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七章 全新方案

“朕暫時還沒有考慮好,不過愛卿可以聽聽兩位相國的意見。”

趙頊對富弼和文彥博道:“兩位相國解釋一下吧!“

富弼和文彥博對望一眼,富弼緩緩道:“這個問題知政堂討論了兩天,當然,這只是初步意見,如果小范相公和韓相公贊成,那麼就方案就可以在知政堂通過。”

範寧這纔想起,自己也是知政堂的一員,他苦笑一聲道:“兩位相國請說。”

富弼又道:“知政堂原則上同意和遼國和談,但是否達成新的盟約,要看遼國的誠意,首先是戰俘交換,遼國必須釋放近二十年內抓走的所有宋朝百姓,我估計這個問題不大,遼陽府抓到了遼國官員都是貴族,他們肯定願意,這是三個前提之一,其次取消歲幣,必須取消歲幣,再其次我們希望用易州換大同府,最後我們可以簽訂一個十年的盟約,然後用十年時間發展國力,知政堂差不多就是這個意見,目前我和文相公、歐陽相公同意,王相公和孫相公反對,三比二。”

“王相公和孫相公是什麼意見呢?”

“他們兩人反對和談,要求繼續和遼軍作戰。”

範寧大概清楚了,他微微笑道:“其實我的意見和富相公文相公相似,我也贊成和遼國談一談,不過具體方案上略有出入。”

趙頊有點奇怪道:“之前範愛卿不是反對和談嗎?”

“陛下,微臣現在依舊反對結盟,只是微臣贊成停戰。”

範寧又不慌不忙道:“我估計交換戰俘沒有問題,然後歲幣上肯定談不攏,遼國最多答應維持檀淵之盟的數額,至於易州換大同州,現在遼國還遠沒有到山窮水盡之時,他們絕不會拿大同府這樣的戰略要地來做交換,易州換大同府絕對不可能,所以要想達成盟約,除非大宋讓步,否則盟約肯定成不了,但我希望雙方能達成一個兩到三年的停戰協議,最好是三年,讓我們能集中精力打擊西夏。”

“三年時間能擊敗西夏?”

富弼有點懷疑,他可是參加和西夏戰役的,西夏的山地兵極爲精悍,各種要塞修建得險要堅固,宋軍贏他們都困難,更不要說兩年時間解決西夏。

範寧淡淡一笑,“富相公,我可是全殲了十萬遼國大軍,佔領易州,攻破遼陽府,從前的宋軍能辦到嗎?”

文彥博笑道:“彥國兄,你還別小瞧他,他那套水軍戰加國力戰的戰略這才還真成功了,估計對付西夏,他還會採用這一套。”

“文相公說得一點沒錯,我們戰船沿着黃河北上,就直接兵臨西夏都城,如果是麥收期過去,還能切斷他們黃河東岸的產麥區造成明年西夏的饑荒。”

富弼搖搖頭道:“這個辦法從前試過,但能用的船隻都太小,而西夏的皮筏子卻很厲害,我們的戰船佔不了上風。”

範寧反駁道:“對方的皮筏子之所以厲害,是因爲我們戰船太弱,我們在覺華島海戰,對付遼軍的皮筏子根本就是碾壓,如果我們二十萬大軍屯兵興慶府的黃河對岸,龐大的戰船隊切斷興慶府和黃河對岸的聯繫,西夏軍這個時候再死守邊界要塞又有什麼意義?”

富弼和文彥博都參加過西夏戰役,範寧的方案聽得兩人匪夷所思,他們面面相覷,一時都說不出話來。

富弼反駁道:“你的意思在蘭州造船,可我們根本沒有在黃河上造過大船,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何年何月才能造出幾百艘五千石大船出來?”

“不從上游走,從下游北上去西夏,隋唐以來,陝晉之間黃河航道一直很發達,就算壺口也找到了旱地行船的辦法,北方邊軍的糧草就是通過黃河運過去的,相信今天一樣可行。”

“當時可以拉縴,而現在北方被遼國所佔,怎麼拉縴?”

“有蒸汽機船和福船,我覺得不需要拉縴。”

“這......”富弼一時語塞。

趙頊卻興致盎然,笑問道:“兩位相公,小范相公的方案可能成功?”

富弼一臉茫然道:“從未往那邊想過,也沒有做過,微臣真的不知道。”

文彥博沉吟一下道:“西夏的實力還是很強大,尤其是鐵鷂子,可謂天下無敵,範相公有點輕敵了。”

範寧搖搖頭,“鐵鷂子無非就是重甲騎兵,以西夏的國力,它能支撐多少?最多三千人不得了,重甲騎兵再強大,它頂得過鐵火雷的威力?它們怕不怕猛油焚燒?怕不怕陷馬坑?對付它的辦法多得是,西夏不過兩百萬人口,國力薄弱,全部青壯男子都從軍,最多也就三十萬人,還要拱衛京城,它們自稱披甲士五十萬,這種把戲我們見多了,現在西夏新王登基,太后臨朝,國內動盪不穩,正是我們攻打西夏之時,陛下,出兵五十萬,可滅西夏。”

“五十萬!”

富弼和文彥博同時一聲驚呼,“哪裡有這麼多軍隊?”

範寧微微笑道:“民兵至少有百萬吧!訓練一年,可以徵用了。”

兩人這才如夢方醒,他們把民兵忘記了,富弼急道:“六十萬民兵,恐怕十萬騎兵就會把他們擊潰。”

“富相公忘記了,遼軍十萬大軍南下,卻被我們全殲,而我們總損失兵力卻不超過三千人,這又是什麼緣故。”

“說得對!”

趙頊興奮地一捶桌子,快步來到東面牆前,這就是一幅西夏地圖,他用木杆指着地圖道:“西夏重要的城池都在黃河兩岸,我們不需要和他們對壘,而是打城池攻防戰,一步步向北蠶食,遲早能吞掉興慶府。”

富弼和文彥博苦笑不語,天子想得太天真了,哪有那麼容易的事情。

範寧又不慌不忙,“就算明年這一戰拿不下西夏,但也一定能奪取河西走廊,西夏中央地帶面臨危機,駐守河西走廊的五萬大軍必然會來救援,我們奪取河西走廊的機會就來了。”

這時,天子趙頊毅然道:“不去嘗試,怎麼知道不能成功?小范相公的方案有可行性,朕決定要嘗試一番。”

富弼和文彥博都不太同意範寧的冒險方案,但又不知該怎麼反駁,最後富弼道:“這樣吧!如果船隊能到延安府,那我也同意可以嘗試一下。”

事實上,黃河航運從秦朝到隋唐的一直都很繁忙,北宋是因爲都城在汴梁,經濟在南方,黃河航運沒有經濟價值,所以黃河航運不多。

南宋更不用說了,連黃河的邊都摸不到,到了元朝以及明清,主要是黃河泥沙太大,淤塞河道,使黃河失去了航運價值。

在北宋時期,黃河還是完全可以航行,富弼也知道,黃河最難的一段就是秦晉大峽谷,如果這段能過去,那範寧的方案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那二十萬大軍怎麼走?”文彥博忽然想到了這個關鍵問題。

範寧微微笑道:“不是有易州嗎?用易州換大同府,遼國絕不會同意,但如果用易州換東勝州呢?遼國在東勝州的駐兵不足千人,境內全是茫茫沙漠,只有沿黃河兩岸有點土地,戰略位置遠不如易州,我相信遼國會答應,一旦拿下東勝州,我們大宋的疆域可就到河套了,直接奪取西夏的河套,再在河套建立軍城根基,我們還怕拿不下西夏?”

東勝州就是今天的榆林地區,位於河套平原東部,也是遼國佔領的幽雲十六州之一,如果遼國知道了範寧的計劃,不一定肯交換,但他們不知道的話,東勝州對遼國就是雞肋,遼國去西夏都是走北面雲州,不會走被沙漠所隔的東勝州。

三人聽得目瞪口呆,他們這時才終於明白了範寧攻打西夏的方案,原來不是走隴右的崇山峻嶺,而是北上佔領河套,以河套爲根基,從北面實施灌頂攻擊。

這是極富創造力的方案,連富弼和文彥博都爲之怦然心動,兩人緩緩點頭,這個方案的關鍵,就是要拿到東勝州,先在榆林城建立第一個後勤重地。

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
第六百一十七章 捷報回京第六百五十一章 太后出手第十七章 去鎮裡考試第六百三十三章 停戰協議第六百五十章 謠言四起第五百八十七章 南方新城第三百零二章 日本來使第十五章 送禮記第二百八十二章 北鯤州第六百四十二章 斷其後路第五百八十五章 漏洞提醒第三百四十五章 立下保證書第一百零五章 連環毒計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制定方案第三百二十三章 接風洗塵第五百七十八章 再抵大陸第七百四十七章 遼皇北撤第三百七十一章 態度軟弱第二百五十一章 刻意結交第二百七十五章 耽羅國(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家事煩憂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四百一十六章 妥善解決第二百五十七章 飲茶夜話第六百九十七章 井陘內訌第五百八十四章 說服知政堂第五百六十四章 民間購島第八十二章 李縣令第六百二十四章 被迫求和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一百二十九章 邱家的復仇第三百章 南湖解惑第十九章 嚇煞人香第二百四十五章 看房記(上)第五百七十九章 大失所望第三百零一章 土地分配第七百一十六章 除夕之夜(下)第三百七十五章 監察到來第三百九十八章 收集證據第五百一十四章 翁婿促膝第一百九十四章 最後衝刺第二百一十一章 初遇捉婚第六百五十七章 城內異狀第三百九十二章 女婿等於半兒第七百五十二章 遼國西遷第七百二十二章 銀盒密旨第二百一十八章 公然賴帳第二十六章 百兩銀子的餘波第四百九十五章 追憶鯤州第二百三十六章 國子監報到第四百二十五章 安插有眼線第五百八十六章 橫空出世第五百四十九章 地塊抽籤第二百七十六章 耽羅國(下)第三百四十三章 婚姻危機第六百五十三章 鹽州夜戰第五百八十二章 明輪蒸汽船第七百四十一章 再披徵袍第五百章 翁婿解凍第五百四十一章 奪取呂宋第四百九十一章 被坑了嗎?第一百七十四章 發現礦脈第二百六十五章 再見天子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第六百九十四章 攻城首戰第七百零四章 北島來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遇險船隻第一百四十五章 一份考卷第一百五十四章 朱氏兄弟第一百九十八章 馮京和馬涼第四百九十四章 密會王妃第四百三十二章 朱孝雲問罪第六十二章 有了藉口第七百三十二章 巡視領地第三百零七章 鯨州野馬第一百八十章 賣炭翁第二百章 冷僻的考題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外消息第十三章 辭京歸鄉第七百五十一章 傷勢沉重第七百零八章 御書房解惑第六百五十九章 西夏投降第六十六章 兩強相爭(下)第一百零三章 兩套茶具第六百一十一章 血戰保塞(下)第三百零五章 春心萌動第七百五十章 上京內亂第三百二十六章 正式述職(下)第六百一十六章 進退失據第五百零二章 危險氣息第二百零二章 省試結束第四百八十章 平留刺殺第一百五十七章 程家做客第四百零五章 唯一依靠第四百八十六章 激烈爭執第一百零七章 聞弦知雅意第七百四十章 朱樓論政第五百九十九章 水軍優勢第一百五十六章 他鄉遇同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