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上衙

清晨,孫享福在秦府一個丫鬟的幫助下穿戴起了官服,騎了自己的官馬,向皇城而去,他當然不是去上朝,而是去牧監署報道。

受影視劇的影響,孫享福一直以爲皇宮就是皇帝居住辦公一體化的地方,其實則不然,皇城是皇帝辦公的地方沒錯,後宮纔是皇帝居住的地方,皇城和後宮加起來才叫皇宮,兩處地方之間有高牆大門和廊道阻隔,沒有皇帝的特許,一般不會有人隨意的穿梭於皇城和後宮之間,就連皇后娘娘一般也不會出現在太極殿,更別說什麼嬪妃宮女,除非有大型政治活動,需要她們出現,所以,皇城裡面的男人還是蠻多的,至少有三個全是男人辦公的衙門在其中。

千牛衛負責宿衛宮廷,飛騎是皇帝親軍,校場自然是在皇城內部,還有就是被這兩個軍事衙門擠到一角的牧監署,從性質上,這三個衙門都是屬於皇家直屬。

皇城內除非是有特殊恩寵的人,是不允許騎馬乘車的,在皇城門口出示了官碟之後,孫享福牽着自己的官馬徒步向最右側的牧監署衙門走去,正衙的房子不算高大但後面有連成一片的衙房,正中央走廊盡頭的太極殿十分高大,顯得這些邊邊角角的小衙房都不那麼顯眼,平時朝臣門都是直接走中央大道去太極殿,沒人會拐到這邊的小房子來。

牧監署的最高長官是上牧監,一般由宗親擔任,管理整個皇族包括一些未成年藩王名下的產業,二號人物是上牧副監,屬於上牧監的副手,職位跟中牧監相當,卻沒有中牧監獨管一方的實權大,中牧監有好幾個,但一般是在宮內當值,大多是宦官,又稱太監。

像孫享福這樣的小官來報到,根本不需要驚動上牧監,只需要去掌管上林苑的中牧監李賢哪裡報到就行。

李文賢是宗室,算是李世民未出五服的堂叔,三十四五歲的樣子,一身大了兩號的官袍都難以遮住他一身的肥肉。

“下官漁業司下牧監丞孫享福,拜見中牧監大人。”孫享福按照官員正式請見行拱手禮道。

“嗯,你是陛下親自下旨冊封的官員,以後代掌漁業司可要多多盡心,本官這裡正好有後宮新簽發的徵發文書,你按照旨意,全數籌集,儘快送入宮中。”

李胖子跪坐在自己案前,動都懶得動,只是嗯了一聲,就將一卷寫着各項明目的絹布丟向了孫享福。

所謂的徵發文書,就是一個物品清單,除去其它司的項目,屬於漁業司的只有一條,令,漁業司每日送黃鱔百斤,泥鰍百斤,其它各色魚貨三百斤入御膳房,供各宮食用。

“一天五百斤?”孫享福看完之後先是一愣,隨即瞭然,後宮之中光皇室有封號的貴人都過百,外加各個有級別的內官,內侍,按制度算的話,每餐能夠吃肉食者恐怕不下千人,一天吃五百斤魚還真不叫多,誰叫宮裡目前住着兩大後宮團體呢!一個是李淵的,一個是李世民的,而這兩人,出了名的女人多,子女多,後宮的宮女可都是有數千人之多。

“怎麼?有問題嗎?”聽見孫享福發愣的聲音,李胖子不悅的看了一眼孫享福道。

“沒,沒什麼問題。”

孫享福尷尬的答了一句,就見李文賢打了個哈欠,揮揮手道,“沒問題就趕緊照辦,以後沒什麼事情就不要來打擾本官了,宮中若出了新的徵發令,本官會令人送至你司。”

看來是孫享福來報到的時辰太早,打擾了李賢的清夢,對於這樣慵懶的上司,孫享福還是樂見的,於是連忙告退,出了公房,向不遠處,一個掛着漁業司牌匾的建築走去。

“大人來了,屬下等參見大人。”

等孫享福走到漁業司官衙門口的時候,已經有十來個穿着吏員服飾的人在門口向孫享福拱手彎腰行禮,有老有少,另外,還有三十多個僕役裝扮的人,則是行的跪禮,畢竟他們沒有士人身份,第一次見主官,還需得隆重一些。

“大家免禮,廳中說話吧!”

大概瞭解了這個時代衙門的簡單構造之後,孫享福邁步進入了漁業司衙門的大廳,以後這一畝三分地就是他一個人說了算了。

大廳約百十平米,待孫享福在正中主位上跪坐之後,九個吏員便分左右兩側跪坐,而那些僕役們,都遠遠的盤坐在門口附近,孫享福再三要求,他們才肯靠近一些,跪坐吏員們身後。

“本官新上任,許多事情還不瞭解,何人可爲本官介紹一下漁業司的基本情況?”孫享福用視線掃視了一下每個人的臉孔,看了個眼熟之後,發話道。

其實漁業司的基本情況昨天在乘船的時候,張盛業和熊庭中等人都跟他講解的差不多了,現在開口問,只是給大家一個自我介紹的機會,畢竟,孫享福是負責主掌全局,實際辦事的,還是屬下的這些吏員和僕役,他們有什麼樣的才能,辦事牢不牢靠,還需要孫享福甄選。

“屬下黃軒,是漁業司第一執筆文書,對漁業司名下所屬產業比較瞭解,就由屬下給大人詳細講解一番吧!”坐在孫享福左手第一位的一個老頭起身拱手道。

“甚好。”孫享福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

“漁業司轄下有十二池,分別爲太液池,曲江池,昆明池,鎬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積草池,東坡池,當路池和郎池。其中太液池爲皇家景觀池,養有景觀魚數萬尾,日常有僕役餵養打理,其餘各池中,除牛首池和郎池魚貨頗豐之外,大多數池都向百姓開放,來往船隻捕撈垂釣者頗多,漁業不豐。”

“可有各池方位和圖紙?”

孫享福聞言點頭,暗道自己管理的地盤還不小,十二個池,其中最小的一個周長怕都有好幾公里,全部上馬高效的養殖業的話,長安百萬人口的魚貨供應都不在話下,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就拿芙蓉園旁邊的曲江池來說,是聯通灞水運河的活水池,來往船隻多如牛毛,怎麼會有大的魚羣願意待在這樣的水域。

“大人稍候。”

不一會,黃軒將一卷標識有各個池方位大小的地圖拿到了孫享福案前,孫享福細看了一下,倒沒有多說什麼。

上林苑南北東西三百里,長安居中,所以這些池離長安最遠的也不到百里,基本都在長安城內外周邊,屬於百姓密集聚集之地,這樣的地方,如果不是專人餵養,魚是長不大,長不多的,因爲時常會有人垂釣,捕撈。

牛首池和郎池所在地稍微偏遠些,一個在終南山腳下,一個在玉山腳下,是以,在這個並沒有大型養殖業的時代,這兩個池的魚還算豐富,他們要是知道,幸福村那個周長連五公里地都沒有的水庫裡都餵養了幾十萬尾魚,恐怕也不敢說這兩個池魚貨頗豐了。

孫享福一邊觀看着地圖,一邊讓屬下的人自我介紹,包括僕役,他也要求每人說出自己的名字,特長,最後,等他將十二池的大致數據記在自己腦海之後,也搞清楚了漁業司內部的人事情況。

漁業司現有吏員九人,僕役三十五人,其中,每個吏員有兩個僕役做跟班,剩餘的十七人裡,有三個是負責灑掃的雜役,三個是廚子,兩個是船工,九個是捕撈手。

這些人都各司其職,除了第一執筆文書黃軒之外,都有日常工作,比如張盛業,原先就是負責漁業司各池稅收的,所有在十二池捕撈魚貨的漁船,都要向漁業司繳納一定的費用,城內的池,甚至還收船舶停靠費,就像孫享福的船隻走金水門入城,要排隊拿票牌,繳納停靠一樣,李文斌和郝通就是負責協助張盛業的人,平時各自帶着兩個僕役以及自己私下招募的人手管着一塊,這三人管着屬於漁業司的收入口。

還有張啓,胡敢,江超,三人是負責皇家景觀池,太液池的治水以及景觀魚餵養工作的,大體是些飼料製作,供給等事物,屬於漁業司的花銷口。

熊庭中和另一個叫廖文昇的書吏則是負責一些聘用,打撈的事宜,漁業司在每個池都有大小數量不一的捕撈船,漁網等捕撈工具諾幹,但只養了兩個船工和九個捕撈手,以往的捕撈任務並不重,養多了人也是浪費,有特殊任務的時候,就需要負責聯絡僱傭一些船工和捕撈手來完成宮中的徵發任務,有時完不成,還需要拿錢款去市面上購買。

當然,以古代這樣的生產管理制度,官吏不貪污是不可能的,首先就是張盛業,李文斌,郝通負責的稅收口,收誰的,不收誰的,收多少,平時就是他們一口決定的,這裡面或許沒有大油水,因爲有勢力的人,是不會交稅的,他們只能從普通百姓身上薅些羊毛。

張啓和胡敢,江超三人負責的景觀池,更是每年每月都有固定的支出,這些支出有多少是實際用了,有多少流入了他們自己的口袋,也耐人尋味。

熊庭中和廖文昇這裡同樣有很多可以自由掌控的度,打撈多少,上報多少,採購多少,都是他們一張嘴說了算,他們大可以每天打撈五百斤,給宮裡送三百斤,然後賣掉兩百斤,甚至在司裡有餘錢的時候,說一斤都沒有打到,直接拿高價買自己打撈出來的魚交差也行,而在前任下牧監去職,中牧監懶得管事的這個當口,彙總把持這些利益的人應該就是黃軒,畢竟他是漁業司的老資格,各方面利益都脫不開他。

孫享福並不想斷他人財路,在他看來,小吏撈些油水沒問題,只要把正事幹完就行了,就像他跑來當官一樣,並不是因爲他對皇帝有多忠心,只是他想在這個封建社會活的更安全一些而已,只要別人不砸他的鍋,他也不會砸別人的鍋。

所以,當孫享福宣佈一切照舊的時候,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總算他不是愣頭青,一來就搞什麼改革,觸動大家的利益。

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19章 追擊戰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367章 起塘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761章 家事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381章 各種忙第725章 嚇尿了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564章 入城第305章 對策第400章 再對質第402章 迎新宴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111章 起航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211章 戰略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561章 錯失第300章 大動作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415章 回荊州第177章 王旭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729章 說服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365章 戰報來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706章 開武舉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560章 審問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382章 滿月酒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760章 治理難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150章 滿船寶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十一章 買船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534章 出手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00章 再對質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六章 小河集
第十七章 去長安第219章 追擊戰第529章 向外開拓的能力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342章 新一輪的忽悠開始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367章 起塘第644章 貞觀八年第一槍第四十一章 首戰建功第761章 家事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319章 商業環境的重要性第381章 各種忙第725章 嚇尿了第335章 文化阻擊第564章 入城第305章 對策第400章 再對質第402章 迎新宴第575章 屈突詮來訪第111章 起航第281章 金融體系的構想第499章 拜訪魏府第211章 戰略第530章 互爲良師第153章 武家坐客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638章 勸說王旭第561章 錯失第300章 大動作第 637章 宗族改革的浪潮第415章 回荊州第177章 王旭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729章 說服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365章 戰報來第347章 農門的新課題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706章 開武舉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371章 合理規劃的重要性第560章 審問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382章 滿月酒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558章 王浩的手段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760章 治理難第446章 回關中的程處默第136章 政治新星馬周第150章 滿船寶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459章 人生這場戲第226章 善陽城的基本面第522章 又是一年春來到第548章 金錢概念和價值觀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七十一章 太上皇駕到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378章 農部的工作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十一章 買船第一百零三章 回村種菜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443章 篝火露營第二章 餓了吃蟲子第184章 善陽縣候第668章 生物科學第508章 鉅額集資第七十三章 李承乾上門第253章 競爭開始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166章 繼續忽悠第九十四章 孫享福的目的第275章 半路領旨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534章 出手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731章 新學改革推進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762章 出使大食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157章 碼頭交戰第607章 新年的喜事第537章 主動跳出來了第400章 再對質第413章 女子爲官的開端第612章 膽子大的走在前面第475章 假意談判第719章 蒸汽機試驗第六章 小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