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三章 混合結算

摩薩臺臉上的憤怒一閃而過,就聽到艾倫威爾遜繼續道,“尊敬的首相不要介意,如果是蒙巴頓石油公司的事情,我現在就可以做主認可。但是涉及到了英伊石油公司,這可不是我妻子的產業,我不能出賣帝國的利益,換取你在私人方面的感謝。”

一碼歸一碼,這件事要是私人公司和伊朗政府的事情,艾倫威爾遜早就高舉法國國旗投降了,一個私有企業最大的忌諱就是和一個國家對抗。

哪怕對手是香蕉共和國都不可能保證十拿九穩,更何況伊朗比香蕉共和國強多了。

但好在英國有所準備,艾倫威爾遜打了一個響指,馬金斯會意拿出來了一疊文件。當中有軍情六處評估的,伊朗當前原材料缺口的數據。尤其是對伊朗十分重要的民生物資!

和後世一樣或者更加嚴重,伊朗的城市和廣大鄉村完全是兩個世界。這一輪的制裁對伊朗已經造成了巨大損害,固然摩薩臺是受到了多數伊朗人的支持,但伊朗絕對沒到英國找不到代理人的地步。

伊朗和阿拉伯國家還有所不同,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君主家族都能追溯到好幾百年前,就算是遭到革命的威脅,情況也不可能比伊朗更差。

伊朗的巴列維王朝和這些國家等等絕對沒有任何可比性,在正統性方面差了千里不止。

就是摩洛哥、約旦,同樣也是看上去比較世俗化而且親西方的,伊朗有的社會問題,他們未必沒有,但是卻江山穩如磐石,在沒有外力的作用下,壽命還長着呢。

關鍵在於巴列維的父親禮薩汗是真的貧苦出身,當年英國和帝俄在伊朗在劃線,南方歸英國北方歸帝俄,禮薩汗是帝俄在當地組織的哥薩克將領。

當時正好趕上帝俄崩盤蘇俄成立,這麼一個空檔期掌控了伊朗的局勢,到了一九二五年才建立巴列維王朝,艾倫威爾遜不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沒有比伊朗更加年輕的君主制國家。

但巴列維王朝的缺點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的,禮薩汗出身很低,是一個軍頭,最大的支持者就是當年指揮的哥薩克兵團。

伊朗這個王朝是不穩定的,摩薩臺肯定知道這個事實,在摩薩臺一行人看資料的時候。

艾倫威爾遜開口道,“摩薩臺首相,我認爲一半的利潤,是在給英國難堪。我這裡有一個代替方案。可以嘗試一種新的貨幣結算體系,這樣表面上伊朗拿不到一半的份額,但是得到的實際利益也並不比一半低,如果我們就此得到共識,你也算給伊朗民衆一個交代,同樣我們這邊也可以接受,英國和伊朗的關係還能夠得到平穩發展。”

“不知道艾倫先生的建議是?”摩薩臺摘下了眼鏡,揉着疲憊的眼角,他對看到的各行業統計深感震驚,震驚的原因是因爲這些數據都是真實的。

可想而知,現在的伊朗對於英國是完全沒有秘密的,英國人對伊朗的實際情況比伊朗自己的統計還要精確,瞭解的這麼清楚只能說明一個問題,英國之前發出威脅要退伊朗動手,並不是空穴來風。

щщщ ⊙ttκǎ n ⊙c○ 當前的伊朗國內格局,是波茨坦會議決定的,蘇聯在伊朗北部還存在影響力。而英國在南方,美國則是在德黑蘭周圍深耕,妥妥的三分天下。

英美蘇都在伊朗政局當中,互相都不敢動手,秘密戰線的加量一刻都沒有停歇。

這種情況別人不知道,艾倫威爾遜心裡最清楚了,他親手出賣的伊朗,還教導蘇聯人怎麼把領事館塞進去上千人,三國在伊朗利益糾葛,但互相忌憚不敢動手,怎麼也有他一份功勞。

“我有一個短期方案,英國可以和伊朗簽訂一個五年短期結算方案。而我們可以將英伊石油公司的利潤分配調整爲百分之三十三。剩下的百分之十七,以白糖、鐵礦石、食用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來進行補充。”

艾倫威爾遜不慌不忙的開口闡述,他一定意義上的宏偉藍圖,既然伊朗確實要發展,需要這些大宗商品的進口,本身又沒有足夠的外匯。那麼就加入到英國的帝國特惠制當中!

英屬馬來亞的一個重大支柱產業就是製糖,而澳大利亞當今世界上品質最好的鐵礦,就在他的妻子帕梅拉蒙巴頓的手中,至於其他大宗商品,英屬殖民地都在大力開發,同樣可以分伊朗人有些。

這一套方案算是雙管齊下,一方面把伊朗的份額提高到三分之一,另外一個方面給予伊朗英國在帝國特惠制上面的優惠待遇,補上伊朗的損失。

但是明面上英國仍然是佔了大便宜,算是在這一次的衝突被英國人一個臺階下。而實際上伊朗得到的實惠並不小。沒準還更多!

其實伊朗的鐵礦石品質並不低,比英國中國這樣的百分之三十品質就稱爲富礦的鐵礦好很多,但這個時間肯定沒有發現,因爲英國發起的禁運給伊朗的鋼鐵遭到了巨大打擊。

伊朗的鐵礦石依賴進口,艾倫威爾遜可以開一個口子讓澳大利亞出口鐵礦石給伊朗。

用三分之一的利潤分配和帝國特惠制的優惠雙管齊下,相信可以讓伊朗人滿意了。

“這種偷樑換柱的手法,等到公務員漲工資的時候可以用一下。”艾倫威爾遜在訴說方案的同時,忽然腦中閃過這麼一個閃念。把角色帶入到了內閣秘書的職位中。

其實艾倫威爾遜真的差點忍不住把石油英鎊的想法提出來,但他早已經把設想提交給過白廳,白廳卻一直沒有動靜,肯定有其中的道理。

他相信白廳肯定知道石油英鎊的價值,但此時卻裝作沒這回事,一定有其他考慮。

國家和國家之間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比拼軍力。蘇聯按照萬計算的坦克、裝甲車,總有人說是耗費了很多錢。是不是真的耗費了許多錢,艾倫威爾遜不評論,他只知道這些領袖的鋼鐵都生鏽了之後,俄羅斯會面臨美國無休無止的羞辱。

有這些鋼鐵洪流可能過的還算好一些,沒了這些連命都快沒了。

顯然白廳不敢推動石油英鎊,是怕當前的英**力保不住石油英鎊的利潤。

感覺大概就是這個原因,艾倫威爾遜自然也不提石油英鎊的事,還是等到美國信心滿滿的找到下一個對手的時候,英國在考慮給逆子背刺。

“短期的方案?五年?”摩薩臺沉默半晌開口道,“百分之三十四,我相信英國不會糾結這一點讓步吧,而且我還有一個疑惑,不知道五年之後要怎麼辦?”

“呃!”艾倫威爾遜其實完全沒想過,心中暗歎摩薩臺怎麼問這麼一個問題,給他完全建立在拖時間基礎上的方案弄了一個措手不及。

“如果到時候我們進行第二次的會談,伊朗收回英伊石油公司的份額,可以考慮在倫敦上市進行集資。英國可以金融業的地位,來幫助伊朗。”

雖然對摩薩臺的問題沒有準備,但艾倫威爾遜仍然表現出來成竹在胸的樣子。

“尊敬的首相,其實就算是按照從前的條約,到了一九六零年,條約時間就到了。伊朗何必着急呢?”艾倫威爾遜見到摩薩臺在猶豫,展開勸說道,“伊朗不給英國時間調整,英國受損了,伊朗就是美國和蘇聯的戰場,你趕走英國都如此困難,到時候拿什麼籌碼讓美國和蘇聯離開呢?”

一九零零年,英國的百萬富翁威廉·諾克斯·達西同和伊朗國王穆扎法爾丁·沙達成了石油貿易的協定,協議規定達西在伊朗擁有專屬的石油勘探以及開採權利,這項協議簽署年限是六十年,一九六零年英國的石油開採專屬就到期了。

一方面艾倫威爾遜提醒摩薩臺遵守條約,時間到了英國自然會遵守條約。另一個方面也提出了一攬子計劃,比如說可以借用英國的影響力,讓英聯邦國家進口伊朗的石油。

“澳大利亞很需要石油,伊朗很需要鐵礦,這都是互補的。印度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英國可以出面和新德里談,建立伊朗和印度的經貿關係。”艾倫威爾遜苦口婆心道,“我們有很多領域可以合作,不要看只有三分之一的份額,英伊石油公司的擴產,完全可以彌補伊朗明面上的損失,更何況你們根本沒有損失。”

“我們需要慎重的考慮一下。”摩薩臺有所意動,但還是沒有馬上答應下來。

“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艾倫威爾遜也不逼迫,雖然他非常想馬上去塞浦路斯和蒙巴頓將軍見一面,談談自由軍官組織的事,然後去巴黎甩棍抽臉。

第二輪談判之後,艾倫威爾遜和巴倫爵士聯絡,決定吧施壓方向集中在伊朗毀約,明確指出一九六零年纔是條約到期的時間,同時也放出風聲,會談有了一定的進展。

如果摩薩臺拿出誠意,本次關於石油收益分歧可以以和平收場。

摩薩臺也在借用這段時間,計算如果英國願意把帝國特惠制的優惠給伊朗,能不能達到伊朗所期待的百分之五十。巴士拉會議的假消息不斷,讓吃瓜羣衆心情一波三折。

第六百八十八章 妻子要做慈善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九百四十章 威爾遜爵士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卡拉漢出訪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六百三十章 柏林危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甘地之死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1611章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五百八十六章 原則上都同意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
第六百八十八章 妻子要做慈善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718章 遺憾的刺殺第二百六十一章 萬全之策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隔離罷工第五百三十九章 電氣化第四百一十五章 殫精竭慮的總督第六百二十二章 洗白德國工作第九百八十章 誰是敵人?第十三章 如何處理印奸第八百二十一章 石油和糧食第五百八十章 非洲農業企業化第三百一十一章 甘地的建議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召集舊部第九百七十章 北羅德西亞的契機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 多贏的買賣第九十八章 前首相丘吉爾第五百七十九章 籤個條約熱熱身第五百二十三章 北羅德西亞之行第二百八十四章 官員和資本家第七百二十四章 美軍介入的根源第三百九十一章 互相拆臺的會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四國參戰第四百八十四章 伊麗莎白鐵礦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干涉美國內政第二百九十四章 首相的關注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鎖反應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華沙機場第八百二十九章 殖民地分工第1711章 廢掉南非第九百二十三章 自由世界我守護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干涉計劃第七百三十四章 強硬的菲律賓第四百一十三章 敏銳的資本第五百四十六章 颶風行動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九百四十章 威爾遜爵士第1661章 布什總統第六百零八章 鳩山家族第七百二十七章 相似的帝國病第八百零三章 敵在國會山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 卡拉漢出訪第五百九十四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波瀾再起第五百六十一章 甚至是法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幸福需要比較第六百三十章 柏林危機第四百二十七章 甘地之死第九百三十四章 法國陷阱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匡扶正義的印度第五百六十四章 換鈔令第四百七十三章 說服首相第1611章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大使級外交第一百四十三章 BBC不會向政府低頭第二百六十五章 女神的饋贈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貨幣改革第三百四十六章 公費旅遊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赫魯曉夫的決斷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 首相也有兒子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公立教育體系改革第九百六十七章 再犧牲一下美國第1679章 經貿版小協約國第九百二十七章 三軍統帥蒙巴頓第四百四十五章 公主的背刺第1596章 不速之客第九百八十九章 痛擊法國盟友第七百一十七章 龍騎兵自由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艾中堂第五百八十六章 原則上都同意第一千章 學院高材生第1733章 法定假期第一百三十四章 學長和學弟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印度的決心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 英蘇貿易協定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 撒切爾訪美第三百四十章 印度人的知情權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英美合作第六百六十二章 英法立場一致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 美元危機第三百零四章 一諾千金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多事之秋第一百零五章 最後的訛詐第八百一十七章 萬隆會議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大裁員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主權也可以談第九百一十八章 至暗時刻第1667章 小日子到頭了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馴服的國防大臣第二百九十六章 最終報價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肯尼迪的老朋友第1712章 以史爲鏡第七百六十八章 遺產的歸屬第1599章 賣絞索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間諜交換第九十五章 我們的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集體企業第九十二章 大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