百里外的順化軍城。

消息首先傳到東京汴梁,頓時滿城歡慶,各大報紙都頭版頭條登出,‘小范相公橫掃河套,勇殲西夏悍敵數萬,漢唐故地重歸大宋。’

朝廷上下十分鼓舞,曹太后下旨,冊封範寧爲吳郡王,加封爲太師。

歷史上,大宋異姓王雖然不少,但幾乎都是死後追贈,生前得封異姓王的少之又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南宋,北宋也只有極少數外戚被封王,以軍功生前被封異姓王的,範寧是第一人。

這並不僅僅是河套勝利的嘉獎,還包括了河北大勝,兩大功勞疊加在一起,非封王不能表彰其功,曹太后順應形勢,終於把王爵給了範寧,這一年,範寧三十一歲。

天子趙頊堅信了從北方攻打西夏的可行性,下旨發兵二十萬,戰馬八萬匹,由樞密副使狄青統率,浩浩蕩蕩殺向河套,另從黎陽倉和太倉調軍糧百萬石,通過水運前往榆林。

消息也傳到了興慶府,卻是令西夏舉國震驚,樑太后終於意識到問題嚴重,宋軍奪取河套,絕不僅僅是爲得到養馬之地,極可能是從北面攻打西夏。

而興慶府的北面沒有任何防禦城池,一馬平川,一旦宋軍南下,就將直接兵臨興慶府城下。

樑太后心中驚懼,隨即下旨取消了攻打宋朝慶州的計劃,三十萬大軍調回興慶府,隨即令大將軍罔萌訛爲主將,統率十萬大軍北伐河套,其中包括了三千鐵鷂子重甲騎兵。

樑太后同時派人趕去遼國上京,勸說遼國從東面夾攻榆林,截斷河套宋軍的補給。

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十四章 回家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六百三十七章 搶佔河套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
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臂之力第四百四十五章 調虎離山第九十八章 興趣社第四百六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四十九章 激動時刻第一百一十八章 危局中的機會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一百四十八章 科舉發榜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五百七十六章 公開出海(上)第六百八十三章 夜戰井陘第十四章 回家第二百二十九章 石破天第五十九章 啓程去吳縣第四十六章 年末大考第三百一十三章 正式求婚第五百九十七章 詭奇之道第五百九十五章 苦苦相勸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七百二十一章 暗謀退路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三百九十三章 新官上任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五百二十九章 滿載而歸第四百二十四章 意外發現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城唐縣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六百一十八章 增兵易縣第三十三章 三叔範鐵牛第三百六十五章 夜攻秋田第二百二十五章 書房長談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四百五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二百九十六章 砝碼長崎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三百七十七章 論功再賞第三百五十一章 大喜之日(六)第八十八章 朱府祝壽(四)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七百三十八章 臨危受命第一百六十章 壽山尋寶第三百五十六章 冷淡的背後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六百三十七章 搶佔河套第三百八十一章 告別鯤州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第一百二十章 範鐵牛打官司(上)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七百四十三章 突襲錦州(下)第七百四十六章 步步爲營第四百六十二章 品牌危機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六十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一百九十五章 過猶不及第七百五十三章 遼國滅亡第二百零一章 忽悠成功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三百七十八章 堵不如疏第七百五十八章 再抵鯤州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出謀劃策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六百零四章 完顏計劃(上)第一百三十章 案情重大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九十一章 殺一儆百第六十七章 貴客來訪第七百六十三章 雙贏協議第七百零七章 太后調和第八十章 一號大案第二百四十三章 長遠佈局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四百三十七章 通判楊渡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六百三十六章 偷襲天德城第二百八十六章 新火器研製第五百一十三章 餐堂議事第一百九十七章 第一場考試第一百四十六章 擔心之事發生第一百三十九章 科舉月來臨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四百四十九章 視察谷熟第七十八章 家裡來了賊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五十二章 上元花燈會(上)第三百三十章 委婉說服第五百四十五章 另補缺口第四百五十八章 秘密抓捕第六十一章 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