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

這老倌兒好會說話!

難怪同樣是與他一般,與聖人李淵一起起於微末之時的劉文靜死了,而他還混得風生水起,非同一般。

經過裴寂的嘴那麼一說,秦王不理聖人手敕,不肯把賞給功臣的田產重新發給張婕妤他爹的行爲,是因爲發現聖人的手敕不對,與治國之道不符,爲了維護聖人的形象和威望,寧願自己受委屈,被聖人責罰,也不肯執行。這是秦王對聖人的忠和孝。

裴寂給聖人搬了一個臺階,讓聖人下來。

聖人並不是剛愎自用的人,性情和藹,其實很好說話。要不然,也不至於把個張婕妤寵得無法無天,身爲後宮嬪妃連前宮都敢闖。

剛纔在氣頭上,自然是什麼氣話都敢說。被薛朗來了那麼一出,聖人已經明白其中關鍵,心中咯噔一下,明白若是真斥責了秦王,罰了薛朗,那他的名聲也壞了。只是,聖人也是要顏面的人,除了是帝王,他還是個長輩,被人那麼勸諫,面子上下不來。

現在有裴寂給他搭臺階下來,自然也就不會再堅持,氣哼哼的看秦王和薛朗一眼,轉頭就滿面慈祥的扶起平陽公主:“我兒之忠孝,阿耶知矣。是阿耶錯怪我兒也。”

“阿耶!”

平陽公主軟軟的叫了聖人一聲,順勢讓聖人扶起來,紅着眼圈望着聖人。聖人被寶貝女兒這麼看着,哪裡還有什麼氣,就算有也全部消了,軟聲哄道:“莫哭,莫哭,都是阿耶的錯,乖兒莫哭。”

“嗯!”

對着平陽公主溫言軟語的哄,哄完了平陽公主,轉而居高臨下的望着跪在地上的薛朗,嘆了口氣,沒說話。

老滑頭裴寂笑眯眯的再次上前,躬身道:“不知臣是否有榮幸做個現成的媒人?”

這下,不止聖人,就連跪着的秦王,也是表情複雜的望着薛朗——

剛纔平陽公主可是親口說的,我的幼陽!

薛朗朝父子倆靦腆的笑笑,聖人無語,與裴寂對望一眼,仰頭大笑起來。秦王盯着他,似乎有些磨牙,拳頭捏了又捏,最後看看平陽公主,見他的阿姐眉眼含笑的望着薛朗,才又鬆開拳頭,默默運氣。

聖人笑着對裴寂道:“如此,便勞煩卿家做媒,朕要招薛朗爲婿。”

裴寂笑眯眯的道:“喏。”

聖人這才把薛朗從地上拉起來,看他一身裝扮,親自從地上把薛朗的官袍拿起來,給他披上,進賢冠也給他戴上。李淵嘆道:“卿家之心,吾知矣。若不是今日卿家諫言,朕險些便犯錯矣!卿家雖年少,然今日之言,可爲吾師矣!”

薛朗嚇了一跳,咱是要當您女婿,不是要當您老師啊!連忙推拒道:“聖人過獎,臣視聖人爲君、爲尊長,對聖人敬慕有加,知聖人胸懷寬廣,故而方敢犯言直諫,聖人不責薛朗便好。”

聖人滿意的點點頭,看薛朗的眼神,倒有點看好女婿的意思了。看得薛朗滿心的歡喜,卻因爲不好意思,臉上的表情有些靦腆。

裴寂那老倌兒笑眯眯的朝平陽公主和薛朗拱拱手:“恭喜公主,恭喜薛侍郎。”

平陽公主眉目暈紅的朝裴寂福了福,雖羞澀,卻也不避讓,顯然是對薛朗極爲中意。薛朗笑嘻嘻地朝裴寂拱手,笑容燦爛:“多謝裴公。”

聖人笑吟吟的道:“我明日便讓欽天監挑選日子,如此,也算了了我一樁心事。”

薛朗跟着笑,笑着笑着突然覺得腳掌一痛,扭頭看是誰踩他,正好迎上秦王有些扭曲的笑臉,秦王大力的拍着薛朗的肩膀:“當日與幼陽相識之時,從未想過今日,好好待我阿姐,否則……”

否則什麼,一個字都沒有說,但威脅的意味卻十足十。

薛朗心裡偷偷抹汗,從沒哪本史書記載過如今的秦王殿下,未來的太宗皇帝二鳳君是戀姐狂啊!薛朗只能忍着腳掌和肩膀的疼痛,真誠的保證:“我定會待公主比待我自己還好!”

“哼!”

秦王哼了一聲,也不知是滿意還是不滿意,不過,倒是沒再踩他。薛朗偷偷的抹汗,娶個兄弟多的媳婦兒,壓力還是蠻大的。

正一片其樂融融的時候,平陽公主看看聖人,突然行禮道:“兒多日不進宮,不知萬姨如何,兒想去看看萬姨。”

聖人的笑容一僵,看了平陽公主平靜的面容一眼,斟酌道:“你萬姨一切安好,我兒便不用去了吧?”

平陽公主道:“萬姨身負掌鳳印、執宮規之責,身體康健,至關重要。阿耶政務繁忙,如何讓阿耶無有後顧之憂,萬姨至關重要。”

說完,眼睛一瞬不順的望着聖人。聖人面上現出一絲尷尬:“平

陽啊,張婕妤……”

聖人斟酌着詞句,一時間,似乎有點兒詞拙。平陽公主迎着聖人的目光,從容問道:“兒在與阿耶說萬姨,關張婕妤何事?”

“……”

聖人說不出話了!

要是說張婕妤剛纔冒犯宮規,擅闖前宮的事情,肯定要被罰;要說不說,他的寶貝女兒就一直提掌管後宮的萬貴妃。平陽公主的意思很明白,是何人給了張婕妤擅闖前宮的膽量與底氣!

無有一字指責聖人,卻字字都在說聖人偏心,爲上上樑不正,導致下面的人,飛揚跋扈,目中法紀。

薛朗幫聖人想着,都覺得頭疼。可是看看淡定從容的平陽公主,又忍不住有些自豪。這就是他的公主殿下,最擅長的便是冠冕堂皇之道的陽謀,讓人避無可避。張婕妤居然敢在平陽公主覲見的時候闖進來……薛朗默默地爲她點根蠟。

話說,歷史記載上,張婕妤這一狀是告得十分成功的,李淵聽得大怒,斥責秦王一頓不說,過後都還氣呼呼的跟裴寂說,兒久典兵,爲儒生所誤,非復我昔日子。

意思是說,這小子長期在外帶兵,專制慣了,又被那些讀書的教唆,不再是我以前的兒子了。

雖說秦王掃了他的面子,但是,你一個皇帝,不賞功臣卻賞內寵之父,這般行事說到哪裡都沒道理!最後捱罵的居然還是秦王,想想都覺得同情秦王。

不過,今日薛朗恰逢其會,因爲活字印刷術的事情,正好跟平陽公主一起入宮,不然,這件事還不好處理。有平陽公主在其中緩和,又有裴寂見機行事,方纔有今日還算皆大歡喜的結果。

就是不知聖人會如何責罰張婕妤!看平陽公主一直在說萬貴妃,想來剛纔聖人那個輕飄飄的、有等於無的罰抄宮規二十遍是應付不過去了。

果然——

聖人看看一派氣定神閒之態的平陽公主,先是板着臉,板了一陣,看平陽公主不爲所動,不禁苦笑一聲,朗聲道:“張婕妤身爲後宮,擅闖前宮,視爲大過,罰禁足三月,抄寫宮規百遍。另,張婕妤之父,恃寵生嬌,目無法紀,杖責三十。”

平陽公主躬身行禮:“聖人法不徇私,重禮守矩,實乃天下臣民之楷模也!兒佩服之至!”

聖人打個哈哈,一時間竟無言語。

(本章完)

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四卷_第395章 靈光一閃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五卷_第425章 預熱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四卷_第282章 錢啊錢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二卷_第107章 真正的精兵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七卷_第553章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三卷_第229章 善後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
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五卷_第451章 又是上元日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二卷_第124章 疑惑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二卷_第105章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第四卷_第395章 靈光一閃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二卷_第150章 送別第七卷_第578章 應對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三卷_第235章 戲言第四卷_第410章 定策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五卷_第467章 呆女婿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第二卷_第81章 法不外傳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三卷_第170章 御賜宅邸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五卷_第425章 預熱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四卷_第349章 太子仁厚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三卷_第176章 暴富第三卷_第222章 入軍營第二卷_第95章 搶手的小狗崽第五卷_第474章 聖人探監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二卷_第55章 決議第三卷_第197章 慶功酒宴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二卷_第61章 論收錢的重要性第四卷_第329章 結個善緣第四卷_第282章 錢啊錢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四卷_第327章 與秦王論政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二卷_第107章 真正的精兵第一卷_第30章 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第七卷_第553章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二卷_第87章 飛泉觀水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七卷_第577章 災害連連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五卷_第427章 大勢所趨第五卷_第462章 決定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六卷_第513章 故事不好講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卷_第429章 “巨坑”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三卷_第229章 善後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