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突然就亂了

趙龍的戰報,把包括王睿在內的許多人都嚇壞了,每場幾乎零傷亡,碾壓式的屠殺,讓他們對大唐的這種絕對武力有了了充分的認知。

最要命的是李世民在趙龍清剿王浩殘餘勢力時表現出來的態度,他既然樂於見到王浩的殘餘勢力被清剿,也就說明,他放棄了王浩之前向他建議的戰略計劃,採用了孫享福所建議的保守發展,以非戰的方式,緩慢融合推進擴張的策略。

在這種皇帝掌握了絕對武力,以及可以無視衆家的經濟資本的時候,他們總感覺自己脖子上涼涼的,隨時有可能被人斬首的危機,是以,各家都在做着類似的準備。

不過,他們不知道是,李世民是想把能利用的全都利用上,所以,在馮盎對那些雜牌聯軍發動總攻的時候,李世民的聖旨到了。

“招安?”

馮盎接過聖旨之後,有些不可置信的看向這位突然冒出來,還真的持有李世民的正規印信的聖旨文書的軍中將領。

他並不是驚訝自己軍中有密衛的人,而是驚訝,李世民爲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處置。

“是的,越公,怎麼說這也是五六萬青壯,即便是他們中間有一些極端份子,挑選出來,斬首便好,其餘的人,按照陛下的意思,就地轉化爲民,築城屯田。”

“這些人都殺過人,見過血,即便是就地屯田,恐怕也不會安生。”

對於少殺人,馮盎自然是贊同的,對於他來說,只要具備一定在海上行船能力的青壯,稍微訓練一番,都是可堪一用的好手。

但是,就這麼將他們安置在遙遠的印度沿海,這恐怕不妥,因爲,這些人已經渡過了至少一兩年以上以劫掠屠殺爲主的生活,已經不能將他們當平民看待了。

“所以,陛下會留我在此管理這些人,您恐怕得分一些船,和幾千海軍士兵給我。”

嶺南的兵,雖然是歸他馮盎統管,但卻也是朝廷的兵,如果馮盎在這件事上說個不字,那性質就嚴重了。

不過,他來此的最初目的,不過是救援伐那比王國,保住嶺南往印度地區的貿易不中斷而已,至於軍隊,他沒有造反的心思,李世民愛怎麼用,就怎麼用,他倒沒有什麼牴觸情緒。

“那行,如果你能說服那些人投降,我便留三十艘戰船和五千人馬給你。”

“如此,越公就等下官的好消息吧!”

見到那位隱藏在自己軍中的密衛將領自信的笑容,馮盎就知道招安的事情,九成九是會成功了。

現在,他能做的,就是將這裡的情況,快速的告知孫享福,不過,這裡可是遙遠的印度沿海,就算再快,消息送到身在山南道的孫享福手上的時候,只怕也是一兩個月以後了。

當夜,密衛就將一號垸這邊萬民爭相與孫正明道別的情況彙報給了李世民,不過李世民只是對此一笑置之,該吃吃,該睡睡,該過夜生活,照樣大被同眠,一連好幾天,整個山南道地區的北方工人都撤離了,李世民這邊也沒有反應。

然而,這時候,長安卻傳來了消息。

不知道是誰,把九垸縣這邊情況宣傳的全國盡知了,而且,煽動起了百姓羨慕嫉妒恨的情緒,現在,很多貧困地區的百姓和當初山南道的百姓一樣,覺得朝廷只對山南道幾個縣的百姓這麼好,是不公平的行爲,當然,如果是在正常情況下,他們也不會不存在這種認知,對朝廷有什麼怨言,畢竟,從新農村開始,大家都知道朝廷的政策是在逐步向全國推進的。

但架不住有心人刻意的煽動啊!普通百姓,誰不想像九垸縣的百姓那樣,享受免費醫療,免費教育,免費養老這樣的福利,尤其是那些已經老了,失去勞動力,身體常年患疾,家中沒有錢財治療的人。

所以,全國各地大範圍的出現了這些需要救助和幫補的百姓,去官府衙門請願的事情,然之後,很多普通的百姓,也開始加入這一行列之中,反正成不成,鬧一鬧唄,說不定有呢!

人性就是這樣的,誰都希望自己得到的更多,窮山惡水出刁民,即便是在後世,也有很多貧困縣,全縣上下都不願意摘掉‘貧困’的帽子,就是因爲摘了帽子,他們就不能繼續領取國家的各項貧困補助,何況是現在。

而且,目前衙門的官員,其實都還是世家系出身爲主,他們自然是早就得到了來自家族的授意,用非常粗暴的方式,拒絕了百姓的請願,並且,刻意的刺激了這些請願的百姓的情緒。

這事當初在山南道,也有爆發,只是當地的縣令,被一些百姓們纏了一陣,有長孫無忌出面,承諾政策會逐漸推行到所有州縣後,百姓就安定了下來。

但這僅僅是在山南道地區,在那些本就民風彪悍的地方,有了那些地方官員刻意使用粗暴方式驅趕百姓,製造官民衝突,頓時便形成了巨大反彈,甚至,還造成了流血事件,死了一些人,全國各地的緊急奏報雪片一般的發往長安,密衛這邊,也接連不斷的將各種消息傳到了李世民這裡。

“好好的,怎麼突然就天下大亂了?”

李世民雙手叉腰,看向急急趕來九垸縣的長孫無忌,房玄齡和屈突詮等人鬱悶道。

“不患貧,患不均,而且,有人故意斷章取義,煽動了百姓,又以惡劣的態度刺激百姓,才導致了現今的局面,看來,正明說的對,咱們大唐內部的根基,還是不穩,稍微一點點問題,就搞成了現在這副局面。”房玄齡有些鬱悶道。

官民之間發生流血衝突,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是朝廷的工作做的還不到位,這充分的證明了,官府還不是百姓可以信任依賴的對象,大唐的整體民心基礎還很薄弱,並沒有到人人都愛國,願意理解朝廷政策的程度。

如果,全國各地都像九垸,紀南,鍾祥這幾縣這樣的程度,甚至,只要達到關中各州縣的程度,這種事情也爆發不起來,因爲這些地區的百姓產出多,不需要指望別人的幫助,就能活的很好。

“太子這麼處理有問題嗎?”

各地方的奏報是先發到長安的,所以,監國的李承乾,比李世民早幾天接觸這個事情,已經初步做出了處置,他處置的方案就是,凡是有流血衝突的地方官員,全部罷官下獄,凡是與百姓發生爭吵衝突比較大的州縣的主官,全部停職待查。

還讓禮部撰文,全國性的加發了報紙,由法部官員負責給百姓們宣讀,做出解釋,說明這些福利項目,是九垸縣與地方商會合作促成的,由地方商會全部出資,並非朝廷偏袒某一地的百姓,給予什麼特別優厚的福利。

另外,官府已經在全力推動全國民生建設,新農村,將在三到五年之內,推進到全國所有州縣,類似九垸縣福利保障,也將會在農稅實現全免之後,逐步推進。

同時,還讓緊急下令給太樂司屬下所有文工團,下到偏遠地區的縣,甚至是鄉村,逐個進行慰問表演,宣傳朝廷的政策,做好百姓的思想工作,告訴他們,安心生產,今後這樣的福利,大家都是會有的。

畢竟,想要全國所有病患都吃上藥,首先就得國內產出足夠所有病患吃的藥材,想要全國的孩童都讀上書,首先就得國內有這麼多書籍,有這麼多師資力量,可堪使用。

在國力還沒有實實在在達到這個程度之前,誰都沒有辦法立即上馬,就連九垸縣學,老師也是缺的嗷嗷叫,以現在大唐對於人才的缺乏,可沒有多少讀書人願意去當老師,即便老師能夠獲得一等公民的身份也是如此,因爲,有這個水平的人,稍微努點力,他們就能去做一個收入更加高,社會地位更加體面的官員,甘願爲別人做奉獻,毫不保留的教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的,只是極少數。

“陛下,總體來說,太子處置的還算得當,只是,數百官員被下獄,過千官員被停職,造成的反彈可能會很大,必須您出面,將局面穩定下來。”房玄齡再度出言道。

“如何穩定局面?”

房玄齡沉默了許久之後,才答道,“臣以爲,可以藉此機會,推動一次大規模的制度改革,將那些尸位其上之輩,全部踢除出官員的隊伍,同時,提拔任用一些新涌現出來的人才,仿九垸縣治,構建以當地百姓爲基礎,管理更加細化的全新吏治。”

“輔機你也是這麼認爲的嗎?”李世民又看向沉思中的長孫無忌問道。

“陛下,臣附議,不過,事情恐怕不會那麼簡單,這次的風波,哪怕是在三年之後爆發,都有可能如房相所說的那般,直接推動吏治改革,大規模撤換官員,構建全新管理體系來解決朝堂可能出現的亂象。但是,現在,只怕不能做到。”

“爲何?”

“因爲人手不夠啊!您這幾日應該有觀看過九垸縣的公務人員的構架名單吧!九垸縣雖然只是一個縣治,但其治下有品級的官員,多達近百人,連鎮長,都是入了正九品的官員,各司口的主官,副官,佐官,全部齊整,加上沒有品級的差役,巡丁,民生保障部的社區主任,所有公務人員的數量加起來,高達五六百人,除了垸田區域,或關中州縣,其它地方的州縣如果像他們這樣建立整套管理如此龐大的管理體系的話,難度恐怕非常大,人手不夠,財政消耗過大,都是問題。

而那些人,他們這次很有組織的選在這個節點一起發動,並且用了一些能夠模棱兩可的,事後可以爲自己脫身的說辭,來刺激百姓,他們其實就是料定了朝廷在這個當口,即沒有推動吏治全面改革的人手,又沒有推動民生政策全面改革的財力,最後一定會選擇向他們妥協的方式,來暫時維持穩定,才這麼有恃無恐的。

所以,咱們要考慮的,是他們處心積慮的搞出這麼大的事情,想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麼?”

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519章 安排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165章 忽悠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282章 談心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620章 九垸夜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561章 錯失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700章 歸家第111章 起航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721章 開工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755章 過黑海第三十章 面聖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112章 到洛陽第760章 治理難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175章 唐奉義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549章 北上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717章 到遼東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59章 擒王浩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464章 驚變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130章 計策
第750章 爭相做源頭第194章 你不敢我敢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682章 開田種植第752章 準備出使第六十三章 各有心思第635章 小池和江河大海第407章 夫妻夜話定計第519章 安排第701章 李世民來訪第165章 忽悠第262章 一年升三爵第282章 談心第477章 列陣完成第249章 拍賣開始第620章 九垸夜第272章 文化的重要性第七十五章 牧監署的窟窿第561章 錯失第557章 免費的晚餐第十六章 幸福村的建設第257章 回紇臣服第535章 錢糧之論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700章 歸家第111章 起航第九十二章 小品發威第224章 加官進爵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593章 來的都挺趕巧第645章 首富誕生第652章 被老婆套路了第531章 王爺訓練班開始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218章 救援馬邑第174章 第一代望遠鏡第151章 臨走釣條魚第630章 設計管理制度第702章 推動科學技術發展第239章 特別行政區的構想第721章 開工第289章 渭南新城的計劃第320章 長孫衝的成長第653章 李世民的算盤第一百零九章 心中的道義第552章 熱氣球升空第361章 軍事裝備升級的運作第631章 制度出臺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755章 過黑海第三十章 面聖第676章 終於能出門了第199章 幸福村的一天第648章 歸又去的玄奘第578章 終殺王浩第四十四章 表字正明第八十七章 講和第213章 雙華嶺突變第759章 李世民導演的戲碼第258章 拍賣結束第七十二章 馬周來訪第七十六章 盤賬第一百零一章 春耕第四十二章 頡利的困境第767章 和李承乾的談話第540章 幾點要求第243章 王浩來訪第119章 留在揚州?第112章 到洛陽第760章 治理難第一章 落後的農耕社會第629章 聊通透了第283章 敢想敢做第379章 對於蜀中的建議第431章 難得休閒第608章 播種的季節第363章 徵調工作開啓第471章 沒有難度第726章 新的差事第175章 唐奉義第五十四章 服務員到位第337章 走進漠北第699章 夷男病重第549章 北上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217章 不太真實的伏擊戰第五十章 豆腐它有關政治第717章 到遼東第266章 帳中敘話第233章 善陽的吃喝玩樂第327章 從點點滴滴做起第559章 擒王浩第636章 家族改革頭號先鋒第634章 家族企業的建議第758章 終成三足鼎立之勢第418章 荊州局面定第240章 都到坑裡來第464章 驚變第756章 抵達拜占庭第130章 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