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題難答

“請如實回答!本廳此次是代表都察院詢問,若是查實你撒謊,事後必定嚴加追責!”王煜從莊伯常的反應看出端倪,便是沉着臉強調道。

在場的舉子看着莊伯常的異常反應,心裡便隱隱有了答案。

其實很多參與者心裡都很清楚,他們此次如此憤慨的真正原因哪裡是爲了伸張正義,而是希望將這一道題定義爲泄題。

只有這道題徹底被朝廷否決了,甚至定爲舞弊案,他們纔有可能被主考官錄取,而不是因爲這道題答不出來被打到落榜之列。

莊伯常知道都察院事後可以查驗自己的考卷,當即搭拉着腦袋:“學生稱讚呂不韋有儒家之風,並不曉得他是雜家領袖!”

這個答案明顯是牛頭不對馬嘴啊!

在場的舉子黯然一嘆,結合莊伯常跟唐寅的恩怨,又答錯了考題,此人的真正動機着實是值得商榷了。

有關唐寅舞弊的案子,他們最大的理由是徐經有錢,而且到宋澄的府上拜訪。只是有幾個赴京的考生真是寒門子弟,誰到了京城不到自己同鄉高官那裡拜碼頭?

宋澄是有名的油鹽不進,之所以肯見徐經和唐寅不見得是爲了賣題,可能僅僅是想要提點,特別唐寅給人的印象是“其人輕浮,恐終無成”。

“你跟戶科給事中華昶同爲常州府人士!據我們都察院所查,你跟他乃同窗好友,且在應天鄉試同科高中,只是華昶在弘治九年金榜題名。此次華昶上疏彈劾科場舞弊,可是受你鼓動?”王煜問出最後一個問題,滿臉嚴肅地詢問道。

同窗好友,一同登科?

在場的舉子紛紛張大嘴巴,顯得十分驚訝地扭頭望向了莊伯常。

如果一切都是真實的話,那麼這場風波恐怕並非科考舞弊,而是這個其貌不揚的常州府舉子的造謠誹謗。

在這場科場舞弊風波中,並不是沒有聲音對這個所謂的科場舞弊案產生質疑。

且不說宋澄有着宋青天之名,哪怕有點錢財的徐經真的從宋澄那裡買到了考題,那麼他憑什麼跟唐寅共享呢?

要知道,越少人知曉考題才越安全,這種涉及砍頭的舞弊案更是不宜外漏。

若他都願意跟赴京途中才結識的唐寅分享考題,那麼他又有什麼理由不透露給那幾個同窗好友,而唐寅又因何不將考題分享給好友祝允明等人呢?

如此的種種疑點,導致很多理智的考生並不相信本屆科場舞弊,特別不可能僅限於這兩個人得到考題。

如今莊伯常跟唐寅有舊怨,在考試上發揮失利,那麼確實有充足的理由造謠誹謗,甚至是他慫恿自己昔日的同窗好友華昶上疏彈劾。

到了這一刻,真相似乎就在眼前了。

“莊伯常,本廳跟你直說了吧!華昶方纔被我們帶回了都察院,現在就看你們誰先開口了!”王煜亦是有手段的老辣搜查官,當即故意透露口風道。

在鐵證如山的事實面前,莊伯常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

莊伯常突然雙膝跪地,帶着哭腔求饒道:“大人,學生只是因爲落榜心中不忿,纔會做出這樣的糊塗事。求大人開恩,給學生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啊?真是造謠啊!”

“搞了半天,竟然是此人引起的!”

“晦氣!咱被他當槍使了,虧我這些天到處呼朋喚友!”

……

在場的舉子看到莊伯常招供,當即知道自己確實是輕信了莊伯常的話,所以纔有了今天這場科場舞弊的輿情。

王煜看着跪在地上的莊伯常,雖然他能體會到落榜者的失落和絕望,但更加痛恨這種無中生有中傷真正天才的庸才:“莊伯常,你不僅造謠誹謗他人,而且編造科場舞弊,更是夥同戶科給事中華昶擾亂朝局,跟我回都察院接受調查吧。”

說着,大手一揮,兩名都察院檢查廳的人員當即上前抓人。

莊伯常整個人癱軟在地,卻是知曉自己的前程是真的完蛋了。

原本這種造謠誹謗的事情時常出現,但現在的弘治朝早已經立於法令,此次對莊伯常進行處罰亦是按律辦差。

京城這場甚囂塵上的科場舞弊爭論,隨着都察院介入將造謠之人繩之於法,這場輿情很快便平息下來。

這一刻,歷史正在慢慢偏移出原來的走向。

十日後,順天貢院大門緩緩敞開,會試的閱卷已經徹底結束,亦會在同一天進行放榜。

身上披着大紅花的衙差奔走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中,帶領敲敲打打的隊伍報喜,而京城的百姓紛紛前去向新貢士老爺討要彩頭。

由於大明會試的錄取人數已經擴員到六百名,所以錄取率是大大提升。

祝允明是弘治朝擴錄的受益者之一,在這場會試中考取了四百多名的名次,雖然成績靠後,但已經打破命運枷鎖拿到參加殿試的入場券。

原本此次最被看好的王守仁,在此次會試中考取了會試第二名,而第一名並非口口聲聲連中三元的唐寅,而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廣東舉子倫文敘。

若說唐寅非富非貴,那麼倫文敘的情況其實更加糟糕。

唐寅的父親起碼是在蘇州城開小酒館,但倫文敘的父親倫顯務過農,做過傭工,後以撐渡船爲生,收入僅僅只能養家餬口。

由於家境不好,小時候的倫文敘沒錢讀書,所以他的啓蒙老師就是父親。倫顯在閒暇之餘教倫文敘寫字讀三字經,以及吟誦唐詩宋詞,而這已經是“傾囊相授”。

七歲時,因倫文敘常到村內一間私塾門外偷聽,塾師因此備受感動,免費收他爲學生。

因聰慧好學,倫文敘八九歲已能詩文,長於對聯,私塾每試必列前茅,有“神童”、“急才”、“鬼才”之稱。

十歲那年,塾師年老病逝,亦是失去免費讀書之所,倫文敘因而輟學,但仍一面賣菜操持餬口,一面專心鑽研經典。

因有神童之名,且長於對聯。西禪寺僧人見他前來賣菜,便提出一個條件:我們寺裡的面賢殿尚缺一副對聯,這副對聯要恰合一百的數目。

倫文敘請和尚取來紙筆,沉思片刻即寫就一聯:“杏壇七十二賢,賢賢希聖;雲臺二十八將,將將封侯”。

因賣菜常顧不了午飯,一家粥店的老闆憐其年幼,惜其才,於是就天天買倫文敘一擔菜,並要他送到粥鋪。

在倫文敘把菜送到粥鋪時,老闆就會把用剩的豬肉丸、豬粉腸、豬肝生滾白粥,然後再放些姜蔥等免費請他吃,權作午餐。幾年過去了,倫文敘天天在粥鋪吃粥,因此對老闆十分感激。

後來,新任兩廣總督吳琛到任,亦是出對聯對倫文敘進行考學:“一介寒儒,攀龍、攀鳳、攀丹桂。”

只是吳琛話音剛落,倫文敘的下聯就已經出來了:“三尊寶佛,坐鰲、坐象、坐蓮花。”

吳琛對倫文敘的急才讚不絕口,聽聞倫文敘少年失學,深感惋惜,立即賞白銀五十兩,資助倫文敘繼續完成學業。

若說唐寅是天才的典型,是老天追着餵飯的典範,那麼窮苦出身的倫文敘則是用自己對學業的執着打動了上蒼。

先遇到一個不收他束脩的啓蒙先生,又碰見慷慨資助的兩廣總督吳琛,這才讓他的學業得以繼續下去。

只是人生並不可能一帆風順,雖然他在廣東早早考取了舉人的功名,但在會試亦是失利了兩屆,而今是他的第三次應試。

“捷報廣東廣州老爺,倫諱文敘,高中己未科會試第一名會元,金鑾殿上領班面聖!”報子的聲音在北京城中響起,竭盡全力地高喊道。

誰都沒有想到,此次竟然是籍籍無名的廣東舉子倫文敘薄積厚發,竟然讓他奪得會元,成爲最爲耀眼的存在。

倫文敘看到自己所追求的功名終於來臨,亦是忍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由於新科會元倫文敘出身貧寒,又非主考官刑部尚書宋澄的同鄉,甚至兩個人壓根沒有交集,自然沒有舞弊的輿情。

唐寅經歷了舞弊風波,整個人明顯成熟了不少。

雖然他註定無法完成連奪三元的豪言壯語,但此次會試拿到第三名,這個成績亦已經是十分厲害了,更是即將成爲官場中人。

時間如白駒過隙,三月已經過半。

明朝殿試最初規定的時間是三月初一,在成化八年正月底,剛被冊封兩個月的悼恭太子朱祐極薨,所以影響當年的會試和殿試舉行時間。

由於當年的殿試時間從三月初一推遲到三月十五日,所以朝廷亦是將這個殿試新日期定式,沿用至今。

晨光初照,紫禁城的金碧輝煌在朝陽的映照下更顯莊嚴。

午門大開,文武百官在尹直和王越兩位大佬的帶領下,正緩步走進這座皇城。

在覈對身份後,六百名貢士隊伍分成三列,在會試前三貢士的帶領下,他們跟隨禮部官員踏入了象徵權勢的皇城。

進入皇城,往往代表着階級的躍升,他們六百人將完成由士到官的轉變。

倫文敘神色自若,王守仁眼神堅定,唐寅則面帶微笑,他們自信地穿過重重宮門,終於來到華蓋殿前的考場外。

弘治皇帝並不會出現在考場,六百名考生按流程進入考場。

隨着內閣大學士賈俊宣佈殿試開始,炮禮響起,宮樂再起。

因殿試以策取士,所以儀式上仿唐宋。衆新科貢士席地而坐,面前是一張古案,分殿南北兩側,遙遙相對。

王越等監考官在華蓋殿的兩側,由於這是一個露天考試,所以考生的全部動作是盡收眼底。

其實到了這一步,科場作弊幾乎不可能了,畢竟殿試不會淘汰考生,只是定他們的名次。若是爲了名次便冒險作弊,這樣做的風險和收益嚴重不對等。

當然,他們都有一顆考取狀元的心,很多考生都憋着一股勁其實通過殿試“逆風翻盤”。

殿試所用的紙張十分講究,紙片雪白如玉,整整精裱九層,寫在這種紙張哪怕傳世千年都不朽,讓考生更加的莊重。

“此次殿試文體不限八股,開始吧!”內閣首輔尹直主持考試,當場宣佈一個新規則。

其實他們亦是慢慢意識到八股文的不足,雖然八股文能夠保證公正,但過於重視文體格式,反倒讓人才畏首畏尾。

原本是一個可以在戰場大殺四方的猛將,結果受到規則所限,每次出招都只能是“左一刀,右一刀,屁股扭扭”,最終連普通士兵都不如。

有鑑於此,早在上上屆開始,殿試便已經不限八股文體了,而效果是顯而易見,選出了更加務實的人才。

隨着試題派發下來,大家突然間傻眼了。

第一道題目,而題目只有十個字:“何爲國之棟樑?”

面對這一道古怪的題目,大家不由得大眼瞪小眼。

唐寅看着這個題目後,卻是自信一筆,當即落筆作詩:“讀盡天下九州賦,吟通海內五湖詩。月中丹桂連根拔,不許旁人折半枝。”

狂,自然是有狂的資本,而最厲害那個人自然便是國家棟梁,而他唐寅便是這麼一號人。

只是這個問題自然不可能有固定的答案,唐寅是他的一種見解和觀點,而其他人又是另一種見解。

接下來的第二道考題,哪怕唐寅的臉上都顯得十分精彩。

“本朝已增設南洋總督府、東海總督府、印度洋總督府和美洲總督府,今澳洲總督府已在籌備,然各府需年輕之官員助守各洋,汝將爲新科進士,可否接受遠離故土千里、萬里、十萬裡到海外任職乎?(注:能接受者,吏部將着重安排)”

這……

在場的考生看到這道題目,明明是一道非常簡單的選擇題,但此刻筆尖異常的沉重,很多考生的臉頰更是滑過一道汗水。

其實誰的心裡都十分清楚,考官自然是希望能夠看到他們的答卷是接受海外任職,而且選擇這個答法的成績有助於殿試名次的提升,但……這個答卷交出去是有可能真被吏部安排到海外就職!

第72章 餘波4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439章 再使大內,亮至尊牌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第172章 皇帝越來越成熟了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325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騎兵遇到了剋星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第551章 海上歸客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騎兵遇到了剋星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第131章 東廠酷刑,劉吉教徒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476章 五百萬兩的真正意圖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557章 明版西部大開發第171章 朝堂的爭鬥要蔓延了第6章 太子入宮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55章 京山風波2(求月票)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240章 軍功封爵第三文臣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434章 擒賊擒王,文明碰撞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571章 父皇喊你回家吃飯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69章 餘波1第176章 王砍頭持刀入洪都城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158章 仁壽有月,王越奏官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139章 收網行動1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359章 天機紅顏,玄妙自解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將士第406章 咱們一起拯救大明吧?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6章 太子入宮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第380章 步步爲謀,佈局天下第5章 漩渦外的太子府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299章 王越行正,脫羅計奇第158章 仁壽有月,王越奏官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432章 江南奪寶,帝爲小兒第59章 京山風波6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58章 京山風波5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86章 科道營救,王相獨支
第72章 餘波4第51章 意料之中的廷推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521.第519章 誰是那個背後捅刀之人?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第407章 世間再無家家皆淨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439章 再使大內,亮至尊牌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20章 晨起乾清,天心難測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15章 鹽法蟲害,天子揮棍第172章 皇帝越來越成熟了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第457章 白銀溺器,犬咬銀主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325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騎兵遇到了剋星第338章 君臣佳話,萬安有禮第551章 海上歸客492.第490章 南下的蒙古騎兵遇到了剋星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第131章 東廠酷刑,劉吉教徒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476章 五百萬兩的真正意圖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557章 明版西部大開發第171章 朝堂的爭鬥要蔓延了第6章 太子入宮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55章 京山風波2(求月票)第300章 欲速不達,謀世君臣第240章 軍功封爵第三文臣第318章 弘治三年春天的小苗第434章 擒賊擒王,文明碰撞第149章 春耕在即,武勳有謀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571章 父皇喊你回家吃飯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69章 餘波1第176章 王砍頭持刀入洪都城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158章 仁壽有月,王越奏官第401章 天機玄妙的另一種解法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139章 收網行動1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540.第538章 後宮新勢,斷案光速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359章 天機紅顏,玄妙自解528.第526章 朝事遇難,喜恩獻策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244章 年關前的最後一炸第238章 忠君的三千將士第406章 咱們一起拯救大明吧?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144章 越砍直狠,南有神機第221章 朝無大夏,雷霆暴擊。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6章 太子入宮第353章 地產宰相,曾奪文運?第380章 步步爲謀,佈局天下第5章 漩渦外的太子府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299章 王越行正,脫羅計奇第158章 仁壽有月,王越奏官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432章 江南奪寶,帝爲小兒第59章 京山風波6第243章 論政的嚴重後果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58章 京山風波5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86章 科道營救,王相獨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