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

天壽山,漫天遍野的野花已經盛開。

長陵仍舊坐落在山腰處,方城上的明樓沒有一點改變,相同的建築物格局和相同的松樹景緻彷彿已經將時間停滯在此處。

“陛下,今年的風大,當心着涼了!”樑芳又蒼老了一歲,顯得十分關心地上前提醒。

張永等太監隨駕而來,正站在後面守護着眼前這位大明之主。

身穿龍袍的朱祐樘的眼神堅定,整個人越發具備帝王之威,正居高臨下地看着沐浴在夕陽下的祾恩殿。

眼前的一切宛如往昔,今年的風確實要比往年更大。

或許正是這一點,讓他清楚地知道並不是這裡的時間沒有流逝,而是這裡的一切將很難發生改變。

帝王的陵園,似乎註定是皇帝一個人的風景。

朱祐樘並沒有離開避風,而是仍舊欣賞眼前的風景道:“樑芳,你不該勸阻!朕只有站在這裡,才能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放鬆,什麼煩心事在此時都彷彿煙消雲散!”

張永等太監默默地交換一個眼色,卻是知道眼前的帝王心懷天下,不然這位皇帝不可能會這麼累。

“不瞞陛下,奴婢有時亦來這裡,但不曾有過這種感受!”樑芳知道朱祐樘是將自己當作知心人,顯得苦澀地說道。

朱祐樘嗅着春風的味道,顯得十分愜意地道:“可能是你已經放棄了所有,現在已經沒有煩心之事吧!”

“依奴婢之見,陛下是憂慮太多了!陛下登基三年,雖然每一年都不平靜,但陛下不僅處理得極好,而且還能讓帝國變得欣欣向榮,這都是陛下操勞的成果!”樑芳雖然不在朝堂,但亦是時刻關注着朝廷的動態。

正月的那一場疫情,雖然大明都歸咎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天災,但他卻知道那一場必定是人禍,甚至有人想要將天花傳染給皇帝。

在這個王朝,敵人往往不只處在外部,內部其實更加的驚心動魄。

即便到現在,他仍舊覺得劉文泰存在很大的問題,正是年富力強的成化帝僅僅因爲一場風寒病便駕崩了,這事聽着便不合理。

夕陽西下,輕輕搖曳的松樹似乎在訴說不一樣的故事。

朱祐樘聽到樑芳略顯恭維的話,心裡並沒有太過於得意。

雖然他此次成功地闖過這場天花疫情,但想要帶領華夏走上強盛之路,仍舊還有很多的困難要面對。

特別現在纔是弘治三年剛剛開春,還不知有着什麼樣的棘手問題等着自己,又有什麼樣的難題令自己左右爲難。

三月的京城,已經恢復往日的熱鬧。

“本店新開業,優惠大酬賓了!”

“走過,路過,千萬不要錯過!”

“朝鮮人蔘又大又粗,快過來瞧一瞧。”

……

鼓樓一帶是京城最繁華的商業區,這裡的商鋪和地攤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品,甚至還有來自各國的土特產,各種吆喝聲音不絕於耳。

雖然所有商品經過崇文門要繳稅,但朝廷給他們營造一個公平的商業環境,致使現在各間店鋪的成交額不降反升。

“尋女織工若干名!”

“包食住,工錢面談!”

“急招,三餐有肉,月薪五張布票!”

……

得益於海外對棉布的需求的持續增長,特別天津造船廠推動航海業發展,致使大明棉布已經打開了南洋的海貿市場,所以用工需要越來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南郊已經不再限於皇家織布廠和聯合織布廠,一些由權貴和鉅富興建的織布廠宛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當高利貸爲主業的金融業遭到朝廷管制後,京城的資本根本擰不住朝廷的粗大腿,自然而然地進入最容易賺錢的實業。

從種種的跡象來看,大明的紡織業已經形成了產業效應,且正處於增長期。雖然沒能搭上紡織業的起飛期,但現在進入其實並不晚。

正是如此,京城南郊已經一舉成爲大明王朝最大的紡織生產基地,而且正呈現着不斷放大的趨勢。

夜幕降臨,亮起了盞盞燈火。

雖然經濟欣欣向榮,但唱主角戲的還是政治,在廣東會館前廳聚集着廣東新科貢士和落弟舉子,其中還有一幫官員。

雖然文人團體一直聲稱君子不黨,但早在他們入仕之前,很多同鄉便已經開始拉攏關係,甚至努力培育自己的鄉黨勢力。

廣東在這個時期並非科舉大省,明朝開國至今已經百餘年,但僅僅劉存業僥倖成爲明朝的第一位廣東狀元。

現任戶部尚書李嗣是廣東南海縣人,雖然這位戶部尚書是當朝的重臣,但並不熱衷振興廣東鄉黨。

只是廣東人擅於經商,粵商不僅主動修建了這座供赴京舉子備考之用的廣東貢院,而且還時常組織同鄉會。

徐鴻現在仍舊在兵部任職,此次受到廣東會館方面的邀請,來到這裡顯得十分意外地見到了張遂。

“你啥時回京的?”

“我是今天下午剛剛回京,盛情難卻!”

“他們叫了我好幾回,此次擡轎到家門,亦是不得不來了!”

……

兩個人從廣東鄉試時期相識,有北鎮撫司大獄的共患難的經歷,進入官場又是志同道合的夥伴,所以見面便無話不談。

原本他們都不喜歡這種性質的聚會,只是人在官場偶爾還是身不由己,所以兩個人都選擇來這裡冷眼旁觀。

翰林修撰劉存業作爲狀元郎自然遭到衆星捧月,面對周圍聆聽的新科貢士和落榜舉子,當即便侃侃而談:“所謂聽政,便是皇帝近賢臣而疏遠小人;所謂聽勸,皇帝廣開言路納百官勸諫,若能唾面自乾可爲聖人天子……”

“劉修僎,你剛剛說了這麼多,卻不知:何爲賢臣?何爲小人?”張遂正跟徐鴻說着話,卻是突然忍不住開口質問。若其他論調倒還能忍,但這“唾面自乾”跟“聖人天子”捆綁到一起,簡直就是想要弘治帝不像一個皇帝。

如果不是當今天子弘治排除朝堂的層層阻力,對內能夠強硬整頓,對外採取強勢的手段,大明王朝根本不可能有現在這般良好的局面。

特別在建州一事上,正是當今陛下沒有聽取所謂賢臣的勸阻,而是執意收復建州,這才得以將河南百萬災民安置在土地肥沃的建州。

現在還在這裡提倡陛下要聽取這幫賢臣的勸諫,還要求皇帝唾面自乾,根本就是在這裡“妖言惑衆”。

最重要的是,在他心目中的聖人天子壓根不是什麼唾面自乾,而是要像弘治這種敢想敢幹的睿智暴君。

徐鴻端起酒杯默默地喝了一口酒水,卻是知道這個狀元郎已經觸碰到張遂的逆鱗,卻是不該如此來定義聖人天子,更不斷間接貶低當今聖上。

這……

在場的新科貢士和落榜舉人隱隱覺察到張遂身上的火藥味,看到張遂似乎要挑戰劉存業,不由默默地交換了一個眼神。

“自然是以國家大義者爲賢臣,以一己私利者爲小人!”劉存業在近一年都是衆星捧月的存在,壓根瞧不起張遂這個小小的地方官員道。

主持此次的同鄉會的是廣東商會會長黃裕,對劉存業的答案輕輕地點了點頭。

張遂心裡十分不屑,當即認真詢問:“依你之見,劉大夏是賢臣還是小人?”

“劉大夏當年之舉雖有不妥,但其本意是止兵戈,並沒有貪圖一己私利,自然算得上是賢臣!”劉存業已經成爲地地道道的衛道士,當即理直氣壯地表態。

徐鴻的眉頭當即蹙起,顯得目光復雜地打量這位狀元郎。

若其他事情或許會認可,但劉大夏的隱匿安南檔案的做法簡直是誤國誤民,更是赤裸裸對皇帝不忠。

如此惡貫滿盈之人,更是讓朝廷錯失最佳征討安南的路線,又怎麼能被稱爲賢臣呢?

張遂的眼睛閃過一抹狠厲之色,當即一本正經地反駁道:“劉大夏雖不圖錢財和權勢,但卻貪戀個人虛名,爲了自己的名聲而如此不忠,誰人敢稱其賢?”頓了頓,便將矛頭指向在場的士子道:“即便是在場的諸位,你們有誰能做到爲國家而不計個人得失呢?你們寒窗苦讀十年的動力有幾個是要爲國家,你們考取功名無非是爲了榮華富貴和光宗耀祖,何須如此惺惺作態呢?”

此話一出,整個前廳頓時安靜下來。

雖然張遂說的話不中聽,但奈何這便是時下的事實,卻是一舉將他們虛僞的面具扯了下來。

“張御史,按你所說,這朝堂無一賢臣,全都是小人了,那麼大明何來今日如此的昌盛?”劉存業感覺自己的面子被落了,顯得怒極反笑地道。

張遂並沒有被問題難倒,而是直指核心:“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當今聖上從不以賢君自居,然處處爲百姓着想,乃真正的聖人天子!而今朝堂不以賢臣和小人分之,然大家同心協力同渡難關,這纔是今日昌盛之因也!”

這……

廣東商會會長黃裕聽完這番說辭,卻是對這個沒有什麼存在感的遼東御史刮目相看了。

“說得好!”

在場的幾個資歷更老的官員其實看得更透,若是知曉現在的昌盛其實是皇帝用人得當所致,像李嗣便是被朱祐樘提拔起來的,當即便紛紛附和地道。

衆新科貢士已經是半隻腳踏進官場的人,顯得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其實他們心裡都清楚,自己的追求並不純粹,以其追求那種虛無縹緲的賢臣形象,還不如努力做一個可以替皇帝分憂的能臣。

“該死!”

劉存業看到自己在這一場爭論中完全落敗,雖然張遂贏得在場官員的掌聲,但心裡已經恨透了張遂。

卻是心裡暗暗發誓,只要自己能夠熬起來,一定要讓張遂摔得粉身碎骨,從而報今日在此之辱。

張遂雖然感受到劉存業的敵意,但整個人顯得不悲不喜的模樣,繼續跟徐鴻主動談及建州的現狀。

雖然脫羅被炮轟雙腿,但仍舊還頑強地活着,正率領一支殘部躲藏起來了。只是不管脫羅如何不甘,愛新覺羅氏對建州衛已經沒有任何威脅了。

現在大明並沒有主動招惹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而是一門心思建城擴張地盤,通過築城的方式將整個建州納入大明的版圖。

至於遷移的在百萬災民得到妥善的安置,在大明興建水利之時,越來越多的災民願意投入開荒的熱潮中。

在三年免稅和官府授予田契的刺激下,大大刺激災民們的積極性,建州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開拓荒田。

張遂默默地喝了一口酒,顯得十分篤定地道:“只要朝廷能堅持熬上三年,各地築城和水利修建完畢,整個建州必定永久納入大明,而建州亦將成爲大明的東北糧倉!”

由於是親眼見證,所以他心裡比誰都要清楚,皇帝此次選擇收復並開拓建州的計劃是多麼的睿智,而他們的皇帝是多麼的英明聖明。

至於劉存業這種人,壓根不配生存在時下的弘治朝。

“不過是一介小小的御史,你理這種小人物做甚?”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一個刑部官員故意大聲地安撫劉存業。

徐鴻扭頭望了一眼那個傳言正要被都察院搜查廳的刑部官員,卻是默默地搖了搖頭。

張遂雖然在去年會試成績十分優秀,並且成爲小傳臚的十二人之一。只是事情出現了意外,張遂不僅無緣一甲三進士之位,而且連京城都呆不下去。

雖然出任遼東御史後,張遂在鯉魚谷口一役中立下赫赫軍功,但並沒有得到朝廷的升任,反倒被朝廷調派到建州協調遼東劉宣做着最辛苦的工作。

正是如此,一個小小的遼東御史固然很能辯論,但遠遠不及劉存業這位翰林修撰,這位名副其實的儲相。

張遂將那位刑部官員嘲諷的話聽在耳中,卻是充耳不聞地道:“徐鴻,過些天咱們恐怕有一場好戲看了!”

“什麼好戲?”徐鴻當即一愣地道。

張遂同樣一愣,卻是認真地打量徐鴻道:“徐鴻,這麼大的事情,你難道真的徹底忘記了嗎?”

“啊?什麼事啊?”徐鴻迅速搜腸刮肚,顯得十分茫然地反對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剛剛還一副沾沾自喜模樣的劉存業在聽到這裡的對話後,臉上突然露出了一個驚駭之色。

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第253章 懷璧其罪,帝曰奸臣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7章 帝崩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訂閱求月票)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372章 秘旨一道,瞬息萬變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362章 計中有計,天意冥冥。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第78章 治水求禹,風起南湘第11章 新舊之交,明暗之間。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372章 秘旨一道,瞬息萬變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藍圖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424章 江南贏了?連朱祐樘都坐不住!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128章 真兇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564章 五年後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第374章 血戰到底,壽宴興輝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第103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第53章 這塊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36章 牀暖有香,爾雅事君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298章 君臣同心,以民爲貴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72章 餘波4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427章 果然有了錢都想着女人啊!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
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396章 皇帝這是唱哪一齣?第198章 翦除大明王朝身上最大的毒瘤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536.第534章 才生新朝,齊奔海外第440章 血洗石見,百兩一石第253章 懷璧其罪,帝曰奸臣537.第535章 花開四海,乾清遇火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7章 帝崩第311章 熙熙攘攘的京城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141章 收網行動3第195章 爆大雷了(求訂閱求月票)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54章 京山風波1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123章 揚州浮屍,帝遇難題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372章 秘旨一道,瞬息萬變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169章 王聖人又逃婚了?(求月票)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9章 帝位未繼,親故上門第362章 計中有計,天意冥冥。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301章 血洗愛新,大明向東第78章 治水求禹,風起南湘第11章 新舊之交,明暗之間。491.第489章 新興的羣體不容小窺第372章 秘旨一道,瞬息萬變第436章 女子有符,滅門有即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477章 弘治六年的全新藍圖第199章 取勝的鑰匙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第181章 最高決策會議定策遼東第424章 江南贏了?連朱祐樘都坐不住!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214章 帝迎新婚,強龍出海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408章 這個數字連朕都不敢相信呢第128章 真兇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76章 繩套頸時,終是鼠輩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147章 帝指棉花,一樹千獲第564章 五年後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第374章 血戰到底,壽宴興輝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101章 舊事西廠,助越懲貪第421章 西方航海不帶錢,東方衙門八字開第259章 京城暗涌,會考論雄第207章 拒東宮婚,迎民間後第563章 陸交海攻,入我華夏第190章 科技興邦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411章 嫁禍的人一點都不專業好吧第129章 禍從天降第155章 黎使逞威,帝王難日第103章 文升扛旗,上四事疏第53章 這塊地不好拿啊(求月票)第339章 喬新有名,帝悲失臂(加更求月票)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556章 弘治朝成長起來的總督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175章 夷狄奉中國(月票加更)第363章 帝生兩憂,明遠出航(求保底月票)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25章 大奸似忠,早朝西角第36章 牀暖有香,爾雅事君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309章 缺錢的財政會議第298章 君臣同心,以民爲貴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80章 光明有底,王越難斬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72章 餘波4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第272章 遠窺石見,近觀驥遁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447章 科技之光,重歸舞臺第270章 帝欲同享,殿試減三第427章 果然有了錢都想着女人啊!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248章 良辰美景奈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