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感恩拜年(上)

天子趙禎陰沉着臉聽完龐籍的彙報,他有些不耐煩地擺擺手,“朕只想知道,這件事國丈牽涉有多深?”

龐籍心暗暗嘆口氣,這個案子還是太小了一點,想利用這件事扳倒張堯佐還是不現實,只能退而求其次,剷除張堯佐的爪牙。

“陛下,此案是張國丈被劉晉利用了,劉晉因和范仲淹有舊隙,便想在范仲淹孫子身實施報復,包括指使人誣陷範寧,威脅人證作僞證等等,他利用陛下信任張國丈這一點,慫恿張國丈向陛下遞交報告。”

趙禎聽龐籍將張堯佐撇清,臉色稍微好了一點,便不滿道:“國丈有這麼蠢,居然會被京兆少尹利用?”

龐籍輕輕嘆口氣,“張國丈有時候是不太聰明,耳根子軟,被人說幾句好話動心了,否則科舉之事明明和他無關,他爲什麼要出頭,不是想在陛下面前邀功嗎?結果被人利用了。”

趙禎重重哼了一聲,用一種嚴厲的語氣道:“傳朕旨意,免去京兆少尹劉晉的官階職務,交大理寺嚴審!”

他想了想又問龐籍,“太師覺得京兆少尹由誰來出任較妥當?”

龐籍躬身道:“老臣建議包拯暫時兼任。”

政治鬥爭是這樣,砍掉張堯佐一隻胳膊,自然要給龐籍一顆甜棗,包拯兼任京兆少尹順理成章了。

包拯目前出任天章閣待制、知諫院,從四品官,而開封府少尹只是從五品,所以包拯只是兼代,並不是真正出任,有了合適的人選後,包拯不再兼任。

讓包拯出任開封府少尹,當然是有深意,包拯目前只是諫官,諫官要發揮作用,必須要由事實案例來支撐,否則很多諫議都只是空話,讓包拯沉下去,也是爲了掌握更多的事實證據。

趙禎隨即批准了龐籍的推薦,“包拯可以兼任開封府少尹!”

這時,龐籍又道:“在這次審案,老臣還發現了一起科舉作弊案。”

趙禎見龐籍轉移了話題,不再提及張堯佐,頓時鬆了口氣,便問道:“什麼科舉作弊案?”

“是誣陷範寧那個士子徐績,老臣發現他很不乾淨。”

趙禎回自己位子坐下,喝了一口熱茶道:“具體說一說!”

“他是範寧的同窗,三年前也參加了吳縣童子試選舉大賽,結果落榜,老臣便可推斷他的年紀應該不超過十五歲。”

“然後呢?”趙禎又饒有興致地追問。

“然後他將戶籍轉去宣州,想鑽宣州的空子繼續參加童子試,但在年初宣城縣的童子試選拔考試失利,再次無緣宣州童子試,但沒幾個月,他卻在池州報名參加成人科舉,在九月考過了池州解試,作爲池州的舉人進京參考了。”

趙禎點了點頭,“此人涉及到修改年齡和謊報戶籍。”

“事情還不是那麼簡單,據老臣所知,池州知事徐增廣是他的親二叔。”

趙禎愣住了,“原來他是官宦子弟?”

“他父親是工部郎徐增益,他因爲嫖娼被開封府衙抓住,爲了給兒子脫罪,徐增益便答應了劉晉的要求,讓兒子誣陷範寧嫖娼,有了今天的事情。”

趙禎臉怒容又現,冷着臉問道:“此事當真?”

“劉晉已經交代,確是事實!”

趙禎重重哼一聲,他對旁邊侍詔學士道:“傳朕旨意,將工部郎徐增益貶爲都昌縣尉,令御史臺派監察御史趕赴池州,徹查徐績解試舞弊之事。”

..........

當天晚,張堯佐被女兒張貴妃宣召進宮,張貴妃將他狠狠臭罵一頓,自己屁股不乾淨,老老實實夾着尾巴做人,以免被諫官抓住把柄,同時不准他再幹涉范仲淹的事情。

張堯佐原本想利用嫖娼案做章,狠狠出一口三年前的惡氣,不料偷雞不成倒蝕一把米,自己最得力的干將劉晉反而被龐籍扳倒,自己又被女兒臭罵,着實令他無鬱悶。

當然,張堯佐並不愚蠢,他心裡清楚,其實是官家借貴妃之口來斥責自己。

讓自己不要干涉范仲淹之事,這說明官家已經下決心要調范仲淹入京了。

..........

正月初三,範寧帶着蘇亮、李大壽以及程氏兄妹乘坐三輛牛車來到西城外的柳家村,柳家村距離城池只有七八里,是一座小村莊,人口只有三四十戶,大多以種植蔬菜爲生。

賣炭翁韋青家位於村北頭,一座籬笆小院包圍着三座茅草屋,這是他的家了。

韋青世代燒炭爲生,但他們家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韋青的父親和兒子都是燒炭時不慎毒身亡,家裡留了一個五六歲的小孫子,隨着年紀漸大,他已經很難再燒炭,等天氣暖和後,他要去樹林砍伐木枝進城去賣了。

院子裡,老伴坐在井邊洗衣,韋青則在逗孫子玩耍。

這時,他透過籬笆牆看見三輛停在自己門口,韋青着實驚訝,連忙走了出來。

卻只見範小官人和幾個同伴正大包小包從牛車卸東西,韋青嚇了一跳,“你們這是.......”

範寧前行禮笑道:“韋老丈,我們是來拜年的。”

韋青見堆在地的米麪足有十幾袋,還有五六匹布帛,以及風乾的臘肉,糕點、果子等等,至少要二三十兩銀子才能買下來。

他着實有點慌了,“小官人,這使不得,我怎麼能收小官人這麼多東西。”

“一點心意,老丈不要推辭了!”

衆人一起動手,將東西往院子裡擡去,韋青的妻子也不知所措,抱着孫子發呆。

程圓圓走前,將兩串糖葫蘆遞給孩子,笑道:“小弟弟,這是阿姐送給你的。”

孩子頓時笑逐顏開接過糖葫蘆,一溜煙跑回房間了。

“老頭子,他們是誰?”妻子慌張地問丈夫。

韋青嘆了口氣,“是次救我命那幾個小官人,他們是好人啊!你快去燒茶!”

老太太急忙進屋燒茶去了。

範寧對韋青笑道:“若不是老人家仗義出來作證,我被冤枉背了罪名,今天晚輩特來感謝老丈。”

“哎!”

韋青嘆息一聲,“我只是憑良心辦事,也是回報小官人的救命之恩,可小官人又拿這麼多禮物來,讓小老兒怎麼報答。”

“一點物質的東西怎麼能和情義相,老人家切莫妄自菲薄。”

韋青點點頭,“再說虛言顯得我矯情了,格外請坐下吧!”

韋青的屋子裡太小,坐不下,只得取五六隻小凳子放在院子裡,請衆人坐下,又歉然道:“家裡沒有什麼吃的東西,只好等老伴燒點茶給大家。”

範寧笑道:“我們都吃過午飯了,稍坐一會兒走,老丈不要太麻煩了。”

“那可不行,至少要吃了晚飯再走。”

李大壽連忙道:“馬要科舉了,還要回去複習功課,實在沒有時間多坐,請老丈見諒!”

蘇亮也表示要回去複習功課。

韋青只得嘆口氣,“我真的沒法子報答大家的恩情。”

這時,範寧從牛車裡取來一隻爐子,這種爐子是用火泥黏土燒製而成,裡面是空的,下方有鐵製的爐橋,一般用來燒小木枝或者煤塊,用來燒水、煮飯、煎茶、煎藥等等。

由於使用很方便,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甚至出門旅行也會帶一個,又叫行軍爐。

“老人家,這種爐子家裡有嗎?”範寧笑問道。

“有!有!”

韋青連忙從廚房裡拿來一隻完全一樣的爐子,對範寧道:“用來燒細木枝,燒點熱水很方便。”

“老人家,我給你找一個養家餬口的法子。”

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
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五百三十四章 說服朱元豐第二百七十章 走爲上計第六百六十八章 發展之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二百九十八章 城中新氣象第一百五十八章 家宴第二百二十八章 兄妹入宮第五百二十八章 貿易談判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啓示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二百一十章 寬言解惑第一百九十一章 感恩拜年(下)第二百一十七章 甜蜜的苦惱第四百一十一章 偶然泄密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四百五十九章 時間緊迫第一百七十一章 誰是大東主第三百五十章 大喜之日(五)第五百七十二章 曹氏提親第六百四十三章 糧食斷絕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二百七十一章 重要議事第二百六十四章 發財新路第四百一十四章 齊人之福第一百五十五章 北上京城第七百六十二章 培養商機第二百六十三章 初交曹國舅第二百二十四章 意外消息第六百二十章 易縣初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移民風波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五百零一章 東宮議事第七百一十八章 提攜後輩第三百七十二章 他鄉遇親第五百五十章 用兵之權第五百六十三章 朝堂激辯第四百五十四章 欲加之罪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二百二十一章 關鍵證人第十一章 神童對神童(中)第六百二十五章 私見宋商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致通過第四百九十六章 矮種小馬第七十章 比賽要延期第四百零六章 買了新院第四百三十四章 重任新職第五百三十九章 南下呂宋第三十二章 字帖引發的血案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三百一十四章 遼國來使第六百九十六章 遠程火攻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第四十五章 奇怪的考試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七百二十五章 從容部署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朱佩第五百五十八章 返回呂宋第二百五十八章 酒樓會面第二百一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喜之日(二)第四百六十章 接管軍營第六百六十四章 大洋土著第五百九十一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七十三章 出發遠征第三百四十九章 大喜之日(四)第六百七十四章 百船匯聚第三百七十九章 芒川銀礦第七十九章 放長線釣魚第二百三十一章 還是回家好第一百三十四章 兩個學渣的抉擇第三百六十八章 戰爭紅利第三百五十八章 再度出發第五百一十七章 初到泉州第五百四十三章 循循誘導第三百二十四章 正式述職(上)第四百三十五章 遺產分配第七百一十五章 除夕之夜(上)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宋新領土第四百二十七章 江記石刻第二十七章 宋朝就有三八線第七百四十九章 遼陽城破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二百一十五章 面試(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當局者迷第六百章 皮下毒瘤第三百六十六章 平原激戰(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杭州遇伸冤第一百零六章 看高縣令審案第一百五十三章 碼頭偶遇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六十四章 熱情洋溢的發言第三百八十二章 難以開口第七百一十三章 蘇轍上任第六百九十五章 啞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