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

閩江水浩浩湯湯,從建州上游是各條溪流自筆墨山,武夷山等大山高處流淌而下,過了建州則是在密林,谷地,丘陵,平原區域一路流向福州平原,自福州城外不遠處出海。

這條河,下游平緩,江面寬闊,流域是四百餘里,上游很短,水流湍急,下游卻是相當平緩,偶爾會發水患,但江水不僅滋潤了大量的農田土地,對航運也有極大的幫助,沿江兩岸的鎮子村落,相當富裕,便是明證。

大量的沿江百姓,分屬建州和邵武軍,興化軍,福州,漳州等諸多軍州,這條大江是福建路最大的淡水資源,也是滋潤着福州平原,是自然條件相當惡劣的福建路最大的財富,多少百姓依賴這條大江而活。

如果從高處俯瞰,整個福州北部,西部,東部俱是高山,只有極少數的平原地方,福州平原在江淮一帶不值一提,是很小的一塊平原區域,境內只有幾座不高的小山。

出了福州地方,不到百里外就是建陽,再往建州境內,多半就全部是山地了。

北方更是武夷山脈,綿延千里,和浙江境內的衢州,江西的撫州,虔州等地,都是坐落在羣山之中。

十一月十三日是趙王定下來的出兵吉日,當日早晨,大量的廂軍先沿着閩江開拔,入秋之後天氣乾燥少雨,幾萬人依次沿着官道和村落行進,煙塵大起,隔着幾十裡地都能看到軍隊開拔的動靜。

城中的官員,士紳,商人,俱是到城門附近和城外送行,趙王在城外親自頒賜軍令,諸多廂軍將領半跪領軍令,然後軍旗展動,向前方行進。

廂軍行軍速度極慢,到得午後,一萬餘禁軍出城之時,還能看到廂軍隊尾就在前方不遠處。

禁軍自晨間出營,天還沒亮就開始準備,整個福州城都被驚動了,到禁軍出城時,最少有十萬以上的百姓出門看熱鬧,很多人面色沉凝,有一些婦人手心焚香,祝禱大軍能出征順利……不管年景怎麼不順,賦稅怎麼沉重,官府畢竟是官府,賊畢竟是賊。

就算李開明在建州沒有大開殺戒,建州的情形也慢慢傳揚出來,這個流賊首領自稱大元帥,在建州建立政權,收取賦稅,平定治安,編練兵馬,越是這樣,福州這邊的官吏士紳就心不自安。

流寇和海盜完全不同,海盜是搶一筆就走,絕不會佔山爲王。而流寇除了破壞力極大之外,有一些有野心的,稱王稱帥,打出旗號,意欲搶佔大魏江山。

這纔是生死相拼的格局,一旦真的形成大戰,兵禍連結,只怕人人都有性命之憂。

午後時分,禁軍方全部出城,一萬餘人陸續拉開距離,擺開之後,形成了數里長的隊伍。

禁軍的捧日軍的軍旗,是海水之上冉冉向上升起的太陽,金光萬道,有一種凜然難犯之威。僅從軍旗來說,捧日軍的軍旗相當漂亮,高大魁梧的旗手大踏步走在最前,五個軍的禁軍全身披甲走在其後,長矟如林而立,還有相當多的盾手持盾而行,腰間則是懸着大橫刀。

此外還有大量的神臂弓和步弓弓手在內,禁軍編制,一都中有矟手二十人,刀牌手十人,剩下的七十餘人全部是弓手和弩手。

一接戰,萬弩齊發,箭矢如雨傾瀉而下,令人根本無可抵禦。

禁軍一出,人心稍安,待出城一個時辰之後,不少禁軍脫下鎧甲,將皮甲或綿甲,鐵甲,交給江水一側的民夫搬運上船,江面上有大小船隻三百餘艘,載運糧食,也替將士攜帶鎧甲和箭矢之類的軍需物資。

到黃昏前後,幾千人組成的民夫隊伍被驅趕着,用長長的繩索拉動着船隻,與大隊的禁軍一起溯流而上。

縴夫們沉默着,期盼着這一次的戰事不會太激烈,也不會太久遠。

他們光赤着上身,下身的褲子也是破爛不堪,由於拉縴要足底用力,大半的人都是直接光着腳,把鞋子和衣服一起綁在腰間。

每人都拉着繩,繃緊的繩索在他們的背部拉直了,每個人身上都出現了紅色的痕跡,幾天之後,他們的背部就會象是被鞭子打過一樣,佈滿深深的創口。

吆喝聲此起彼伏,一些穿青袍的小吏管理着這些縴夫,有騎馬的禁軍將長矟橫在馬背上,如果有縴夫不滿,叫喊,喧譁,有任何想要譁變的跡象,這些禁軍就會策馬向前,用長矟警告,再有過份的,則是可以直接用長矟將其殺死。

縴夫們曉得厲害,儘管水流很急,船隻沉重,他們還是盡力的躬下身體,彎着腰,將裝滿了各種物資的帆船,用力向前方拉動着。

“大軍總算起行了。”楊世偉和鄭裡奇兩人俱是在東門城樓上目送着大軍離開。從早晨起廂軍離開時的煙塵大起,到禁軍開拔時的士氣昂揚,兩個紅袍大員都不是太在意……禁軍或是廂軍的戰鬥力都是明擺着的,根本不需要多加關注。

楊世偉感慨一聲之後,接着便是說道:“底下鄭兄要多關注附近的盜案,搶案,廂軍在附近數十村落爲禍一時,接下來便是要彈壓地方,穩住民心。”

楊世偉臉上的皺紋似乎都深刻了幾分。

“還是要看禁軍能不能擊敗李開明。”鄭裡奇道:“現在就看趙王父子的了。”

在城門下,諸多官員的眼皮底下,騎着高頭大馬的趙王和徐子威近黃昏時纔出城,他們的大帳就設在劉廣泗的營地旁邊,已經派了僕役去搭建,趙王的大帳極爲闊大和華麗,搭建需要時間,趙王並沒有急着和大軍出城。

這是最後一支出城的隊伍,全部是由趙王的護衛私兵組成,三百騎兵,披着鐵甲,綿甲和皮甲的精銳騎兵在城門洞蜂擁而出,很多人都看到洋洋得意的徐子威策馬前行,馬鞭持在其手中輕輕甩動着,如果不是馬背兩側的雙插,加上大橫刀和長矟,徐子威就象是個出城踏青的紈絝公子哥兒,一點兒也沒有上陣打仗的緊張急迫感。

趙王則是躊躇滿志,他有一些老態,這是相當明顯的事。在一年多前,趙王保養的還很好,五十左右的年齡,看起來就象是三十來歲的樣子,皮膚緊繃,頭髮烏黑,身形適中,行走時感覺矯健有力,相比近花甲之年已經頗有老態的齊王,趙王是刻意做作,明眼人都瞧的出來。

就是現在,趙王意氣風發,但已經老態明顯,兩鬢斑白,腰也有些佝僂了。

由此可見,近一年多來福州的事態發展相當的令趙王困惑,由此帶來的壓力,使得這個親王已經很明顯的邁入了衰老。

在王府護衛私兵的簇擁下,也是在一些官員的送別下,在城門關閉之前,趙王一行終於匆匆離城而走。

“若福州兩王協力就好了。”夕陽西下,楊世偉也不覺感慨一句,接着便是看到鄭裡奇臉上的嘲諷之色,楊世偉自己也是笑了起來。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事了,就算中山王徐子先願意屈就,趙王也不可能信任,兩王合作剿賊,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中山王果斷退出,也是件好事。”楊世偉道:“否則弄到兩王相爭,彼此內鬥不休,對福建路也是場災難。現在雖然大權落於趙王手中,福建路最少還能保住太平。”

鄭裡奇卻是冷冷一笑。他沒有把半分希望放在趙王父子身上,看到趙王策馬出城時,有一些官吏和百姓還是情不自禁的祝禱和歡呼,鄭裡奇卻是一臉的厭惡,立刻將臉轉了過去。

……

“廂軍七萬餘人,禁軍萬餘人,和咱們在此之前的估算大差不離。”

官兵強勢來進剿,劉茂七卻是一臉的輕鬆,說完了之後,從屋角的缸子裡拿着水瓢,大口的飽飲着清水。

李開明臉上帶着微笑,看着自己的左膀右臂。

羅振邦,張方良,李開友,袁福地等人,或是步兵,或是騎兵將領,都是李開明最信任的部將,羅振邦領兵不行,出鬼點子卻是一等一的好手,是以也夠資格參加這樣的最高層級的密議。

“我們不退守建安,而是在建陽縣城外,背倚大山,左側是閩江源頭溪流,右側平原,身後縣城,這樣的戰場,等若死地。”李開明對衆人道:“我不是盲信兵法,什麼置之死地而後生,只是要因地制宜,因時而動。我軍新立,訓練不足兩月,將士們意志不堅,九成新兵未曾見過血,兵器也不好。咱們只有老營兵,還有萬多礦兵算的上是合格的兵馬,這一萬多人在柵欄後緩坡上列陣,是爲北營,南營在縣城閩江南,也立柵欄,結厚陣,有八萬餘人。全軍近十萬人,旌旗多備,多置鼓號,以居高臨下之勢迎敵。此戰有進無退,任何情況下俱不得有後撤的打算。我實話同你們說吧,這一仗打贏了,得建州,派精兵奪邵武軍,最少得一半地,再奪撫州,虔州,衢州,年底前咱們能佔四五個軍州,幾十個縣,好幾百萬百姓,能將軍伍擴到二十萬乃至三十萬人。福建路是禁軍最多的地方,他們一輸,浙江路,江西路,荊湖南路咱們都能搶到地盤,要等明年夏初,最少半年之後,從江陵和洪州一帶再調來十來個禁軍,十來萬廂軍,可到時候咱們最少有三十萬人的大軍,精兵也有三萬人,足夠與再來討伐的官兵一戰……”

衆人神色都是有些激動,有幾個將領微微擡着頭,眼神往屋頂上看去……當然除了大梁和稻草所壘的屋頂外看不到任何東西。

李開明描繪的未來實在太美了!

“各人有異議沒有?”李開明環顧左右,在場的都是左膀右臂,心腹大將,李開明決定事情之前都會向各人問計,叫所有人暢所欲言。

但定計之後,就只能遵照執行,任何人敢荒腔走板,都會受到最嚴厲的處罰。

“沒有。”

“大掌櫃和二櫃定的計很好。”羅振邦道:“咱們就等着官兵上門。”

“好好幹吧。”劉茂七握了握拳頭,粗大的拳頭髮出噼裡啪啦的響聲,他獰笑一聲,說道:“從十一年過後,潛藏好幾年,咱老子的刀好久沒有飲血了。”

“這一遭定叫你殺個痛快。”李開明把巴掌按在這個猛將副手肩膀上,說道:“羅矮子的細作查清楚了,趙王也湊了幾百鐵騎,說是要馬踹連營。我集結一千騎兵,撒手叫你用好了,先給他們來個迎頭痛擊!中山王徐子先,幾千人敗數萬海盜,也就是用好了騎兵,你可千萬把咱們的家底給用在最關鍵的地方!”

“中,大掌盤放心。”劉茂七的兩眼都隱隱顯露出血氣,這是個如猛虎般的大將,經歷過千百場廝殺,鍛煉出一身殺人技,早入得武道之門,三十左右的年齡,勁力,精力,體能,技巧,都是處於最巔峰的時期!李開明給劉茂七準備的一千騎兵,除了少數是新人之外,大半的騎兵都是跟隨十年左右的老營,有很多騎兵放出來直接就是帶幾百上千人的小頭目,甚至有的夠資格領幾千人,可稱是大將了。

“用心做,一定能勝!”李開明突然間信心很足,這叫他感覺很好,象是有一種預兆,象是清晨的藍天,舒緩的白雲,還有剛升起的太陽,光線不那麼熾熱,甚至叫人舒服……現在的他就是有這麼一種感覺!

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十一章 時光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
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二章 河邊練箭的少年第九十六章 兄弟第五百七十六章 艦隊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同第二十三章 發動第七十二章 名士至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二百四十九章 大收穫第一百四十五章 東藩棉田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二十六章 得猛將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二百三十一章 艱險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七十六章 昌文侯府第一百零八章 戰陣第十一章 時光第二十八章 上轎第四百二十六章 未來第一百零七章 忠誠和信任第二百九十三章 自薦第二百三十五 訓斥第二百七十六章 新篇章第三百八十九章 銳陣第八十六章 後宅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八十三章 上島第四百一十一章 傳言第一百七十九章 斫大參頭第四百零五章 決意出戰第三百六十八章 巨盜來襲第三百九十一章 展旗第三百四十四章 鹽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敗第二百零九章 骨架第二十七章 潛藏的好處第六十章 邀約第四百一十八章 變化之道第一百八十六 太尉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四百九十四章 封城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二百一十八章 壓力第四百四十五章 山谷襲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何時平盜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榜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第一百二十章 騎兵第二百五十七章 老幼之別第三百九十八章 得意洋洋第三百二十五章 帳篷第四十八章 湊趣第五十一章 轟動第一百七十三章 圍府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三百九十九章 無盡殺戮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一百四十三章 愛花人第三百三十九章 他們的道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二百六十一章 餘波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三十六章 類比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三百四十三章 島上日常第四百三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七十八章 毀約第二百一十七章 捧殺第四百一十七章 獻策開府第二百二十五章 知州第七十三章 招兵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五百三十四章 十字第一百零四章 暗巷刺殺第三百二十二章 迎接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一百九十三章 酒宴第三百五十四章 不復爲敵第一百二十九章 強爭不讓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邊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三百五十七章 勇士之血第四百六十六章 求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