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歸家

歷史上的夷男,可是貞觀十九年才病死,可是,在孫享福之前制定的烈酒,美色腐化的攻略下,他居然提前十年就開始生起了大病,雖然善陽醫學院的醫術,已經有了相當高的水平,但是想要根治這種把自己身體玩壞了的人,卻是不可能,頂多給他吊幾年命而已。

而夷男的身體提前生病,對與薛延陀的未來,也有着巨大的影響,那就是,鷹派將領大度設還沒有成長起來,他的兩個兒子,拔灼和突利失,正處於中二的青少年時期,完全沒有城府。

這,就給了從開始就知道孫享福對薛延陀一系列佈局的長孫衝,一些有用的想法了。

“我先不問你們衝突的原因,但你們好歹也是在國子監讀過兩年書的人,應當知道,我大唐在任何方面,都有法度約束,你二人也算是臣子,更當謹守,然而,你們卻不顧體面,當衆打架鬥毆,在天下人面前損我大唐威嚴,我要處罰你們,你們服不服?”

兩個十幾歲的小傢伙,哪裡敢跟長孫衝頂牛,在他們還小的時候,長孫衝就已經執掌定襄城了,而現在,薛延陀的羊毛,皮貨,奶製品,可都指着定襄城爲他們加工出貨呢!

得罪了他,基本上就與薛延陀的汗位說再見了,因爲,這關係到薛延陀所有大小部落的利益,得不到那些人的支持,他們根本就做不了可汗,所以,在別人面前,他們還能硬起來,在長孫衝面前,他們必須得服軟。

“我服。”拔灼很快就低下了頭道。

那邊,突利失也不敢拖延,很快也跟着道,“我服。”

長孫衝點了點頭道,“服就好,你們先帶着屬下的人到醫院去治傷,稍後到總管府衙門來領罰,若是再敢不顧體面,打架鬥毆,或者拖延不來,可就別怪我不客氣了,夷男可汗現在只不過是病了,可還沒有死,相信我的面子,還是管一些用的。”

聽到長孫衝這麼說,兩人身體一僵,十分後悔自己衝動的舉動,在長孫衝厭惡的朝他們擺了擺手之後,忙抱拳領着一干屬下,逃也似的向城內的醫院方向跑去,至於他們打爛了所在酒店的東西,長孫衝讓酒店的管事掌管稍後報個數到總管府衙門,很快就會獲得賠償。

處理完這裡的事情,長孫衝就匆匆趕往碼頭,這邊,長孫無忌,房玄齡,溫彥博等人,正準備迎接李承乾和西域諸國的代表。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樓上客房目睹了全過程的王旭,嘴角一鉤,與同在一間客房的上齊城幾家話事人道,“薛延陀將亂,幾位覺得,咱們能不能借此機會,賺些好處。”

“好處自然是要賺的,不過,得千萬要在朝廷的准許以內。”盧文仲率先接了話,其它人也紛紛附和。

現在,他們都把商路向外拓展了,爲了保證各自的利益,又進行了一些商業方面的聯盟合作,做的事情雖然很多都越了線,但在此前法部和刑部的一輪調查,處罰之後,已經收手。

而當初薛延陀建立汗國,爲夷男提供整套政治方面的管理人才的,就是他們這幾家,可以說,他們現在,至少掌握着薛延陀三分之一以上的話語權。

王旭笑着道,“你們敢做就好,這事,咱們可完全不會觸犯大唐的律法。”

說完,他就開始講起了自己的計劃,今天拔灼和突利失在王氏大酒店的衝突,可不是什麼偶然事件,是他早就策劃好的。

碼頭上,長孫衝很快就找到了大臣們列班的位置。

“房相,溫相,父親,夷男可汗病重,他的兩個兒子爭起來,我去處理了一下,耽擱了片刻。”與衆人見禮了之後,長孫衝便直接向三個站在最前排的大佬道。

三人聞言,並沒有多少意外,用眼神交流了一陣之後,長孫無忌才張嘴道,“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把這些情況去信善陽,告訴尉遲寶林,且等他的消息吧!”

大唐要擴張了,不允許再有國中之國,夷男若是識趣,在尉遲寶林和東珠的勸說下上表撤銷汗國,那麼,他的兩個兒子,即便再不成器,有東珠和尉遲寶林兩人照料着,也能保一世富貴,如果他們想繼續保持薛延陀汗國的建制,那麼,以他兩個還十分幼稚,智商不在線的兒子,是難當大業的,歷史上,夷男才死了一年,他們就被大唐給滅了。

現在,朝中大臣們一致認爲,可以把選擇權交給夷男,因爲薛延陀的百姓,這幾年間漢化的十分快速,漢語普及程度,已經到了一半以上,而大唐現在有足夠的實力,應對這樣一點小變化,能不開戰,減少百姓無謂的死傷,那是最好的。

夷男若是有魄力,像當初選擇向大唐臣服的時候一樣,上表承諾自己死後撤銷汗國,讓薛延陀一族接受朝廷的安排,那麼一切就皆大歡喜,不然,爲了保證薛延陀的平穩過渡,死忠於他人,只怕會受到清剿,他的兩個兒子,此生應該也回不了漠北了。

不多時,李承乾的船隊,就出現在了大家的視線當中,一番迎接,自是不提,爲了表達西域諸國代表團被李承乾坑慘了的歉意,長孫無忌在望江樓擺下了宴席招待他們,就是連他們帶過來的普通隨從,都能去裡面免費吃一頓自助餐,反正在江陵這邊,飯食類的東西,成本又不高,一番恭維,吃喝和場面,自是不提。

比賽其實還有將近十天才開始,隨着李承乾帶領的外賓船隊抵達,人員其實差不多都到齊了,包括嶺南的船隊,也進入了山南道地界,孫享福並非嶺南幾支參賽團隊的代表,所以,他在九垸縣碼頭就下船了,隊伍由李泰和馮盎帶領着繼續前往江陵城。

“一晃離家又有半年多了,家裡幾個小傢伙,可還聽話?”德叔知道孫享福從嶺南來,坐久了船,便安排了馬車前來接他,看着道路兩側的水稻長勢極好,孫享福便放心了,向越發顯老的德叔問道。

“幾位公子和小姐都還聽話,就是大公子和大小姐的學業嘛!每次考試,勉強能及格。”德叔有些不好意思道。似乎他倆考不好,是自己的責任一般。

“能及格,其實就不錯了,我本以爲他們考及格都難呢!其實啊!小學的知識都很簡單,他們稍微大些了,自然就懂了,就怕他們從小就開始厭學,對了,他們上學還積極吧!”孫享福並不是很在乎道。

說到這個,德叔笑道,“積極的很,每天準時起牀上學,放學了都還要在學校玩好半天才回家,每天晚上,都要出去跟那些同學們在夜市上玩耍,親熱的不得了。”

“他們有個快樂的童年,我就放心了。玫瑰和紫薇的身子都還好吧!”

“好的很,再過幾天,就要生產了,家裡的準備,都做好了。”孫享福賣力的在十個胡姬小妾身上播種,也就玫瑰和紫薇兩人懷上了,可見這胡漢通婚,懷孕率並不怎麼高,也可能是孫享福房事太頻繁,那什麼的質量不高的原因。

這次,倒是讓牡丹和芙蓉撿了便宜,和孫享福同房了幾個月之後,終於有了,現在差不多兩三個月了,不過還沒顯懷,所以,德叔不時的會朝她們肚子上面瞄,一臉恨其不爭的樣子。

還別說,以德叔在孫府的地位,在她們沒有真正爲孫府生兒育女之前,可是比她們高多了,畢竟,虞秀兒當初可是說過,不生養,不入籍。

“她們都懷上了,不過還沒有顯懷,回去之後,您安排人好生照料着,這一路舟船,可是把她們累壞了。”

聽到孫享福這麼說,兩個小妾頓時就感動的流起了眼淚,孫享福其實並不喜歡她們身上這股子卑微勁,但這是這個時代造就的,現在的胡人站在唐人面前,多少都顯得有些自卑,因爲大唐已經強大到所有胡人都需要仰望了。

“這就好,這就好。”德叔聞言,一臉喜意的道。

然後,他又想起了點什麼,又對孫享福道,“陛下和皇后娘娘,還有太上皇和一干太妃們,都在縣城裡住着,您回來了,只怕得去拜見一番。”

“呵呵,他們這一家子爲了族羣發展,倒是不遺餘力,太上皇今年快七十了吧!這身體·····”

“咳咳~”

德叔用自己的方式打斷了孫享福的話,現在這天下間,敢用這種語氣說皇帝和太上皇的,也就孫享福了,不過,看他的樣子,已然是不想一回到家,就去拜見他們,於是,德叔又道,“二爺和臨川公主前幾天也過來了,說是婚後都沒有拜見您,這次順路,就來拜見您一番,不過公主有喜了,這幾天害喜害的厲害,二爺在家裡陪着,沒有到碼頭來接您!”

“是麼,倒是有幾年沒見他們了,晚上備點好酒好菜,咱們一家人大吃大喝一頓,船上卸下來的箱子裡,可有嶺南帶回來的魚子醬,晚飯的時候,給府上所有人都分一碟。”孫享福有些開心道。

“飯菜家裡一早就準備好了,您回去就能開宴了。”德叔也是會心一笑道。

不多時,馬車便到了孫府,孫享福在大門口就看到了孫得壽和臉色有些憔悴的臨川公主李孟姜,在他們身後,紅梅和春桃懷裡抱着,手裡牽着一堆小娃娃,頓時心裡一暖。

“要當爹的感覺怎麼樣?”孫享福率先笑着拍了拍孫得壽的肩膀道。

孫得壽笑着抓了抓頭道,“很好。”

“弟媳拜見兄長。”

李孟姜就要合手給孫享福行禮,卻被他虛扶道,“公主快別多禮,害喜的時候就應該多休息,咱家沒有那麼多儀式,怎麼自在怎麼來。”

說完,孫享福又將紅梅懷裡抱着的康寶接了過來,在他臉上親了一口以後,家裡幾個小傢伙頓時就炸了鍋,一個一個嚷嚷着要親親,孫享福自然是一個不敢漏,一番吵鬧了之後,又對隨着他左右進門的紅梅和春桃說了聲,“辛苦了。”引得紅梅和春桃眼眶一陣幸福的紅潤,畫面一派溫馨和諧。

大廳之內,小傢伙們很快就被孫享福帶回來的一些玩具禮物吸引了,有各種五顏六色的貝殼,可以吹的響的海螺,五顏六色的漂亮羽毛沾成的帽子,甚至一隻被嶺南的馴獸師們馴服的小猴子,而孫享福,也和孫得壽夫婦,紅梅春桃她們一邊等擺宴,一邊聊起了家常。

“大哥所在的地方,果然會與衆不同,這九垸縣的民風之淳樸,生活之安逸,就是陛下和皇后娘娘也流連忘返。對了,嶺南那邊種植的情況怎麼樣了?”

“還算順利,幾樣大田糧食作物的產量都不錯,那些特殊作物,則還需要更長的時間培植,北方那邊呢?”

“我動身的時候,長勢都還好,現在基本都交給學生們去打理了,現在那邊的百姓,對於糧食作物,可不怎麼感興趣,咱們就算種好了,他們也就是隨便種點,自己食用而已。”

“是麼,看來,大家是找到了其它更好的出路了。”

“是啊!咱們善陽的苗圃,每年至少往外輸出百萬顆柞樹苗,現在那邊滿山遍野都是長成了的柞樹林,百姓們養柞蠶,種猴頭菇,收益,可是種糧食的好幾倍。”

聽到北方那邊有這樣的好局面,孫享福十分開心的道,“這樣就好,糧食足夠了,百姓們對於經濟作物的熱情,就會高起來,等咱們大唐各個方面的產能都足了,百姓們的幸福感就強了。”

孫得壽了點點頭道,“是這麼個理,這次陛下召我過來,就是想我接任農部尚書,像全國推廣農學。”

聞言,孫享福有些意外道,“農部尚書?你今年,可還不到二十歲。”

“是啊!可是,陛下認爲韋大人這樣不懂耕種的人執掌農部,已經很不合適,他希望今年科舉之後,大量啓用農學生,到農部下屬任職,替換那些非農學專業的官員,讓農學生將更加正確,高效的農業技術,在全國普及應用。”

從孫得壽的這番話裡,孫享福聽出了李世民已經意識到了科學生產技術的重要性,看來,自己還真是要去拜見一下他,看他到底有些什麼想法了。

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210章 回朔州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382章 滿月酒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193章 殺心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398章 論法第527章 進村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193章 殺心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520章 到定襄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271章 新作物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509章 大招工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549章 北上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35章 胡商到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288章 密室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579章 二進宮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573章 開賽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372 人才缺乏第193章 殺心第400章 再對質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
第411章 解決問題的構思第614章 新船出海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210章 回朔州第655章 思考和擔憂第601章 李承乾亮了第483章 調教李承乾第625章 工人北返第735章 給吐蕃人民的禮物第203章 農門的傳承方式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495章 虞府拜訪第460章 到處都是大生意第605章 貞觀七年第382章 滿月酒第401章 有夢想有未來第428章 渭南大勢第500章 論法律系統第598張 複製和引進第三十七章 毀孩子的李世民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768章 封聖儀式第390章 吃頭一鍋肉第193章 殺心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206章 牽馬墜蹬第506章 招股大會第398章 論法第527章 進村第432章 小事情的必要性第332章 定下時間第193章 殺心第709章 軍人正確的價值觀第373章 城門答辯第391章 杜正倫來訪第553章 國際借貸第369章 論長安的經濟發展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412章 約定談判第六十六章 舌戰羣臣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三十五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第591章 九垸來客第757章 糖衣炮彈發射第520章 到定襄第364章 日新月異的技術第117章 見武士彠第569章 忽悠希拉剋略第334章 善陽勞教所第196章 快馬入長安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八十四章 佛與道第765章 調控的問題第581章 醉酒談話第679章 航海學院的提議第271章 新作物第324章 孫享福的新想法第509章 大招工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718章 不斷進步中第416章 看似溫和的策略第472章 急回關中第611章 在野草民的生活第549章 北上第521章 教育長孫衝第650章 對比的傷害第541章 分家的建議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235章 胡商到第684章 滿載而歸第四十三章 拜訪虞府第223章 拳頭大才是硬道理第248章 魏徵到善陽第392章 文工團的構想第288章 密室第178章 達成協議第579章 二進宮第649章 武媚孃的心思第425章 穩步發展第573章 開賽第720章 三江平原開發計劃第七十四章 對太子教育問題的建議第496章 儒生論政第七十八章 對山寨的反擊第606章 吐蕃的有趣決定第160章 如何善後第688章 帝后品嚐新作物第254章 一路高漲第372 人才缺乏第193章 殺心第400章 再對質第739章 三兄弟問政第141章 嶺南的發展大計第171章 李承乾探監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第六十五章 暴風雨來了第二十九章 國之利器第505章 板正李泰第689章 到處都是熱鬧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