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

薛朗看看聖人,莫名的覺得他有點可憐,本着人道主義精神,薛朗把先前要呈上的疏奏拿出來,呈給聖人:“啓稟聖人,臣有疏奏呈上!”

突兀的一句話,把衆人都驚了一下,平陽公主似是看透了他的用心,瞟了薛朗一眼,倒是沒再揪着聖人不放,默默後退一步。

聖人似乎鬆了一口氣,看薛朗的眼神,那是要多慈祥就有慈祥,神情和藹:“國事爲要,吾便先看卿家之疏奏。另外,裴卿家,平陽之事便拜託你矣!”

裴寂笑眯眯的道:“請聖人放心,臣定當盡心盡力。臣先告退。”

裴寂先走人了。紫宸殿裡,便只剩下李淵父子仨兒和薛朗。李淵接過薛朗的疏奏,凝目看了一遍,本來平常的神情立即一肅,又看了一遍,扭頭把疏奏遞給秦王:“二郎,你來看看。”

“喏。”

秦王上前接過疏奏,低頭看了起來。聖人端坐御座之上,闔目沉思。

“好策!好策!薛侍郎大才,世民服矣!”

秦王看完,便毫不吝嗇的對薛朗大誇特誇。薛朗謙虛的拱拱手,笑着沒說話。

秦王興高采烈的道:“父親,薛侍郎此策,施行容易,唯一可慮者便是書籍數量。若無有足夠的藏書數量,這圖書館只怕建不起來。此外,若要吸引廣大士子去圖書館讀書,經學大家、儒學大家的著作必不可少!”

聖人點點頭。薛朗已然胸有成竹的道:“大王所慮者,已有解決之法。大王請看聖人御案之上的那幾本書!”

“本?”

秦王略有些疑惑,看向聖人。聖人把桌上放着的《千字文》遞給他一本,道:“薛卿家與你阿姐進宮便是向我進獻活字印刷術,此書便是活字印刷成之。”

說着,還給秦王解釋樂意了一下什麼叫活字印刷術。秦王翻閱起來,一眼便看出其中好處來:“字體工整清秀,印刷成本低廉,如此這般裝訂成冊,既方便保存,又方便運輸,既有此術,則圖書館成矣。”

聖人興致勃勃的道:“是極。大內藏有許多典籍孤本,用活字印刷重新印刷之後,可充入圖書館,豐富館藏。”

薛朗補充道:“還可向當世大家約稿,比如給論語、四書作注之類的。若是有足夠的銀錢,

還可懸賞向民間徵集典籍孤本,借來走樣品,重新排版印刷!”

李淵、李世民父子一聽,臉上的表情都隱約帶着興奮,秦王道:“父親,若此事能成,則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之偉業也!”

李淵點點頭,目光閃爍,吩咐內侍道:“傳太子來!”

“喏。”

內侍領命而去。

秦王隱約有點兒遺憾,卻也莫可奈何。

不一會兒,太子建成疾步而來,進了紫宸殿,見平陽公主、秦王、薛朗都在,眼睛微微一縮,不過還是從容不迫的上前,行禮道:“兒見過父親。阿妹,二郎。”

平陽公主與秦王一起行禮:“見過大兄。”

薛朗也行禮:“臣見過太子。”

各自見禮完畢,聖人道:“建成過來,且先看了再說。”

“喏。”

太子建成上前一步,接過聖人遞來的疏奏,低頭細細看了一遍,眼睛一亮,急忙道:“懇請父親把此事交予兒辦理。”

秦王也道:“兒願爲父分憂,自薦主理籌備圖書館一事。”

這兩人竟然爭上了!

不過,這也是能理解的事情。籌建圖書館,無疑是一件能刷聲望的好事。即便是累世官宦的世家,也不敢說自家藏書天下無人可比。但有了圖書館則不一樣。

薛朗的疏奏裡,提出籌建國家公立圖書館的疏議後,又寫了許多的細則來完善,目標只有一個!以向當世大家約稿,以徵集獎勵的方式,向民間廣泛的徵集典籍孤本,借用做印刷的樣品,假以時日,建成最大、最全的書庫,不是問題。

這樣的一座書庫,可以想象對讀書人的吸引力。今後的圖書館,必然是讀書人云集的地方。讀書人代表着人才,人才,不管是對聖人還是太子,或是秦王,都至關重要。

聖人高居首位,看着座下的兩個兒子,不置可否,反而問薛朗:“此策乃是薛卿家所奏,對於主事之人選,卿家可有腹案?”

臥槽!聖人不想夾在兩個兒子間爲難,居然把難題丟給薛朗!還好哥們兒有準備——

在寫疏奏的時候,薛朗就順便考慮過這個問題,心中已然有了準備,心裡吐槽完聖人,面上肅容道:“既然聖人動問,那臣便

舉賢不避親,此事……臣舉薦平陽公主主理!”

太子一聽,連忙道:“阿妹身爲女子,不參朝政,此事如何能讓阿妹主理!兒反對!”

秦王看薛朗舉薦的人是平陽公主,便沒再說話。

薛朗道:“回太子,臣之所以舉薦平陽公主主理,正因爲公主乃是女子之身,主理此事,比之太子與秦王任何一人都方便。”

太子皺眉問道:“此話何出?請薛侍郎解惑。”

薛朗道:“敢問太子,天下間藏書最豐者除了大內,其餘皆是世家吧?”

太子想了想,頷首:“確實如此。”

薛朗道:“我朝的人才選撥制度循前朝實行的是科舉制。此制選才,論才論德,不論血統出身,乃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是,世家士族以天然的優勢,把持着大多數的書籍知識。太子請試想,同樣是兩個士子,一人出自世家,一人出自寒門,兩人科舉,誰考中的勝算大些?”

太子道:“自然是世家子。”

薛朗道:“對,就是世家子。世家子家中長輩,代代讀書,世代爲官,在科舉上,這些長輩便是名師,若是考中爲官,這些長輩既可爲奧援,又可爲參謀指點一二。這些優勢,寒門士子都沒有,久而久之,朝堂之上,放眼望去,皆是世家士族之人,寒門士子幾乎沒有。敢問如此局面之下,聖人政令如何施行?”

不止太子,李淵父子皆悚然一驚。

薛朗這才道:“圖書館的建立,正是打破和避免這種局面形成的第一步!讓壟斷在世家士族手中的知識,面向廣大民衆,廣開民智之舉!但是,世家之中,人才濟濟,智者雲集,不會看不出此舉所帶來的後果,未免世家反彈,此事,臣以爲交由平陽公主爲好。”

平陽公主是女的,又不可能繼承皇位,聲望再大也不會對皇位造成威脅,還免得你們兄弟兩個搶來搶去,讓聖人爲難。

這句話薛朗沒說出口,想來以聖人的明智,自然能想到。

果然,聖人道:“此議朕準了!此事便交由平陽主理。”

平陽公主這纔出聲:“喏。”

薛朗悄悄的鬆了口氣,還好,活字印刷術帶來的好處,最後還是在平陽公主手裡,不枉費他耗盡心思籌劃。

(本章完)

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四卷_第360章 病友的春天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二卷_第103章 君子以德立天地間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三卷_第233章 戰歇
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三卷_第183章 奚落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六卷_第485章 思念入畫第四卷_第360章 病友的春天第三卷_第204章 消極怠工第五卷_第473章 求情第二卷_第139章 江臨娶親之內情第五卷_第464章 紛紛擾擾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四卷_第409章 風雲涌動第一卷_第5章 初到貴境第四卷_第301章 花市燈如晝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二卷_第89章 籌建農莊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六卷_第520章 兩難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二卷_第103章 君子以德立天地間第二卷_第135章 熱鬧的夜第七卷_第595章 名臣與名相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三卷_第255章 謎底第二卷_第118章 五月初五過端午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三卷_第206章 陪客第一卷_第48章 驚而不喜的答案第一卷_第47章 送菜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三卷_第220章 葉卿的謝儀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三卷_第232章 主僕敘話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三卷_第165章 巧遇與“援手”第七卷_第592章 聚衆府門第四卷_第307章 盡心盡力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二卷_第54章 論曲轅犁的利益最大化第三卷_第168章 聖人慾留人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四卷_第286章 各有內情兩不知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四卷_第357章 唐朝的氣質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四卷_第311章 新的工作環境第四卷_第400章 舊友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二卷_第96章 心意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四卷_第348章 籌謀功成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六卷_第532章 莫名來意第四卷_第369章 櫻桃熟了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234章 何以解憂第六卷_第523章 大醫之心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一卷_第1章 荒野奇遇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第二卷_第93章 薛朗世間唯一人爾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三卷_第240章節 太子到來第四卷_第300章 上元佳節第三卷_第167章 論經濟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二卷_第106章 幕後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一卷_第21章 貧窮的覺悟第一卷_第13章 公主殿下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三卷_第233章 戰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