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

徐子先唯一的感覺是每個軍的人數太少,魏制一軍四營,兩千餘人,其實改爲每軍六營,三千餘人較爲妥當。

每個軍三千餘人,練成精銳的話,在古代戰場上可以獨當一面了,兩千人,畢竟還是有些少。

或者將來有騎兵時,步騎混編的三千人的一個軍,更是能發揮相當強的戰鬥力。

每個廂都可以由兩萬人擴編到三萬人左右,一個老資格的廂都指揮任太尉,指揮兩到三個廂都,這就是五六萬人到十萬人的規模,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現在來說還爲時太早,只按現在的編成訓練,也是足夠了。

每都中,有吹號手一名,鐵笛手一名,鼓手兩名,鑼手一名,大旗手一名,醫士名,醫助一名。

原本各都是沒有醫士,徐子先特意尋訪了大量的金創醫生,現在各都也有醫士一人,還有打下手的醫助一人。

從伍,什,也就是隊,再到哨,都,營,整個校場井井有條,三千餘人站成了三個大型的品字型,每個品字型裡又有若干個小陣,長矟,障刀,盾牌,弓箭,層次分明,全部換上青布襖之後,整個校場象是被青綠色的潮水佔滿了,只有一面面招展的紅旗,象是綠潮之中的點綴。

陳正志跟着徐子先看了半響,最後由衷道:“明達練兵之能,遠超齊王,更不必提趙王。大都督府掌握十餘萬廂軍,真打起來,怕未必是幾千南安團練之敵。”

“這就說的太過了。”徐子先笑道:“新兵不過才學會站,體能,技擊,隊列,刀矟弓箭,騎馬,水戰搏擊,最少還得半年纔算合格,現在還早的很。”

老武卒都還在不停的練習陣法搏擊之術,秦東陽等人經常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來訓練老武卒,如何更快的突擊,在不同的地形之下保持大陣不亂。

怎麼以小陣配合大陣,兩翼怎麼包抄,如何穩住陣腳,在什麼樣的地形弓弩手怎樣發揮,遠程配近程,白刃突擊的時機,另外兩翼配署騎兵的話,步騎怎麼協同。

這些設想一一演練,形成成熟的戰法,然後彙編成冊記錄下來,形成訓練綱要,這都需要相當漫長的時間。

對徐子先來說,打仗沒有什麼奇計,什麼反敗爲勝,以巧勝拙,以弱勝強。江灘一戰南安團練只是人數上的劣勢,從頭到尾徐子先不覺得自己處於以弱敵強的地位上。

如果將自己放在弱勢的地位,什麼奇計巧計哪有這麼多,打仗無非打的是將士的決心和訓練,對各種地理環境的熟悉,能迅速適應環境,展開陣列,用平常訓練的戰術來擊敗敵人。至於戰略層面,是徐子先要考慮的事情,團練的將士們,考慮的就是在一場場戰事中用不同的戰術擊敗敵人。

更好的裝備,更銳利合手的武器,更好的後勤,更暖和的衣袍,更好的福利待遇,這是一隻強軍的基礎,剩下的就是每天堅持不斷的戰術訓練,拋灑的汗水越多,戰場上流淌的鮮血就越少。

這個道理徐子先相當堅持,他不願當什麼創造奇蹟的名將,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的做好手頭的事,一步一步的完成自己想要的完成的目標。

“時間慢了些?”陳正志有些擔憂的道。

“水營得用,最少半年。”徐子先相當堅持,也沒有多討論的慾望,這幾天說的太多了。

另一側的校場上,老武卒們正在訓練,相當花巧。

校場中用桌子搭成高臺,一隊隊武卒藉助臂力和腰力,輕靈巧妙的拿着武器,從十幾米高的桌子上翻越過去。

“最近在進行障礙訓練。”徐子先對陳正志道:“新兵練隊列,認旗,聽金鼓鑼號辨識進退,光是這樣就得兩個月了。”

陳正志笑道:“廂軍只用十天。”

“所以他們纔是烏合之衆。”徐子先譏嘲道:“古今名將,未聞未有節制號令,不用金鼓旗幡而浪戰百勝者。令行禁止,千百人進退如一人,眼只看旗,耳只聽鼓,夜看高招雙燈,令射便射,令停便停,令前則心無旁騖,如此方可用。老卒則偏重各種戰術演練,大兄,急不得啊。”

陳正志默然點頭,打算回府城後,找幾個熟悉的報紙主筆,將徐子先的話一字不漏的刊登在報紙之上,對最近不利輿論進行一次反擊。

昌文侯府在報界和士紳,生員羣體中的威信,南安侯府拍馬也比不上,近來的輿論壓力不小,但徐子先和陳正志都不怎麼放在心上,朝廷自有法度,一個還沒有上任的防禦使,憑什麼上來就去討賊伐盜?與理不合,輿論傷害的只是徐子先的聲望,這纔是最爲可憂慮的地方。

“不着急。”徐子先微笑道:“兵馬一成,討賊成功,則輿論就爲之一變。羣議洶洶,看着駭人,其實彼輩都無腦子,自家腦子被別人左右的人,也容易爲我們所左右,這等人形成的輿論,不需太在意。不過……”

徐子先眼中顯露出冷意,他緩緩道:“那位在其後推波助瀾的有心人,將來必得有所報纔是。”

這說的當然是趙王,現在蒲家已經龜縮不問外事,除了生意往來幾乎沒有什麼拋頭露面的事能叫蒲壽高出面,而和林鬥耀的關係也趨向緩和,畢竟徐子先在京師保住了韓鍾權位性命,韓鍾一黨沒有嚴重的衝突或利益趨動,不會再主動和南安侯府爲難了。

在此之前,徐子先是一個待襲爵的世子,地位無足輕重。

現在的他是手握重兵的實權官員,又是從二品的大魏國侯,身上的勳階品官職位俱是不低,在福州已經算是重臣中的一員,宗室中的要角。

這樣的人如果沒有一擊必中的把握,等閒最好還是不要招惹,以免招來嚴厲的報復。

也就是趙王,敢於沒事撩撥噁心,徐子先一時還沒有太多辦法反擊,如果反擊的過份,反而會被人指責徐子先不講親親之誼,以下犯上,在倫常道理和勢力上,南安侯府現在處於絕對的劣勢。

“算了,算了,也就是小手段,小招數,當不得什麼大用,可見趙王也是黔驢技窮了。”陳正志道:“這事可以請齊王出面,勸諭趙王一番,叫他不要太過份了。明達你不管做什麼,都不會被時人諒解,還是忍氣吞聲吧。”

徐子先眼中露出精芒,他當然不願忍耐,但以現實情況來說,似乎忍耐纔是最好的選擇?

……

“見過齊王殿下。”

這一次徐子先至,齊王卻是迎到了二門,也就是繞過影壁後的儀門之前。

此前徐子先到齊王府來,身份只是南安侯世子,身上只有將軍的勳階號,此次前來,卻是身上有若干官職,包括提管一路馬政要職的大魏國侯,身份不同,齊王的禮儀應對當然也是完全不同。

除了齊王外,王府長史,司馬等諸官也穿着官袍在一側迎候,衆人互相作揖見禮,徐子先全禮,齊王也是還了半禮。

“明達在京師做的好大事。”身份地位的變化,並不影響齊王臉上的笑容,仍然是溫和親切,也不乏一絲嚴峻,他對徐子先道:“真是好胡鬧!”

“也是沒有辦法。”徐子先神態輕鬆的笑道:“死局中尋得那一絲生機,不抓住的話,恐怕現在就沒有機會站在殿下面前分說過往了,最好的結果也是在江陵高牆圈禁了。”

“你能老老實實的束手就縛?”齊王臉上似笑非笑,對着徐子先道:“右相有信來,說你鼓動了王直到韓相公府邸,這真是飛來妙手,令人擊節讚歎。”

徐子先略感窘迫,最差的結論當然是跟着王直去海上落草,叫他放棄一切和人生希望,在高牆裡等死,怎麼可能?

不要說大魏強時,高牆圈禁比死了還慘,數年之後東胡人入境,對大魏宗室採取的是斬盡殺絕的態度,高牆裡的宗室也是一個也跑不掉,他要去江陵高牆纔是真活見鬼,一天天倒數着日子等着被人殘殺,真是腦子壞透了纔會束手就擒。

齊王也不欲在這個話題上多說,衆人隨着一起進入二門,進入正堂說話,長史司馬等人致意後也就退開,讓這對叔侄更自在些的說話。

“岐州的上,中,下三寨指揮,上寨指揮已經去職,不必多說,中寨和下寨其實駐軍最多,兩寨指揮俱是都統制一級,中寨李星五,曾經漳州城守營都統制官,下寨董瑞祥,曾經福州城防都統制,江防營都統制,跟着我多年,能征善戰,但不擅奉承,十餘年前就任都統制了,現在還只是都統制。”

徐子先微微點頭,將這兩人的姓名記了下來。

廂軍體系軍官在早期升遷很容易,廂軍也是以隊,哨,都,營爲基本單位,一個武進士至廂軍任職,上來就能任營副統制,數年間就能任營統制。

而各處的江防營,城守營,其實是幾個廂軍營的集合,人數從一千多到兩千多,甚至三千多不等,不象禁軍的一個軍就是四個營,廂軍則數字不等,而且都統制管轄的仍然稱營。

各寨駐守的也是廂軍,象是在東藩的防禦使陳篤中,所領的部下就幾乎全部是廂軍,這種軍寨裡的廂軍指揮,職務從都統制到統制均有。

但廂軍將領,升到都統制就基本上到頭了,想轉任宣撫副使,制置副使,防禦副使等官職就絕無可能。

禁軍將領往上可以奔廂都指揮使,副使,都虞候,都是管軍大將,地位崇高。

或是轉爲文職,直奔防禦使,宣撫使,制置使。

廂軍不管立功多少,資歷多深,轉文職相當困難,在武職上城守營,江防營等各營的都統制就到頭了,廂軍都統制也就是五品武職,而禁軍廂都指揮是可以掛節度使的從二品管軍官職,或是正三品,還可以做到太尉,更是隱隱可以抗衡宰執的最高武職。

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九十八 密談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五十六章 高山
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澎湖第二百七十二章 出城第二百一十二章 合作第四章 週報來了第五百六十八章 接納第二百七十八章 巡縣第四百七十二章 玄甲騎第四百一十九章 殺人誅心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百二十四章 威逼第二百二十三 變換立場第四百七十三章 擔憂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六十九章 第一桶金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途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一百三十三章 賞賜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年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一百五十七章 相公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四百四十二章 禮成第一百零五章 危機第四百五十二章 克敵之資第二百九十六章 送別第十六章 任爲典尉第四百四十四章 豎旗第八十九章 京師第三百七十二章 無兵無卒第二百四十六章 插翅難逃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同第四百八十三章 步步爲營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三十一章 情感第九十八 密談第五百三十六章 牧場第五百三十五章 推斷第五百四十四章 決心第一百一十章 謀劃第三百三十八章 老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四百八十七章 如何展布第六十二章 政事堂札第四百九十七章 幕府第一百三十章 收穫第二百四十八章 收穫第四百八十一章 就縛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七十二章 夜半第二百九十一章 濟濟一堂第三百八十一章 撲朔迷離*首頁大封加更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四十六章 獲勝第一百一十一章 風聲第三百七十一章 捧刀人第十四章 報館第五百三十章 軍國第四百三十一章 福州暗流第四百八十五章 緊張第五百五十八章 光明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二百七十三章 牽絆和壓制第七章 不是頑笑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二百三十七章 入寨第五百二十六章 戰法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一百八十二章 生於安樂第四百六十一章 岐州港內第二百六十三章 對峙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三百八十三章 冷眼相看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二十四章 立站籠第十三章 雅集第一百一十五章 江灘第五百一十九章 堂食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五百五十九章 蒼茫第三百四十一章 踏步向前第三百六十三章 羣盜第四十五章 對峙第二百九十九章 棍棒說話第三百章 白紙第二百四十一章 神兵天降第二百一十五章 全作計劃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五十七章 上島第一百三十八章 問政澎湖第二百三十六章 實力第三百三十六章 上國天使第五十六章 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