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

朝廷自然不是隻往朔州遷民,銀州,鬆州和幽州邊鎮幾州都有,總共遷出去了三十萬戶,而且,還在邊地開啓了軍屯制試行,這種大動作一宣佈,長安的糧價果然止住了上漲的趨勢,而且,膳監司出產的豆腐加大了市面上的供貨,堅定的以一文錢一斤的價格出售,這便讓百姓的恐慌情緒逐漸減弱。

三月下旬,孫享福這頭纔剛剛在新開的田地裡幹上活,朝廷分派的三萬五千戶百姓便拖家帶口的來到了朔州,而且他們手中帶的餘糧都不多,李世民最愛給他出難題,這第一批遷的,可都是關中的困難戶。

其實孫享福從開年起就忙的腳不沾地,修城過後,就是開田種地,即便王旭派的那些人不用他管,朔州四縣一城可還有一萬五千戶呢!首先從軍屯田開始種起,這個時代當兵的都懂得農耕,三千青壯耕種五萬畝地,人均面積不大,而且虞秀兒從長安帶來的工匠打造出來了足夠多的農具,數千人可以同時勞作的,大家按照孫享福的要求,將五萬畝田地整好播種之後,就開始組織百姓墾荒。

軍屯地都是劃的靠近河流的熟田,土地相對關中更加肥沃,只要種好,今年的收成應該不錯,可開荒不同,由於土壤質地不一樣,怎麼分片,種植什麼作物,都需要一些規劃,這方面,別的人都不懂,只能孫享福自己來。

而朔州之地的原住民比中原百姓的農耕技術更差,孫享福不得不將數百工匠們也被分散到田間地頭指導當地百姓耕種,這些工匠們原本也種田,在幸福村待了一年多,沒事的時候聽過不少課,耳濡目染的情況下,比普通的農夫強很多,由他們指導那些原本以放牧爲生的百姓耕種,效果倒是不錯。

左右不過是一萬多戶人家,在三月下旬的時候,他們的田地基本整好,見連續出了幾天太陽,氣溫大幅升高後,沒有反覆之後,孫享福纔敢讓大家播種,因爲在草原上三月份下雪也是有可能的,有些時候到四月中旬冰雪才能融化完,今年氣溫偏暖,算是開春比較早的了。

等到時間進入四月中旬,關中遷過來的百姓終於在孫享福朔州的四縣一城搭建了好自己的簡易民居,其中四縣各消化了三千戶百姓,剩餘兩萬多戶都安置在了善陽新城和周邊,這裡自從劃了五百戶到孫享福的名下,真正給朝廷納稅的百姓只有五六百戶了。

左右天氣已經變暖,民居不需要搭的太嚴實,弄的差不多了,孫享福這纔開始領着大家開荒種地。

善陽之地九成以上的地方原先都是草原,由於築城的時候,孫享福把牧民手中的牛羊都收上來吃掉了,所以,今年所有人都得學會種地了。

分好片區,用大火焚燒過草地之後,大量的農耕工具被分發到了農民手中,左右現在是來不及做什麼分田到戶的工作了,孫享福乾脆統一定了指標,今年先搞一年集體。

由於時間緊迫,不僅是被分派在善陽縣的人,連那些種完了自家田地的朔州本地人也被孫享福招募了過來,總共近十萬人,只用了半個多月,就硬生生的將善陽之地近百萬畝草地開墾了出來,只留了不到三十萬畝草場,其實平均一人也就開墾了十幾畝地,有大半的時間,都被孫享福安排着建立村寨堡壘了,以後這些兩萬多戶百姓會被打散安置在這些堡壘里居住,這方面,孫享福是跟着王家學的,在空曠平整的草原上,不建立堡壘,是很難抵禦野獸和外敵的襲擊的。

也正是這半個月時間,這些百姓直接把孫享福的家底都掏光了,當然,效果也是很明顯,善陽之地變成了和關中一樣,五里一寨,十里一堡的人口密集區域,僅僅一個縣的地方,安置下了兩萬多戶,這都趕的上一個州了。

“孃的個腿的,別人當官都是賺錢,哥才當了幾個月長史,就貼了十幾萬貫進去,還有幾十萬石大米另算。”

孫享福站在善陽高大的城牆上,用望遠鏡掃視着周邊密集的青磚堡壘,吐槽道。

“呵呵,還是你這邊的效率高,我那邊提前了兩個月修好了堡壘,現在也纔剛剛完成田地開墾,下一步這田地怎麼種,可就看你的了。”

王旭很好奇孫享福手上的那根銅管是個什麼玩意,不過,他有他的驕傲,是不會表現出羨慕別人寶物的樣子的。

今天他來善陽見孫享福,就是因爲他在草原上開墾的八十萬畝田地已經全部按照孫享福的要求整好了,是時候進入下一步播種工作了。

孫享福辦事的效率高,那是因爲他有比較科學的分配,另外,農耕工具準備的足夠,人手也比王旭多一倍多,不過,他可不會無償提供香料種子給王旭,在朔州百姓上投入的錢,他必須得收回來一些,否則,後面他可經營不下去了。

“王公子當知道,香料的價值不菲,尤其是可以用作種植的香料種子,在下的家底剛剛被這些百姓們掏空了,王公子總得給在下找補一些回來吧!”

孫享福之前的吐槽,自然是講價的一個鋪墊,有了這個引子,孫享福纔好坐地起價,要知道,在此之前,他可從來沒跟王旭提這一茬,現在王旭農奴都遷過來了,田也開好了,孫享福要是說不給他種子,王旭分分鐘能氣的吐血。

“這是自然,價格好說,只是莫要耽誤了播種就好。”王旭輕鬆一笑道,香料種子再貴,不過是一兩貫錢一斤的東西,想到了那幾百萬貫的收益,這點投入又算的了什麼。

“王公子,本官不要錢,要糧食,八十萬石糧食,糜子也好,麥子也好,只要你能給本官弄來,本官保管把你開出來的八十萬畝田地種上香料。”

“八十萬石?”

這個數字讓王旭有點懵,要知道,今年關中旱災,糧食可金貴了,即便朝廷已經從嶺南往關中調糧,還大批的從揚州調了大豆去關中,但糧食價格仍然在小幅上漲,現在一石糧食的價格差不多到了兩貫。

八十萬石糧食,那可就是一百六十萬貫。不是說王家拿不出這麼多糧食,而是,放這麼多糧食到市場上,可能會影響市場上的價格走勢,這次大旱災,糧食漲價,可是天助他們這些屯糧巨多的世家,爲了自己的利益,而破壞整個世家集團的利益,可就不好了。

但一想到自己只花了一旦糧食的價格,就種植好了一畝香料田,王旭又覺得這生意做的非常值,畢竟,現在香料的市價可是一貫多一斤,一畝香料田的產出價值一百多貫,即便自己到時半價出售,或者更低的價格出售,自己拿到手的純利潤也能輕鬆達到幾百萬貫。

“呃,那個,糧食不是沒有,不過,本公子有一個要求,就是我給你的糧食,你只能供給朔州百姓食用,不能對外出售。”王旭最終提出了自己的條件道。

“成交!”

孫享福爽快的打了個響指確認道。

王旭聞言,也放心了,要知道,朔州地界上,可有兩三成的百姓其實是他的佃戶,孫享福在他的眼皮底下,可搞不出什麼花樣來。

孫享福要糧食,自然是給朔州百姓吃的,因爲此時朔州的糧倉其實已經空了,不過有了這八十萬石糧食在,再加上朔州田地裡今年的產出,儲備的糧食足夠朔州的十萬百姓吃到明年的秋收了。

有了這麼豐富的糧食儲備,孫享福纔敢讓大家種植非糧食類的農作物,在桑乾河流域水系這麼發達的地方,種瓜果和棉花的產量其實更高,收益比糧食大。

另外,孫享福還打算種一些花,到時候提煉香精,和酒精一起,製作成香水,這玩意對於西域胡商,有致命的誘惑,而且不會與王旭種植的食用香料起衝突,畢竟,大唐能吃的起香料的人不多,有王旭的八十萬畝香料田在,價格大跳水是必然的。

即便關中大旱災,孫享福也不好看好大唐的糧食價格,別看現在長安的糧食貴的要命,好像整個世界都要崩塌了一樣,其實這都是無知的人們被恐慌心裡所影響,讓世家門閥擡上去的。很多世家大族和商人手上都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足夠大唐的百姓吃兩年以上,原因無它,看看去年大唐的農田數量和人口比例就知道了,一兩千萬人,種了一億多畝田地,平均到每個人頭上,都有四五十畝以上,一個人吃的完五十畝田地的產出嗎?

答案是不可能,所以,去年的糧食纔會繃不住,大跳水,這是因爲世家大族和商人們手上的糧食囤積的太多了,到了不降價賣不行的地步。

而且,歷史上的李世民都能渡過這個危機,更何況現在孫享福引進了占城稻,推廣了兩季大豆,把大唐的農田產出提高了那麼多,其實現在光嶺南產出來的糧食,揚州產出來的大豆,就能在關中人完全脫產的情況下,養活他們了,所以,今年的危機渡過去以後,糧食價格還是會大跳水,這也是爲什麼孫享福沒有讓善陽的百姓將新開出來的田地種上糧食的原因。

合理的規劃,才能讓收益最大化,這是出生在現代社會的孫享福才擁有的視角,所以,之後孫享福會在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裡種植的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種子,這些玩意,根本其實壓根就不算是農作物。

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269章 私聊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509章 大招工第113章 溪村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282章 談心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16章 李香蝶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467章 鏖戰第165章 忽悠第116章 李香蝶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273章 酒宴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165章 忽悠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703章 送葡萄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761章 家事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80章 行軍難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414章 談妥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180章 行軍難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
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269章 私聊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596章 輾轉反側的人們第740章 新時代的新問題第二十五章 酸菜魚出鍋第315章 喝茶吃餅第458章 必須板正第510章 小百姓眼中的大人物第六十一章 菜美酒香第622章 九垸縣的吏治第628章 探討皇權第745章 聖輝已顯第296章 準備春耕第659章 上門借人第306章 關中計劃的推進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244章 與王浩的交鋒第509章 大招工第113章 溪村第五十一章 亂兵第五章 淳樸的孫大力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741章 家庭瑣事第282章 談心第619章 九垸縣學第433章 南來的客第299章 踏上聖路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九十五章 多元化農場第116章 李香蝶第675章 準備迎接新物種第247章 全部都爭起來第764章 啓程歸家第158章 好多的詭計第一百零七章 南下的打算第十五章 好處不少第292章 新農村建設的構想第705章 李承乾的謀劃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476章 各有心思第670章 推動教育改革第十八章 魚貨入長安第467章 鏖戰第165章 忽悠第116章 李香蝶第202章 幸福村的核心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330章 四部臣服第三十六章 告白詩第273章 酒宴第538章 烏龍般的彈劾第473章 編組百萬工農兵第252章 昂貴的午餐第385章 給百姓的未來鋪路第594章 江陵未來的核心產業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646章 找上門來的麻煩第592章 借貸經營的問題第181章 朔州大捷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第142章 封爵與否第588章 九垸縣的民學課第518章 大明宮的設計第339章 嘗試的重要性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227章 驚天大計第276章 俘虜的歸屬問題第716章 南方種植事業第161章 各方求情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313章 一敲打就上鉤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165章 忽悠第167章 嶺南派官第312章 一臉還比一臉黑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691章 瘋狂的股價第314章 李世民的新感悟第703章 送葡萄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四十八章 成親第204章 釜底抽薪計第761章 家事第123章 和馮盎的合作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180章 行軍難第191章 朔州的規劃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80章 四方捷報傳第414章 談妥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251章 中場休息第180章 行軍難第二十八章 拉個利益團體第713章 新的十年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