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

夜幕降臨,秦淮河上燈火通明。

“凡敢將我族女子販賣海外,籍沒兇徒家產?女子一年不歸滿門皆誅”

隨着這一道朝廷新鮮出爐的政令傳開,南京城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官紳顯得是震驚不已。

如果說廢除銀本位制是要吞噬他們多年積攢的財富,那麼朝廷最新這一道政令,卻是打破男權主義至上的理念。

當然,朝廷這道政令其實是有針對性的,而矛頭正是指向如今風頭最盛的江南商號。

江南商號爲了迅速打開日本市場,跟日本各個大名建立友好的關係,所以他們的高層亦是有意通過女人外交。

大明皇家不和親是爲了所謂的面子,但江南商號終究是商人爲主,卻是並不在意這些面子,更在乎實實在在的釐子。

像李沂、鄭劼和昊侯天都是風流成性的公子哥,即便是自己所疼愛的妾室,對那些想要交好的大名亦是說送便能送。

若朝廷的這一道政令在江南貫徹的話,不僅風流成性的侯昊天和李沂遭殃,整個江南商號大部份人都難以存活。

倒不是他們販賣了那麼多的女人,而是他們爲了在九州島籌建江南紡織廠,從江南“拐賣”很多的女織工前往。

當然,這些女織工送到九州島後,他們其實並不打算再將她們接回來,卻是跟他們拐賣到日本並沒有兩樣。

正是如此,廢除銀本位制的政令不能實施,而這一道最新的政令更不能在江南推行。

“暴君是真的狠啊!”

“何止狠,簡直慘無人道!”

“咱們跟京城那邊合作,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除掉暴君!”

……

夜遊秦淮河的一艘畫舫上,這裡已經聚集一幫氣勢不俗的中老年人,他們正咬牙切齒般地商討起來。

雖然弘治皇帝的名聲在底層百姓羣體中越來越好,但在他們官紳階層的眼中,卻是比商紂王還要可恨。

面對暴君弘治的步步緊逼,面對可能到來的災難,江南商號並不打算屈服,而是選擇了一條抗爭的道路。

按說,大明皇帝是共享太平之福的最大受益人,卻是不該對他們步步緊逼,但偏偏大明皇帝出了一個異類。

若弘治是一個志大才疏的皇帝還好,偏偏登基五年早已經羽翼豐滿,更是明着將大刀斬向了江南。

正是如此,他們現在想要化解即將到來的屠刀,最有效的方式是解決紫禁城的那位,只有讓那位皇帝死去方能迴歸共享太平之福的模式。

“好,咱們跟京城那邊通力合作!”坐在首桌的黑袍人滿臉的凝重,卻是突然做出最終的決定道。

南京左侍郎侯瓚亦在其中,原本他對加入江南商號還有所猶豫,但如今知道只有加入江南商號方能覓得一線生機。

這一夜,江南顯得更加的波雲詭譎。

除了跟北京城那邊取得聯繫和合作外,江南商號並不打算坐以待斃,而是發動自己的力量對新政令進行阻攔。

“聖人有云:唯女子與小人能養也!”

“因一個女子便滅人滿門,自古聞所未聞也!”

“若是該女子意外身死於海外,誰又能說得清楚?”

……

江南商號很快會鼓動那些大儒出來,通過他們在讀書人羣中的影響,便進行輿論來阻止朝廷的這一項政令。

“如此暴政,當不從!”

江南大儒婁椋第一時間站出來,顯得旗幟鮮明地反對道。

婁椋師從大儒吳與弼,爲景泰五年的舉人,雖以舉人入仕,但沒過幾年便辭官回家閉門著書立學。

從名師,棄官場,著書立學,這是作爲大儒最重要的“品質”,結果婁椋全佔了,所以對他推崇和膜拜的讀書人是數不勝數。

現在他站出來表態,自然可以影響很大一部分的讀書人。

“鑑前古之興亡,明當時之成敗!”

“政當以百姓爲先,救濟斯民也!”

“圓不失規,方不失矩,爲政不失其道!”

……

面對這道最新出爐的政令,一大幫讀書人紛紛表明了自己的立場,更是在有心人的蠱惑之下圍了江寧縣衙。

在任何時候,輿論往往都是制勝的法寶。

江南官紳集團十分擅於利用這一股力量,試圖通過宣揚男權的方式,從而激發讀書人反對政令的情緒。

六月的南京,此時顯得十分的悶熱。

南京都察院,後宅。

王越在年初便下江南,因遭到暗箭受傷,便一直留在南京養傷和養病,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呆在這裡。

堂堂的閣老下到地方,而且還兼任最有權勢的南直隸總督,自然是受到各方面的巴結。

王越到南京以來行事十分的低調,即便是魏國公前來求見,亦是僅僅跟魏國公見了兩回。至於其他的高級官員,基本都是被拒之門外。

只是今日顯得頗爲意外,一個身穿六品官服的中年男子來到了後宅。

“下官江寧知縣海寬拜見王閣老!”海寬跟胡軍來到這個涼亭中,當即向王越規規矩矩地見禮道。

雖然他信奉的是君子羣而不黨,但唯有面對這個在邊關建功立業,在揚州屠盡鹽貪的閣老心生敬意。

王越雖然已經年邁,但腰桿挺直,雙眼顯得炯炯有神,擡眼打量了海寬,便將手輕輕一擡道:“海知縣,請坐!”“謝閣老!”海瑞這才規規矩矩地入座,同時打量眼前這個名動天下的王砍頭。

跟很多人所描述的殺人魔頭不同,王越是北方魁梧漢子的身板,只是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紋理,整個人反倒透着幾分和藹可親。

只是讓他微微有所不解,自王越來到南京城以來,一直都是對外稱病不見客,但眼前的王越並沒有病人的模樣。

王越端起桌面上的茶杯,這才微微一笑地道:“海知縣可是覺得本閣老不似病人?”

“下官不敢揣測!”海寬雖然是這樣想的,但還是規規矩矩地道。

王越喝了一口茶水,望着海寬的眼睛道:“不瞞海知縣,南京反倒是一個養病的絕佳之地,本閣老在南京其實一直都是詐病!”

原本在京城自己渾身不適,但來到這南京城,反倒讓他的身體日益好轉。即便現在皇帝讓他遠赴邊關,亦是能夠騎馬殺敵。

只是爲了減少不必要的應酬,亦是想要麻痹敵人,所以他對外一直稱病。

“詐病?王閣老,那次遇刺亦是詐的嗎?”海寬的眼瞳微微收縮,顯得十分好奇地詢問道。

王越將茶杯輕輕放下,卻是輕輕地搖頭道:“上次遇刺倒是真的!正是那次刺遇,本閣老才被迫退回南京養傷,但裝病是後面的事情了!”

“王閣老,您此舉是意欲何爲?”海寬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卻是疑惑地詢問道。

王越輕嘆一聲,便是苦澀地道:“此事容後再說!此次將你叫過來,只是希望你推遲到李沂的審訊!”

“這又是爲何?”海寬聽到這個要求,當即便震驚地瞪起了眼睛。

若說王閣老詐病或許有其他的考量,但阻止他審訊李沂,那就不得不讓他產生一些不好的懷疑了。

雖然現在江寧縣衙被圍,但這個舉動反而更加證明李沂存在嚴重的問題,正是的乘勝追擊的絕佳時機。

只是現在王越突然站出來阻攔,即便王越的名聲已經名動天下,但亦不該阻止自己爲皇帝清查害羣之馬,更不該庇護李沂那種惡徒。

正是這時,雷鳴拿着一封書信匆匆走了過來。

王越打開了剛剛送來的書信,在看到信中的內容的時候同,先是微微一愣,而後卻是輕輕地嘆息了一聲。

雖然他亦想像當年那般手持尚方寶劍大開殺戒,但如今的情況過於特殊,所以一些事情還得爲了大局着想。

海寬看着這個看似普通的信件,卻是隱隱間知曉這信的主人非比尋常。

王越將書信小心翼翼地放進袖中,這才認真地道:“海知縣,你以爲小小的江南商號真能讓朝廷如此費勁嗎?”

自今年他跟尹直下江南以來,不管是他所管轄的南直隸,還是尹直開局便破局的浙江,至今都顯得比較平靜。

他們之所以遲遲沒有大的動作,並不是他們真的無法動江南,而是江南的情況比想象中要複雜很多。

“陛下雄才大略,閣老聰慧能幹,下官對此亦是十分困惑!”海寬亦是說出自己的疑惑,但話鋒一轉:“下官今爲江寧知縣,不敢做逾越之事,並不敢胡亂猜測朝廷的圖謀。今朝廷政令已下,而李沂又涉嫌觸犯新政,即便如今縣衙被南直隸的士子所圍,但下官亦當盡忠職守!”

王越認真地望着海寬,顯得語重心長地道:“本閣老知曉你是一個稱職的地方官,亦能夠爲百姓伸張正義。只是李沂不僅僅將小桃紅丟在日本九州島,而且還是黃金案的元兇,所以我這邊還需要更周密的部署和準備!”

“王閣老,您一直詐病在此,敢問此舉可是陛下的安排?”海寬心裡微微一動,忍不住進行打聽道。

從種種的跡象表明,紫禁城的那位其實正在下着一場大棋局,而對手恐怕是要將整個江南官紳集團一網打盡。

王越之所以讓他推遲對李沂的審判,恐怕亦是爲了配合紫禁城的那位,亦是爲了更長遠的大目標。

他並不是一個只認死理的迂腐之人,若是朝廷是爲了長遠打算,那麼他自然亦得乖乖配合王越的行動。

王越卻是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淡淡地說了一句:“有些事情還不到你參與其中!今朝廷有朝廷的謀劃,本閣老讓你推遲對李沂的審判,亦是因爲有深遠的考量!”

“閣老既已有遠計,下官自當從命!”海寬知曉對方本不必跟自己說這些,當即規規矩矩地領命道。

雖然他無法猜透上面的具體謀劃,但王越在南京詐病,而今皇帝又適時拋出了新政令,分明一直針對江南官紳集團步步爲營。

他其實亦是覺得小打小鬧還真無法解決江南的問題,唯有將他們的罪行揪出來,對他們打得傷筋動骨才能長記性。

今日本擁有海量的銀礦,朝廷廢除銀本位制捍衛的是民族利益,結果這幫人爲一己私利竟然公然抵抗朝廷政令。

海寬雖然對新幣同樣存在一定的擔憂,但想到紫禁城那位英明神武的帝王,卻是知曉只能好好輔助這麼一位帝王,大明王朝纔可能走向真正的強盛。

王越對海寬的表態很是滿意,便微微一笑地道:“海知縣,你只要先扣着人,侍時機成熟,老夫會將罪證送上!有老夫在此,你亦不需要畏懼任何人!”

“下官聽憑閣老調遣!”海寬自然是滿口答應。

王越將海寬打發離開,正是因爲欣賞海寬才特意叫過來說這麼多,不然他其實一句話便可鎮壓一切。

至於推遲李沂的審判,僅僅是爲了配合上面的大行動,亦是爲了引出江南更大的大魚,從而能夠做到一網打盡。

“閣老,不知有何吩咐?”

侍海寬剛剛離開,一個身穿鬥魚服的青年男子被苟火旺帶了過來。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一度遭到弘治帝貶謫的錦衣衛牟斌。因在北京表現出色,在王越和尹直南下之時,他亦是被弘治親自委任南鎮撫司指揮使一職。

王越上下打量着牟斌,顯得開門見山道:“老夫秘密召見海寬的事情,想必會有人透露出來,所以請你幫助盯着南京都察院!”

“王閣老,你懷疑你身邊有內鬼?”牟斌先是一愣,顯得十分震驚地道。

王越端起桌面上茶水,慢悠悠地喝了一口道:“正是,所以此次老夫才麻煩你們南鎮撫司,幫老夫將內鬼揪出來!”

“卑職遵命!”牟斌知道事情非同小可,當即便是鄭重地點頭。

王越看着南鎮撫司指揮司牟斌大步離開,亦是不由得長嘆一聲。

雖然他心裡已經有了懷疑的人選,但爲了妥善起見,他還是決定設下陷阱。亦或者,沒有真正地人贓並獲,自己仍舊不相信內鬼的身份。

正當朝廷步步爲營的時候,而江南官紳集團的內部竟然率先爆發了衝突。 

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藍圖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102章 萬民送行,王越再詩第476章 五百萬兩的真正意圖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第7章 帝崩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435章 功敗垂成,秦淮起風第66章 陛下,臣沒教啊!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405章 皇帝手握王炸難倒都眼瞎了?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128章 真兇第393章 妥協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485.第482章 一樹千獲的耕藉禮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22章 糊塗有福,帝王不庸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第102章 萬民送行,王越再詩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307章 初雪501.第499章 弘治最終還得瘋狂挖金第308章 小驚喜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564章 五年後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564章 五年後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571章 父皇喊你回家吃飯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559章 弘治十六年的漂亮一斬!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第295章 雷擊逆臣,帝國遇劫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503.第501章 美洲新總督遇上天崩開局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393章 妥協第200章 風起西南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571章 父皇喊你回家吃飯
第57章 京山風波4第553章 君子不畏宵小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514.第512章 人類的大災難降臨了511.第509章 比明軍更可怕的存在!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第464章 冤呈天子,官官相護?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藍圖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310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第209章 帝遣使擇,誰能爲後?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274章 華夏少年,命不由天第381章 血染九族,至材當賞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202章 帝敲百官,牟斌言忠第102章 萬民送行,王越再詩第476章 五百萬兩的真正意圖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335章 首輔已老,國債有阻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第7章 帝崩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435章 功敗垂成,秦淮起風第66章 陛下,臣沒教啊!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405章 皇帝手握王炸難倒都眼瞎了?546.第544章 忠義難全,外妾窺心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128章 真兇第393章 妥協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第106章 北元新勢,帝斬侯貪485.第482章 一樹千獲的耕藉禮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502.第500章 萬國的使臣迎來了反哺時刻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22章 糊塗有福,帝王不庸551.第549章 青史惡名,有宮太孫第454章 天子降臨,官念烏紗。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第102章 萬民送行,王越再詩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307章 初雪501.第499章 弘治最終還得瘋狂挖金第308章 小驚喜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340章 王越出擊,官滑如油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107章 血濺刑臺,帝聞噩耗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564章 五年後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233章 軍魂(求訂閱求月票)第564章 五年後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571章 父皇喊你回家吃飯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559章 弘治十六年的漂亮一斬!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第295章 雷擊逆臣,帝國遇劫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503.第501章 美洲新總督遇上天崩開局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393章 妥協第200章 風起西南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571章 父皇喊你回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