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

本輪米價暴漲,首當其衝自然是吃上頓沒下頓的百姓,但作爲民間所認定的流通貨幣白銀同樣是受害者。

若白銀有其他競爭者還好,但現在正在面臨布票的競爭。

因米價的持續性上漲,白銀的購買力相對下降,導致白銀正在變相貶值。

可別小瞧這一種變化,普通的百姓對手裡的貨幣是十分的敏感,這種變化足夠讓很多百姓遠離白銀。

反觀本輪的布票跟硬通貨棉布一直緊密關連,現在還可以跟精米變相掛鉤,這便足以秒殺白銀這種貨幣。

即便白銀再如何稀缺,但不能用來換取大家所需的糧食,亦或者換到的糧食越來越少,那亦不過是一堆無用的金屬。

雖然布票是比較新的事物,但不僅直接換取大家所需的棉布,而且還能換到所需要的糧食,必將成爲大家所心心念唸的新貨幣。

縱觀華夏的歷史,其實最大的錯誤正是各個王朝都推行銀本位制。

儘管白銀的價值一度是黃金的兩倍,而本朝白銀的兌換率仍舊高達四比一,但這僅僅是白銀瘋狂貶值的開始。

從後世白銀和黃金的價值變化,便可以知曉兩者存在的天壤之別。

且不說黃金跟白銀的價格能差到近百倍,各國都在明令禁止本國黃金外流,反而允許白銀自由流通,兩者對國家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

雖然白銀一度接近天然的貨幣屬性,但歷史證明白銀並非天然的貨幣,亦或許不該是大航海時代後的官方貨幣,歸其原因是海外儲量太驚人了。

除了日本存在大量赤裸在地表的高品質銀礦外,美洲的銀子多到用火車都拉不完,僅僅19世紀最後二十五年的產量便相當於全球幾百年的白銀產量。

現在大明王朝白銀的稅收只有區區幾百萬兩左右,但到了後面一個朝代,戰敗後的賠款居然是幾億兩。

後面的朝代的白銀以億來計算,並不是後面那個朝代經濟變強了,而是大量的海外白銀涌進來將華夏的社會財富洗劫了一輪又一輪。

歸其原因,正是歷代的統治者將白銀推上了王座,最終致使日本和西方列強借助華夏的物資壯大己身。

《弘治貨幣新例》將是一項重大的舉措,而主要的目標正是要根除白銀本位制,從而避免華夏再度走上一條錯誤的道路。

“哈哈……幸好我有布票!”

“走,咱們一起到皇家錢莊兌換!”

“嘎嗄……我的布票果然換到精米了!”

……

隨着《弘治貨幣新例》頒佈,手裡擁有布票的百姓先是前往皇家錢莊換票,而後用米票果然在皇家米行換到了精米。

布票不僅沒有產生貶值,而且能夠輕鬆地從皇家米行那裡得到精米,這個結果導致百姓對布票的信任度大增。

“咱們手裡的銀子真是越來越不值錢了!”

“何止不值錢,現在有錢都難買到米糧了!”

“不管如何,以後咱們都要囤積一些布票以備不時之需!”

……

面對米店告罄而無法買到精米的百姓積怨已久,現在看到可以通過布票來換取米票而得到精米後,頓時紛紛發出了感慨道。

這個時代的百姓不懂得那麼多的經濟知識,現在意識到白銀不再是那般無往不利,而跟實物綁定的布票顯得更加的誘人。

正是如此,在弘治朝的引領下,一些根深蒂固的認知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而白銀本位制正在遭受來自朝廷的挑戰。

朱祐樘雖然貴爲大明天子,但並不打算直接站到全社會的對立面,何況朝廷亦需要藉助海外的礦銀充實財政。

在《弘治貨幣新例》中,還拋出一個重磅的條例:朝廷即將推出面值不等的弘治銀元和銀鈔,不再提倡民間以銀兩交易。

這個條例進行了補充說明:“弘治銀元面值以一兩、二兩、五兩和十兩鑄銀幣,另於京師試行二兩、五十兩和百兩白銀大鈔。此銀元和銀鈔自鑄造之期起,於兩年後可到皇家錢莊兌換等額純銀綻,吾民可用窯藏之用!”

按原來的歷史,華夏直到民國才能“改兩爲元”。

只是到了那個時候,華夏的財富早已經被洗劫一空,整個社會亦是積重難返。雖然華夏有了建立自己貨幣的意識,但奈何華夏成爲了盤中餐。

朱祐樘現在將“改兩爲元”的舉措提前,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海外白銀洗劫華夏的社會財富,而且還可以慢慢打造屬於華夏的新貨幣體系。

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今想要打造信用貨幣體系其實不現實,百姓又怎麼可能一次次上當呢?

朱祐樘知道要將華夏百姓放在首位,而不能用白紙便強硬地換掉百姓辛辛苦苦創造出來的社會財富,不然這個舉動跟日本和西方列強並無兩樣,所以此次給銀元同樣賦予跟實物掛鉤的功效。

即擁有弘治四年的銀元或銀鈔,於弘治六年可以到皇家錢莊兌換等量的銀錠,如此便不存在僅是畫餅的問題。

一個貨幣體系的形成,不能僅僅依靠王朝的強權,而是需要提供一定的實物擔保,這樣的貨幣體系才能得到全民的認可。

若是計劃順利的話,日本的銀礦和美洲的銀礦將會歸爲大明朝廷所有,而這些銀礦可以幫着朝朝廷輕鬆買下整個華夏的社會財富。

朱祐樘知道單是講道理根本行不通,只有將源源不斷的白銀運回華夏,華夏的百姓才能真正知曉白銀的痛點。

雖然並不準備全面禁止民間的銀兩交易,但朱祐樘擁有自己的絕對領域,亦是拋出一個條例:“各級衙門的雜稅今後不得再向百姓徵收碎銀或銀錠,當以朝廷所發行的銅錢和銀元爲主。銅錢乃朝廷官方貨幣,今後不可重銀輕銅,以一千錢兌一兩銀元兌換,舊錢送回京城重鑄!”

由此次京城的米價風波亦是可能看出,貨幣的要領在於流通。

既然大明已經打定主意要打壓銀兩交易,那麼不能光靠口號,而是要拿出實際行動,從行爲上扼制銀兩的流通屬性。

先是以官方的態度不鼓勵銀兩交易,接着推出銀元取代銀兩,而後不接受白銀納稅,再通過海外白銀來掠奪社會財富,將來必定讓民間放棄銀兩這種不靠譜的官方貨幣。

其實在這裡還有一個十分巧妙的手段,由於白銀的價值不斷走高,導致銅錢的價值持續走低,導致一兩白銀能換到的銅錢從一千文漲到兩千文。

只是現在官方進行了干涉,強制讓一兩白銀等同於一千文銅錢。此舉既有利於銀元的推廣,同時變相扶正銅錢的地位,亦能讓更多的財富逗留在手持大量銅錢的百姓手中。

《弘治貨幣新例》的三板斧,每一斧都落到銀本位的要害之處,正在根除華夏最大的頑疾之一。

八月的京城,註定不會平靜。

隨着《弘治貨幣新例》出臺,京城的米價終於出現了頹勢,要讓米價漲十倍的豪言壯語將成爲一句空話。

“布票有是有,但可不能是四錢了!”

“我可以給你八錢,賣給我三張吧!”

“我可以給你一兩,賣給我兩張吧!”

……

雖然布票可以換到米票,但並不是人人都擁有布票。

一些百姓爲了解決自家的糧食危機,只好高價向持有者進行購買布票,但一些布票的持有者趁機坐地起價。

其實不能算他們趁火打劫,畢竟跟漲十倍的米價相比,布票漲上兩三倍屬於很朋友的價格了。

“我不要你們的銀兩!這樣吧,這張布票算借給你!等以後的米價下來了,或者你們明年的田產了糧食,亦或者你手裡有布票或米票,到時再將米還給我就行,如何?”劉英面對上前求購布票的街坊,顯得十分大度地道。

她原本是地地道道的女織工,最先投身於皇家布行成爲一名光榮的女織工,現在手裡擁有大量的布票。

只是她並不喜歡佔其他人的便宜,亦或者對銀子並沒有過分熱衷,便是提出這一個相對合理的要求。

“真的,那太感謝你了!”原本打算前來購票的百姓聽到劉英竟然肯出借,當即便連連表示感謝。

其實不止劉英如此,純樸和善良早已經融入一些人的骨髓中,卻是紛紛將自己手裡持有的布票進行出借。

借米,這其實是很多百姓常有的事情。

生活在這個時代的百姓,誰家能沒遇到難處之時,往往鄰里都是採用相互幫助的模式,大家這才能夠平安地度過難關。

現在的借票行爲,跟借米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自從朝廷將京城打造成世界第一棉織中心,而今的京城百姓壓根不缺布票,故而布票並不屬於稀缺資源。

只是這些京城百姓熱心的舉動,反倒給很多米店整不會了。

錢員外是愛華米店的東家,跟其他早早售空大米的掌櫃不同,由於自己的老婆提前得知消息,所以現在自家的米倉還堆滿精米。

看到昨天已經一百七十文的米價,心裡已經打定主意在一百八十文的米價位置開售,爭取在二百文錢的位置售空。

雖然有一部分米是自己高價購入,但只能順利出售,那亦是一筆自己辛辛苦苦十年都賺不來的利潤,此次還真得感謝天災和襄城侯了。

錢員外今天並沒有在家裡用餐,而是到日忠坊最高檔的四季酒樓用餐,吃過午飯便領着幾個小廝朝自家的愛華米店走去。

由於他的牙齒不整齊,加上剛剛是大魚大肉,正在用牙籤剔着塞在肉碎裡的肉。

錢員外雖然做了甩手掌櫃,但每日都會前往米店查看賬本,整張胖臉更是藏不住笑容。現在每日都是大魚大肉,而米價是一天一個價,這簡直就是神仙般的生活。

“東家,您終於來了!”孫掌櫃看到錢員外出現,當即便迎出來道。

錢員外看到門口竟然空無一人,卻是笑得更加燦爛地道:“呵呵……起晚了!起晚了!錢在哪裡呢?”

“什麼錢……哎呀?”孫掌櫃頓時疑惑地詢問。

錢員外憤怒地打孫掌櫃的臉,卻是板起臉道:“廢話,賣米的錢!昨天就跟你說今天賣一百七十文錢一斤,你不會私藏了吧?”

“東家,今日到現在,咱們的米都沒有賣出一斤呢!”孫掌櫃捂着吃痛的臉,顯得十分委屈地道。

錢員外這才注意到米店門口的米還好端端的,頓時困惑地道:“這是怎麼回事?昨天他們還爲了買米而打得頭破血流,今天怎麼一個人都沒有了?”

“皇家米行現在不僅布票能換成米票,聽說銅錢都能買到米,但每人限三斤,現在所有人都跑到皇家米行那邊了!”孫掌櫃聽到這話,頓時哭喪着臉彙報道。

錢員外扭頭望向皇家米行的方向,頓時感到天旋地轉。

昨天還是人滿爲患的店門口,但僅僅一日後,而今竟然是門可羅雀了。

“大家不用慌,咱們的米保證夠!”

“只要你們手裡有米票,咱們的米行保證兌付!”

“聽說皇家米行的米倉有幾百萬石,咱們還搶個毛線啊?”

……

昨天還有爲米而恐慌,但今日一切都彷彿是煙消雲散,很多百姓都紛紛投入正常的生活中。隨着皇家米行將大量的精米放出來,京城的緊張情緒得到了緩解,而百姓自然慢慢冷靜下來。

其實大家並不見得多麼缺米,除了那些吃上頓沒下頓的破產之家,誰家裡的米缸沒有點存糧呢?

至於京城的米糧供應,亦不需要過度緊張。雖然南方的糧食一時運不過來,今年的秋季亦要歉收,但運河停擺終究不可能是永久。

一旦運河通暢的話,京城壓根不可能會缺糧。何況東北府正在大開發,據說今年便有第一批大米運到京城,到時京城更加不可能會缺米。

正是如此,原本正在突破二百文一斤的大米,結果是應聲而跌,哪怕腰斬都沒有百姓再進行購買了。

此次受害的不僅僅是京城的米店,而是整個事情的始作甬者,以襄陽侯爲首的權貴再次遭到了重創。

485.第482章 一樹千獲的耕藉禮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11章 新舊之交,明暗之間。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3章 有司十三,帝曰賞罰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329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307章 初雪第234章 兵伐謀(求訂閱求月票)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127章 刺駕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第82章 明現首貪,破局不易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276章 難測帝心,恩榜現世第302章 帝謀長遠,黑暗歸滿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165章 武勳有隙,黎使論罪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434章 擒賊擒王,文明碰撞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70章 餘波2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40章 美人迎歸,君問何人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53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題難答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334章 萬難唯錢,君臣苦樂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14章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497.第495章 另闢蹊徑的大明軍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403章 慫包興王還犯了情癡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137章 旨降王府,聖人自薦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452章 黑幕終露,螞蟻智慧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308章 小驚喜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
485.第482章 一樹千獲的耕藉禮第395章 皇帝看上的女人遇阻?第437章 步步爲營,內賊難防第109章 有聲金鈴,新元弘治516.第514章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第11章 新舊之交,明暗之間。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3章 有司十三,帝曰賞罰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329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第99章 滑臣難纏,知縣有愚第307章 初雪第234章 兵伐謀(求訂閱求月票)第320章 一件被當事人遺忘的大事第127章 刺駕第347章 滑官難治,何破國危?第481章 溫柔和血性並重的弘治朝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430章 官不似官,甘做帝刀第246章 弘治二年的春節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98章 開中有弊,羣臣保廉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第82章 明現首貪,破局不易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379章 雄才大略,謊話連篇第420章 昏君,不要銀礦要女人第276章 難測帝心,恩榜現世第302章 帝謀長遠,黑暗歸滿第28章 狼人君主,以退爲進第384章 存天道滅人慾?第32章 文臣一心,殺器終現第413章 好好講有人好像聽不進去啊第551章 海上歸客第475章 弘治要畫一條線520.第518章 這個王朝的山寨味有點重第146章 有殿養心,實幹興邦第165章 武勳有隙,黎使論罪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434章 擒賊擒王,文明碰撞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321章 出來混總要還?第383章 兇飢曰蝗,衆臣爭“相”第70章 餘波2519.第517章 弘治迎來了同等地位的對手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367章 內有亂黨,外存奸盟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162章 雙管齊下,再現雪楓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365章 出征在即,天網有疏?第40章 美人迎歸,君問何人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第377章 皇命在天,紅顏禍水第29章 君君臣臣,好夢易醒533.第531章 新科涌才,殿題難答第47章 詩起詩終,臣子如棋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334章 萬難唯錢,君臣苦樂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542.第540章 宋澄遇挫,帝教王后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14章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497.第495章 另闢蹊徑的大明軍第471章 有後持家,嬰尿落奸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125章 操練實況第403章 慫包興王還犯了情癡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337章 靈魂難觸,興盛不易。(加更,求月第84章 羣臣如魚,帝起色念第245章 家家有本黃經?第137章 旨降王府,聖人自薦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452章 黑幕終露,螞蟻智慧第271章 帝出難題,京勢漸顯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332章 聖人有劫,命懸一線第104章 弘冶抓貪,殺人誅心第345章 風波不止,內閣新貌第203章 抽絲剝繭,抄家滅族第308章 小驚喜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