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過潼關而前,果然行的不遠,便遇到了攔阻軍隊。
面對着十數門火炮在前的封鎖,李徵也感到極爲頭疼,硬衝過去明顯是自討苦吃,但是不衝的話,那這潼關拿下來還有什麼意思?
一個星期的時間,爲洪承疇爭取到了足夠的緩衝時間,在不惜人力的推動下,十數門火炮數日之間便聚集於潼關古道處,將道路完全封鎖了。
根本不用哨探,李徵也明白,潼關以外,洪承疇必定集結了無數兵馬在外,就算冒着巨大的傷亡過了火炮這一關,也得過正前攔路的陝西兵這一關。
古道里一次出來的人員畢竟不會太多,在絕對的人數優勢下,冒冒然出古道的潞州軍必然事倍而功半。
“將火炮推上前來,給老子轟他孃的!”
李徵一咬牙,別無選擇之下,也只能進行一場炮戰了。
隨着李徵的命令,二十餘門火炮不斷被推着前行,狹路相逢同行冤家,也只能既判高下,也決生死了!
陝西軍的火炮都是舊式的紅夷大炮,這些從船上拆下來的火炮其實並不適合陸戰,尤其是其寬大修長的炮管,無論裝填還是清膛,都是極耗時間。
不過唯一的優勢大概就是射擊距離了,理論上他們擁有兩百步至數裡的射程。
在潞州軍火炮還在向前之時,陝西軍的火炮便搶先開火了,十數顆炮子呼嘯而出,但是準確度卻是差的離譜。
十數炮,根本沒有一發命中的,甚至打在潞州軍火炮十米之內的都沒有。
強橫的炮子打的古道兩邊的山壁都石屑紛飛,聲勢極大,但卻只能嚇唬人,實際作用接近於零。
潞州軍的火炮射程也有百多步到三百步之間,但是明軍一輪炮火之後,在潞州軍火炮行進了近百步後,他們依舊沒有再次發射。
當潞州軍終於到達最佳射程兩百四十步之時,明軍第二輪齊射這才姍姍來遲。
這一次,也許是因爲距離近了,明軍火炮的準確大爲提高,實現了零的突破。
一輛炮車被一顆炮子擊中,火炮頓時猛的竄起,側翻,將一個來不及逃跑的炮兵壓在其下,當其他人七手八腳的將火炮掀開後,這人早已經斷了氣。
這個小插曲並沒有影響到潞州軍的其他炮兵,在習慣了明軍裝填速度之後,這些人裝填起來更加的輕鬆愜意,相互配合極爲默契,在戰場上已經只是稍稍遜色於訓練場上的速度。
一分鐘後,第一門炮開始進行校射,這一炮準確度也是慘不忍睹,炮子直接從對方火炮上方呼嘯而過,連根毛也沒碰着。
在明軍那邊轟堂大笑聲中,第二門炮迅速搖動手柄降低炮架的高度,當傾斜度下降表尺刻度兩格之後,火炮再次轟鳴起來。
這一炮倒還似模似樣,打在明軍火炮前數米處,猛的一個彈跳,重重的撞在一門火炮之上,將之撞的猛的一顫,偏離了之前設下的陣地。
這一次明軍笑不出來了,再看向潞州軍炮兵時,目光中已經露出深深的恐懼。
“所有火炮炮架下沉兩格,目標明軍中央炮陣,集火!”
火炮千總目光冷咧的看着明軍的火炮,令旗一揮,揚聲下令道。
十數門火炮在炮架的幫助下,快速的調整着角度,形成一個半弧形,各炮陸續轟鳴着,目標都是在最中央的那幾門明軍火炮。
十數門火炮集火之下,中央的四門火炮立即被轟翻了一門,一門被轟的偏離預定陣地,正在努力裝填的明軍火炮人員頓時響起一片慘叫聲,其他人無不心寒,許多人都嚇的躲在一邊,再也不敢起身。
“快起來!還擊!再敢趴在地上,老子直接砍了你們!”
眼見手下如此的不堪,統領火炮的軍官頓時臉色鐵青,手中鞭子不斷的抽打着,時不時還重重的踹上一腳,喝斥着讓這些炮兵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去。
“轟!”
在明軍手忙腳亂的在軍官的催促打罵下,努力的清膛換藥之時,潞州軍的火炮又一次齊射呼嘯而至!
“怎麼可能這麼快!”
陝西兵的火炮指揮官都快要瘋了,他們第三輪火炮裝填期間,明軍這已經是第二輪齊射,他們怎麼可能這麼快?
但是事實就在眼前,這個軍官眼睜睜的看着又是兩門火炮被掀翻,十數個炮兵慘叫着倒了一地之後,他的心中同樣充滿着恐懼。
明軍的炮兵已經再也壓制不住,清膛的動作已經開始變得僵硬,目光始終躲躲閃閃的看着潞州軍這邊,只要哪邊一有動作,他們鐵定要全部伏於地上。
果然,在一分鐘之後,又是一輪炮火齊射呼嘯而至。
這一次,再也沒有明軍還傻乎乎的立在現場,當那邊火炮轟鳴聲還未傳來,所有人便整齊的伏於地上,死死的抱着頭,包括那個軍官也不例外。
這一次的火炮齊射並沒有再掀翻火炮,畢竟明軍在中央的火炮已經被收拾的差不多了,不過一顆炮彈好死不活的擊中了彈藥,頓時一片焰火騰空而起,濃厚的硝煙頓時瀰漫整個火炮陣地。
嗆人的硝煙令炮兵們無不抱頭鼠竄,根本不能在這硝煙中停留片刻。
當強風吹散硝煙,無數炮兵在軍官的壓迫下不情不願的向着火炮陣地而來時,卻是驚奇的發現,這麼長時間,也沒有潞州軍火炮再次轟鳴的聲音。
不過他們的驚喜只是暫時的,當他們紛紛回到自己的炮位後,卻是愕然的發現,在硝煙散盡後,面前數十步,卻是突然出現了無數的手持黑幽幽火銃的潞州軍步兵。
“射擊!”
突然出現的敵人,讓明軍炮兵還沒有反應過來,對面便是一聲嘹亮的命令聲響起。
“澎……”
無數炒豆子般的聲音連綿不絕的響起,猝不及防的炮兵們整片整片的倒下。
“換刀!殺!”
眼見對面炮兵已經開始潰敗而逃,陳五一劈指揮刀,帶頭向前衝鋒而去。
在他們面前已經沒有抵抗之人,之間還在明軍炮兵後面守護的明軍,在雙方開始炮戰之時,便即逃的無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