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

五月的大草原,顯得綠意盎然。

大同的邊牆橫亙在這片大草原之上,經過開鑿的石塊和燒製的城磚組成一段長達三百多公里的長城,成爲大明抵禦蒙古的最強防線。

“殺!”

“殺!”

……

茫茫的大草原突然殺氣沖天,兩萬騎兵宛如餓狼一般,手持蒙古的彎刀策馬朝大同這邊的城牆而來。

由於長年狩獵,加上如今蒙古諸多部落征戰不斷,這幫身經百戰的蒙古騎兵身上瀰漫着肅殺之氣。

令人十分意外的是,領兵的竟然是一個身材結實的少年,眼睛充滿着殺意奔向了城牆而來道:“殺!”

經過歲月的侵蝕,這一條長達三百多公里的城牆在某些地方已經漸漸出現潰口,宛如一段水壩出現了缺口般。

偏偏地,這種潰口總是不合時宜出現,且修補需要花費大力氣和錢財,故而成爲蒙古騎兵的突破口。

“怎麼辦?”

大同的將士雖然已經提前探到草原的動靜,但看到朝着這裡飛奔而來的蒙古騎兵,亦是不由得驚慌地道。

儘管他們近些年沒少跟蒙古交鋒,但面對如此大規模的進犯,卻是十分罕見的情況。即便宣府軍會前來支援,但亦是僅僅在來的路上而已。

“怎麼辦?”

大同巡撫左鈺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頭子,正眯着眼睛看着捲起滾滾煙塵的蒙古騎兵,雙手不由得顫抖起來。

雖然他入仕已經三十餘載,曾經在地方平定民變,但從來沒有獨面蒙古騎兵的經歷,更別說是這種大規模的騎兵寇邊了。

一個處理不當,不僅是他項上人頭不保,而且還有可能累及家人。

左鈺原本還貪圖權勢,只是現在的新君是一個重實務的君主,而自己註定很難得到重任,不由得後悔自己爲何不早些遞辭呈回山東老家享福。

“兄弟們,準備迎戰!”大同副總兵陳堅雖然意識到此次事態十分嚴重,但還是第一時間組織大同將士進行防禦道。

在這一刻,他多麼希望歷史可以重來,將時間直接撥回到王越和汪直主政的時期。

那個時候,大同不僅擁有悍不畏死且精明的兩位主帥,而且兩千精銳還沒有被大同監軍太監蔡新和大同勳貴總兵許寧坑死,可謂是將強兵壯。

憑那時的配置,何須懼怕這幫韃子?

即便他們大同真要跟蒙古騎兵開戰,那亦能重挫來犯之敵,憑藉大明的家底更是可以再次直搗蒙廷。

只是造化弄人,他們大同最有軍事才能的兩位主帥在東南任職,而兩千的精勇之士已經成爲了亡魂。

“殺啊!”

蒙古的兩萬騎兵離潰牆越來越近,那一把把高舉的腰刀閃現白色的光芒,仿若一股鐵流朝這裡涌來。

大同巡撫左鈺的嘴巴哆嗦,卻是突然做出決定地道:“退,咱們退回鎮城,再……再與之周旋!”

在這一刻,他已經感到了害怕,早前的勇氣早已經是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沒有汪直的勇氣,沒有王越的軍事才能,此刻僅僅只是想到貪生怕死的蔡新,卻是知道龜裂在鎮城中可以保命。

“巡撫大人,咱們可以藉由此處的地利防禦,不宜急退傷士氣,還請三思!”大同副總兵陳堅沒想到左鈺這般貪生怕死,當即便站出來勸阻道

“此處地勢平衍,寇至無可御,本官領主軍返回鎮城以守大同無恙,你在此負責防務!”大同巡撫左鈺看着這裡並沒有山體地勢之利,當即便是溜之大吉地道。

兩位參將都是左鈺的心腹,且同樣害怕蒙古的鐵騎,當即便欣喜地護送左鈺返回鎮城。憑藉鎮城的城牆,可以保他們萬無一失。

大同無恙?

大同副總兵陳堅看到無法阻攔左鈺離開,臉上不由得泛起苦澀的微笑。

左鈺要保的其實是烏紗帽,他選擇屯兵於大同鎮城,自然不用擔心蒙古騎兵。憑藉大同城牆的堅固,蒙古騎兵壓根不可能攻下來。

“大同無恙”僅僅是“大同鎮城無恙”,但大明周邊的地區卻無法獨善其身,必定又得遭到韃子的搶掠。

陳堅知道自己所守的潰牆不能失守,當即便扶刀怒目望向來犯的蒙古騎兵,打算跟靼韃部殊死一戰。

且不說早前所結下的種種仇恨,單是在四年前的那一筆血債他們大同將士就要跟靼韃部不共戴天。

籲!

達延汗在離城牆僅僅只剩下幾百米的地方勒緊馬繮,正虎視眈眈地望向那個潰牆口子,同時望向如臨大敵般的明軍將士。

他本是一個遺孤,由於身上所流的是黃金家族血統,所以被滿都魯的遺妻滿都海哈屯接納。在迎娶滿都海哈屯後,年僅七歲的他便繼承汗位。

從一個籍籍無名的遺孤到蒙古最大勢力的可汗,這種際遇簡直像是一場夢。

早年前,他是被妻子滿都海哈屯綁在背後作戰,這讓他混得十分靚眼的戰功。現在他已經是十四歲的少年,所以擁有了獨立作戰的能力。

此次他親自率領兩萬騎兵前來,算是他真正的獨立領軍作戰,而矛頭正是指向這個實力強勁的中原王朝。

“弟兄們,驅除胡虜,揚我國威!”

大同副總兵陳堅看到已經兵臨城下的達延汗,當即便鼓舞士兵地大聲道。

“驅除胡虜,揚我國威!”大同將士並沒有受到大同巡撫左鈺撤退回鎮城的影響,當即便紛紛響應地道。

出生在這片土地上,他們世世代代都註定要成爲軍人,更需要跟蒙古作戰。經過這麼多年的交鋒,早已經積下了血海深仇。

所幸,現在開中法已經得到恢復,他們並不需要過度地爲軍需所擔憂,而今其實具備跟蒙古騎兵作戰的能力。

咻!

正是這時,達延汗派出一匹快馬朝着這裡飛奔而來,在近處當即彎弓搭箭,便朝天空射出了一支箭。

不愧是馬背上的民族,那一支箭不偏不侈地落在了城牆上。

陳堅初時以爲是蒙古大舉進攻的信號,但很快便注意到那支箭帶着東西,等部下送過來才知道是一封錦書。

錦書是絲質,而上面用漢字和蒙古字所書,竟然還有着一個大元玉璽印。

“我們此番前來並不是要進犯大明,而是要求兩國通貢互市!我們大汗說了,六月十五日再來,等大明皇帝的聖旨來複!”一個蒙古首領顯得十分倨傲,便對着城牆進行喊話道。

陳堅手裡拿着錦書,便認真地說道:“六月十五日,這個時間太過於倉促了!”

“本汗不是來跟你們商量的!六月十五日,是戰是和,等你們大明皇帝答覆,咱們走!”達延汗的下巴擡起,顯得滿臉倨傲地道。

雖然此次足足率領兩萬騎兵而來,但主要是要恫嚇大明皇帝,逼着大明皇帝承認自己大元皇帝的身份,同時開啓兩國間的通貢互市。

儘管他想要恢復先祖的榮華,重新入主中原,但現在的情況根本不允許。

首先是蒙古內部。雖然自己是黃金家族的後代,亦是翦除同部的太師癿加思蘭、亦思馬因,但像異姓領主乜克力部一直反對蒙古統一。

其次是外部問題。雖然他們得知大同的兩位主將王越和汪直先後被調離,滿都海哈屯便趁機派兵進犯,只是利用十騎充當誘餌便將愚蠢的明軍誘出了自己的伏擊圈,但大明終究擁有王越和汪直之流,且明軍採取防衛的戰略僅僅只能洗劫府城周邊的村落而已。

最後是物資問題。在經歷這麼多場的蒙古統一戰後,他們的物資消耗十分嚴重,故而需要用馬匹大明換取物資渡過難關。

正是如此,他跟滿都海哈屯希望將精力放在統一內部上,逼迫大明承認自己天元大可汗的地位,同時通過大明完成物資補給。

說着,達延汗並不理會大同副總兵陳堅的反應,當即便帶着兩萬騎兵北歸,顯得是來去匆匆的模樣。

只是可惜,已經嚇破膽般的大同巡撫左鈺壓根不敢留在這裡應戰,而是宛如縮頭烏龜般躲回銅牆鐵壁般的大同鎮城。

大同鎮城周長十三裡,高四丈二尺,壕深四丈五尺,以磚外包,設四門:東曰和陽、南曰永泰、西曰清遠、北曰武定,四門外均有甕城。

由於這些的軍戶和邊民衆多,故而這座城具備座城和邊防重鎮的雙重規格,而大同巡撫衙門自然坐落在這裡。

大同巡撫左鈺在得知達延汗的來意後,頓時是大喜過望地道:“達延汗只是想要跟大明通貢互市?”

“巡撫大人,他自稱是大元天可汗,這分明是要我們大明承認他是大元皇帝的身份!”陳堅的眉頭微蹙,當即糾正道。

大同巡撫左鈺如獲至寶般,拿着那份錦書道:“這個不重要!即刻將這個喜訊上報朝廷,草原小王子是要向我們大明臣服了!”

臣服?

陳堅不由得一愣,總覺得這個用詞十分不恰當。

大同巡撫左鈺壓根不注重這些細枝末節,當即便將這個消息通過塘報彙報給京城。

只是此次讓他嚇得着實不輕,再三思索後,意識到大明有可能不肯承認達延汗大元皇帝的身份,當即便決定遞上辭呈。

這些年已經積下豐厚的家資,犯不着繼續呆在這個位置承擔這種掉腦袋的風險,現在急流勇退纔是上上之選。

五月的京城,註定是一個多事之秋。

“通貢?我看那個小王子是包藏禍心、探我邊軍虛實!”

“咱們歷來是薄來厚往,蒙古所圖無非是咱們的貢品!”

“這種人終究是狼子野心,本公子以爲直接拒絕不給便是!”

“對,不跟蒙古通貢互市,若是他們真要戰的話,吾輩當棄筆從戎!”

……

隨着消息在京城中傳開,達延汗請貢的事情很快便引發朝野的議論,而京城輿論方向傾向於不答應。

“夷狄者聲教所不加,其潛稱名號,自其故態。於中國無預其,雖辭若驕倨,然自古御戎來。則不拒在我。先朝亦累賜包容,今彼既在邊候,旨宜且降敕大同守臣宣諭其酋長果誠心入貢,則以小王子所遣應入者名數上,請遣內外重臣迎之如故事。若觀望不來,亦聽之,仍嚴我兵備相機戰守。”

“自古馭夷之道未嘗不以懷柔爲上策。今小王子以皇上嗣統感恩向化,遣使入貢,若不俯順其情使之懷,慚意沮則。外爲強膚所脅,欲來不能,欲往不安,非大舉入寇,計無所出。”

……

這個時代的掌權者終究不是氣血方剛的士子,而是那些喜歡共享太平之福的重臣和武勳,他們很多人卻是想要以和爲貴,共享太平之福。

“謂瓦剌精兵數萬,豈無窺覦中國之心?特以小王子部落隔絕其間,往來必假道而後得入。朝廷能與小王子通和,若漢之呼韓,唐之突利,使爲外藩。瓦剌雖強,豈能越小王子而入哉?”

“今逆虜外稱納貢而內畜奸謀,恐譯字通事官,拜虜中,走回人等貪其賄賂,以中國事情告之,爲害非淺。乞敕兵部榜諭。”

……

當然,對大明跟達延汗通貢一事,朝廷亦是存在一些反對的聲音。

只是不管主戰和主和如何爭吵,現在真正做決定的是朱祐樘。朱祐樘現在已經徹底掌握朝局,特別在江西的事件後,張鎣和徐溥已經徹底安靜下來。

朱祐樘作爲事件的真正決策者,面對這個事情亦是感到犯難。

他知道只要此次同意達延汗的請求,由於達延汗需要繼續統一蒙古事業,故而接下來的幾年都不會騷擾大明。

只是事情亦有隱憂,畢竟達延汗一旦取得蒙古統一,不僅會頻繁進犯大明邊地,而且蒙古將會成爲大明王朝貫徹始終的毒瘤。

正是大明的此次退讓,致使達延汗順利統一蒙古,從而結束蒙古分裂的局面,導致今後蒙古頻頻南下搶掠邊地。

更爲甚者,他們數次進犯山西,更是殺到北京城下逼得嘉靖帝同意互市,而後又用搶掠來的金銀珠寶購買生活物資。

朱祐樘知道不能只專注眼前的得失,而是要將目光放得長遠,便在紙下寫道:“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今小王子欲稱帝自立,罔不臣服,非我強明所能忍也!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敢犯我強明者,雖遠必誅之!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第5章 漩渦外的太子府第161章 正義彰顯,兩祠並立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第569章 歐洲諸國,謹遵朕旨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485.第482章 一樹千獲的耕藉禮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299章 王越行正,脫羅計奇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139章 收網行動1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500.第498章 蒸汽機,出來吧!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第299章 王越行正,脫羅計奇531.第529章 西歐路斷,奇才命薄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230章 百家刊明,鎮南檄文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6章 千官聽政,新帝敕諭529.第527章 天下海明,後宮憎狐!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記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140章 收網行動2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97章 神盾遇阻,葉淇獻計第171章 朝堂的爭鬥要蔓延了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第137章 旨降王府,聖人自薦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藍圖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168章 有冊刁民,帝刀問世第212章 武勳遇雨,武舉朝陽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283章 鸞鳳和鳴,帝欲養貓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71章 餘波3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第399章 反暴君聯盟有點強第280章 荒政三策,民聲訴天486.第483章 帝王的寶藏和暗涌的伯府第165章 武勳有隙,黎使論罪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第399章 反暴君聯盟有點強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235章 舉國巨震第275章 黑幕疊疊,帝望遼東(月票5)第82章 明現首貪,破局不易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325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
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第5章 漩渦外的太子府第161章 正義彰顯,兩祠並立第205章 帝言誅族,破綻突現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第265章 外謀錢銀,內懲奸佞第569章 歐洲諸國,謹遵朕旨第112章 國母有缺,帝指軍政485.第482章 一樹千獲的耕藉禮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343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夷第404章 一年八億兩白銀要到手了?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299章 王越行正,脫羅計奇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139章 收網行動1第478章 帝國的鉅艦正在啓動539.第537章 御用青天,宮廷水深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500.第498章 蒸汽機,出來吧!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第299章 王越行正,脫羅計奇531.第529章 西歐路斷,奇才命薄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193章 逼宮?找死!第230章 百家刊明,鎮南檄文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26章 千官聽政,新帝敕諭529.第527章 天下海明,後宮憎狐!490.第488章 大明海商的崛起記504.第502章 君子先上談判桌第140章 收網行動2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3章 文臣不同意啊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97章 神盾遇阻,葉淇獻計第171章 朝堂的爭鬥要蔓延了第391章 再次站到了士大夫的對立面第137章 旨降王府,聖人自薦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藍圖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130章 英公上岸,十勳下水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222章 棉事有困,幼英欲貴第168章 有冊刁民,帝刀問世第212章 武勳遇雨,武舉朝陽530.第528章 神君上民,西夷爲末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187章 八商伏法蒙軍犯邊第283章 鸞鳳和鳴,帝欲養貓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250章 抽絲剝繭(補更)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71章 餘波3第237章 華夏的軍事底蘊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156章 有豹十三,京城突變第19章 宵小劉瑾,帝臨考驗第399章 反暴君聯盟有點強第280章 荒政三策,民聲訴天486.第483章 帝王的寶藏和暗涌的伯府第165章 武勳有隙,黎使論罪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第39章 徐溥迷途,謝遷轉身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166章 謝天謝地,嚴刑峻法(求月票)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第399章 反暴君聯盟有點強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235章 舉國巨震第275章 黑幕疊疊,帝望遼東(月票5)第82章 明現首貪,破局不易第92章 踐行共謀,宋澄負恩第325章 寶船明遠,明迎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