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又見啃番茄

東西帶回來了,這支探索隊的任務,就算完成了,休養了幾天之後,他們就會押送着一些動物去了長安,不過是走的長江水道,因爲李世民現在應該在江陵城辦公了,他們總得先過去彙報一下,領個封賞吧!

之後,他們會走漢水去往關中,在那邊的藍田職業技術學院裡面,挑選補充一些人手,當然,也會根據其中一些人的意願,留下一批在職業技術學院,或者即將修建起來的航海學院任教。. .

南美洲之行,可不是一次就結束了,對它的詳細探索,以及後續對北美洲更加詳細的探索,將在明年展開,比較平穩的航線摸索到了之後,往返一次的路程,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時間而已。

孫享福留在嶺南道進入了忙碌的工作當中,上百種作物的原種種植,以及後續的規劃,光是做一個雛形出來,交給門下的弟子們接手,沒有幾個月的時間,都完不成。

他倒是先組織了人手,把土豆,紅薯,玉米,花生,番茄,辣椒等這些可以直接在熟田裡種植的作物,種了下去,那些從南美洲帶過來的瑪雅人,在種植這些作物之中就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孫享福只分了一半的人手給趙龍他們帶去山南道了。

大唐現在的通訊十分暢通,才幾天時間,遠洋探索船隊迴歸的事情,就已經傳開了,慢慢的,連那些新農作物的產量細節,都傳的有鼻子有眼,長安城的股票交易中心,頓時成了長安城最熱鬧的場所,因爲有這樣東西在,海外探索投資公司必然會賺取很大的暴利,這個時代的人,可都不傻,於是,一天時間內,股票價格暴漲三倍的情況出現了。

然之後,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交易大廳出價收購股份,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價,然而,卻愣是沒有一個人賣。

那些當初信了孫享福的邪,買了海外探索投資公司原始股票的人,嘴巴都笑歪了,他們的身價,因爲船隊的迴歸,直接翻了四五倍,現在,可是安心等着後續盈利分紅。

而當三月底,趙龍帶着其中一部分種子和動物抵達江陵城碼頭的時候,他想到不到,李世民夫婦會親自帶着滿朝文武大臣,在碼頭上列隊迎接。

那可是畝產幾千斤,甚至過萬斤的新作物,而且,一來就是好幾樣,李世民收到武士彠,李泰,馮盎等人發過來的奏報了之後,連續好多天,都興奮的睡不着覺,他甚至覺得這些都不是真實的。

所以,他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實物,不看到實物,他不安心。

他擺出來的這個陣仗,可是把沿路在驚歎中渡過的那些瑪雅土著給嚇壞了,他們原本以爲廣州城已經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城池了,廣州碼頭的歡迎儀式,已經這個世界上最隆重的了,可跟江陵城這邊比起來,簡直是弱爆了。

船隊到達碼頭邊停靠的時候,擠在碼頭上看熱鬧的,足有幾十萬人,負責維持次序的帶甲軍士,都超過十萬人,這其中有好多,都是收到了消息之後,專程從全國各地趕過來看新鮮的,這讓那些瑪雅人們用自己的腦子,根本想象不到這個帝國有多強大,這個國家已經到了隨便一個城,都比南美洲那邊最大的城邦的人口,還多幾倍的程度了嗎?

在大家上岸之後,最先念開場白的,當然是內侍監王得用,他的臺詞大意是:

封趙龍爲榮國公,鎮海大將軍。

趙河爲交趾郡公,山南道首席司農官。

王二小爲日南郡公,嶺南道首席司農官。

還有一應艦長,隨船出海的船員,醫官,文工團員,皆有封賞,歸來的一千五百餘人,最低級別的,都是從七品的海事博士。

一步國公,一步郡公,這樣的封賞,簡直是沒誰了,然而,不管是民間,還是朝堂上下,卻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陛下,您可不能忘了真正的功臣。”

宣旨完畢之後,李世民等來的,卻不是趙龍的謝恩,而是提醒。

真正的功臣是誰,不用趙龍提醒,李世民也知道,正是那個從多年前就開始謀劃推動這一切,而在現在這種榮耀的時刻,卻仍舊躬身在嶺南種田的孫正明。

李世民將躬身下拜的趙龍扶起,很是感慨道,“朕沒有忘記他,只是,朕現在還不知道該如何答謝他,而你們現在的榮譽,也是你們應該得的,朕要將你們樹立成向外探索的典範,激勵後輩,向你們學習。”

聞言,趙龍張了張嘴,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論官爵,孫正明已經是大唐,也不過就是個數字,沒有什麼實際意義,至於榮譽和聲望,他也是這個天下,僅次皇帝之人了,再把他往上捧,與國家長遠來說,有害無益。

所以,就算是李世民有心想多給他一些什麼,也很爲難。

理解了李世民的難處之後,趙龍再次躬身道,“臣謝陛下隆恩。”

李世民再度將其扶起身來道,“愛卿無需多禮了,快讓大家把東西獻上來吧!朕的朝堂諸公還有子民們,都迫不及待了。”

趙龍站直了身子之後,轉身向船上一揮手,船員和那些瑪雅人便將船上的東西陸續往下搬。

在嶺南的時候,大家就已經知道這邊肯定會有一場歡迎儀式,所以,孫享福讓人將那些作物的包裝做的很好看,挑了品相最好的,擺成了各式形狀,讓這些作物顯得很上檔次,很珍貴。

現在,東西被擡下來了之後,果然給大家造成了一定的視覺衝擊,負責介紹孫享福給這些物種定的新名稱的趙河,每宣讀介紹完一樣之後,都引得朝堂諸公和被攔在警戒線以外的百姓一陣驚呼,至於另外一個受封郡公的農門子弟王二小,他直接就留在了嶺南幫手,現在的爵位,不過是一個拿俸祿的級別而已,真正想做事的人,並不放在眼睛。

爲了向百姓們證明這些作物的可信度,船上可是早有準備的,孫享福設計了一個試吃環節,當然,也不是所有作物都試吃,已經被趙河在船上種植過一輪的土豆,紅薯和番茄,就是李世民要當着所有百姓和臣工的面試吃的幾樣作物。

大船的甲板之上,十幾個碳爐子,鐵鍋,早就架起,有幾個是在炒船上培植出來的那些紅薯的嫰葉,葉莖的,還有的是用燒過的木炭,在烤紅薯,有幾個,則是在做土豆燜雞,土豆燜牛肉,番茄炒蛋,油炸花生米什麼的。

從儀式開始,最先向大家介紹的這幾種作物,廚工們就已經開始烹調了,等趙河斷斷續續的將三樣作物的詳細情況說完的時候,船上的爆香已經傳到了碼頭上。

而這時,所有當初被趙河在船上培植出來的幾十株番茄,已經被瑪雅人連盆搬運到了碼頭上,在之前,番茄其實是被瑪雅人當做不能吃的景觀物,果實名稱叫做狼桃,是趙河他們這些唐人,證實了這種作物有毒的傳說是錯誤的,它其實完全可以食用,然之後,他們才慢慢跟着食用的。

“這些紅紅的大果實,就是番茄了,種子,臣已經留好,嶺南那邊也種下了,目前的這些,是臣在船上種植出來的,已經完全成熟,陛下可以賞賜給大臣們現場食用,它是即可以當水果生吃,也可以當成蔬菜炒着吃的作物,以目前培植出來的品種來看,一株差不多可以結五六個拳頭大小的果實,畝產,能超過萬斤,經過農門專業的培植的話,畝產可超過兩萬斤。”趙河指着數十株被整齊排列在碼頭上的番茄物道。

“兩萬斤?”

聽到這個數字,不光是李世民忍不住驚呼了出來,許多大臣們的身體也猛烈的抖了一抖,此前的奏報中,他只知道有一種叫土豆的作物,畝產可能達到萬斤,可從來不敢想象,有一種作物,畝產能夠達到兩萬斤。

“此果甚是紅豔,倒是與我大唐的柿子有些相像,不知,這果樹需要幾年長成,才能結果?”長孫皇后見番茄物用大盆栽和竹篙架起來來之後,很像一棵小樹的樣子,還以爲它會像大唐的一些果樹一樣,需要幾年生長期,纔會結果。

可誰知道,趙河笑着答道,“從臣在船上種下它,到現在,不到五月吧!聽掌門說,它不僅不挑地,還可以岔開時節種植,讓百姓們可以全年食用,是一種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簡單作物,只是,想要更高產的話,需要一些培植研究,農門的目標,是讓一株作物上,結出二十多個這麼大的果實,讓畝產超過兩萬斤。”

在後世,高產的番茄田,甚至能達到兩萬五千斤以上,試驗田,有突破三萬斤的記錄,就目前的條件來說,孫享福覺得,用無限生長型大棚栽培,畝產能夠達到兩萬斤,已經算是極限了,這還是因爲在後世,他本來就對這種百姓比較常種作物,非常熟悉的原因。

而趙河說到這裡的時候,已經有一排船員,端着裝滿清水的盆子在番茄物旁邊站成了一排,而已經食用過番茄的武士彠,上前一邊伸手給大家示範了怎麼摘,一邊道,“陛下,此果鮮美,倒是有很多種吃法,臣摘幾個,讓廚師給您涼拌了吃。”

說着,武士彠將四五個拳頭大的番茄摘完,便往裝滿清水的盆子裡面放,稍微洗了一下,就往船上走,一邊走,還一邊張嘴開始吃起了其中一個,他知道,現在不吃,只怕得等幾個月以後纔有機會再嚐到了,因爲,朝臣的隊伍,十分龐大,這幾十株番茄物,不過幾百個番茄而已,今天只怕留不住了。

果然,看到武士彠摘了果子,程咬金,尉遲恭這些站在前排的老貨哪裡還等得,衝上去就是一頓狂摘,手裡拿不下了,就往船員們端着的水盆裡放。

而這時,長孫無忌,杜如晦,溫彥博等文臣,卻是直接在水盆裡,將他們摘下來的番茄稍微洗了洗,讓那些船員連盆子一起,端到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夫婦面前去,當然,自己的手裡,也不忘留下了一個。

猜你喜歡:

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733章 到吐蕃第570章 走場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729章 說服第368章 定計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246章 治國難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212章 驚覺第560章 審問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165章 忽悠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367章 起塘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666章 書畫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509章 大招工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269章 私聊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577章 追擊第111章 起航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31章 去交趾第381章 各種忙第527章 進村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400章 再對質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419章 回長安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六章 小河集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721章 開工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751章 發動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703章 送葡萄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
第138章 事了欽差到第733章 到吐蕃第570章 走場第436章 朝臣們的成長第351章 上齊城也有着落了第501章 幸福村的財富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590章 長孫無忌上任第729章 說服第368章 定計第326章 閱兵開始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246章 治國難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393章 朝堂新氣象第572章 震撼的表演第749章 孫子語錄第212章 驚覺第560章 審問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六十四章 早做準備第207章 輿論攻擊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165章 忽悠第一百零八章 水輪船第513章 給長孫皇后加點擔子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489章 新疆域的規劃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367章 起塘第二十四章 這個世界太危險第429章 打工的人們第132章 進了寶地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666章 書畫第448章 偶然碰到的小事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186章 新官上任第509章 大招工第190章 旱災來了第269章 私聊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577章 追擊第111章 起航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一百零二章 精耕細作的好處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712章 宦官制度改革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九十九章 上元節第399章 又來鬧事第356章 杜如晦的病症第131章 去交趾第381章 各種忙第527章 進村第九十七章 育種育苗基地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696章 玉米麪和紅薯粉第400章 再對質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四十章 新手打仗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437章 農工商學院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452章 要跑偏的李承乾第419章 回長安第658章 農學院畢業新生的任務第135章 李世民的煩惱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一百零六章 如何盈利第六章 小河集第359章 背鍋者蕭瑀第738章 併入南亞的計劃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259章 民生的比較第721章 開工第571章 開幕儀式第349章 崔氏的決定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751章 發動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566章 定襄城初體驗第703章 送葡萄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746章 王二牛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