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天意弄人

幹清宮前殿,檀香嫋嫋而起。

劉瑾是一個很心細的人,在檀香即將要燃盡之前,便換上新的檀香。

朱祐樘打量眼前這個身材結實但並不高大的江浙老頭,在這個講究官員“品相”的大明官場,以這種身形問鼎兵部左侍郎亦是不容易。

按說,以何琮此前的種種言行,自己不應該用這種人。只是很現實的問題擺在自己的面前,這文官集團個個都心存私念,只能區分能做事和不能做事兩種人即可。

朱祐樘迎着何琮忐忑不安的目光,便淡淡地詢問道:“何卿,你是浙江仁和人?”

“正是!”何琮不明所以,但還是老實地點頭道。

朱祐樘看出何琮內心的不安,又認真地詢問道:“景泰五年二甲第五十五名進士,初授廣東海豐知縣?”

“不錯!”何琮的眼睛顯得更是不解,但還是老實地點頭道。

朱祐樘看着這個已經兩鬢髮白的老頭,亦是有些同情地道:“何卿從一個偏遠的小知縣升至兵部左侍郎,現在能沿着宮道走到朕的面前,這一路怕是不易吧?”

“臣……臣不……不易!”何琮從來都不是一個感性的人,但聽到這番彷彿知心人的話,眼睛不由得突然變得溼潤,甚至連聲音都哽咽起來。

就在此時此刻,他是第一次單獨面對自己的君主,而且聽到君主一句知心般的話,如何不讓他感動呢?

朱祐樘將何琮的反應看在眼裡,便淡淡地說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何卿,雖說神盾營的物資供應令朕很不滿意,但咱們君臣不能因此事便摘了你的帽子,這樣朕未免過於無情!”

跟他同屆有徐溥、孫賢和餘子等家世顯赫的得意門生,而他沒有官場資源和錢財打點,最終被分配到萬里之外的偏遠知縣。

咦?

劉瑾剛好走回到朱祐樘的身側,卻是不明白陛下只是沒有選擇摘掉他的烏紗帽而已,怎麼就是厚他了呢?

雖然正旦假期已經過去,但新春的氛圍還尚存。京城各處還不斷響起鞭炮的聲音,穿着新衣的小孩子仍舊有奔跑,而很多普通百姓還在走親戚。

“陛下,何爲塘報?”何琮聽到這個從來沒有聽過的名詞,當即便是不解地詢問道。

大明建國初期對軍情工作極爲重視,因而到現在各軍都有專門負責出關偵查敵情的夜不收,是收集軍情的最重要來源之一。

夜不收,其實是大明邊軍派遣出境進行哨探或偵查敵情的人員,現在主要偵查對象是針對蒙古諸部。

“陛下,臣這便去操辦塘報,卻不知錦衣衛的人員該如何來安排呢?”何琮當即進行表態,而後顯得疑惑地道。

他知道自己必定跟達延汗有一死戰,故而現在設立塘報便於掌握九邊的軍情方便自己部署和調度,另一方面則派遣夜不收潛伏到蒙古諸部,從而掌握大草原的軍事動向。

軍政五策和塘報需要即刻執行,軍政五策有三策歸兵部,故而兵部一共有着四個重要的新政要執行。

“軍政五策乃失政之策也!”禮部右侍郎劉健仰頭看到上演日食天象的天空,眼睛閃過一抹喜悅地道。

朱祐樘知道現在其實進行一項軍情創新,則是充滿野心地講解道:“塘報,這是由塘兵和下級軍官上報給朝廷的軍事情報。車駕司增設兩機關:一曰馬館,專司夫馬,負責往來傳遞軍情;一曰捷報處,收發來去文移。另派武職九名駐紮九邊,各處設塘站,傳遞總兵官或督撫的前線軍情!”

若不是他從小並不迂腐,亦是在官場中懂得左右逢迎,別說現在高高在上的兵部左侍郎,恐怕現在連一個布政使都撈不着,僅僅是地方知府或沒有實權的布政司參政。

朱祐樘早已經有了定奪,便是淡淡地道:“錦衣衛千戶王相會跟去找你,駐紮塘站的人員名單由他來提供,你到時照辦即可!”

“陛下失政失德?”禮部左侍郎徐瓊見狀,當即跌停在地震驚道。

只是有沒有“拯救君王”的方法,有,經過這麼多年的反覆“研究”,卻是領悟出百官行“救護之禮”的補救之法。

像後世頗有名氣的庚戌之變中,武勳威寧侯大同總兵仇鸞爲向進犯的俺答求和,竟然將大量金銀珠寶送到敵營中。

其實很多人都並不知曉,在大明軍隊中擁有着專門的信報人員,而他們擁有統一的名字——夜不收。

對於三個衙門而言,痛並快樂着。

不管在哪個時代,情報都是重之中重,而想要帶領華夏崛起,那麼必定會擊潰由達延漢一統的蒙古。

這個時代仍舊信奉源於西周的“敬天保民”思想。認爲“上天”只把統治人間的“天命”交給那些有“德”者,一旦統治者“失德”,也就會失去上天的庇護,新的有德者即可以應運而生,取而代之,作爲君臨天下的統治者應該“以德配天”。

他知道想要強國那麼就需要強軍,只有將自己親手打造的神盾營送上神壇,那麼華夏的軍魂才真正迴歸。

北京城上方的天空原本好端端的,結果突然間暗了下來,正當很多官員不以爲然地擡頭望天的時候,臉上突然間出現了驚駭之色。

除了這些搜行偵查任何的夜不收外,還有的夜不收人員亦會在蒙古草原上潛伏下來,進行長達數年的間諜工作。

軍政五策原本跟工部無關,但工部尚書賈俊主動提出修建養心殿,故而他們亦要即刻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修建方案。

出境的夜不收主要分爲兩種,一種叫長哨夜不收,另一種稱爲遠哨夜不收。長哨的離境範圍大致在五十里至一百里之間,遠哨的離境範圍可達數百里。

若說前面的人員還能理解,但這最後的錦衛暗衛卻是聞所未聞,而他卻是十分確定錦衣衛並沒有這個職稱。

每當日月運行出現異常時,皇帝和執政大臣都要圍繞當時的朝政加強自己的修身活動。與此同時,修德和修政成爲帝王政治中最爲關鍵的補救措施。

朱祐樘亦是不想過於爲難何琮,便擡了擡手讓他離開。

朱祐樘面對着何琮驚訝的目光,便輕輕地點頭道:“在明面上,塘報根據塘兵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自審訊降俘或歸順人士儘可能的蒐集一切來自前線、邊境或敵方的有關情報編制而來,但亦將是錦軍暗衛的軍情傳遞渠道。塘站武職九名皆由錦衣衛充當,你着令各軍配合將最優秀的夜不收交給錦衣衛統領,優異者編入錦衣暗衛!”

一路小心翼翼走來的何琮自然不可能免俗,而今同樣會擔心自己摘他的烏紗帽,現在不摘他的烏紗帽自然是會對自己感恩戴德了。

劉瑾看到何琮已經將具體的設計方案看完,卻是知道這個事情不能外泄,便將那份方案又給收了回來。

“初八、十八,廿八,這三日上常朝!”

“陛下,請吩咐,臣願爲陛下粉身碎骨以報君恩!”何琮當即擦乾眼淚,顯得一本正經地表忠道。

“還坐什麼轎子,快跑過去啊!”

作爲忠於帝王的臣子,凡是遇上日食、月食現象,則要按慣例行救護之禮,拯救他們失德失政的帝王。

像現在,剛剛頒行的“軍政五策”、“早朝制度”和“放假制度”無疑是禍根,所以事後應當要進行“修政”了。

他出身在江浙普通的農戶之家,雖然經過努力考取了進士功名,但他這位人人羨慕的進士官亦是有着苦楚。

夜不收出關的人數通過都不會超過十人,很多其實是由來降的蒙古人充任,亦或者是有過蒙古生活經驗的漢人。

朱祐樘知道老祖宗其實留下豐厚的遺產,而今需要在邊軍沒有徹底腐化前,將曾經馳騁大草原的大明鐵騎從懸崖邊上拉回來。

……

雖然兵部、戶部和工部率先忙碌起來,但得知新的早朝制度和放假制度後,很多中下層官員的反應很積極地道。

一旦出現日食、月食這種天象,這都是帝王失德、失政的原因所致。

劉瑾來到何琮的面前,便將早已經準備好的一份方案遞給他閱覽。

從景泰五年開始,到現在的弘治元年,他能夠踏上宮道來到這個帝王的前面,卻是已經是花費二十多年的時間。

朱祐樘現在並不需要玩什麼手段,只需要對底下官員一鬆一緊便已經足夠讓他們知曉誰纔是帝王,顯得十分平靜地道:“何卿,你先起來!朕此番將伱單獨留下你,一則希望你今後用心辦差,二則是是跟你商討一項比較隱秘的軍事革新!”

雖然知道達延汗不太可能滲透到自己這裡,但爲了以防萬一,卻還是想將事情辦得隱秘一些。要知道,古往今來賣國的人着實是不少。

“陛下,老臣來救你了!”

若是有塘報系統的存在,雖然不可能讓這些武勳挺起脊樑,但亦會震懾這種貪生怕死的武勳不敢做如此丟人之事。

“臣一定要催促兩廠加緊生產!”何琮心裡暗自叫苦,但還是鄭重地表態道。

陳瓊等部堂高官聞訊紛紛走出各自的值房,在仰頭看到天空出現日食天象之時,心裡亦是涌起了一陣寒意。

“七月放假十日,這個萬壽節當真讓人期待啊!”

按大明王朝的制度:日食時,京城文武百官都要禮部救護。

正當各個衙門的氣氛顯得十分融洽之時,不和諧的事情終究還是出現了。

朱祐樘知道不管文官集團怎麼抱團,但自己已經將九卿廷推基本廢掉,而今算是拿回了人事任命權,所以真敢自己公開叫板的官員已經不多。

只是在兵部左侍郎何琮歸來的時候,位於東江米巷的兵部衙門顯得雞飛狗走般地忙碌起來,期間不斷傳出何琮的嘶吼聲。

“臣遵命!”何琮雖然不明白其中的深意,但已經感覺到這位帝王的那份雄心,當即便是進行表態道。

卻見天空竟然出現了日食天象,那個太陽遮蓋的面積只一點點地增加,正在朝着全日食的方向演變。

雖然這個時代同樣存在着軍情傳遞,但無論是收拾軍情的速度和傳遞速度都遠遠無法跟塘報系統相比,而塘報系統其實有利於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統治力。

“蒐集信息的塘兵有探子,遊擊,咦?錦衛暗衛?”何琮翻看着手裡的方案,突然不解地擡頭望向朱祐樘道。

“快,快到禮部!”

只是終究是底層的兵卒,能否施展自己的才華很大程度取決於邊將,但現在的邊將多是貪生怕死之徒,自然是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

“陛下今日厚臣,臣感激涕零,臣叩謝隆恩!”何琮的眼淚突然奪眶而出,顯得徹底臣服地跪拜道。

正是如此,若是誰敢阻止他打造神盾營,自然是不可能輕饒,而他確實希望兵部能夠儘快將重甲打造完成。

朱祐樘看到正事說完,顯得不厚道地進行施加壓力道:“何卿,神盾營的軍備務必要抓緊時間!”

朱祐樘給劉瑾遞了一個眼色,當即淡淡地開口道:“小王子對我大明已是虎視眈眈,而朝廷跟九邊的軍情傳遞還是太慢,所以朕要兵部車駕司增設塘報!”

“每月逢八舉常朝是啥意思?”

正月的京城,仍舊被白雪所覆蓋。

軍政五策有兩策歸戶部,戶部在李嗣的帶領下同樣忙碌開來,特別還需要物色派遣總督茶馬司的人選。

……

在看到日食出現的時候,各個衙門的官員紛紛宛如潮水般涌過向禮部,準備要行救護之禮拯救失政失德的帝王弘治帝。

卻是誰都沒有想到,剛剛纔準備頒行的軍政五策、早朝制度和放假制度,結果竟然遇上了日食天象,當真是天意莫測。

“賊老天,不帶你這樣玩的吧!”朱祐樘聞訊走出幹清宮,當看到那個慢慢被吞噬的太陽,亦是忍不住發出咒罵道。

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208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書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4章 一帝落百官肥?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552章 神秘青年男子的身份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訂閱求月票)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359章 天機紅顏,玄妙自解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405章 皇帝手握王炸難倒都眼瞎了?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75章 餘波7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467章 火燒白蓮,刀槍不侵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549.第547章 大王亮牌,禍降於世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第380章 步步爲謀,佈局天下第213章 帝設新考,狀元武魁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548.第546章 惡疾纏相,帝終出擊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第78章 治水求禹,風起南湘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第462章 帝遇故人,半璧江山第7章 帝崩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無私。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記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勝收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71章 餘波3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213章 帝設新考,狀元武魁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218章 再無廷和,王越獻策第472章 尿如飛瀑,滿朝皆震(求月票)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128章 真兇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415章 江南你是真該死啊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452章 黑幕終露,螞蟻智慧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132章 京城四駿,案情明快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127章 刺駕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第293章 大內索弓,漢城尚文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48章 西苑初駕,有監二十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國
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376章 語無倫次,九族累官第208章 帝之一怒,修二字書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4章 一帝落百官肥?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552章 神秘青年男子的身份第191章 血珠現世災難生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訂閱求月票)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359章 天機紅顏,玄妙自解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405章 皇帝手握王炸難倒都眼瞎了?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262章 帝陷規矩,放榜終至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75章 餘波7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467章 火燒白蓮,刀槍不侵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549.第547章 大王亮牌,禍降於世第210章 東海新督,有刑凌遲(求保底月票)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第380章 步步爲謀,佈局天下第213章 帝設新考,狀元武魁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548.第546章 惡疾纏相,帝終出擊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336章 官官相通,喬新有詞第182章 從馬廄走出的總督第17章 外朝內廷,忠奸難辯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第78章 治水求禹,風起南湘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第462章 帝遇故人,半璧江山第7章 帝崩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532.第530章 唐寅遇墨,帝心無私。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記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12章 登基之日,美不勝收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71章 餘波3第247章 開年第一聲雷第213章 帝設新考,狀元武魁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218章 再無廷和,王越獻策第472章 尿如飛瀑,滿朝皆震(求月票)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第292章 萬丈豪情,先建後朝?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128章 真兇第350章 勳戚懼風,百姓愛金第415章 江南你是真該死啊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452章 黑幕終露,螞蟻智慧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132章 京城四駿,案情明快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127章 刺駕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第293章 大內索弓,漢城尚文第289章 王炸兄弟,血流四月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48章 西苑初駕,有監二十第13章 給你機會,你不珍惜?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第260章 一招制敵,帝國起航第364章 銘窺世道,靜妃多動。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第312章 弘治新年消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