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

衆人面面相覷,不知道徐子先說這些話的根底何在。

徐子先淡淡的道:“流寇,不光是李開明一路,劉家兄弟他們,也坐不住了。”

“原來如此!”方少羣面色激動,直接站起了身,在原地轉了幾圈之後才道:“我一直也是將流寇忽略了……想想李開明這樣的一兩年人潛伏數年,差點就在建州成事。朝廷北伐用空了財力,禁軍也損失了二十萬主力,鎮守地方的力量完全空虛了,加上徵調大量錢糧丁壯,對地方消耗極大,百姓極苦,怨氣極重,北伐若勝,這些事都不算什麼,北伐一敗,流寇若不抓住機會起事纔怪。一旦有人起事,立刻就是星火燎原不可遏制之勢……一兩年內,朝廷的大患不是東胡,而是流寇!”

徐子先也是用讚賞的眼光看了一下眼前的方少羣,這廝果然是最頂尖的智囊級人物,自己一句話,他就推導出了大概的局勢演變,果然妖孽。

確實也是如方少羣所說,東胡元氣也傷了,在徐子先的記憶當中,在李開明攻陷大魏京師之前,東胡雖然又有兩次入境,規模卻都並不大,而且是以搶掠人丁財物爲主,並沒有太明顯的戰略目標。

畢竟雖是打贏了,東胡也死傷慘重,兵力大爲削弱,而且寧遠到榆關也限制了東胡人的機動能力,其還是要從草原繞道,只要不攻克榆關,不直接從遼西入境,佔領大魏軍州,其想滅亡大魏,仍然是力有未逮,無法成功。

一直到李開明進燕京,東胡才趁勢攻克榆關,敗李開明,一切才水到渠成,由於流寇爲患,大魏地方的官紳選擇了倒向東胡,使其在北方相對輕鬆的建立了政權,然後順勢南下,一統之勢一旦形成,就難以用人力挽回了。

“這樣一來,咱們不僅能在三年內得荊北,荊南,江西,廣西,廣東,還能再得兩浙和雲貴,將整個南方,真正化爲一體,爲幕府所有。”

“按這個目標去做吧,一定能成功。”徐子先振衣而起,走到大殿門前。

一切都是有條不紊的進行着,軍隊大量進入兩湖和江西,實際控制就是時間問題。流寇一起,府軍進入兩浙和江南,再入雲貴兩路也是時間問題。

三年到五年後,掌握整個南方,擁有百萬甲兵也並非夢想。

南方有這麼一位擁兵百萬,聲望極高的開府親王在,不論是實力還是法理,徐子先都代表着大魏法統的一部份,若其只是普通的近支宗室,憑着血脈任監國或繼承帝位,恐怕還不會使天下人歸心效忠,而以其實力,聲望,加上宗室近支親王的身份,其法理正統性還在當今崇德帝之上……畢竟崇德帝也就是近支宗室選入宮中繼承大統,其又不是正經皇子,身份地位和徐子先一樣,論實力和本事,還有聲望,崇德帝都遠不及現在的秦王徐子先。

有徐子先在,歷史上那種北方將門紛紛降附,官員也選擇投降被留用,燕京保持着基本的秩序,大量的中樞和地方官員被留任,北方迅速恢復秩序……這些估計都不會再出現,大量的官員會選擇南逃依附秦王幕府,將門要麼抵抗到底,要麼也會選擇南下。

就如同今天的客人一樣,徐子先步出高高的正殿,在幾百步外,種紀和姚平忠二人隨着徐行偉一道,正穿過殿門,往正殿這邊走過來。

三人俱是身高體壯的漢子,哪怕是尋常走路,舉手投足間也是隱隱有名將風範,姚平忠行事有一些大刀闊斧之感,哪怕是步行時也是大開大闔,盡顯心性。

種紀卻是有些緊守門戶,謹慎小心又不失大氣凝實之感。

兩人俱是最優秀的將門子弟,也是西北將門最優秀傑出的代表人物。

此前徐行偉就招攬過兩人,種紀和姚平忠當時都受傷至津海調養,就算如此,兩人也是拒絕了徐行偉,並沒有隨船南下。

一直到北伐大軍被圍困,不僅朝堂和民間爲之震驚,最爲難過和震動的還是北方的將門。

身爲將門子弟當然明白那二十萬禁軍精銳代表着什麼!

那是大魏對外防禦東胡,對內鎮壓不軌之徒的鎮國重器,有這二十萬兵,東胡人不要想窺探神器,有這二十萬禁軍,內部的流寇便折騰不出大動靜來。

這二十萬兵,不光是普通的精銳禁軍,從隊官到都頭,到營指揮,營虞侯,軍都指揮,軍虞侯,廂都指揮,太尉,招討使,都是大魏精華中的精華,從李國瑞到普通的禁軍將士,都是精中選精,文官武將和普通士卒,一旦損失,大魏二十年之內都不要想恢復元氣!

兩個青年武官的族人,加起來也有最少三十人在軍中,從廂都虞侯到軍都指揮,種家和姚家的精華也是在其中。

雖然身爲將門,戰死疆場也是最好的結果,可是在這樣的大戰中,面臨全軍覆沒,族人盡喪的結果,也是叫種家和姚家難以接受。

其後栽培青年子弟,逐漸頂替上去,最少也得十年之功。

朝廷開始徵調南方禁軍,還有慢慢募集新軍,任用新的將門子弟充實軍中,這些事就算慢慢做下來,於戰爭中鍛鍊新軍將士和武官,任用選拔新的文官樞密統帥,一切都最少是以十年爲時間線。

就算有時間,也未必會再發現嶽峙這樣的全才,李友德這樣攻擊犀利的天才將領了。

種紀和姚平忠此時若留北方,在禁軍中當然是有更多的機會,可能三年內就到軍都指揮,將門損失慘重,青年子弟更易獲得提拔,另外朝廷也會給這些滿門忠烈的將門子弟更多的機會,但種家和姚家在權衡利弊之後,還是決意叫這兩個子弟南下。

現在這種局面,明顯南方更有機會,同時也是爲家族謀退步,如果北方局面繼續糜爛下去,將門會把更多的子弟送往南方。

這就是徐子先知道的現實的變化,在前世,哪怕趙王舉旗之後,從西北,河東,河北南下的將門子弟也是沒有幾個,屈指可數。

“見過殿下。”

殿階之下,種紀,姚平忠,徐行偉三人,也是一起看到了迎出來的徐子先。

一別兩年,雙方的地位身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當年衆人俱是到京師應武進士試的青年士子,徐子先尚未襲爵,只是四品南安侯世子,種紀和姚平忠也都是有六品和七品官階的將門子弟,和徐子先算是平等論交。

待徐子先與王直,韓鍾合作,斬殺大參,獲南安侯爵位,成爲海內聞名的宗室侯爵之後,雙方地位才拉開一些差距。

再到如今地位卻是相差太遠了,開府親王,執掌一路,手握重兵,也掌握着大魏最後一支水師,可以說徐子先是立於不敗之地,就算其後有政爭黨爭,了不起放棄陸上基業,回東藩仍然是自成格局的局面,有東藩水師在,無人能奈何這位聲名顯赫的開府親王。

“惟紀,維誠,不必多禮。”徐子先抱拳還揖,臉上滿是平和的笑容,他對眼前三人道:“今日設宴只論舊誼,不說官職爵位這些無聊的東西。”

徐子先臉上又顯露感慨之色,對三人道:“當年我們在京師時,一起在酒樓飲酒等着放榜 ,回想起來彷彿在昨日。”

姚平忠性格直爽,當下先是一拍腿,接着便是道:“殿下應該沒有什麼可遺憾的,短短時間功名至此,足可自豪!咱們就不同了,若是未受傷在北伐軍中,又大勝而歸,兩三年內到軍都指揮,也算是廝混的不錯了。就算遠不及殿下,咱們身份地位天生就不同,也沒甚可說。現在呢,啥都不想說了。”

徐子先呸了一聲,說道:“你姚平忠是認命的人?想打仗立功,我這裡還沒有你發揮的地方麼?想在陸上打,先到我府軍新軍裡領一個營,給你加軍都虞侯,歷練一陣,立些功勞,自然能獨領一軍,底下還有很多戰事可打,你們是出身將門,經驗豐富,正好替我好好帶兵練兵,帶一年兵,替我到講武堂官校任教官三個月,然後再出來帶兵,兩三年內,可能就是廂都虞侯,廂都指揮!”

秦王府軍,可能是在三年到五年內擴充到六十萬人左右,甚至八十萬,連同水師是百萬虎賁之師。

人數上,徐子先有信心做到比大魏禁軍還多,並且鎧甲兵器更強。

和被困的大魏禁軍相比,就是差一些血氣,也就是戰場經驗,可以通過不停的苦訓和剿匪,還有從流賊,海盜身上得到鍛鍊。

武官也相當要緊,從現在開始,自會有源源不斷的將門武官來投,但多多益善,百萬大軍需要的人才太多了,秦王府軍可能會有幾百個軍,幾十個廂都,以現在的人才儲備當然是相差極遠。

當然也不是隨意有人投效就有這樣的機會,眼前這兩位是將門世家中的佼佼者,青年武官中的精英,又有舊識故交的交誼,徐子先纔會以秦王身份,做如此的承諾。

儘管開府親王尊貴無比,徐子先卻是誠摯有禮,顯然不忘舊交,種紀和姚平忠都是顯露出感動的神色,哪怕是徐子先刻意拉攏,身爲開府親王,做到這樣的地步也足夠顯示誠意了。

徐行偉則是在一旁微笑不語,身爲徐子先的故交兄弟,他知道眼前這一幕並沒有太多刻意,徐子先對人才的渴望和需求從來沒有遮掩,也是將未來和利益擺在明面上。

“咱不願去鑽山打土匪,沒甚鳥意思。”姚平忠猶豫片刻,說道:“願去水師效力,跳船和海盜廝殺。咱到福建路才知道,海盜也有擁衆十多萬,控制諸國的存在,殺人越貨無惡不作,且在我大魏攻州掠府,殺戮我大魏百姓,聽說水師下一步計劃便是剪除此人,姚某願爲前鋒,領軍奮戰。”

種紀和姚平忠都是被水師艦船接回來,且在津海就見到了匯合的王直部和東藩水師部,過百艘戰艦顯露出來的威勢和實力令兩個西北漢子爲之動容,到那個時候他們才隱約感覺到自己此前目光有些短淺,新的天地終於出現在眼前。

到東藩和福建路後,兩人陸續瞭解很多海上之事,姚平忠決意到海上歷練,多長些見識,種紀則願參加不久後會暴發的平倭之戰,東藩和福建的軍司已經爲此戰開始準備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十四章 報館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六十章 邀約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三百章 白紙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五章 文學版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七章 不是頑笑
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五百一十八章 消耗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五百七十一章 美好第五百七十四章 蝦夷地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四百六十八章 慘敗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五百七十三章 梟雄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太美妙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四百四十章 奪人先聲第二百一十九章 水手長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三十二章 臨機決斷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十四章 報館第十二章 開局難第五百六十五章 南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第六十章 邀約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三百七十六章 轉移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六十七章 設卡第四百七十六章 敢來欺我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四百一十章 崛起之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內核之思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四百六十三章 人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一百五十六章 志向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二百零七章 新卒第四十一章 賣個破綻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九十二章 廂軍調防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同學一百五十二章 京師佈局第三百章 白紙第四百六十五章 各有算盤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四百六十二章 兇獸第八十七章 融入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三百四十九章 乘風破浪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五百三十九章 汗諭第四百一十六章 世道變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新機構第四百八十四章 擒獲第五章 文學版第一百一十七章 陣戰之法第八十八章 武道第四百五十四章 失建州第一百四十二章 用間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三百七十四章 推動第四百四十七章 斷舍離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一百四十一章 拜年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五百三十七章 信任第七章 不是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