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黠戛斯建國(下)

“皇上,咱們是不是給黠戛斯人的條件太過於寬鬆了?”岑天時在黠戛斯特使走後追上來有點擔憂的問道:“給予軍事保護這已經很過分了,爲何答應派人協助他們組建完整的國家機制?這會讓黠戛斯人很快完成建國的。區區貿易最惠國待遇和軍事指揮權真的能夠有那麼重要嗎?”

李玄清知道岑天時在擔心什麼,但是這個時代沒人知道這個貿易最惠國待遇是多麼無恥的一件事,等到黠戛斯人完成國家組建之後卻發現國內已經充斥着大唐各個行業的商品,而因爲這個條款讓他們失去了關稅主動權,最後他們的民族經濟就永遠無法真正的發展起來,最終在經濟上完全淪爲大唐帝國的附庸,這樣一來加上黠戛斯國內軍隊的戰時最高指揮權也被大唐抓在手中,黠戛斯要麼主動加入大唐要麼就永遠成爲大唐的編外殖民地,從此再無翻身的餘地。只不過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已經被李玄清掰到正軌上的大唐都無人認識到這個貿易最惠國待遇是多麼險惡,黠戛斯人這是用自己部族的未來換取大唐在此時對於他們的支持和保護,孰重孰輕李玄清根本不需要判斷。而當李玄清跟岑天時解釋完這個貿易最惠國待遇和戰時軍事指揮權的詳細意義之後後者的嘴巴頓時張大到可以塞得下鵝蛋。

“所以說,先生以後黠戛斯就是我們最穩定的商品傾銷市場,就算是後世的黠戛斯精英子弟認識到這一點,也只能從我們大唐這裡拿回去最多一半的主動權。因爲在我們的唐幣伴隨着商隊出現在黠戛斯那邊之後我們就有了讓黠戛斯人永無翻身的本錢。只要我們自己不去作死,就沒有人能夠推翻這個龐大到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大帝國。”李玄清說話的時候嘴角帶着一絲笑意,黠戛斯特使答應用他們儲備的黃金和白銀來換取大唐對他們的借款採購大唐的物資,就算是最後借款金額放大到兩倍,這筆錢也會流到國內市場,而大部分糧食和武器採購也讓這筆錢實際上只是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國庫,還白白賺了一大筆儲備金。後世的儲備知識讓李玄清在這場短短的談判中佔盡了便宜。

“內閣和總參安排一下儘快將我們承諾的事項安排到位,這是第一次但是絕對不是最後一次,大唐後面的對外擴張方式也會因此得到改變。”李玄清笑道,自己無意當中好像走到了後世那個超級大國的路上去了,不過這也沒關係,在如今這個龐大的帝國版圖被拿下來之後下一步對外擴張除了佔領各個交通要道之外,更多的就需要這種方式了。甚至李玄清對於如何和大食和大秦人直接開戰的心思都沒有最初那麼強烈了,因爲用這一招李玄清有足夠的辦法將這兩個大國分拆成無數附庸自己的小國家,然後坐看他們紛爭不斷而自己永遠都處在天朝上國的高度俯瞰整個人世間。

李玄清的話岑天時沒有完全明白,但是能夠理解最惠國待遇之後岑天時就已經沒有任何意見了,所以內閣在年底之前火速安排了大量的物資和人手由外事部長王守田率領趕赴西北,開始下一步準備。而總參那邊發往西北的公文也在最短的時間內送到了萬毅手中。吳歡的第六兵團甚至在十月底之前從鹹海西岸的星河城往西北挺進,一方面建立前哨基地另一方面也是就近和黠戛斯建立聯繫,另一方面也是在必要的時候出兵保住黠戛斯,防止在這個冬季黠戛斯人被斯拉夫人四面圍攻。

而大唐這邊的動作卻在隨後傳到大秦的時候讓其對大唐的舉動產生不滿,只不過在見識到大唐武器的威力之後大秦人一時之間無法反制大唐的行動,因爲在越來越多的大食軍隊裝備了來自大唐的武器之後大秦已經無法避免的進入了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之中。不過和大食人一樣,大秦人也在暗地裡開始進行前膛槍和火炮的仿製。所以在拜占庭,數以千計的各式各樣的武器專家開始被帝國集中起來想方設法拆解大唐的這兩種跨越時代的武器。

大秦這邊在大的方面無法對大唐採取什麼措施,但是私底下的小心思還是很多,一方面聯絡基輔俄羅斯暗中將自己這邊獲得的火藥武器撥出一部分給他們,另一方面在朝貢這個問題上動起了心思。本來按照之前大秦特使在長安的承諾,大秦會和大食一樣每年都會派遣使團前往長安朝貢,同時進行集中貿易,但是在年關將近的時候大秦卻絲毫不提這件事。但是這件事李玄清這邊沒在意的時候大食人卻果斷做起了文章,阿也比自從卸任軍職改任文官之後將對大唐的所有事務全部攬到自己的手上,大量的商隊在他的指揮之下常年穿梭在大唐和大食之間,在不斷用硬通貨換取大唐的各式各樣的商品和武器之後,也在安排自己的家族子弟前往大唐虛心學習,甚至在得知大唐這邊對於天方教很反感之後,嚴令遣唐使和留學子弟在大唐境內不得有任何天方教的舉動,否則的話直接以叛國和叛教罪論處。如此嚴厲的處罰也讓這些穿越兩國的使者和學生明顯感覺到巴格達在對待大唐這件事上有多麼重視。而事實上阿也比的這種舉動也讓大食在大唐民間的影響逐漸好了不少,至少大唐百姓在和這些大食人交易的時候不再擔心什麼時候被對方那種邪教蠱惑。而也正是這種態度讓大食人逐漸在和大唐的貿易當中比起大秦佔據了優勢。至少在和大唐進行貿易之後,大食人已經從最初購買奢侈品轉移到了購買一部分大唐不禁止出口的設備和機器回國然後發展本國的特色產業,而且還針對自行車這個自行車輛開始有意識的進口然後組建類似於天策軍中的銀輪部隊,並且還說服工商部進口零件修理,使得大食軍隊繼大唐之後成爲當世第二個擁有成建制自行車輛的部隊。雖然在天策軍中銀輪部隊本身也只是一種實驗部隊,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不管是裝備處還是天策軍內部對於銀輪部隊都在改進,最新式的軍用自行車甚至已經接近後世山地自行車那種性能了。

大食人果然在得知大秦人對於朝貢不上心之後立即派遣使者前往長安並且通過各方渠道向大唐宣傳大秦人兩面三刀不靠譜,不值得大唐折節下交。大食人的心思大家心知肚明,但是在百姓看來,歷經磨難重新繁榮起來的國勢卻讓百姓心頭那股始終不散的天朝上國的性格不允許任何一個國家對大唐不敬。所以趕在十一月底之前進入長安的大食特使宣傳出來之後大唐百姓對於大秦人的心態一下子變了,以至於不少原本要運往大秦的貨物甚至都面臨毀約的狀況發生。

不過此時除了外事部的宣傳司和工商部進行了簡單的說明告誡百姓該做的生意繼續做,帝國不會讓百姓失望之外,大唐此時的精力除了準備明年天啓十年的工作計劃之外都盯着西北那邊,因爲萬毅和拓跋思諫在王守田抵達之後也正式調動西北軍管區和軍區的能力加大對黠戛斯的扶助。而在天啓九年十二月初當王守田率領大唐使團越過伏爾加河之後,黠戛斯也終於確定了在天啓九年十二月十二這天宣佈建國,黠戛斯當代汗王堅昆宣佈任黠戛斯王國第一任國王,遙尊大唐帝國爲宗主國,並且在建國當天向王守田遞交國書,向大唐皇帝稱臣。而王守田也當即表示,大唐願意第一時間承認黠戛斯王國,並且大唐皇帝已經授權西北天策軍必要的時候幫助黠戛斯王國守衛其安全。就在當天王守田和堅昆簽訂了一份名爲《大唐和黠戛斯友好同盟條約》的文件,將黠戛斯特使在長安和李玄清的談話內容全部落實到紙面。而當堅昆向自己的部下表示黠戛斯將在內政和軍事等方面全面得到大唐的幫助,並且表示將從今天開始逐步使用唐言漢字作爲黠戛斯王國的通用語言和文字的時候所有人都是面色發燙,這份條約基本上從各個方面保障了黠戛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大唐最大程度上的幫助,建立一個完整完善的國家體制。而當烏介王子從王守田身後走出來的時候所有人更是感受到了大唐的誠意。

黠戛斯建國彷彿猶如冬日裡的暖陽一般讓思召城內的黠戛斯百姓感受到了溫暖,而之前黠戛斯使團採購的大批糧食和武器也陸續在伏爾加河東岸聚集,這些物資在堅昆交付了自己的黃金儲備之後被快速運了回來,讓黠戛斯人得以度過這個艱難的冬季。

“國王陛下,大唐那邊派遣過來的協助官員和將軍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會全部到位,到時候還請國王陛下能夠給予他們足夠的信任,這樣才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善國家機制,建立起一個和大唐一樣制度的國家。”王守田在隨後找到堅昆和他的一衆心腹大臣道:“同時,考慮到你們在這裡生活艱難,我大唐皇帝再送你們兩件禮物,希望能夠幫到你們。”

“哦,皇帝陛下居然還送我禮物,這讓小王感動莫名。”堅昆讓烏介坐在自己旁邊,充當自己的翻譯。而烏介此時看着王守田也是一臉的疑惑,在他看來大唐已經做得很到位了,以天策軍的強盛,其實黠戛斯所謂的軍隊指揮權在他看來不值什麼,這幾年在大唐的生活讓他深刻了解到大唐的強大和那種蓬勃向上的國力。至少在他看來大唐這一次的確是對黠戛斯做到盡心盡力。

“第一件禮物,就是大唐以後會每年低價賣給你們一部分糧食,我說的低價基本上就等於無償贈送,只不過對外需要所以纔會說售賣。”王守田豎起一根手指笑道:“這也是基於皇帝陛下對於黠戛斯子民的關懷,不希望看到你們在這邊缺衣少食,飽受疾苦,作爲宗主國大唐不能坐視不理。”王守田的話讓堅昆等人一下子全部都站了起來,低價出售糧食還等於無償贈送?這對於如今的黠戛斯人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在遊牧民族看來沒有什麼比起糧食更重要了。所以基本上這一刻開始所有人看着王守田的眼神都充滿了敬意,這是一種情意,堅昆更是不住聲的向王守田表示感謝,並且直接操着聲音的唐言說道等打敗了斯拉夫人一定親自去長安朝貢,感謝皇帝陛下對於黠戛斯人的關懷。

“國王陛下彆着急,聽我把話說完,還有一樣禮物呢。”王守田笑道:“皇上臨行前告訴我,由於你們所有的儲備黃金和白銀已經全部拿去換借款了,所以特意允許你們可以直接使用唐幣,用大唐的貨幣來進行自由購買物品和進行貿易,不收取你們任何費用。”見到衆人不解王守田笑道:“陛下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區區的錢幣,發行紙幣是需要強盛的國力支撐的,否則的話發行紙幣如果百姓不認可就等於廢紙,這基本上就等於用大唐的信譽爲擔保爲黠戛斯百姓謀取的一項和大唐百姓同等的福利。”

“陛下,王特使所言確實如此,如今大唐百姓出門在外全部使用這種唐幣,這是大唐帝國朝廷印發的一種紙幣,可以自由購買任何大唐商品。”此時烏介走過來低聲對衆人解釋了一句之後道:“特使能夠替我等黠戛斯人請求皇帝陛下,大唐錢莊能不能在思召城也開設一個分支點?這樣也方便我等百姓能夠順利存取款。我可以讓國王陛下保證一定會全力保護錢莊安全,並且所有黠戛斯臣民一定會竭盡全力支持錢莊的。”烏介在大唐生活了這麼長時間對於大唐那種隨時隨地可以去錢莊存取錢的場景非常羨慕,雖然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是不需要攜帶那麼多的金銀錢財,區區幾張紙幣就可以解決貿易需要這對於商業往來非常重要。

“這個我會向皇上和首相大人申請,想必沒有問題。”王守田的話讓烏介大喜過望,連聲稱謝。而隨後烏介開始將自己之前在大唐見到的場景跟衆人描述了一邊,讓所有人都直觀的感受了一次唐幣這種東西的神奇。不過衆人的表情卻讓王守田嘴角不自覺的浮現出一絲難以言明的笑意。

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
第三百三十六章 孤城遙望玉門關第四百八十章 一戰驚天下第三百零九章 吐蕃覆滅第九十五章 城郊之戰(五)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帝國會議第一百九十章 組建海軍(下)第二百零八章 首發之戰第一百四十八章 河中大戰(三)第二百七十四章 劉士政的寶藏第三百七十八章 棋差一招第四百四十八章 西北大難題第一百五十章 趁亂打劫第二百六十五章 佯攻長沙第四百一十章 甕中捉鱉(上)第一百八十章 京杭大運河(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兩線戰略第二十三章 突擊強化(五)第三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七十三章 一年賭約第三百五十五章 高昌回鶻第六百一十六章 偷樑換柱第五十八章 跨州救援(上)第四百九十六章 換得胡酋慰國人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一百七十二章 阿保機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五章 最後的葬禮(上)第五百一十七章 遏制天方教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滄州之戰(六)第二百八十三章 進軍西南第六百二十九章 功敗垂成第四百二十章 技術代差第四百四十五章 瀚海難幹(五)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三百七十三章 上下離心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一百零二章 關中發展(三)第三百九十九章 于闐國滅(六)第五百三十九章 內部發展第六十七章 長安來使第一百九十九章 綿州之戰(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岸曉煙楊柳綠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復河西(六)第五百九十九章 極北航線第三百六十章 清水河之戰(三)第二百五十八章 斷其退路第二十九章 長安之戰(中)第五百八十七章 虎口奪食(上)第五百二十七章 場面壓制第四百七十三章 兵發疏勒第三百四十四章 涼州城外的火車第四百八十四章 回鶻會盟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一百四十六章 河中大戰(一)第六百零四章 海上游擊戰(上)第四百零三章 護密慘案第六百一十三章 埃及大戰(中)第二百七十一章 圍點打援第九十一章 城郊之戰(一)第一百八十二章 京杭大運河(五)第三百二十九章 虎丘關外的炮聲第五百八十一章 坐觀成敗第四十四章 凌汛春耕第四百五十三章 殺出無敵威勢第四百一十二章 一波三折第四百零七章 請君入甕(下)第三百八十二章 工業革命與五年計劃第四百零九章 減竈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野火燒不盡第五十一章 工商爆發(上)第二百四十九章 金陵風雲第四百八十九章 誘敵之計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秦來使第三十二章 清繳叛逆第二百五十一章 金陵城破第二百七十七章 戰象騎兵的盛衰第六百三十章 大秦分裂第四百五十一章 護密會戰(上)第二百一十二章 南方底定第六百一十二章 埃及大戰(上)第二百三十三章 軍政臨時會議第九章 兄弟團隊第三百九十六章 于闐國滅(三)第四百一十四章 沙洲攻防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航探險第六百零六章 海上游擊戰(下)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開元(下)第三百三十七章 東西商路第三百八十九章 佛國之殤(下)第五百六十八章 下一任首相第三百二十一章 北部建省第一百章 關中發展(一)第三百四十八章 肅州風雲(下)第二十章 突擊強化(二)第四百零一章 突襲護密(下)第四百五十四章 龜茲霞光第六百三十一章 六國並立第五百九十三章 波斯造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