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愛國王就是愛伊朗

現在南中國海有兩支強大的海上力量,目前正在演習的是英國的皇家海軍,另外一個低調得多,甚至有藉着英國皇家海軍暗度陳倉嫌疑的,屬於美國海軍,這一點蒙巴頓也心知肚明,“艾倫, 你覺得中南半島的和平還能維持多長時間。”

“元帥,這我怎麼會知道?不過美國不好贏是真的。”都到了這個地步,艾倫威爾遜也沒有必要在矇蔽岳父大人了。

不是美國實力不行,而是美國選擇了一個贏不了的模式。要麼像是某大國一樣,打快進快出的戰役,通過短時間但高強度的交火達成目的,然後單方面宣佈勝利,撤軍也別拖泥帶水。

要麼就像是朝鮮戰爭一樣, 反正都到了這個地步, 直接把北越背後的國家說話當放屁。

但美國都沒有選,選擇了最爲艱難的一條路,層層加碼但給了北越適應的時間,最終把褲衩子都輸掉了。

艾倫威爾遜記得越戰結束之後,五角大樓的將軍們對美國政府相當不滿,不知道政府做出不許對北緯十七度線轟炸的腦殘決定,到底爲了什麼。

美國政府對五角大樓也不滿意,除了十七度線這一條沒答應五角大樓,哪一條不是順着五角大樓的意思來的,沒打贏還好意思指責政府?

“道理我都懂,不過連法國這一次也表示要從政治層面解決越南問題,戴高樂這種態度倒是和蘇聯集團的主張差不多,各方有意重開日內瓦會議。”蒙巴頓嘆了一口氣,越南就在十幾年前還是法國的殖民地,連宗主國都站在敵對陣營那邊了。

蒙巴頓說着說着, 又是一臉錯愕, 他看見女婿拿出小本子在做記錄, “艾倫,你在做什麼呢?”

“阻止日內瓦會議召開,瑞士根本不是一箇中立國。”艾倫威爾遜想都不想的回答道,不把那些瑞士銀行家折騰一下,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可以和英鎊周旋周旋。

內閣秘書長想起來了,美國正是在連法國都傾向於蘇聯集團的意見,重啓日內瓦會議的時候,製造了東京灣事件。這足以表明美國不願意通過政治協商解決問題,廢話,五角大樓戰場都選好了,你說協商就協商,百萬漕工衣食問題怎麼解決?

從某大國旁邊的越南開戰有一定風險,但總要過在蘇聯旁邊的伊朗,前者還可以比劃比劃,美軍雖然覺得某大國不好惹,但小心一點就沒事。但後者可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威脅。

“外交工作真是令人頭疼,我們的首相還趨之若鶩。”艾倫威爾遜感嘆着,爲什麼艾登最喜歡外交工作?幾乎涉及到每一件事, 都會出現不同的立場, 爲了在伊朗問題上更好的配合美國, 英國纔剛剛修復和法國因爲建交導致的互相指責。

現在又爲了, 藉着英美特殊關係打擊瑞士,英國還必須把日內瓦會議搞垮,爲美國創造動手的機會。

被這種英國傳統上隨機應變外交所影響的,就是英國駐法國大使喬治布萊克,最近半年時間,他已經經歷了反法到親法、再到反法的轉變。

雖然說外交工作就是如此,可是不是也過於變色龍了一些?他修復和法國的外交關係,還不到一個月,準確的說才兩個星期。

鑽石大使不由得在回覆中抱怨,“法國在外交雜誌上,已經把英國當成了美國人的出氣筒,這很令人尷尬。”

“沒什麼可尷尬的,這是事實。”這是兼任外交部常務次長的艾倫威爾遜回覆內容,“英國親俄過,也反俄過、親法過也反法過、親德過也反德過,這就是外交工作。現在我們必須照顧美國的意願,在中南半島的問題上站在美國一邊。”

“英國和法國並非是所有事情都全部有一致意見,比如說在伊朗問題上,你不是和法國人談的很好麼?他們也認爲,各國撤離在伊朗勢力,會減少摩擦,所以說,一碼歸一碼。”

“法國人那種自視甚高,瞧不起別人的勁頭,真是無比令人討厭。”艾倫威爾遜雖然人在倫敦,但就是當着英格麗·褒曼的面譏笑着法國,“年初日本企業界訪問法國,商談半導體發展,整個法國輿論冷嘲熱諷,不就是瞧不起日本人麼?”

“你少說兩句,而且日本半導體好像確實不強大。”英格麗·褒曼也知道這件事,“半導體產業強大的是美國人。”

“總把瞬間當永久,這個毛病不好。”艾倫威爾遜搖頭,“法國也不是沒有衰落過,但還是改變不了這種毛病。”

“你現在越發的自命不凡,喜歡發號施令了。”英格麗·褒曼小聲嘀咕,“你可別忘了共同度過的艱苦歲月。”

年齡差距畢竟是客觀存在的,哪怕英格麗·褒曼在竭盡全力讓自己年輕一些,如果不是這個男人堅決反映,她也想動刀試試能不能重返青春。

“總是談這種沒來由的擔心。”艾倫威爾遜不由得再再再次保證,絕不會喜新厭舊,一定要做到喜新不厭舊。

最近艾倫威爾遜是真的在竭盡全力,聯合盟友共同支持美國,維護伊朗的主權獨立。賣力程度哪怕是華盛頓最爲苛刻的標準,也挑不出來毛病。

英國的佈局還差了一些,雖然幾個重點地區的佈局已經接近完成,不出意外的話,再有幾年的功夫就可以建立起來進可攻退可守的經濟圈。中東提供能源,馬來亞提供生產基地,香江和倫敦做金融中心,然後等着美元超發,法國背刺等一系列的事件的發生。

在黎明前的黑暗前,英國最好是配合美國的需求,包括伊朗也包括越南,在他看來都是好事。

不要認爲各國名義上退出伊朗,美國就會仗着資金把親美的伊朗扶起來,這是不可能發生的,美國不會扶持沒有軍事基地存在的後發國家。

更何況扶持伊朗超過美國的能力,在定位上伊朗就被美國定位爲資源國。伊朗的人口也導致的美國惠不起。

沒有軍事基地美國扶持的不安心,伊朗人口也不少,賣資源無法有決定性的發展。這就是巴列維時代的困境,伊朗一旦選擇工業化,那就是破壞中東平衡的國家了,美國也不會答應。

所以伊朗不會因爲真的名義上中立了,就穩定下來,美國的資金支持也無法避免伊朗因爲人口增加越發不穩定。

進過了兩個月的外交努力,通過五眼聯盟的特殊渠道,艾倫威爾遜告知了華盛頓,英國已經成功的說服了德法兩國。同時提供了一個絕佳的理由,以印尼變色爲理由,合理避免伊朗成爲大國競技場,哪怕是蘇聯反制的辦法也不多,因爲印尼確實正在急劇變紅。

如果蘇聯死賴着不走,這個問題不只是伊朗的問題,而是整個中東都在觀望的問題。

除掉摩薩臺之後,巴列維也確實做出了一副勵精圖治的樣子,雖然反巴列維的人對此不屑一顧,但人都是健忘的。這一次通過維護伊朗主權的聲明,同樣被這位伊朗國王所看重,在接到美國方面的安排之後,巴列維正式告知美蘇英法德五國大使,“必須縮減在伊朗的外交官規模,伊朗不能讓印尼的事在伊朗身上重演。”

在親自告知五國大使伊朗的態度之後,伊朗國內的輿論開始造勢,稱讚國王陛下的勇敢舉動,愛國王就是愛伊朗的口號不絕於耳。

德黑蘭發起了盛大支持國王的遊行,不知道參加遊行的人有沒有忘記,曾幾何時他們也是這麼支持摩薩臺的。

在這種輿論當中,美英法德四國大使接二連叄的表態,理解伊朗的擔憂,擁護伊朗的主權獨立主張,同時表明在伊朗境內最大規模的大使館和領事館都是蘇聯,希望蘇聯能夠做出表率,承諾給予伊朗安全的地位,讓伊朗人民放心。

“伊朗這樣的擔心,根源在於印尼的變動,事實上很多中東國家,都懷有這種擔心。”每日時報開始了這一次的輿論導向,很快泰晤士報等英國大報都紛紛跟進,表示伊朗的擔心是有理由的。

法新社、美聯社、也隨着巴列維國王的呼籲翩翩起舞,主權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藉此向蘇聯施壓。

和美國的輿論相比,英國輿論都比較含蓄了,紐約時報把矛頭直指蘇聯,認爲是印尼政變震動了整個和平教世界。

“要說拱火還得看美國人。隔着大西洋說話就是硬氣。”艾倫威爾遜和首相私人秘書佈雷斯特在一起的時候揶揄道。

“秘書長,哪方面?”佈雷斯特皺眉,不太理解艾倫威爾遜的話具體指向。

“美國站在道德制高點殺人不見血,最爲令所有人都無法反駁的例子,就是德國還有相當抵抗力的時候,就早早地喊出來無條件投降。逼着德國在歐洲死戰,你要知道德國人對投降的記憶,就是凡爾賽條約。投降都這麼慘,無條件投降不是更慘?”

“更早之前,歐洲打仗有無條件投降這種話麼?你仔細想想!”艾倫威爾遜雙手一攤,感嘆着山巔之城的深不可測。

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非常痛心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1568章 狗大戶的需求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八百一十三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六百二十五章 威爾遜夫婦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四百九十五章 影帝演技威爾遜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專員!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兒子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七十二章 潛艇生產線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該扛白旗!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
第四百二十九章 我非常痛心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百七十章 從實力地位出發第二百八十章 精忠報國第四百五十一章 提交方案第四百二十五章 提醒美國(蘇聯)人第1554章 不給,你不能搶第二百九十章 工具人的交流第1568章 狗大戶的需求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人權大於主權第六百零九章 博採衆長第1579章 勝則反攻倒算第1633章 棒女郎撒切爾第八百一十三章 阿爾及利亞戰爭第三百八十四章 財政討論第八百六十六章 怨仇級的軍售第九十六章 美差第七百四十八掌 奠邊府打響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八百四十章 經貿變軍售第六百二十五章 威爾遜夫婦第四百五十七章 紐芬蘭王室領地第四百九十五章 影帝演技威爾遜第1641章 主攻和佯攻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沙皇之子的征途第一百七十九章 專員助理(求月票)第二百章 錢誰不喜歡?第一百三十八章 戰勝國待遇第九百五十七章 安排大臣第五百八十九章 是,專員!第六百八十六章 駐德大使伯吉斯第六十章 平靜下的暗潮第二百六十八章 進展神速第三百三十四章 友好條約第1673章 英法有共識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三百三十章 北羅德西亞第七百七十六章 感人肺腑第九百七十四章 不同文明的合作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兩宮王太后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南地中海制衡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1560章 奪島作戰第1706章 冷戰結束第三百零一章 好弟弟艾倫第六百二十章 自由世界要團結第四百九十四章 按下葫蘆浮起瓢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五億英鎊第1753章 和平的曙光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大力出奇跡第1739章 暗中觀察第七百一十三章 伊麗莎白時代到來第1615章 內部鬥爭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德國的選擇第四十四章 德國投降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沙皇也有兒子第二百零八章 均攤風險建議第七百五十二章 全都是演員第一千二百二十章 全小將第四百四十六章 維和部隊設想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難民營第二百六十二章 封鎖行動第七百四十九章 蘇聯不適合北約第七百三十五章 五年三十五億第五十四章 把水攪渾第二百二十一章 後繼人選第五百八十八章 頭版頭條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軍備計劃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第三把火第三百七十六章 伊麗莎白王儲第四百六十章 懵逼的共和黨第1719章 勾心鬥角第七百零六章 柏林危機結束第四百八十三章 一代人的和平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東西方橋樑第七十二章 潛艇生產線第七百三十六章 各有收穫第七百八十八章 指點麥卡錫第八百章 華約成立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一字長蛇陣第八百三十五章 艾倫的宏偉藍圖第六十二章 回到柏林第六百五十二章 國王的葬禮第三百八十一章 下次一定第五章 印度的日常械鬥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可能的團結第九百五十二章 應該扛白旗!第九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蹭熱度的美國第七百九十五章 總座高見第六十七章 讓印度人先死第八百六十章 贏麻了第一百九十五章 印度財富密碼第九百六十四章 先賺他兩個億第1699章 活在它的影子裡第八章 有想法的君主第1687章 掐斷油氣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