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

東海,本州島。

天空湛藍如洗,偶爾幾朵白雲悠閒地飄過,像是天空中的點綴,增添了幾分寧靜與詩意。島上的樹葉翠綠欲滴,與金黃色的陽光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一陣微風吹過,樹葉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彷彿在訴說着夏日的故事。

時至七月,日本的鄉村地區同樣處在播種的時節中,一塊塊稻田隨風輕輕搖曳,稻穗上的穀粒日漸飽滿。

只是戰爭纔是這裡的主旋律,越來越多的稻田無人打理,亦或者直接荒蕪。

隨着幕府將軍的內鬥加劇,現在各地的大名紛紛自立,又相互攻伐,甚至東軍和西軍的戰事再度打響。

事情還得從去年說起,幕府將軍足利義材爲了支持盟友,出兵河內國,支持畠山政長、討伐畠山義豐。

幕府將軍足利義材前腳剛離開,細川政元趁機聯合日野富子、伊勢貞宗率軍攻入京都,擁立原將軍候選人足利義澄爲室町幕府第十一代將軍。

這場明應之變如期出現,但歷史發生了偏差,幕府將軍足利義材竟然已經提前做了防備,導致日本歷史上竟然同時出現兩位幕府將軍。

在這場政變中,幕府將軍足利義澄僅僅只是一個傀儡,真正的推手其實是擁有半將軍之稱三管領之一細川政元。

細川氏是日本有名的望族,足利氏方興的時候就輔佐足利氏打天下。到細川勝元,由於細川氏一脈幾次轉任幕府管領之職,聲勢凌駕將軍之上。

細川政元生於成化二年,是細川勝元的長男,自然是細川家督的繼承人。

成化十年五月,細川勝元暴死,由年僅八歲的細川政元繼承家督和丹波國、攝津國、土佐國守護之位。

弘治二年,將軍義尚在討伐南近江半國守護六角高賴時病死,無子。

細川政元推舉關東堀越公方足利政知之子足利義澄爲將軍,但在大奧實權掌握者日野富子和與政元交替任管領的畠山政長的支持下,足利義視之子足利義材就任室町幕府第十代將軍。

細川政元早已成年,亦已經成爲日本政壇舉足輕重的權臣。他對這一結果不滿,因而很快便籌畫起明應之變,推足利義澄上位。

原本一切都計劃得好好的,他都已經要攻入京都,結果足利義材竟然殺了回馬槍,這讓細川政元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不過開弓沒有回頭箭,爲了扶正傀儡將軍足利義澄,他必須要將熱衷於軍事的足利義材殺死或擒獲,進而從自己的屬國徵集軍隊。

“不好了!”

“發生什麼事?”

“土佐國……土佐國傳來救援信!”

……

正當細川政元這邊剛剛在戰場取得較大優勢的時候,卻是沒有想到後院失火,自己所管轄的土佐國竟然出事了。

“誰吃熊心豹子膽敢動我的土佐?”

“即便是大內家,亦不敢動咱們細川的地盤!”

“是不是消息有誤,西邊沒有哪家這般不開眼吧?”

……

面對土佐國的求助,細川家的家臣最初是憤怒,而後開始懷疑這封求救信的真實性,畢竟他們細川氏在西國無人敢招惹。

面對衆家臣的質疑,信使卻是哭喪着臉道:“此事千真萬確,而且土佐現在恐怕已經是凶多吉少了!”

“難道……難道是大明突襲土佐?”細川政元的心裡微微一動,旋即眼睛充滿銳利地質問道。

自認當今天下沒有哪家敢公然跟自己叫板,只是看到家臣吞吞吐吐的模樣,一個可怕的念頭當即涌上心頭。

若是這個時候大明突襲他的土佐國,別說他根本無力回援,哪怕整個四國島恐怕都要落入東海總督府之手了。

啊?

剛剛無比囂張的家臣聽到這個猜測,亦是無比震驚地望向這個信使。

其實早在大明佔據九州島的時候,他們亦是開始提防東海總督府。只是最近得到的消息是大明要攻伐琉球,而大明的艦隊僅僅借道九州島,哪裡想到這竟然是一個煙幕彈。

信徒將在場家臣的震驚看在眼裡,亦是隻好含淚點頭。

“大明,好可怕啊!”在猜測成真的時候,細川政元只感到天旋地轉。

大明哪裡是要收拾琉球島,分明早已經對四國島虎視眈眈。此次趁他從土佐國調兵之時,便一舉要吞下土佐國,甚至是整個四國島。

一旦四國島落入大明之手,那麼他們前往京都再無障礙,沒準哪一天艦隊進入東京海灣,在京都城頭上插上大明的旗幟。

如此的謀略,如此的智慧,他們日本又有誰能阻止大明的野心呢?

我們將時間線拉回幾天前,一場戰事由大明艦隊拉開序幕。

在陽光的照耀下,大明艦隊的鉅艦宛如海上的黑色巨獸,帆布鼓脹如同巨大的白色羽翼,突然闖入土佐灣。

原以爲弘治七年的第一場對外戰事是由鎮東伯王震東打響,就在所有人都沒有關注的四國島上,東海總督徐世英突然點燃了戰火。

四國島,跟九州之名都源於日本對島嶼的行政劃分而得名,四國分別是阿波國、贊岐國、伊予國和土佐國。

四國島位於本州西南部中國地方的南方,九州的東北方,與本州之間以瀨戶內海相隔。島內地勢多山,山地約佔全境面積八成。

土佐國位於南部,這裡又擁有天然的避風灣土佐灣,既適合於漁業,又可以種植水稻,是整個四國島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只是大明艦隊宛如一把利劍,直插四國島的心臟部位而來,卻是要一舉奪下這座跟九州島同樣隔着海峽的島嶼。

“細川氏一定想不到,咱們的目標是四國島,而第一個目標正是他們的土佐國!”陳山看着處於空虛狀態的海灣,顯得洋洋得意地道。

此次大明艦隊並沒有從橫渡海峽殺來,而是選擇繞向深海進行迂迴,宛如利劍般刺向四國島南部的土佐灣。

之所以先拿土佐國下手,一則是這裡可以迅速斬斷四國島跟本州島的聯繫,二則自然是細川氏將兵力調離。

雖然大明現在的軍事實力幾乎可以橫推整個日本,但大明從來都是精打細算過日子,卻是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

“驕兵必敗!這第一仗必須打得漂漂亮亮,這樣纔不枉陛下對咱們這麼多年的栽培。此戰誰能率先拿下秋山城,本督親自替他向陛下請爵!”東海總督徐世英站在旗艦的甲板上,目光如炬,注視着前方隱約可見的四國島,對手下的三員大將許諾道。 雖然他的軍功足以封爵,若是能夠拿下四國島,即便封一個世侯爵都是綽綽有餘。只是他終究是定國公世子,又有什麼侯爵能跟將來的定國公相比呢?

不過這些人跟隨自己這麼多年,不僅爲着大明同樣立下赫赫戰功,而且每個都是十分傑出的猛將。

若是他們能夠在此役立下大功,那麼自己並不介意寫信向皇帝薦功,而且他相信天子不會吝嗇一個爵位。

“謝總製成全!”劉全等將領的眼睛閃過興奮的光芒,當即一起表態道。

現在生於盛世,又遇百年難得一見的明君,他們不僅想要替大明王朝開疆裂土,而且亦是想要得到爵位。

他們都清楚總督跟皇帝的書信往來不斷,若是總督親自出面請功,那麼他們的爵位幾乎是板上釘釘了。

不過頭籌只有一個,而今三人亦是已經開始暗自較勁。

此次不僅是爵位,亦是他們三人這麼多年競爭的最後一場競賽,誰能奪下秋山城誰纔是當之無愧的東海總督府第一猛將。

“拿下這裡,擋東海總督府者死!”

徐世英自然知曉自己三位部將的所思所想,感受着海風中的鹹味和即將燃起的硝煙,當即下令全軍備戰道。

東海總督府一直號稱大明王朝最強的海軍,由最初區區三千人不斷壯大,自成立以來未嘗一敗,當之無愧的無敵王師。

此次進犯四國島,將是東海總督府又一場重要戰役。

“備戰!備戰!”

消息傳到秋山城,城中頓時大亂。

日本的令制國其實相當於大明的一個縣城,但採用“國”來稱呼反而更加體貼,因爲這小小的地區往往同時存在着諸多勢力。

以土伊國爲例,除了作爲土伊國守護的細川氏外,還有長宗我部、山田、本山、天竺、吉良、一條、津野、太平和安雲等傳統勢力,而將來一統土佐的長宗我部僅僅是土佐七雄之一。

如此多的勢力,偏偏還被抽走了兵力,簡直就像是一盤散沙。

“你們細川氏快通知本家,這伊土國一失,不僅四國島不保,京都危矣!”雖然城中大亂,但各家的代表紛紛慫恿細川氏道。

他們自然是有私心的,且不說他們並不是伊土國守護,一旦他們不計損失跟大明軍隊力拼,最後他們幾百年氏族都得消亡。

現在最好的結果是細川政元率部回援,由細川氏跟大明軍隊廝殺。

細川氏在土伊的當家人看穿這幫人的心思,顯得毫不客氣地道:“華夏有句老話叫脣亡齒寒,若是你們各家坐視不管,那麼我細川氏被滅,你們各家都好不到哪裡去!”

長宗我部和山田等當家人默默地交換一個眼色,卻是知曉確實是該團結對外,但……誰站在最前頭呢?

最爲重要的是,現在他們各家都被抽調走兵力,僅剩的本錢一旦消耗光的話,他們又拿什麼在這亂世自保呢?

殺!

大明艦隊在臨近土伊海港的時候,十幾艘日本戰船突然出現在視野中。

這些戰船雖小,但已經屬於日本的精銳,代表着這個國家海上的最高戰力。它們顯得是來勢洶洶,一副要想將大明無敵艦隊幹翻的架勢。

面對突然間迎來駛來想要阻擋艦隊腳步的日本戰船,大明方面迅速調整炮口,重炮彷彿是一頭覺醒的雄獅,炮口閃爍着冷冽的金屬光澤。

“預備——”

每門重炮前都有一個指揮官,手裡舉起一面小旗。

炮手們迅速而有序地填裝炮彈、調整角度,像是已經操練了千百次般熟練。

“放!”指揮官揮下手中的小旗,聲音堅定而果斷。

轟隆!

重炮轟鳴,震耳欲聾。

一枚枚鉛彈騰空而起,劃破海面的平靜,直直地射向日本戰船。這些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精準地擊中日本戰船。

救命!

日本的海員看到砸下來的炮彈,頓時面如土色。

只是日本戰船沒有龍骨,像是幾十塊木板拼裝而成,在重若十五斤的鉛彈攻擊下,當即便四分五裂地散了開來。

船上的日本武士宛如落餃子般跌入海中,很多日本武士壓根不會游泳,在海面掙扎幾下,然後便永遠地沉入了海底。

轟隆!

大明的炮彈不止,一聲聲尖銳的呼嘯之聲,伴隨船體破裂的聲音和船員的慘叫聲,一幅慘烈的戰爭畫卷在眼前展開。

大明艦隊的士兵們此刻化身成爲死神般,顯得訓練有序地繼續裝填炮彈,調整炮口的角度,準備下一輪的炮擊。

在海上,他們東海總督府是絕對的王者,代表着大明如今最強的海上力量。

戰火漸漸平息,海面上只留下大明艦隊的巍峨身影,以及那些漸漸沉入海底的日本戰船。

土佐海港的地理位置獨特,在走了一個S型水道的時候,這才進入了一處內海,來到了土佐國最重要的港口前。

土佐碼頭早已經大亂,停泊在碼頭邊上的戰船或漁船全成了甕中之鱉,而碼頭上的百姓和商人紛紛四處逃竄。

雖然有少量的日本武士留下來宣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但隨着扳機輕輕釦動,那些拿着日本刀張牙舞爪的武士紛紛倒在血泊中。

這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鬥,畢竟土佐國早已經空虛,即便他們團結起來也很難阻擋住大明軍隊的腳步。

在取得土伊港的控制權後,跟秋山城僅僅只有十里地。

大明艦隊登陸,按原計劃那般進攻秋山城,徐世英率主軍從中路進攻,而陳山、霍光明負責左路和右路。

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551章 海上歸客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293章 大內索弓,漢城尚文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170章 朕被演了嗎?(求月票)第466章 寧要半璧,帝揭傷疤第79章 鹽事鄰私,官卻無恐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329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第282章 帝現君像,周後遇鬼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422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閣刀來。第431章 災降華夏,帝解疑團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第78章 治水求禹,風起南湘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134章 市井有官,旨意降臨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308章 小驚喜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165章 武勳有隙,黎使論罪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439章 再使大內,亮至尊牌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第148章 百世之謀,起於硅步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273章 帝出於謙,天意冥冥(月票4)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497.第495章 另闢蹊徑的大明軍550.第548章 聾瞎貴後,終現演技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第69章 餘波1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486.第484章 美洲冒險篇的真相一窺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564章 五年後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196章 大明不許這麼牛逼的人存在(求訂閱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6章 太子入宮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132章 京城四駿,案情明快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232章 橫山(求訂閱求月票)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513.第511章 苦頭吃盡方知故鄉好
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551章 海上歸客505.第503章 權力使人瘋狂第23章 懷恩似忠,禮部求恩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第398章 賢王和暴君的一次正面較量第266章 兇案落錘,暗處謀畢第293章 大內索弓,漢城尚文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278章 越說荒謬,帝指金融第375章 九族齊壽,公主有報第417章 弘治五年新春快樂!第286章 惡子之首,抄家問罪第167章 大風起兮,興益之宗第18章 帝有謀略,潤物無聲第170章 朕被演了嗎?(求月票)第466章 寧要半璧,帝揭傷疤第79章 鹽事鄰私,官卻無恐第68章 君相和,門黨生。525.第523章 交通強國,十年首戰第121章 縮繩隱田第329章 兇徒在畔,帝有嗣憂第282章 帝現君像,周後遇鬼第357章 有道無道,福禍自解第422章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閣刀來。第431章 災降華夏,帝解疑團第373章 謀而後動,血染海西第555章 待其子孫與常人不同第31章 王越在野,知曉蒼生第89章 改制乾清,瞪退瑾衆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第78章 治水求禹,風起南湘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493.第491章 向西五百里第134章 市井有官,旨意降臨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308章 小驚喜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469章 獨釣西湖,認知顛覆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96章 天命楚王,硬剛尚方?第458章 雙標帝王,血染陪都第394章 繼承人是個大難題第287章 淮安有喜,父子同好。第35章 忽明忽暗,靜候殺機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220章 帝有袖質,國大擔當第165章 武勳有隙,黎使論罪第108章 外有神盾,內有書堂第439章 再使大內,亮至尊牌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366章 民情似火,公主如水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第242章 富裕後的財政預算第148章 百世之謀,起於硅步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273章 帝出於謙,天意冥冥(月票4)第378章 陰盛陽衰,重傷垂死524.第522章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第83章 帝指懷恩,臣有異心第43章 小我濛濛,大我帝王522.第520章 我是大明王朝的一員497.第495章 另闢蹊徑的大明軍550.第548章 聾瞎貴後,終現演技509.第507章 弘治七年出乎意料的第一槍第69章 餘波1第77章 案情撲朔,工部擇才第428章 商賈之門今非昔比你敢強闖?486.第484章 美洲冒險篇的真相一窺第562章 炮轟兩牙,天命於海494.第492章 邁向四萬萬人的超級王朝第254章 帝問誰逆,忠民有言第564章 五年後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183章 弘治朝臣的最高禮待489.第487章 命中註定般的東西相撞第390章 弘治要開啓貨幣戰爭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196章 大明不許這麼牛逼的人存在(求訂閱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6章 太子入宮第225章 好火逢直,狠人治夏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341章 知恩圖報,如此清官?第50章 官場的世態炎涼第132章 京城四駿,案情明快第216章 內外兼治,帝喜爲上第186章 十三豹趙虎初顯弓威第448章 運籌帷幄,吾言即鐵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541.第539章 後宮有主,案情難明第561章 西歐爭土,明艦亮劍第232章 橫山(求訂閱求月票)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513.第511章 苦頭吃盡方知故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