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

李谷心中篤定,卻故意笑着道:“我看中山王不是那種心胸狹隘的人。”

“他對信的過的人,親近的人,是很大方。”徐子文也不願違心罵徐子先,貶低自己的對手對他並無好處,而且人人均知道徐子先曾經和徐子文不對,現在反而隱隱拉昇了徐子文的身份地位……就象是陳家的那兩個,現在逢人就吹噓和徐子先的過往,有一些有地位有身份的貴人也會叫這兄弟二人過去說話,從他們的言語中分析徐子先的性格過往,對陳演的那兩個沒出息的兒子,反而是無形中擡高了不少身份。

“對他看不慣的,就是那種死硬死硬的表情,桀驁不馴,傲氣十足的樣子,眼裡的眼神也一直不對,就象一隻孤狼,獨狼……”徐子文想着幾年前徐子先的形象,那會的徐子先就是宗室裡的落拓少年,明明是破敗宗室,卻始終擺出那種孤傲的模樣,似乎不將其餘人等看在眼裡。除了徐行偉,魏翼兩人與徐子先交情深厚,其餘的宗室勳貴和官紳人家的公子哥們,在趙王府的雅集中,見到徐子先便是瞧不慣,陳敬中,陳敬輔喜歡捉弄,刁難徐子先,主要也是因爲徐子先眼中的那種桀驁不馴的色彩。

徐子文當時表面大方,似乎不和這個宗室小兄弟計較,其實內心也很不喜歡此子,雅集中的刁難他心知肚明,卻是從來都沒有阻止過,誰知道到了今天,居然衆人都被徐子先遠遠甩開,已經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人了?

“他對不喜歡的人,曾經是對頭的人,一定會下狠手。”徐子文恨恨的道:“這小子我知道,看着和氣,其實內心孤傲,而且記仇,我父子兩代都和南安侯府過不去,連當初老南安侯都是一樣,三代之仇,他要得勢,怎麼可能會放過我們?”

這也是趙王的憂慮之一,若不然李谷獻計的時候,趙王當場便翻臉將他趕出去了。

當年老南安侯和老趙王都在宮中爲皇子的時候,老南安侯雖然不是很長進,也並非傳言那樣荒唐可笑,但似是被老趙王暗中設計,涉及到後宮嬪妃之事,惹得文宗皇帝大怒,這纔將這個皇子只封了侯,給的財物也極其菲薄,官戶也是極少,南安侯府三代落魄,和當年宮中之事不無關連。

雖然宮中之事十分隱晦,無人敢說太細,但涉及到三代恩怨,怕是徐子先連傳言也會當真。不管當初的南安世子,後來的南安侯,中山王,徐子先一路行來,很明顯就是恩怨分明,並且心中始終有尺度。

該殺則殺,絕不寬恕,對百姓寬仁大度,對自己麾下的將士,官吏,百姓,俱是安排的面面俱到。

現在很多百姓都願移居東藩,這就是最直接顯著的證明。

但中山王明顯也是恩怨分明的漢子,涉及到祖先恩怨,就算想大度也是大度不起來。徐子先也是頗具孝行的人,當初有很多選擇,他還是直接選去岐州上任,一心要剿滅岐山盜。除了現實利益的考量,最大的原因便是要替父親徐應賓復仇。

在陳於泰的首級掛在福州城門的時候,人們翹起手指稱讚南安侯英雄了得的時候,衆人心裡也是不免嘀咕,陳於泰只是抵抗老南安侯的剿殺,十來年過去了,徐子先居然還是放不下,生生砍了這廝的首級才罷休。要是真得罪了老南安侯,怕是這一生一世不要想安生了。

“公子說的極是。”李谷擊掌讚歎,說道:“既然公子心裡明白,也該知道在下所獻過的計策?”

當日獻策之時,徐子文也是在場,當下便道:“父王現在的意思是等北伐消息,等天子授節開府,執掌福建路軍政大權。老實說,我並不樂觀。”

“在下亦不樂觀。”李谷沉聲道:“殿下瞻前顧後,顧慮頗多,在下亦是懂得其中的道理。但現在的這局面,委實不能再等下去。福建路不亂,天子便沒有藉口,只有福建路乃至東南大亂,給趙王建節開府,統馭東南兵權,兼顧吏治,錢糧財賦,我們纔有機會把中山王堵在東藩,不叫他出來生事。”

“朝廷會不會授中山王開府?”

李谷微微一笑,說道:“若再過幾個月,也是難說的很。但如果現在抓緊行事,朝廷是授給天子生父,掌握禁軍廂軍多年的老成宗室親王開府,還是給一個銳意進取,根基只在東藩的青年親王?就算是兩府,也不能打包票說中山王比趙王殿下更加合適。而且,一旦事起,趙王殿下可以統馭大軍,先打幾個漂亮仗出來再說,到時候兩府便沒有話可說了。”

徐子文徵徵的看着李谷,沉聲道:“李先生,你這是在玩火,你自己知道嗎?”

李谷一楞,低了會頭,接着擡頭對徐子文苦笑道:“確實是在玩火,必定會有不測的意外,但現在這局面,不說爲了自己,便是爲了趙王府的大局,枯坐等候就是等死。徐子先挾中山王大勝之威,至大都督府上任,一個月就能把趙王殿下徹底架空。只要他接掌沒有差錯,就算有民變大亂,甚至十幾萬的海盜來襲,朝廷也只信他,建節開府,也輪不到趙王殿下了。這個時候不奮起一搏,等着成爲枯骨嗎?”

這話其實就是在指摘趙王了,但徐子文毫無反感,紅着眼道:“父王就是在等死!”

“公子說的極是。”李谷低聲道:“殿下猶豫,我們不可遲疑了。現在我已經尋着了人手,是曾經的秦鳳十三流流寇的其中一股,轉到撫州,衢州和潭州,還有建州一帶潛伏,只要我們和他們勾連上,派出人手幫他們在建州一帶落腳,運送物資,錢財給他們,瞬息之間,這夥賊人就能使建州一帶天翻地覆,到時候事出緊急,朝廷在發力北征,徐子先威望尚不足,這是其次,要緊的是在福建路尚未有確實的根基,朝廷爲了穩住大局,用趙王乃是最佳選擇,天子會力推,兩府權衡之後也不會反對。要是再拖延下去,兩府推出徐子先來,天子也沒有話可說!”

“先生的見解對。”徐子文啞着嗓子道:“但我們現在要做什麼,又要我做什麼?”

這倒不愧是一個心思靈動,舉一反三的聰明人,省事的多。

李谷是大忙人,徐子文知道其不可能跑過來和自己說一堆沒用的廢話,分析至此,也知道非力推變亂不可,這是趙王府亂中取勝的唯一機會。

趙王的猶豫,在李谷和徐子文看來就是活脫脫的袁紹,出生富貴,坐擁豐厚的資源,卻缺乏必要的狠勁和拼勁,不果決,無決斷,這樣是成不了大事的。

見小利忘命,幹大事惜身,前車之鑑,不可不引以爲戒。

“我知道公子掌握着府中的一些力量,有一些老牙將,還有普通的府兵和官吏,有了他們,再加上在下掌握的一些力量,可以把錢財物資運走,並且派他們和流寇合作,最好是能控制流寇,所以派的人手要精明強幹,人數也要多。”

“便是如此辦吧。”徐子文聲音有些嘶啞,但從頭到尾,他沒有半點猶豫,他對李穀道:“我想叫徐子先知道,本人亦有決斷,亦能決斷大事,亦能成功。一旦功臣,他就老老實實的留在東藩,種他的棉花去,福建路,他不要想染指分毫!”

李谷暗自嗟嘆,這便是執念,若非有這種執念,叫徐子文這種未經歷過大事的貴公子,瞞着趙王,擅作決斷,一旦事敗,可沒有眼前這種生活可過了,趙王都可能焦頭爛額,自身難保。必要時,將徐子文推出來抵擋福建路官員的怒火,置之國法,最輕的處罰都是削去宗籍之後流放,朝廷稍微手狠一些,賜徐子文自盡也不是沒有可能。

就是因爲對徐子先的一點執念,徐子文便是敢冒此大險,李谷估計並不太可能,估計還有對陳文珺的執念在內,若是事成,沒準婚事尚有反覆,陳文珺出嫁在即,徐子文也是做最後一搏了。

“公子有如此決斷,宜早不宜遲。”李谷起身拱手道:“我安排了一個賊寇在外,現在在下就去和他談,公子則早早準備好人手,等那邊的消息回覆過來,咱們就立刻着手進行大事。”

徐子文沒有出聲,他已經是面色鐵青,此事只要決斷就沒有後悔的可能,他心中未嘗沒有一些害怕,但此時此刻,向徐子先報復的快感,還有阻止婚事進行的一點希望已經扼殺了他內心最後的一點理智,聽到李谷的話,徐子文沒有出聲,只是兩眼通紅,向着李谷重重點了點頭。

……

黎明時分,一座高爐吐出一點餘火,接着黑色的煙柱騰空而起,佈滿了附近的山頭,很快也被清晨的微風給吹散了。

這是八月份的早晨,山雖然不高,但李開明等人在山頂藏匿了很久,補給都快吃完了,各人衣着單薄,處於半飢餓的狀態,哪怕是輕柔的微風,也是叫一些人打起寒戰來。

“這個爐子也歇了。”儘管在困境之中,三十一歲的李開明還是和往常一樣,高大的身形挺拔如鬆,兩眼的眼神依舊銳利,他和部下一樣冷,身上的藍袍是夏布袍,相當單薄,在天氣轉涼之後身上也是感覺寒冷,但李開明在部下面前,仍然沒有表現出絲毫異常,甚至他說話的語氣也是和平常一樣,沉毅,堅定,果決,帶着一點溫和。

在李開明身邊,是另一個高大的漢子,比李開明稍矮一頭,但顯得更加壯實,此人叫劉茂七,延州人,從小被帶到河東路的蔚州挖礦,從十來歲挖到二十來歲,除了挖礦外,此人也是弓箭社中的一把好手,由於體力過人,兩臂練箭練的異常粗大,一看便知道是罕見的神射手。

劉茂七和李開明一樣,都是不安於窮困一生的人,在蔚州時,他就曾潛藏山中,做過嘯聚爲匪,打家劫舍的勾當也未少做,曾經被官兵追捕,在半山向幾百步外拋射,居然十中六七,射的追殺的廂軍們擡不起頭,更令人驚奇的便是此人的胳臂似乎是鐵鑄的,逃亡途中,連續幾個時辰差不多射出千多箭矢,等於幾十個神射手一起掩射,生生以一人之力,把過千追趕的廂軍射到不敢繼續追殺,天黑之時,劉茂七長笑數聲,帶着他的弓箭與部下逃入深山。

這是一段傳奇的經歷,也使得劉茂七在起事之初就成爲西北諸路矚目的焦點人物,其投附李開明時,李開明只是流寇中的一箇中層頭目,人馬不過幾千,但劉茂七認定李開明是亂世救時之主,兩人老家又相隔不到十里,敘舊之後又有鄉黨情誼,更容易抱團。

後來在西北諸路流寇往河東,再轉向河南的進軍途中,李開明所部最多時超過十萬人,攻克了好幾個縣城,獲得了大量的軍需物資,最要緊的還是獲得了一些秀才的投效,閒暇時,別的流寇頭目搶戲班子,搶美貌婦人,身着衣錦,李開明確是始終一襲半新不舊的長袍,得閒時叫秀才過來講史書,聽歷史得失故事,這樣的作派在流寇中很快流傳開來,多半的人笑李開明癡傻,出來闖蕩,圖的不是醇酒美人,難道還要得天下不成?

李開明卻是意志堅定,不爲他人所說而動搖,幾年之間一直堅持如此,後來待諸部流寇被禁軍剿殺,多半的首領人物被殺,少半逃竄深山草澤,部曲星散時,李開明部雖然也是失敗,但核心力量,也就是現在潛藏在建州,衢州一帶山中的人馬,仍然有一千六百多人,這是跟隨多年,且經歷過多場血戰廝殺,數年間轉戰萬里,不管是體能,精神,還是意志都經歷過常人難以想象的考驗和磨難,無數苦難象是巨大的磨盤,那些體能和意志不過關的人,早就被磨盤碾成粉末,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李開明身邊只跟着幾十人,就算回到建州的山上,身邊的人馬也不過百餘人,全部是徒步,沒有一匹戰馬,但更多的人馬藏身在撫州,衢州,建昌軍,虔州石城的深山密林之中,除了步卒之外,尚有百來匹戰馬的騎兵隊伍,那是北方的騎兵,曾經在平原上縱橫馳騁,騎士俱是身經百戰,這是流寇的老營兵,非南兵所能抵禦。

這些部曲,是在河南兵敗時從襄,鄧一帶進入荊湖北路,再一路南下,進入荊南,數萬人的殘兵,進入荊南被一路追殺封堵,所部不過數千,到荊南之後,李開明感覺豎起大旗目標太大,於是在荊南就地解散,諸將分統各部突圍,到浙江,福建,江西三路交界時,他的部下仍剩下近兩千人,轉戰幾千裡後,老營精銳大半留存,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蹟,而若非李開明沉毅堅定,儉樸克已,馭下森嚴而不失仁厚,以個人魅力號召部曲,這個奇蹟便不會發生在他身上,其餘的諸部流寇多半在河南或荊北潛伏,那些擁衆十萬的巨寇頭目,現在身邊能有幾百人便算是相當不錯的結果了。

聽到李開明的話,劉茂七向山彎下仔細看了一陣,建州的山綿延不絕,幾條大的山脈在這裡匯聚,順着山巒攀爬就可以抵達撫州,虔州或是衢州,那邊的山更多,而且相當險峻,除了少數山民之外,幾乎沒有多少人能在山中生存下來。

正是在羣山環抱之處,福建路北上的道路建築了多道重關,浙西亦是如此,福建路的仙霞關,浙西的獨石關,俱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險隘。

建州至邵武軍,建昌軍,再到汀州,都是山地環抱,平原極少,福建路多山少田,主要便是集中在這些軍州。

而福州和泉州,還有漳州一帶,雖然有山,但也有大片的江河衝擊平原,也是福建路人口最爲密集,也最爲富裕的地方。

“福建路這裡的鐵質極佳。”劉茂七嘆息道:“以木炭鍊鐵,雜質極少,比咱們北方的煤炭煉要強的多。”

“聽這裡的人說,他們的山也砍的稀疏了。”李開眼目光沉毅,接着道:“最近遇着幾夥礦工,都說他們也想用煤來鍊鐵。”

劉茂七笑道:“可不能叫他們給咱們玩這一手,咱們要起事,一定得用好閩鐵鑄的好長矟,好橫刀。”

“這是自然。”

一羣礦工從礦場和高爐附近走出,彼此都是沉默着,亂哄哄的人羣在半山腰開闢出來的鐵場走出去,儘管離的很遠,李開明彷彿都能看到這些人臉上的不滿和憤怒。

原本繁盛的鐵場礦山,完全是因爲人爲的因素而被搞成今天這樣,礦工們每個月能賺四五貫錢,能吃苦的,肯下深井挖石的,甚至一個月能賺六七貫。

他們多半是建州本地人,也有附近的江南西路或是兩浙路的人,也有荊南人,甚至廣西人,十幾二十萬人的礦工,附帶着他們的家屬親人,這是百萬人的羣體,在短短年餘時間,這整個羣體終於完全失去了收入來源,不少礦工離開,更多的人陷在建州無法脫身。

除了礦工,還有被壓榨的喘不過氣來的農民,普通的百姓,各行各業均是一片慘淡,很多人從可以溫飽,到現在溫飽都很困難了。

“也還是南方這裡溫潤,地方也有餘錢。”劉茂七看着沮喪離開的礦工,說道:“換成咱們延州,這麼多人一下子沒了工,怕是幾天就要揭不開鍋,早就他孃的造反了。”

“南人文弱。”李開明平素不喜歡輕易下論斷,此時還是忍不住道:“真的不如咱們代北人,關中人,河東人,還有河北人彪悍,輕生死,重然諾。”

“礦工還好,都是好漢子。”劉茂七道:“好歹是在地底鑽上鑽下,在濺着火星的高爐下做事,我去過幾回,老實說嚇人的很。”

“所以這裡是好地方。”李開明思索着道:“原本還打算再往南去,我看建州,衢州,邵武,建昌,興化,汀州,直抵虔州,吉州,南安軍,撫州,臨江軍,興國軍,都是差不多的情形,得洪都,下潭州,再北上得荊州,鄂州,王業之基可成。”

劉茂七聽的兩眼熠熠生輝,緊握雙拳,簡直興奮的不能自已。

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九十章 獻祭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九十章 獻祭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
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四百八十八章 謀萬世第五十四章 祖訓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四百九十九章 復仇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一百一十六章 江堤列陣第三百一十八章 天下的土地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三百九十七章 騎陣摧鋒第三百五十一章 山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四百零一章 或給開府第四百四十六章 取捨兩難第三百零七章 土著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四百零九章 歡笑不停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三百章 白紙第五百二十章 紅旗第四百九十三章 接令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九十章 獻祭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一百二十三章 城頭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二百三十九章 昂揚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七十七章 再成文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五百三十三章 展望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五百七十九章 冰寒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五百零一章 酣暢淋漓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三百一十七章 土著京觀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一百二十二章勢不可擋(昨天章節名錯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三十八章 荒唐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二百一十四章 讚賞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二百零五章 帳目第二百零三章 返回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四十九章 威脅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一百零一章 試製第三百一十三章 上山第三百八十七章 藍袍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細雨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盡在不言第五百四十二章 填壕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二百三十章 上寨之路第二十一章 逼迫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五百零二章 倭商第九十章 獻祭第五百一十章 新軍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七十一章 反覆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五百四十六章 失手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