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

“巳時將近,薛諮議,可準備妥當否?”

錢九隴在門外問道。薛朗朗聲道:“已經準備好,有勞錢將軍等候,薛朗這就來。”

薛朗答應一聲,轉首望着如圭,躬身行禮:“多謝如圭內侍官,薛朗這就去了!”

如圭微笑着回禮:“如圭在這裡預祝薛諮議諸事順利,前程似錦。”

薛朗揚眉一笑,點點頭,大步走出去——

薛朗今日穿的乃是文官的大袖禮服。唐朝官員的服裝,分爲常服和禮服,祭祀或是有重大政事活動的時候,朝廷明文規定必須穿禮服。其餘時間則可以穿常服,也就是圓領袍。

這還是薛朗第一次穿禮服。以前圓領袍穿過,短褐穿過,就沒穿過這種寬袍大袖的禮服。不止荷香上手,連如圭都在一旁幫忙,才讓他把禮服穿好。也就是穿了這麼一身,薛朗才明白如圭爲什麼只讓他吃一個饅頭充飢,少喝水的緣故了。

錢九隴乃是武官,正當值,自然是不能換禮服的,依舊鎧甲在身。向薛朗拱手道:“薛諮議請,李尚書已門外等候。”

“有勞錢將軍。”

薛朗拱手道謝,昂首闊步,擡頭挺胸的往外走——

出得門來,李綱已然等在那裡,看到薛朗的打扮,眼睛微眯,笑吟吟的問道:“幼陽儀表堂堂,風采更勝往昔也!”

薛朗行禮:“晚輩見過李公,李公過獎。”

李綱笑眯眯的點頭:“甚好,甚好!”

把薛朗打量了一邊,李綱道:“聖人早在數日就已把祥瑞事蹟廣發天下,允許萬民觀看今日之盛事,幼陽如此風采,定不會讓圍觀之百姓失望。”

這話要怎麼接?總不能自己誇自己帥吧?薛朗無語的望着李綱。

李綱面色一肅,朗聲道:“聖人敕命,巳時覲見,薛諮議,請!”

“李公請!”

薛朗跨上準備好的高頭大馬,長儉一身新衣裳在前面給他牽馬,一行人浩浩蕩蕩向長安城城門行去——

所有的紅薯都揭開蓋着的茅草,暴露於世人的目光之下。裝運紅薯的馬車,馬頭上繫着紅布。前頭有禮部官

員領路,儀仗、旗幟皆豎起來,兩個穿着公服,胸口繫着大紅花的衙役,每人手上拎着一個銅鑼,一邊敲鑼,一邊開道!

從驛館出來的路上,皆有兵丁站崗,在兵丁身後,擠滿了人,人頭攢動比之在蒲州時的場面,又更熱鬧許多——

“哎喲,這位進獻祥瑞的郎君好俊俏!”

說這話的是個女聲,可惜薛朗不好扭頭看,不然到是可以看看這麼有眼光的是不是美女,正好大家互相欣賞一下。

“那就是畝產二十石的糧食嗎?竟是紅色的,果真是天降祥瑞也,大唐幸甚,聖人萬歲!”

薛朗大汗,紅色那是天生的,跟祥瑞無關啊兄臺。不過,這聯想能力,也是人才!

“此物不知叫什麼?”

“聖人的敕令說了,叫紅薯!”

“不知聖人何時敕令推廣紅薯?可會現在關中推廣?”

“關中乃是產糧區,定會推廣,只是不知何時推廣!須得催着村裡的里正多多關注纔是。”

“對對!如此方能在聖人敕令推廣時種上。不知一畝能打幾石糧。”

“聽說一畝打了二十餘石。”

“譁!”——

人羣一陣轟然,面上皆是不敢相信之色,安靜片刻後,聲音嘈雜,議論紛紛,皆不敢相信世間還有產量如此高的糧食。那糊塗的,還在掰着手指頭算產量,有那精通數算的,已經滿臉歡喜,奔走相告。

官府的威嚴還是十分好用的,人羣雖然激動,卻沒人敢攔道,在官差的開路下,隊伍有序的通過。圍觀的人羣卻沒有散去,反而跟着隊伍,一路向長安涌去——

薛朗騎在馬上,目視前方,巍峨的城牆由遠及近,城門之上,長安二字,古樸莊重,薛朗望着,心情卻複雜難以言說。

隊伍由南大門明德門進入,明德門正門開啓,迎接進獻祥瑞的隊伍進入帝京長安——

“大郎,進城了!”

牽馬的長儉提醒一聲。薛朗收攏複雜的思緒,點點頭,重又恢復目視前方的姿態,以昂首挺胸端坐馬上,隨着開道的官差進城。

寬敞的朱雀大街張燈

結綵,喜氣洋洋,街道兩邊及街邊的屋舍上,皆擠滿了人,爭相圍觀進獻祥瑞的隊伍。

人頭攢動,人聲嘈雜,朱雀大街太寬了,坐在馬上的薛朗,根本聽不到街道兩邊人羣的議論聲,如此反而讓他的緊張消散了許多——

大唐帝國的首都,帝京長安,他終是來了! 作爲粉絲的心情,這會兒是沒人跟他分享的。

按耐住激動地心情,不好東張西望,以免顯得不夠莊重,薛朗只是睜着眼睛打量視線範圍內的景物——

朱雀大街,天子祭天就要從這裡經過,所以又被稱作天街,是進入內城唯一的通道。據現代考據測量,這條把長安城一分爲二的街道,寬約150米左右,長約5000多米,也就是約十里左右。

井然有序的屋舍,如若有機會登高望遠,或許能體會到白居易詩裡寫的“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的景象。

如今還是初唐,薛朗忍不住暢想,待到盛唐時,想必長安城內必定更加繁華,可惜唐朝沒個張擇端,沒人畫類似《清明上河圖》那樣的畫卷,他也活不到那個時候,遺憾!

作爲粉絲,薛朗一路都在剋制自己想東張西望的情緒!現在不是看風景的時候,不是時候,不是時候,不是時候!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十里的路,走了將近半個時辰,一路上皆有傳令兵快馬入宮,向宮內的聖人和諸位大臣報送隊伍到達的位置。

經過朱雀大街,到達朱雀門,進去就是內城,朝廷的行政部門多在這裡,比如太常寺、鴻臚寺之類的。

穿過朱雀門,到達承天門,就是皇城的範圍。守門的將領上前一步,大聲道:“下馬橋到,武官下馬,文官下轎!”

薛朗在長儉攙扶下下馬,心中竟然沒有緊張,反而有種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實在是騎馬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即便只是慢慢騎着走。長安城太大了,把薛朗的緊張感都磨沒了!

裝運紅薯的車隊,只能到這裡。李綱下了轎子,來到薛朗面前,道:“薛諮議,請隨老夫覲見聖人。”

“喏!”

真不容易,終於要面聖了!

(本章完)

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四卷_第299章 安排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
第四卷_第344章 被打斷的獻禮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三卷_第207章 慈母多敗兒第七卷_第565章 未雨綢繆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二卷_第73章 推廣方案第一卷_第28章 論學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六卷_第527章 好友相聚第三卷_第244章 花園散心第四卷_第411章 推廣之策第五卷_第443章 殷殷囑咐第四卷_第368章 家宅安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七卷_第557章 塵埃落定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五卷_第466章 求教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四卷_第374章 父子衝突第二卷_第143章 來自公主的請教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二卷_第68章 請教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六卷_第493章 補第一更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六卷_第486章 中秋節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四卷_第366章 薛公懲奸第七卷_第573章 父親的心事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一卷_第17章 獻“寶”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一卷_第7章 面見準備第二卷_第110章 論讀書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四卷_第299章 安排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二卷_第131章 薛朗式勸慰第三卷_第157章 進城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四卷_第354章 農曆三月三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五卷_第435章 蘇小寒的春天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七卷_第556章 人心變化第四卷_第358章 無言的插曲第三卷_第216章 蝴蝶的翅膀第四卷_第292章 不聽話的嘴巴第五卷_第432章 萬萬沒想到第四卷_第291章 來做個自我介紹吧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三卷_第209章 勸退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