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

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

刑部尚書杜銘等人不由得暗歎一聲,對李嗣生起幾分敬意。

雖然李嗣所倡導的做法很得罪人,但朝廷若能堵上這兩個大口子,確實能傳達朝廷治鹽的決定,接下來清除鹽弊纔會事半功倍。

只是李嗣主動提出停止京官食鹽,恐怕今後的名聲是真的要臭了,甚至會被一些小肚雞腸的官員有意雞蛋裡挑骨頭。

朱祐樘能感受到李嗣是站在解決政弊的立場上處理問題,當即便做出決定道:“京官食鹽非太祖定製,今亦聞時有京官解鹽回程沿途售鹽,這個口子確實是要補上。”頓了頓,便是望向李嗣道:“本朝的俸祿不高,亦不能讓你做了惡人,那朝廷給官員增加鹽補吧!李卿,你回戶部議一議,看定額幾何爲宜!”

由於京官食鹽的謀利空間太大,很多官員得到的鹽都有節餘外售,所以停發的鹽定然不可能全額補回來。

只是自己已經給了他們鹽補,若是這些京官還覺得吃那口屎更香,那麼自己就不用這般客氣處事了。

此次之所以這麼做,自然不是要向京官妥協,而是適當提高工資才能讓這些空喊口號的官員更賣力幹活。

“臣領旨!”李嗣沒有想到朱祐樘竟然主動給京官鹽補從而減輕自己的輿論壓力,便暗自感激地表態道。

經過這邊長時間的相處,他知道這位帝王雖然殺伐果斷,但對於效忠於他的臣子還是十分的庇護。

自己能夠遇上這樣的帝王,又有什麼理由不盡心盡忠效忠呢?

“陛下,王府多在非淮鹽銷鹽區,而他們歷來惡食他鹽,此事恐引宗室紛擾!”禮部左侍郎徐瓊對宗室的情況最爲關注,當即便是擔憂地道。

“百姓食得,他們因何就食不得?依臣之見,他們其實就是想要侵吞國利,乃食得無厭的蛆蟲,楚王之事便是前車之鑑!”兵部左侍郎何琮對明明腰纏萬貫卻還要討鹽的藩王心裡厭惡,當即便大聲地指責道。

朱祐樘對停止王府食鹽並沒有輕易下決斷,扭頭望向離自己最近的萬安道:“萬閣老,你以爲如何?”

刑部尚書杜銘等人紛紛望向萬安,雖然外界一直稱呼萬安爲“紙糊閣老”,但這位佇立朝堂十幾年的首輔又豈可能真是泛泛之輩。

“老臣以爲李尚書說得對!這鹽法要貫通,當一視同仁,這個口子不宜再開,今以恢復鹽稅爲第一要務!”萬安不是一個喜歡錶現自己的人,但面對朱祐樘的詢問都會用心作答道。

朱祐樘看到萬安如此表態,便直接決定地道:“既然如此,那便依李尚書所請,停王府食鹽和京官食鹽,以恢復鹽稅爲第一要務!”

“陛下聖明!”在看到朱祐樘做出決定的時候,哪怕禮部左侍郎徐瓊亦是表示擁護地道。

他們八人在這裡僅僅是出謀劃策,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由天子敲定,何況天子的決定是那般的英明神武。

朱祐樘知道很多事情其實還得依靠自己,便對李嗣叮囑道:“李卿,清除積引之事,伱回戶部召開部議,爭取明日再拿出一方案,到時咱們在此再集議!”

“臣領旨!”李嗣看到自己剛剛的提議得到重視,亦是暗暗竊喜地道。

刑部尚書杜銘等人默默地交換一個眼色,卻是知道他們現在已經是處在權力的核心,而今他們簡直已經等同於準閣老。

朱祐樘拿起由劉瑾送回來的奏疏,便拿起王越的奏疏道:“揚州的貪墨窩案,可謂是聞所未聞!只是王越在奏疏聲稱,此案背後還牽扯到朝中重臣,故而請朕再加嚴查,諸位認爲如何?”

此話一出,萬安和劉吉忍不住交換一個眼色,而後不動聲色地幹坐。

“陛下,若是已經掌握到線索,便由王越繼續追查此案!不管是涉及到何人,都應當嚴懲不貸,絕不可姑息養奸!”刑部尚書杜銘顯得殺氣騰騰地表態道。

“不錯,此案若背後有人,自當要一查到底!”兵部左侍郎何琮壓根沒有得到半點好處,亦是強烈支持地道。

“陛下,此事恐當慎重!若有確切證據自當嚴懲,但若無實證而進行嚴查,恐會造成京城百官恐慌,屆時不利於施政!”吏部尚書李裕考慮到安定,卻是站出來表態道。

“李尚書所言甚是!今揚州城一事已經牽連甚廣,一旦朝廷再行嚴查,必是百官難寑,不利於施政。當然,此案亦不可草草了事,可由王越自行密查,有實據則可除之!”劉吉扭頭望了一眼萬安,便站出來表態道。

朱祐樘將在場臣子的反應都看在眼裡,卻是知道揚州能夠出現這種窩案,必定跟朝堂的重臣有所關聯。

像兩淮巡鹽御史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便被拉下水,這事便已經證明有着朝堂的力量在相助,不然一個兩淮都轉運使還沒有這麼大的能量。

只是還真不宜敲鑼打鼓地嚴查,倒不是他要對這些官員網開一面,而是早已經清楚這般官員的嘴臉。真要進行嚴查的話,這個京城又有幾個能保得住,沒準自己面前的官員都要被拖走一半。

朱祐樘不是完美主義者,便進行表態地道:“既然如此,此事不宜大動干戈,那就繼續由王越密查吧!”

“陛下聖明!”萬安等人暗歎一口氣,顯得規規矩矩地拱手道。

朱祐樘端起劉瑾送上來的茶盞,便提及另一件事道:“諸位愛卿可知朕在今年的耕藉禮上因何要加種棉花?”

“臣不敢妄測聖心!”身穿一品官服的工部尚書賈俊猶豫了一下,便進行表態道。

朱祐樘捏着茶蓋子輕潑着滾燙的茶水,對在場的所有官員淡淡地道:“在這裡都別打馬虎眼了!”

我……沒啊!

禮部左侍郎徐瓊愣愣地望一眼工部尚書賈俊,又是扭頭望向龍椅上的朱祐樘,心裡不由得暗暗叫屈地道。

當時朱祐樘吩咐要加種棉花了,他自然是照辦,亦是不敢多問,壓根是猜測不透朱祐樘此舉的意圖。

“依臣愚見,陛下是想要推廣棉布!”工部尚書賈俊一直揣摩聖心,當即便將自己的猜想說出來道。

戶部尚書李嗣等官員都是有所猜想,但亦是不想百分百確定,故而亦是好奇地紛紛扭頭望向朱祐樘。

朱祐樘輕呷一口茶水,便打出正義的旗幟點頭道:“不錯!去年冬寒之時,聽聞京城有百姓凍死,而各地百姓都缺禦寒之物,凍死者頗多!朕不忍今年寒冬再來之時,治下的百姓多凍死,故欲擇地推種棉花,從而提高棉布的產量!”

“陛下,棉花易得,然織工難覓!熟練的織工要好幾年方能出師,而織布易誤農活,一匹布花費十幾日不等,這棉布費時耗力,實乃貧苦之家能穿之!”戶部尚書李嗣雖然感動於朱祐樘的愛民,但還是指出其中的癥結道。

棉布終究不是畫畫寫寫就能出來,卻是需要織工日以繼夜地忙碌,最後才能織出一匹。只是織者都不留給自己穿,貧者自然更是穿不起了。

劉吉等人暗自點頭,人家花費半個月織出來的布總不可能白送於人,這個工時疊加在棉布的成本之上,乃是貧苦百姓買不起之物。

朱祐樘自然懂得這個經濟學原理,便是輕輕地點頭道:“朕知曉,棉花擴產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得考慮該如何讓利於棉業,方能致布業興盛?直至棉布的價格跌下來,使百姓能購得便宜的棉布,而貧苦的百姓都能有衣可穿!”

在他做金融研究員之時,便已經知曉想要發展一個新興行業,往往一個人或一間企業的力量有限,而最佳的做法是國家政策扶持。

只有國家大力扶持新興行業,這樣才能吸引產業資金和人才進入,從而不斷攻克技術難關,最後導致成本下降。

以光伏發電爲例,最初的發電成本是發一度電賠好幾毛,但國家持續幾年補貼扶持後,結果發電成本降到火電發電之下。

若是沒有當初的國家扶持,逐利的資本壓根不可能介入,自然就不會有後面的技術升級,那麼成本降於火電可能永遠都不會出現。

現在想要讓棉布的價格跌下來,按簡單的經濟學,只需要要提高產量即可。只是想要棉布大幅跳水,那麼就需要鼓勵技術升級,從而提升生產效率和降低生產成本。

在原來的歷史軌跡中,直至後面腳踏繅車的出現,這樣才大大地提升大明棉布的生產效率。

“陛下,臣愚鈍,這棉布又豈會越來越便宜呢?”禮部左侍郎徐銘的腦子已經轉不過來,便是困惑地道。

朱祐樘知道其他人恐怕亦是繞糊塗了,要論四書五經每個都能說得頭頭是道,但這經濟原理確實太過難爲他們了。

當然,倒不能說這幫重臣不聰明,而是傳統觀念作祟,他們一直都鄙視商業又豈會去認真研究呢?

朱祐樘將手中的茶盞輕輕放下,當即扭頭望向左側的萬安詢問道:“萬閣老!”

“老臣在!”萬安不明所以地望向朱祐樘,當即恭敬地迴應道。

朱祐樘拿起桌面上的一本書,對萬安認真地詢問道:“聽聞你對史書鑽研極深,你可知唐時普通書卷價錢幾何?”

“唐宰相元載有奏疏有提及,千錢購書一卷,而一部五卷共需5000錢!”萬安稍作思索,便是給出答案地道。

刑部尚書杜銘等官員不知朱祐樘爲什麼突然扯到書籍之上,更是困惑不解地望向朱祐樘。

朱祐樘微微一笑,便進行追問地道:“宋時呢?”

“老臣記得有史料記載,一卷書卷爲幾十文到一百文不等!”萬安稍作思索,又是給出答案地道。

朱祐樘將手中的書放下,顯得十分認真地詢問道:“因何?”

“一則識字者多,二則活體印刷術得到運用,故價格已是不及唐時十分之一!”萬安想了想,便將自己的感慨說出來道。

刑部尚書杜銘等官員得知書籍的價格竟然差了這麼多,聯想到朱祐樘剛剛提及的棉布,不由得陷入了沉思。

若說書籍的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那麼棉布的價格自然不是一成不變,而若真能讓棉布的價格跌下來,對百姓確實是一件大好事。

跟那些執政者只想着吏治和興教育相比,若是能夠真將棉布的價格弄下來,這確實纔是真正的仁政。

“臣偶爾到鼓樓購書,今時一卷只要數十文錢,比唐時不知要便宜了多少倍!如今看來,棉布未必不能變得越來越便宜!”劉吉顯得若有所悟地說道。

朱祐樘迎着衆人的目光,便是侃侃而談地道:“因從事者多,又現活字印刷術,故書價才能屢屢下跌!朕以爲,若能設法改進織機的生產效率,鼓勵更多的作坊從事棉業,則事可成!今棉布一匹要一錢多,若是咱們能讓棉布每匹降至五成,則百姓能穿者多!朕在耕藉禮加種棉花,正是想要向天下倡導種植棉花,從原材料的產量着手!咱們朝廷爲了提高百姓的積極性,朕以爲可擇一些地區,凡種棉者不徵三十稅一,而是百稅一,如此便可讓棉花產量增多!”

“陛下,如此有損朝廷稅收啊!”禮部左侍郎徐瓊暗自一嘆,當即便提出害處道。

朱祐迎着在場重臣的目光,將自己的態度亮出來道:“諸位愛卿,咱們要謀之百年,而不爭這一朝一夕之利!朕在青宮之時,便已經學得: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穫,人也。今若是能犧牲淺利,而得百姓能穿得起棉衣,此舉何止百獲?朕跟諸位今日有此遠謀,朕以爲已能入史冊矣!”

在這個時代自然沒有政策扶持這個概念,既然是自己治理這個國家,那麼自然不可能受這種傳統觀念影響。

且不說發展布業確實能讓百姓有衣可穿,而自己想要走上真正的強軍之路,亦是離不開紡織業的創匯支持。

不管是要打破傳統觀念,還是要帶來新的治國理念,這產業扶持無疑是時下最好振興華夏的好路子。

(本章完)

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第97章 神盾遇阻,葉淇獻計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393章 妥協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53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題難答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73章 餘波5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170章 朕被演了嗎?(求月票)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402章 悔之不及和第二方案第239章 大明的旗幟飄揚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495.第493章 帝鬥精怪,其樂無窮!503.第501章 美洲新總督遇上天崩開局第279章 千年之殤,國有內疾(月票6)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559章 弘治十六年的漂亮一斬!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513.第511章 苦頭吃盡方知故鄉好第572章 大結局(上)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後一釣第334章 萬難唯錢,君臣苦樂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113章 死了就會變強?第467章 火燒白蓮,刀槍不侵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459章 運河暗雷,帝迷姑蘇第267章 春雨知節,侯喝夢水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185章 暴風雨中的賣國賊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240章 軍功封爵第三文臣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515.第513章 國之重臣讓皇帝很失望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328章 十月歸途,喜憂參半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56章 京山風波3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140章 收網行動2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119章 弘治元年第一場血(求月票)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153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322章 化作春泥更護花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86章 科道營救,王相獨支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2章 何以治國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22章 糊塗有福,帝王不庸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第145章 有禮耕藉,帝播新種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61章 臣爲刀殂,君爲魚肉。529.第527章 天下海明,後宮憎狐!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第170章 朕被演了嗎?(求月票)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
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第97章 神盾遇阻,葉淇獻計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393章 妥協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53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題難答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第73章 餘波5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170章 朕被演了嗎?(求月票)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281章 民不得生,帝祭重典第402章 悔之不及和第二方案第239章 大明的旗幟飄揚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495.第493章 帝鬥精怪,其樂無窮!503.第501章 美洲新總督遇上天崩開局第279章 千年之殤,國有內疾(月票6)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559章 弘治十六年的漂亮一斬!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513.第511章 苦頭吃盡方知故鄉好第572章 大結局(上)第236章 弘治元年最後一釣第334章 萬難唯錢,君臣苦樂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113章 死了就會變強?第467章 火燒白蓮,刀槍不侵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459章 運河暗雷,帝迷姑蘇第267章 春雨知節,侯喝夢水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185章 暴風雨中的賣國賊第21章 忠路難行,後宮暗涌第240章 軍功封爵第三文臣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515.第513章 國之重臣讓皇帝很失望第252章 兇徒浮現,君臣收網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328章 十月歸途,喜憂參半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56章 京山風波3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140章 收網行動2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119章 弘治元年第一場血(求月票)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153章 五國來使,帝寵朝鮮第224章 大夏言燒,一語成讖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322章 化作春泥更護花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86章 科道營救,王相獨支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2章 何以治國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22章 糊塗有福,帝王不庸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第145章 有禮耕藉,帝播新種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61章 臣爲刀殂,君爲魚肉。529.第527章 天下海明,後宮憎狐!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第170章 朕被演了嗎?(求月票)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