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邸抄

齊王今天穿着的是四團龍淺黃色的親王公服,頭頂戴展腳襆頭,親王尊貴,儀制止在宰相之下,齊王平時穿淺色武袍,有時候乾脆就是舊軍袍穿在身上,如果不是儀表出色,風采過人,怕是會被人認爲是一個尋常的老軍漢。

今天這一身袍服穿着,加上象牙角袍帶,金魚袋,襆頭中間的深碧色的玉飾,親王尊貴,王袍華美,也是將親王儀態顯露無餘。

“見過殿下。”

徐子先將兩手平舉到額,然後長揖而拜,這就是深揖,不管是官場身份還是從子侄拜年的角度,行這般深揖都是應該的。

本朝不興跪拜之禮,只有新年正旦和大朝會時,羣臣纔會行叩拜禮見君主。

平時兩府宰相至,天子要起身迎接,兩府宰執也不過就是對天子長揖就算行禮,然後坐而論道,侃侃而談。

小臣見大臣,除非是微末小吏見宰執,不然也沒有行跪拜禮的道理。就算是微末小吏,稍微有點城府心機,講究點形象的宰執,也不會要求小吏對自己叩頭。

“明達少禮。”齊王也是抱拳還禮,算是還了一個半揖。

“新年正旦,”徐子先道:“殿下不忙麼?”

“多半是來飛書投拜帖的,也沒指望我見。”齊王也是笑道:“祭祀祖先,家宴,守歲,我這把老骨頭折騰的夠嗆,今天任誰來也不見,就是在府裡休息,反而是閒的慌。正好,昨天最後一封邸抄送過來,明達你來了,我叫你進來看一看。”

齊王看起來心緒頗佳,徐子先叫劉益等人在外等着,自有王府的人安排他們去休息,點心茶水也必不可少,不必徐子先掛心。

齊王引着徐子先從明廊之下穿行而過,至內宅書房之中坐下,也不叫侍女奉茶上點心,直接就拿出一份邸抄,遞給徐子先。

徐子先略略一看,便是有些吃驚。

東海王王直果然是自請內附投降了,朝廷爲此會議了七次,兩府,三司,六部,諸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端明觀文等諸殿直學士,御史中丞並左右副中丞等高官,學士,在朝京卿中有份量的,都是到政事堂參加了會議。

天子在溫室殿等消息,一直到最後一次會議結束,宮門已閉,朝官們議論爭執的厲害。

右相徐夏商老邁,眼看就要告老還鄉,在這件事上沒有堅定的立場,其一脈官員也多半是如此。

本朝商議大政,基本上已經形成了黨爭格局。

左相韓鍾則是堅決反對,理由當然是海盜根本靠不住,朝廷接納王直內附,等若變在肘腋,不知道什麼時候王直再反,到時候反而會更加混亂。

不如將其拒之門外,維持現在的格局較好。

樞密院使張廣恩支持韓鍾,兩位副使則站在大參劉知遠身後,替劉知遠搖旗吶喊。

因爲王直未曾內附,又佔據京畿之外的渤海外島,威脅京畿,山東東路登州和萊州俱受威脅,朝廷爲了防患王直,最少佈置了十幾個軍的禁軍和廂軍。

如果能把這股力量放在燕山防線一帶,最少東胡破口就沒有那麼容易,也能節省下建造水師的費用。

經過三十年的廢馳,朝廷現在想重建水師也是難事。

一艘寶船級排水千噸的超大戰艦,費錢最少五十萬貫,就算中型的四百到五百噸的中軍戰艦,最少也得三十萬貫一艘。

至於大型福船,從建船到裝配石弩,牀弩,加上隨船人員,一艘最少也在十五萬貫左右。

北方和南方的海防,沒有過百艘大型戰艦,根本就照顧不來。

也就是說,朝廷要痛下決心重整水師,費用在千萬貫以上,還得最少三五年的時間。

對急功近利,恨不得明天就殲滅東胡,消滅北虜,西羌的天子來說,這麼久的時間,千萬貫的錢財扔在海里,防的不過是幾股沒有天下之志的海盜,天子的取捨還用多想?

關鍵還是朝廷錢財不湊手。

一年一億貫的收入,六千萬到七千萬用來養兵,一千萬供養皇室和天子,也包括郎衛的費用。

剩下的是用來養宗室,百官,公務和公益開銷等等。

朝廷已經把公益開銷砍了九成以上,至崇德十四年,朝廷沒有賑濟過一次災民,沒有修過一條官道,修過一座橋,當然也沒有治理過黃河等水患。

每年朝廷都有幾百萬乃至上千萬貫以上的缺口,每年天子都被迫拿出內庫私財來彌補一部份,或是退還對皇室的撥款。

國勢如此,哪能再復大興水師?

這個當口,王直向以忠忱出名,在海上五盜中是有名的異類,招撫他,有什麼錯?

整個國家在亡國的道路上奔馳着,高官顯祿們考慮的是自己的權位,對任何威脅到權位的事情都是堅持反對的態度……韓鍾之所以激烈反對,原因當然不是信不過王直,或是真的感覺有隱患,王直忠直是出了名的,朝廷也向來打算招撫他,在海上五盜中招來一個有實力的,最少對北方海域的太平是件好事。

其餘四次,有的核心利益在倭國,有的是在東洋呂宋,也有在西洋渤泥國和林芳國等諸國,只有蒲行風活動的主要區域是在廣州外海,有時候也至福建,近半年來,由於王直打算受撫招降,與四大盜在海上會面,坦言將爲朝廷海外柱石,諸盜若不服,王直將與諸盜在海上交戰。

王直的戰艦最爲精良,且在倭國的南海王康天祈與王直交情莫逆,其餘三盜爲了諸盜間的和睦,也表示了對王直的支持,這也是近半年來福建兩廣至京師海面平靜,諸盜很少大規模騷擾劫掠的最重要的原因所在。

若能正式招撫王直,於國事大有益處,這事也成了左相與劉知遠的角力,連續七場大議政,雙方各執一詞,最終還是形成了模棱兩可的決議,還好,天子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如果朝官一致認爲不能招撫,此事當然罷議,而只要有不少官員表示支持,天子就能居中表態。

最終在宣室殿的天子下詔,準王直歸附,授左衛上將軍,靜海軍節度使,詔旨一下,左相氣的閉門不出,但畢竟經翰林學士草詔,中書舍人附署,由政事堂用印,詔旨頒於天下。

邸抄至福建路時,經過四百里加急送達,這事也是過去近十天了。

“明達你怎麼看?”

齊王道:“王直內附,並且將在年後入京師朝覲天子……”

“這麼說京師倒是風雲季會了。”徐子先笑道:“自宣宗之後,節度使不實授,只是虛銜,王直的節度使,當然不是虛職?”

“允其保留部曲,並且收東海行船商稅以供部曲,朝廷一年撥錢二十萬貫,糧二十萬石,這樣王直的一萬四千多部下並艦隊,可以爲朝廷所用。”

“王直素來忠直,這倒也是好事。”

“明達真的這樣認爲?”齊王看向徐子先,說道:“在我面前,可以說實話。”

徐子先並沒有立刻回答,低頭想了一會兒,方接口道:“朝爭複雜,王直這種大海盜雖然狡猾,兇殘,勇武兼備。但他的心機智慧,在朝廷的諸公面前,根本算不得什麼。我是害怕朝中諸公,藉着此人繼續政爭,有施壓的,有刁難的,也有支持的。其間一旦出現什麼變化,王直都是首當其衝,他這個靜海軍節度使,不好乾。”

“是了,是這個道理。”齊王籲一口氣,看着徐子先道:“若是明達你身處王直那樣的位置,你會怎麼選?”

齊王見徐子先有些猶豫遲疑,便鼓勵道:“不妨事,有什麼話直說,咱們之間就不要鬧那些虛文了。”

徐子先沉吟片刻,還是決定實話實說,一則齊王於他是有扶植重用之恩,兩人不管是公事還是私交都相當默契,可以信任彼此。二來齊王等若問他之志,如果自己膽怯畏懼,齊王會怎麼想,將來若有請齊王支持之事,到時候反而是不好開口說話。

當下徐子先道:“若我是王直,佔據東海一帶外海,在海上清剿小股不聽令的海盜,對商船徵稅獲取穩固的收益,在沿海江南兩浙並我福建一路找大商人合作,進行走私貿易,這樣財源充裕。其於平島駐節,地方狹小無法耕作,原是渤海國的養馬地,島上盛產良馬,其水師根本用不着。若是我,擇一大島,屯田養兵,以充裕財力打造精兵,靜待時變……”

就算是和齊王交談,徐子先感覺說到這裡也是差不多了,他頓了頓,說道:“以我的見解,能想到這些,我覺得王直不可能想不到……”

“是的,是的。”齊王對徐子先的回答感覺十分滿意,頻頻點頭,說道:“明達你的辦法,以王直的地位,纔是正辦。但你忽略了一點,王直的年齡。”

徐子先恍然大捂,拍了一下自己的腦袋,笑道:“確實,是我疏忽了!”

王直已經年過六十,常年在海上漂泊,居於定所,對身體的損傷很大。就算是傳聞中的武道高手,青壯年時期強身健體,到了這個年齡,衰朽也是不可避免了。

最關鍵的是王直無子,其妻妾十餘人,替王直生了十來個女兒,硬是一個兒子沒生出來。婦人再多,生男生女卻不是女人的事,而是出自男人,王直的基因裡可能生女兒的成份多,對王直本人來說真是一個悲劇。

而王直老當益壯,前年時終於生了一個兒子出來,簡直是愛若珍寶。

但王直是不可能將基業交給這個小孩,不僅不能交,還要想辦法使這個小兒子得到保障,以免自己身後,這個愛子會有不測之禍。

這纔是明智的做法。

王直死時,怕是這小孩都不滿十歲,這個年紀想當一方海上霸主,得到羣盜承認和部下擁護,怎麼可能?

如果王直這麼做,不是愛子,而是害子了,就怕哪一天晚上,這小孩會在船上不慎落水,月黑星高,海濤洶涌,連救都沒法救。

這種事不是可能會發生,而是幾乎必定會發生。

王直愛子心切,急於內附,獲得朝廷的官職和承認,原因就是在於此了。

若是十幾年前王直有子,其肯定有不一樣的選擇,這麼看來,王直的所謂忠義,當然可以大打問號,羣盜同意他內附,並且多有支持的,估計也是因爲王直的這個苦衷,可以得到多數人的諒解。

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三百章 白紙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
第二百八十一章 展望第一百四十七章 上不封頂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一百六十九章 天王像第二百九十八章 鬥爭妥協第三百零二章 百戶官第三百章 白紙第三百三十五章 隱有唐風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一百九十章 馬政札子第二十二章 歧山盜第三百六十五章 回島第五百六十六章 脫難第四百四十三章 計劃和變化第四十三章 伏擊第二百七十四章 今不同昔第一百零九章 騎兵都第五百零九章 開地第三百七十五章 鼓吏第五百七十章 夏至第五百六十章 逃生第五百五十二章 進軍第四百四十八章 撤離第五百二十二章 不妥第四百三十五章 合作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三百一十章 鐵騎兵第三百零八章 潛藏的衝突第三百七十八章 探礦第二百六十九章 食言第三十九章 四面第四百一十五章 露布報捷第二百一十三章 拜會第一百五十章 大將軍第三百四十章 動員第五百二十五章 兵制第三百三十四章 海外第三百二十章 開荒第三百零九章 團結和衝突第三百九十二章 吶喊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吵第二百二十二章 編伍第四百五十九章 離城第一百七十章 踏天街第二百四十三章 方圓第一百八十七章 涼薄第一百零六章 天方第四百章 去心魔第五百八十章 隔河第七十五章 融合第一百五十九章 瘋狂大參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五百一十五章 抱養第三百八十二章 夜逃第四十七章 承諾第二百六十七章 不得快意第四百三十四章 好地方第一百六十六章 求見第二百一十六章 合作計劃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方心思第三百二十七章 雙馬第八十四章 軍營第二百二十九章 投入第四百一十三章 是真的第二百零二章 蘭芳來客第二百二十四章 憶昔第四百五十章 風起第二十五章 心有猛虎第一百三十九章 新年拜門第九十九章 請纓第四百六十四章 打響第三百六十六章 飲子第四百四十九章 亂事起第四百二十八 詔使上島第五十三章 大員第二十九章 馬蹄金第一百二十六章 實力第四百五十八章 出兵第五百五十三章 舊識第一百九十九章 敕書第一百二十二章 冒起第四百六十九章 譁然第二百六十八章 甘與不甘第五百六十七章 見面第二百零八章 養馬地第二百零一章 丈夫所爲第八章 遇事惹事第五百零五章 巧遇第五百七十五章 將來第九十一章 酌金風波第一百三十六章 破落戶第一百二十八章 你好做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頭第三百九十五章 血色海洋第一百八十一章 死物第二百四十二章 破釜沉舟第二百八十章 澎湖募兵第三百二十八章 新辦法第二百五十六章 流水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