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

這些人射箭極快,一箭剛射出,第二箭便是已經接上,接着第三,第四,第五,第六,超過三萬人在戰線上接連不停的射出十餘支箭矢,就是說戰場上空瞬間有十幾二十萬支箭矢接連不停的射落,就算魏軍前線多是甲兵,在這樣密集的箭雨之下也是相當狼狽,不少戰場都出績波折,好在前方的指揮還算得力,鼓聲響起,旗幟揮動,在旗幟的擺動之下,不少生力禁軍也是奉命頂上去,用神臂弓接連還射。

可以看到,在神臂弓的平射之下,很多正在健步而行的東胡軍人猛然一停,然後仰面一倒,他們的身體被弩箭給射穿了,有一些甲兵被牀弩射中,整個人都被洞穿,甚至射掉頭顱,射斷脊骨,但越來越多的東胡兵向戰場涌現,原本的戰事雖然激烈,但就是一場普通的前哨戰,而此時此刻,東胡明顯精銳盡出,整個禁軍的戰線都被擠壓向後,開始吃緊了。

李國瑞在中軍的高臺上接連下令,嶽峙,麥幾通等大將分赴各營率部往前方支援。中軍的防禦體系原本是一環套一環,錯蹤複雜,就等着東胡騎兵衝進來時與其對戰消耗,豈料雙方在前營就打成了對攻消耗戰,胡騎不至,只以步陣與禁軍步陣打消耗,這樣的添油戰法,就算再打十天半月怕也是沒有決定性的結果,原本以爲是逐漸添油,豈料東胡人卻突然改變戰法,居然看樣子是要用步陣來一槌定音。

“徹辰汗是瘋了,瘋了。”麥幾通一邊等護衛牽馬過來,一邊大聲嚷嚷着。他年近六旬,已經是須眉皆白,只是腰背挺直,身披七十餘斤的重甲猶自健步如飛,這是早年間入得武道之門的好處,現在雖然氣血枯竭,爆發起來仍不遜於青壯後生。

“東胡人沒瘋。”嶽峙在不遠處凝神皺眉,說道:“就是我一時半會的想不明白這樣的戰法到底是何用意?”

“徹辰汗瘋了,要強攻錦州。”麥幾通呵呵一笑,揮舞了一下手中橫刀,說道:“不管怎樣,總得上陣賣力廝殺,仗是憑將士打的,什麼陰謀詭計,問過了咱們的將士再說!”

這麼一說,嶽峙也是稍覺心安。

大魏禁軍表現的相當不錯,整條戰線的戰事逐漸激烈,距離最遠的第一條長壕很快被填平,但其後東胡軍在移開拒馬,推平長柵,摧毀若干營盤之時,魏軍都是與其一直激戰,雙方箭矢飛掠,互相殺傷,長矟互刺之時,地面積屍如小山一般,鮮血匯聚一處流淌,泥濘的地面上多了處處鮮血聚積的溪流,在這樣的戰場之上,魏軍的意志也算堅定,各處戰線都維持的很好,並沒有出現某一處被打崩的跡象,待東胡人大舉押上時,中軍也反應及時,一下子有二十多個軍在第一時間頂了上去,陸續還有大量的軍旗招展,各軍走出中軍營盤,從長壕溝壘中疾行而過,奔向前方的戰場。

“宮帳軍出來了!”

嶽峙和麥幾通往前方時,有人在前方疾呼起來。

很多管軍大將都是面色凝重,看向前方。

確實是宮帳軍出來了,大量的披甲兵從東胡軍的隊列中涌出,這並不太奇怪,東胡軍和魏軍都不可能全軍披鐵甲,幾十萬領鐵甲對大魏這種國力都負擔不起,禁軍中的弩手和弓手一般都只有綿甲或鎖甲,只有矟手,刀牌手披多重鐵甲,防禦能力相當出色。

東胡軍分五部,其五部之下又各分萬人隊,其萬人隊中,最少有三千左右純粹弓手,也最多是綿甲或皮甲,這些多半是四十以上的半衰壯丁,又或是未滿二十歲的青年,這些人多爲弓手,甲冑不堅,上陣之後以漫射助戰爲主。

其也是東胡輕騎,哨騎的來源,劫糧道,搶掠殺戮百姓,追殺敗逃魏軍,打探消息,與魏軍哨騎交戰,都是這些輕騎的責任。

這半年來,在榆關到寧遠一帶,再到錦州,東胡遊騎也是與魏軍騎兵一直不停的在交戰,雙方都是損失慘重。

除去弓手輕騎,一個萬人隊的中堅,便是二十多到三十來歲的正兵,這些兵多半有鐵甲,多半是扎甲,配上鎖甲或綿甲,完全可稱是甲堅兵利。他們戰時爲主力,平時漁獵,並不耕作,每年會有大量的時間用來射獵,甚至是各部組織這些男子集中射獵,以鍛鍊騎術戰法。他們技藝嫺熟,身強體壯,經驗豐富,在戰場上持長矟,馬槊,鐵矛,遇堅陣亦可破陣,除了宮帳軍外,各部正兵就是東胡人破陣攻擊的主力了。

宮帳軍,一般是用來破堅陣,決勝負的時候纔會用,一般的宮帳軍都有鐵甲在身,是精中精選的悍勇武士,而宮帳軍中的三萬重甲騎兵,則是精銳中的精銳,特別是披多重鐵甲的鐵浮屠,幾乎是無法從正面力敵,再驕傲的大魏禁軍,哪怕是強悍勇武堅韌爲一體的秦鳳路禁軍,遇到鐵浮屠這樣的對手時,也只能依靠營壘和城池防禦來抵抗,正面對戰,絕無勝理。

在嶽峙和麥幾通等大將眼前,大量的在頭盔上飾熊皮的宮帳宮持矟提刀奮勇而來,其陣中最顯眼的便是身披多重鐵甲,戴鐵面具,如鐵塔般行走在地面的鐵浮屠們了。

嶽峙身形一震,脫口道:“此時便放出鐵浮屠,真是瘋了不成?”

這個時候放出鐵浮屠,只能說明東胡對前軍的第一道防線志在必得,也就是說其切斷錦州與前營相連道路的決心,如鋼鐵般不可動搖。

魏軍前營和中軍已經彙集了極強的力量,如果不放出宮帳軍和鐵浮屠,想要破陣也是極爲困難之事。

嶽峙倒是不擔心會被打崩或打穿,第一條長壕是被填平,外圍的防禦也被拆除了大半,現在兩軍的兵鋒直接對上,前營到錦州的道路也可能被切斷,但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如此。各軍之後都有大量的防禦設施,光是箭樓就有過百個,大量的弓手在箭樓上居高臨下用神臂弓掩射,就算是鐵浮屠也得小心,不慎之下就很可能被射成重傷甚至射死,普通的東胡兵,穿綿甲或皮甲的,在這樣的防禦設施之前很容易就死傷慘重。

加上第二條長壕,其後還有第三條,還有更多的營寨,箭樓,嶽峙主持的防禦工事,雖然短短几天時間,已經是在寬厚平坦的大地上挖出了橫七豎八的長壕,那些削尖的圓木製成的長柵也堪稱堅壁,東胡軍能攻克前營和第一條長壕已經是相當不錯的戰績,其下馬步戰出乎意料,若是以騎兵攻堅,怕是損失要比步戰還要大的多。

更多的禁軍也是涌上前去,但在對方暴風驟雨般的打擊之下,禁軍還是有不穩和退縮的跡象了。

錦州城上的人也是在鼓譟着,似乎有大將在城頭擂鼓激勵士氣,錦州城的駐軍未得軍令不得出城接戰,以防被敵人趁機襲擊奪城,城頭之上站滿了密密麻麻的禁軍將士,看到東胡兵勢如破竹的突進,這些駐軍也是相當無奈,東胡軍尚且行有餘力,最少有五萬人左右看守在錦州城附近,一旦城中禁軍出擊,很有可能就真的被趁機奪城了。

鐵浮屠和宮帳軍們則是在此時奮勇向前,整個陣線都是似乎被這些鐵人鐵塔給佔據了,到處是長矟和鐵矛閃爍着寒光,鐵浮屠們身上披着的鐵甲磨成銀色,閃爍銀光,在他們的犀利打擊之下,第一線的禁軍明顯撐不住了,禁軍們披堅執銳,戰至此時,戰意已經消磨的差不多了。原本禁軍將士的戰鬥意志也並不太高,此次北伐出戰,朝廷前後加起來未賞十貫錢,由於撫卹不到位,禁軍餉錢優厚,平時養活妻小還算輕鬆,如果禁軍將士戰死,俸祿自是沒有了,撫卹也並不多,所以開戰之前朝廷給重賞,也是叫將士們去後顧之憂,並不是禁軍將士過於貪婪。

若按將士們的需求,從榆關戰時至此,每人最少也得賞二十貫錢左右,差不多也是禁軍三四年的薪餉俸祿,這筆錢當然是寄回家中,就算本人戰死,也可以保家裡好幾年的吃穿用度……當然是建立在儉省一些的前提之下。

若家裡有半大孩子的,可以使孩子長大成人,自食其力。

若是有老人的,也不必擔心自己死後,老人無錢發送,連副棺材和墳地都備辦不起。

當兵吃糧,有送命的危險,這一層將士們自是清楚,但叫將士送命,該給的賞賜卻不曾到位,這便是令將士們心懷怨望,皇帝不差餓兵,這可是大魏民間所有階層的共識。

要是真的東胡兵殺到自己家門口了,自是不需要一文錢也要拼命。可是現在出榆關與敵人交戰,做性命之拼,沒有十幾二十貫的買命錢,爲甚的要自己去拼命?禁軍將士俱是家中的頂樑柱,人死了,可是沒有人幫着自己家頂門立戶。

原本就是士氣不旺,在宮帳軍們的打擊之下,第一線的禁軍將士終於是開始頂不住了,各處的戰線,均是有被打穿的跡象。

“將步人軍全部調上去。”李國瑞也是一直在觀察戰場情形,公平的說,前軍將士打的不錯了,原本設定的決戰戰場也是在中軍附近,依託修築到一半的渝水城展開,前軍不利是正常情形,但若是被打崩了,那便是另外一回事了。

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六十章 邀約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五百章 弓弦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
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一百二十四章 飛騎報捷第三百一十一章 馬至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一百一十九章 陣戰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四百五十五章 被激第三百八十六章 追逐殺戮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裂的帝國第四百二十三章 殿中計較第三百五十九章 但請放心第四百七十章 悲切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五十六章 高山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一百二十七章 根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一百五十三章 入京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八十八章 班底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帳目第三百四十七章 大勢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一百章 民生多艱第二百五十四章 轟動第三百五十三章 精巧的設計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二百八十二章 有罪無罪?第一百三十四章 任官第五百七十八章 見證第二百二十七章 燒殺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五百四十章 戰法第三百一十四章 村寨第二百二十六章 八牛弩第二百七十五章 嗚咽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五百五十一章 所幸第三百六十一章 長刀加頸第五百五十六章 天道第四百六十七章 大勢已去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五十二章 期許第五百三十八章 激勵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三百四十五章 結晶第三百九十三章 呼嘯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六十四章 漢商子弟第九十三章 必有所報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八十五章 權勢人心第一百七十七章 排頭砍去第一百七十六章 府外第三百六十七章 並不算好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一百五十五章 右相計較(補昨天大章節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六十章 邀約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三百八十八章 燈塔第二百八十四章 一潭死水第二百五十二章 計功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三百零四章 父與子---今天兩章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一百六十章 苦勸第五百章 弓弦第三百三十三章 農官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五百二十三章 敕曰第二百四十五章 展望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七十一章 圍相府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