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

『3¥3更新最快→』﹃值得收藏的網絡小說閱讀網

蒸汽機自然不是那麼好造的,雖然後世讀過初中高中的學生,大都知道它的原理,大唐現在的材料,也基本能滿足製作它。

可是,懂得原理是一回事,製造出來,又是一回事,製作出來,再應用到實際中,又更加不是一回事。

比較鬱悶的是,這些理科方面的知識,孫享福大多都還給了老師,所以,各個研究院,只能在他提供的比較模糊的一些構想下,按照他指定的方向,摸索打造一些東西,而這些東西,現在就是九垸縣學的初中生們最喜歡擺弄的東西。

或許,等李世民真正的一統天下了之後,這個東西還沒有造好,也有可能,出來個天賦異稟,能夠在這方面舉一反三的人才,很快就能把它給弄出來了。

在後世,從十六世紀末第一臺蒸汽機工作模型出來,到十七世紀末最終造出能夠大範圍用於工業的蒸汽機,差不多用了一百年左右的時間,從十八世紀初開始的一百多年時裡間,英國人才逐漸的製造出用蒸汽機帶動的紡織機,輪船,機車,甚至火車頭,這些東西,讓他們快速的累積了資本,最終成爲世界強國。

然而,孫享福卻知道,在最初近百年的緩慢發展中,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是空擋期的,薩維利1698年就製造出了真空抽水機用於礦井排水,而瓦特,卻是在六十六年之後的1764年纔開始研究蒸汽機改造的,而且,他只用了一年時間,他就將其改造成了比較現代化,能夠廣泛應用於工業的版本。

那麼,在孫享福看來,利用它的原理,製作成工作模型機和簡易的抽水設備,其實不難,甚至改造成適用於工業的版本的模型機,也不是很難,只要集合大量人員來做研究的話,最多兩三年可以搞定,難的是,如何把他科學的運用到各個行業之中,實際爲國家創造利益。

連十八世紀的英國,都用了一百年左右的,才得以很好的將它應用起來,大唐現在的各種工業製造水平雖然有了較大幅度提高,略微超過後世的宋明兩朝,但肯定沒有十八世紀的英國強,頂多與同時期的清朝相當,做些火銃,火炮之類的,沒有問題,但大型的蒸汽車船,恐怕還不行。

那麼,真要實現蒸汽機的工業應用,說不得至少也要好幾十年。

索性,歐亞大陸也不是說一統就一統的,就算是計劃推進的比較順利,沒有個十多年,也難全部拿的下來,畢竟,大唐需要足夠多的時間一塊塊的,對納入版圖的土地,民衆,進行有效的管理,最起碼,得培育出足夠治理這些地方的官員的人數才行。

所以,時間是容許它慢點來的。

既然孫享福知道了最終會走到這一步,那麼,就可以提前建議李世民,做一些這方面的準備,至少在發動西域諸國流入安西大都護府的百姓,修建從碎葉城通往關中的水泥公路的時候,把鐵路的路基也一同留出來,指不定大唐那天就冒出一個堪比瓦特這樣的人物出來,快速把它弄好,投入實際應用中呢!

穿越者的前瞻性決定了孫享福不會被動的等待大唐的瓦特出現,他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跟李世民說,就是想要在國家的層面,調集所有的能工巧匠,集合大家的頂尖智慧,來做專項研究,對於他這個建議,李世民基本沒有考慮,就大手一揮,答應了。

於是,很快將會有一個以九垸縣學的初中生爲班底,大唐各行各業的頂級能工巧匠爲輔助的團隊,在渭南成立,之後,他們會專攻蒸汽機的研發和應用,一應所需的材料,各個工廠,都必須優先,足額,保質保量的供給。

當然,李世民過來,也不只是找他問計,他仰仗孫享福最多的,還是其農業方面的才能。

“朕本想讓你去遼東接替弘慎,但眼下看來,只怕是不行了,你有太多農業種植方面的事情要做,暫時抽不開身,要是不能解決更多人吃飯的問題,咱們大唐,就無法實現大一統。

所以,未來幾年,你的任務很重,除了要繼續研究水稻之外,還要將新作物的品種改良,推廣到全國,至少像耽摩道這樣糧食缺口較大的地方,都需要種上高產糧食。

稍後,朕會頒一道可以通行全國的節符給你,你持此節,可以在全國任何州縣,召集百姓,傳授耕種知識,並且可以徵辟當地民夫,在你認爲可行的地方,開發種植特定的農作物,朕要在三到五年之內,見到一些成果,十年之內,讓全國百姓的耕種水平,不輸於現在的關中。”

“臣尊旨。”孫享福拱手行禮道。

通行全國的節符,並且擁有徵闢全國民夫,土地的權力,這幾乎是最大程度的給予了孫享福推動農耕技術的方便,有了它在手,孫享福去到全國任何地方,地方官府都要以欽差的規格來接待他,在農業方面,絕對聽從他的吩咐辦事,可謂是高的不能再高的權力了。

“此外,你在地方上行走,若遇可擔當大任的賢才,可以向朝廷舉薦,必有任用。”待得孫享福應下了差事之後,李世民又面帶愁色的道。

孫享福這時纔想起,李世民剛纔說讓自己接替張公瑾的事,問道,“弘慎公在遼東,不是將治下管理的很好麼,陛下怎麼會想到要撤換他?”

李世民嘆了口氣道,“弘慎能文能武,有大局觀,自然是坐鎮一方的良帥,只是他的身體每況愈下,朕若不及時將其召回醫治,只怕,撐不了多久。另外,克明,叔寶,政會等老臣,身體也每況愈下,朕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勞累而死,朝廷的攤子越發龐大,能夠總鎮一方的人才,還是太缺乏了。”

看到李世民連高血壓患者武士彠,和動不動就眩暈的溫彥博都沒提,可見,這幾個人的身體是有多差了。

歷史上的杜如晦和張公瑾,武士彠在這個時期,已經去世了,現任淮南道大總管的劉政會,則是今年會去世,秦瓊到了今年,差不多就開始臥牀,拖個兩三年,和溫彥博差不多時候去世。

而由於孫享福這個穿越者,翅膀狂煽,大幅度的改變了歷史,讓他們的生活與歷史上有了較大偏差,在居住環境,飲食,和享受的醫療條件方面,比歷史上高出了至少一兩個層次的情況下,導致了他們的命運,也有了一定幅度的變化,至少現在都還沒有死。

但很多因果,都是孫享福穿越之前就種下了的,比如秦瓊的身體,他能夠對這樣的事情作出的改變程度,很小。

現在,大唐由於各方面擴張的原因,需要的統帥型人才太多了,光是本土就有十四個州道,兩個大都護府,軍事方面,有二十個集團軍,外加不在對外戰鬥編制的十萬南衙禁軍,和長安,江陵十幾萬的城衛軍,還有十部堂官,政事堂負責全國統籌的大佬,這麼一算下來,頂尖人才,最少需要五十個以上纔夠用,目前,可是短缺了好一大截,更加別說再度擴張以後,地盤,人口會更大的情況下。

所以,李世民現在,是求才心切,而且,他喜歡孫享福這個路子的人才,也就是能夠辦實事的人才,這纔想起讓孫享福舉薦一些。

總體來說,李世民對於在他成就大業的過程中給予他很大幫助的老臣,還是很念舊情的,被他這麼一提醒,孫享福纔想起,自己也都好久沒去看望過秦瓊了,此時,他應該也在江陵城,改日倒是要去探望一下。

不過,說到人才,大唐也不是沒有,孫享福很快就想到了一個能夠接替張公瑾的年輕力壯之人,道,“臣舉一人,可保遼東之地無憂。”

李世民聞言笑道,“呵呵,你入朝多年,有了人才,從來都是收羅到自己屬下,朕猜,你舉薦的人,是原來在你屬下統領安北軍的蘇定方吧!”

被李世民猜中,孫享福也一點都沒臉紅,屬下沒有人才,怎麼做事情?這都是之前的工作需要導致的。

蘇定方是個較好的軍事統帥型人才,繼承了李靖八成以上的統兵能力,出身草根階級,從不會做坑民害民之事,讓他坐鎮遼東,保一方安穩,肯定是綽綽有餘的。

是以,孫享福收起了被猜中心思的囧態,面帶正色的點頭道,“正是,此人治軍嚴謹,武藝高強,並且在遼東之戰中,表現卓絕,戰功赫赫,諸部首領對他心服口服,論威望,足以總鎮一方,不過,做大都督的話,不僅是要管軍事,還要管民政,他從未管過民政,這方面,是否能夠很好的兼顧,尚未可知,陛下可以給他派一個專管民政的長史過去。”

聞言,李世民點了點頭道,“嗯,其實之前,弘慎也向朕推薦了他,此次他來江陵,便是留了蘇定方在遼東代管地方,朕稍後會讓弘慎直接去善陽治病,下旨讓蘇定方就地接任,至於長史嘛!倒是有幾個人選可用,朕再斟酌一番。”

朝堂上要說品級到了這個位置的,其實就是褚遂良,宇文節,張行成這些當初在安北大都護府擔任過長史,刺史的人,另外,還有更年輕的一個梯隊,就是上官儀,劉永,李義府,來濟,來恆等這一批才二十多歲,就已經混到了中書舍人這個層級,平時能接觸中樞要務的人員。

看李世民有些糾結的樣子,只怕會派這些更年輕的人去了,因爲,放褚遂良,宇文節,張行成這一批人去,有些浪費了,以他們的爲官經歷,接下來不是十部尚書的位置,就是州道大總管的位置,畢竟,朝廷現在是頂級層次官員缺口太大。

孫享福猶豫了片刻之後,將自己心裡早有的一些想法提出來道,“陛下,遣一人總鎮一個州道,管軍管民,並非長久之計,機會合適的話,應該進行改革。”

“這個,朕也在考慮之中,目前來說,也只能這樣,想要將所有的地方,管理的如同關中,山南道這麼細緻,需要太多的官員人手,只怕,至少得開兩三次科舉之後,才能做到。不過,正明既然提出來了,可有什麼好的建議?”李世民有些無奈的順勢問道。

大唐的幾大邊鎮,都有地盤大,人口多,離中樞較遠的特點,安東,安西,嶺南道,南中之地,任意一個地方的主官要是生了異心,都不是那麼好控制的,至少要開啓一次數十萬人規模的全國性的戰役,才能平滅,有時候,不是百姓有多想造反,而是現管的官員權力太大,刺激了他們的野心,然之後,他們會用各種手段,煽動百姓跟着自己造反。

歷史上的唐朝,就是外重內輕,導致了安史之亂,藩鎮割據的情況出現,由盛轉衰,要說李隆基有多昏庸,讓當時的河北幽燕之地的百姓都活不下去嗎?未必,但是,現管的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輕易的就能讓屬下的軍隊,百姓跟着自己起事,這就是因爲,他們主掌了當地之後,當地他們說了算,不好的方面,都是朝廷和皇帝背鍋,好的方面,都是自己的功勞。

當大唐強大到一定的程度以後,外部其實根本無法戰勝它了,但是,內部卻能輕易的破壞它,使它走向衰亡。這一點放在那一朝,其實都通行,這個民族有最吃苦耐勞的百姓,一般情況下,只要當權者自己不作死,就不會死,往往就是內部的貪污腐敗,土地兼併等問題,害了整個民族。

孫享福笑了笑道,“剛纔臣說,依賴科學技術可以幫助統治,其實,在應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也依然奏效,中樞,除了可以對邊鎮實行軍政分離的體制之外,還需要對邊鎮,保持絕對的,讓他們生不起反叛之心的武力優勢。”

在後世,一個大國,總統通常會掌握核按鈕,這就是絕對的武力優勢,反觀大唐,邊鎮之地的軍士,裝備與中樞無異,全部都是鐵甲鋼刀,而且,還比中樞佔據一定優勢,那就是馬匹,船隻方面,他們可以比中樞更強的機動力方面的優勢,畢竟,關中到處都是田地山林,不可能養太多馬,而安西大都護府,安東大都護府,定襄道的優質好馬,比關中的十倍還多,嶺南的海船,也是關中的好幾倍多,不說四面起火,就是一個方向有叛亂,朝廷中樞也很難快速的控制局面,很容易弄的一發不可收拾。

“絕對的,讓他們生不起反叛之心的武力優勢?你是說火藥,朕不應該將其配備給邊鎮各軍?”李世民大致的想通了這個問題道。

孫享福點了點頭答道,“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確實不需要給邊鎮配備,即便是配備,也是極少量配備,能保證起到決定性的防守作用就好。臣所說的絕對武力優勢,是類似火藥應用,熱氣球應用的一些更加高深的軍事運用技術。

陛下,火藥的作用,它可不是引燃,爆炸,那麼簡單,從科學技術角度講,其實可以利用它的瞬間燃燒衝擊力,和爆破能力,製作出很多強大到刀槍鎧甲軍陣根本無法對抗的武器,朝廷只需研發出這樣的武器,保證中樞有一支軍隊配備,能夠使用這種最高端的武器,就能對邊鎮武力保持碾壓,而如何利用火藥製作出更先進的武器,就需要各種科學技術來做研究推進。”

孫享福不認爲李裕華能夠憑藉黑,火,藥,製作出火炮,火箭彈之類的東西,事實上,到目前爲止,知道了它的爆炸強度之後,它就一門心思的在抓生產,做炸,藥,包,和炸,藥,罐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聲勢上,確實不弱,但是,實際作用,卻未必有多強悍,宋有火器監,卻先後敗於遼,金,蒙古人之手。

明朝有了大批量的火炮裝備大軍,卻被滿清壓着打,最後還被農民起義破了都城,這都是他們沒有真正將火器的威力發揮出來的原因。

火炮,乃至火槍之類的武器,必須是要冶煉技術,與數學,物理等知識相結合,才能製造出來的東西,如果讓他被動的發展,恐怕一兩百年以後,還是現在這個樣子,可是,將他交給像九垸縣學出來的,掌握了比較高級的數學,物理知識的學生去主動研究,其實,用不了多久,它就能實現進步,並且不斷的進步下去。

只要大唐中樞對邊鎮保證了絕對的武力優勢,那麼實現了大一統之後,至少可以對天下保持幾十年的絕對統治,只要有個兩三代人的時間,足以讓歐亞大陸的所有人進入一個通用漢字,漢語的時代,畢竟,目前的世界環境下,就是非常注重文化教育的大唐,也纔剛剛實現了識字率超過一成五的比例,更加別說那些文明遠遠落後於大唐的西域國家,現在教他們學習漢語,漢字的難度,其實跟教大唐本土少數民族百姓的難度是一樣的,只要肯砸一些錢,一般只需要兩三年就能出成果。

(=老鐵請一秒記住3@3)

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761章 家事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547章 進展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282章 談心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533章 巡視第127章 海戰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372 人才缺乏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725章 嚇尿了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300章 大動作第743章 到船廠第340章 談條件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115章 下揚州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463章 困惑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751章 發動第509章 大招工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285章 上朝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62章 利益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61章 錯失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457章 大買賣第147章 豐收樂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381章 各種忙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
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736章 高原進入發展軌道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350章 中秋大秀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490章 東邊戰事定第156章 溪村的發展第438章 官與民的正確相處模式第761章 家事第154章 談事情和忽悠第769章 證道成聖第547章 進展第551章 孫享福的腦回路第263章 善陽的冬天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三章 饞了吃螞蚱第282章 談心第665章 遊園會開始第386章 廣場商城遊樂場第533章 巡視第127章 海戰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732章 人人如龍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七十七章 至尊皇庭第455章 巧遇小舅子第372 人才缺乏第642章 後宮搬遷第725章 嚇尿了第二十六章 漁業司的發展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300章 大動作第743章 到船廠第340章 談條件第503章 被請進宮第245章 兩個瘋子的碰撞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237章 商品推介會第766章 造聖計劃暴露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115章 下揚州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463章 困惑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384章 又是一場好宴第751章 發動第509章 大招工第七章 集上衝突第285章 上朝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616章 悄然變化的世界格局第753章 坐論皇權第261章 俘虜到善陽第627章 好皇帝難做第172章 被罰充軍第110章 經營之道第562章 利益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331章 種花椰菜第404章 慰問工人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388章 放榜的正確打開方式第561章 錯失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348章 田地置換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504章 先集個資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484章 定襄的核心產業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727章 九垸縣的大熱鬧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第457章 大買賣第147章 豐收樂第462章 東邊戰事第六十章 皇帝駕到第四十七章 酒樓開建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381章 各種忙第三十二章 重陽登高第九十六章 筆墨紙硯第274章 看了也不懂第539章 形勢沒人強第692章 擴張的引子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748章 武媚孃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