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君民相惜,帝位不正

堂內靜悄悄的,顯得落針可聞。

朱祐樘端起剛剛送來茶盞,卻是知道這個事情不能追究尹直,但尹直並非真的沒有半點過錯。

這個案子參考前面三批人的丈量結果確實是人之常情,但事情既然能鬧到他這裡,亦不能真的完全相信下面的衙門。

大明治理的最大難題便是官僚集團,由於官員是真正意義上的管理者,所以他們跟百姓從來都不存在平等對話。

特別官員間存在天然的師生、同年和同鄉等關係,這裡面存在各種人情世故,導致原本好端端的政策變了味道。

以童子試爲例,由於知縣跟提學官同朝爲官,所以知縣所評定的縣試案首,到院試便理所當然地得到一個生員名額。

尹臺因麻煩和調查成本而不願受理這個案子,本質亦是一種嫌麻煩的惰政,終究是因爲他過於相信所謂的“同僚”的結論,本質是在幫着“自己人”。

當然,這裡亦不能完全排除帥家謨並不是在無理取鬧,畢竟三個衙門均出差的概率還是相對比較低。

“陛下,老臣確實過於相信前面的調查報告,所以對案子的處理有所鬆懈!今事已至此,老臣願即刻領人重新丈量!”尹直是一個敢於認錯的官員,當即進行表態道。

帥家謨的眉頭微蹙,卻是站出來反對:“陛下,學生請陛下派隨行人員親自丈量,還草民父親一個公道!”

這……

劉瑾的眉頭蹙起,這個書生連堂堂的閣老亦不相信了啊!

只是這亦是難怪,畢竟帥家謨不僅僅是申冤,而且還是要狀告整個浙江官員的官官相護,而作爲浙江總督的尹直成爲最大的“保護傘”。

“尹閣老乃朕的心腹之臣,若他都無法替朕做得公平公正,那麼朕……真的成爲孤家寡人了,而朕亦做不到對天下百姓事事都親力親爲!雖然你口口聲聲宣稱案子有冤,但尹閣老奉朕之命前來浙江行禁銀令和推新幣,每日亦頗爲操勞。因三次官府丈量均爲隱田,尹閣老亦很難做到事事親爲,朕相信尹閣老並無庇護誰之意,如今便這麼辦了吧!”朱祐樘心諳帝王心術,亦是幫着尹臺辯解道。

“老臣能得陛下如此體恤,死而無撼!”尹直的眼眶當即便紅了,壓抑着內心那份感動進行感激道。

這個事情的始末確實是如此!原本他作爲浙江總督需要着力於推行禁銀令,但各種事情顯得千頭萬緒,讓他並不能隨心所欲地處理一些瑣碎事。

帥家謨的案子雖然死了人,但案子的核心點在丈量是否準確,而茶山經過三次的丈量算是進行了充分調查。

正是基於這些原因,他才選擇拒絕受理帥家謨所遞交的案子,卻不想帥家謨將案子捅到了皇帝這裡。

所幸,皇帝哪怕到了現在仍舊對自己充滿着信任,讓他亦是有了一種士爲知己者死的覺悟。

“學生失言,叩謝陛下重新丈量!”帥家謨能夠感受到眼前這位皇帝的真情,便鄭重地進行叩謝。

雖然他將矛頭指向了整個江浙官場,亦是痛恨這位不肯受理自己案件的閣老,但並沒有十分肯定眼前的閣老跟江浙官員狼狽爲奸。

儘管尹臺沒有王越那般的顯赫聲名,但終究是大明內閣的閣老,如今又深得皇帝的寵信,確實不至於做出這種自毀前途的事情。

現在由尹臺負責重新丈量,卻是希望這位閣老能夠秉公辦理,若是尹臺仍然判斷丈量錯誤便只能再次告御狀了。

帥家謨的心裡打着小九九,扭頭望向尹直一本正經地道:“尹閣老,學生並非是刻意針對於您,此次是就事論事。您過於相信下面的官員丈量的結果,學生這纔不得不奔走鳴冤,亦是懷疑你是浙江官員的最大保護傘!”

“陛下對老夫隆恩浩蕩,今被委以重任整治浙江,又豈會跟下面的官員合謀做出顛倒黑白之事!今你雖口口聲聲稱丈量錯誤,但一切其實言之尚早!老夫雖自覺有所鬆懈,但三個衙門派出三批人丈量均爲隱田,至今仍舊相信錢森他們的丈量更爲準確!”尹直面對帥家謨的敵意,亦是堅持着自己的立場。

帥家謨亦是已經意識到尹臺確實受到陛下的器重,亦是同樣表明立場:“只要尹閣老能夠秉公重新丈量,那麼一切自有公斷!”

朱祐樘從來都不是一個武斷的人,並不打算在結果出來之前便早早作出判斷,所以輕輕擡手讓兩人退下去。

至於江浙的其他官員,想到他們一張張忠奸難辯的臉,他現在懶得相見。而今只想在行宮休息,然後再擇日前往西湖完成另一件重要的事。

此次南巡的終點安排在杭州,既是因爲地理因素所決定,亦是有着一個十分重要的安排,甚至是改變整個華夏社會。

杭州的天空顯得變幻莫測,上午是豔陽高照,中午是烏雲密佈,而下午則是露出了一片蔚藍的天空。

由於皇帝南巡至此,整個杭州城顯得十分的熱鬧。

得益於朝廷開海,而杭州作爲江浙的行商,卻是成爲最大的受益城市之一,已經隱隱有趕上蘇鬆的趨勢。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隨着帥家謨攔駕告御狀的事情傳開,整個杭州城一片譁然。

“重新丈量?”

“我的乖乖,皇帝真的受理了!”

“既然皇帝出面主持,這個案子相信很快便有結果!”

……

由於帥家謨這位天才,所以這個事情在杭州府是人盡皆知。現在皇帝將事情交由尹閣老重審,那麼真相是衙門造假,還是帥魁是罪有應得了。

“我看帥魁罪有應得!”

“茶官查過,官府查過,哪還有錯?”

“帥家謨是讀書讀傻了,這不過是書生意氣!”

……

面對這個早已經人盡皆知的案子,很多百姓都站在官方這一邊,認爲帥魁確確實實是隱田了,而帥家謨其實是在無理取鬧。

“此事不見得官方就是準確!”

“多少年了,浙江不都是官官相護嗎?”

“這些當官有幾個是好東西,分明就是弄虛造假!”

……

同樣是面對這個案件,很多百姓卻是同情帥魁的糟糕,而是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歷來腐敗的浙江官場。

有人的地方便有紛爭,而今案子還沒有結論,一些人已經在酒樓、茶館和飯肆爭議不休,卻是誰都不服誰。

這種事情“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在最終的丈量結果沒有出來之前,壓根不曉得是誰對誰錯。只是有一些事情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就像夏天在不經意間瘋狂生長的野草,眨眼間便已經鋪滿了整片大地。

“此事足見陛下確實心懷咱們百姓!”

“若陛下不是心裡裝着咱們百姓,又豈會重新丈量?”

“很多人都說天子是暴君,但實質是天子總站在咱們這邊!”

……

雖然其他事情存在分歧,但針對天子弘治受理帥家謨的狀紙,還是贏得了杭州百姓的好感,亦是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當今天子的愛民之心。

此次天子南巡,不僅讓江南的官紳集團知曉天子的存在,而且讓江南的百姓更加親近地感受到天子的愛民,亦促使廣大的百姓更加擁護這位帝王。

雖然朱祐樘在官紳階層的名聲並不好,甚至已經被坐實了暴君的頭銜。只是在百姓的心裡,而今擁護的人越來越多,亦是出現更多底層願意爲弘治去死的臣民。

朱祐樘此次來到杭州城,亦是給杭州百姓帶來了一份厚禮,由皇家錢莊通過低息貸款刺激杭州的經濟發展。

不管是哪個時代,地區的發展離不開資本的支持,而今掌握印鈔機的朝廷其實是這個時代的最大資本。

“我聽聞東瀛一座銀礦便勝過咱們大明所擁有的全部白銀了!”

“確有其事,東瀛遠遠不止一座銀礦,而且聽聞大洋彼岸的銀礦更大呢!”

“若讓倭人得利,那便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老夫以後見誰用銀子便去告官!”

……

至於禁銀令,很多百姓亦是慢慢看到了其中的莫大好處,從而開始紛紛支持這一項新政令。

由於他們的財產並不多,所以手裡囤積很多的銅錢。因白銀的地位持續走高,所以銅錢相當貶值,但禁銀令讓銅錢迴歸到正常的估值狀態。

正是如此,杭州官紳集團雖然同樣站出來阻撓,但壓根無法阻擋這種趨勢,而隨着朱祐樘的駕臨更是無法逆轉了。

樹欲靜,風不止。

正當杭州百姓因帥魁茶山的真相而議論紛紛,爲朝廷的禁銀令叫好,江西那邊終於掀起了一場波瀾。

黃昏時分,一場盛大的宴會正在寧王府舉行。

年邁的寧王朱奠培坐在主位上,此時滿面紅光,眼神中閃爍着一種難以言明的光芒,似是興奮,又似是期待。

此時的寧王府已經多了不少護衛,這些護衛都是在其他人不知情的情況安排進來,已經擺下了貨真價實的鴻門宴。

江西的官員們十分重視這場宴會,便是紛紛乘坐轎子或馬車前來赴宴,他們穿着官服,臉上帶着恭敬的笑容。

雖然現在的王府並沒有什麼權勢,但卻是擁有令人羨慕的祿米,還有經過一百年所積攢下來的豐厚家財。

現任江西左布政使沈暉爲南直隸人士,於天順四年高中進士,初授南京戶部主事,歷任員外郎、郎中。

在成化十四年改任南京禮部郎中,升任陝西布政司參議,經丁憂守制,復職任福建布政司參議,不久升任福建布政司參政,於去年轉任江西左布政使。

沈暉已經年過半百,但身子很硬朗,身上有着很濃的文人風範,臉上如沐春風般,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形象。

只是在其他人沒有察覺的時候,他跟今日宴會的主人公寧王朱奠培暗中交換了一下眼色,顯得十分默契地點了點頭。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寧王朱奠培突然站起身來,高舉手中的酒杯,大聲說道:“諸位大人,本王今日設宴並非要提前賀壽,實則有一大事相商。”

他的聲音在殿中迴盪,令在場的所有人都爲之一震。雖然寧王說出這番話很尋常,但那個語氣明顯十分強勢,隱隱間讓人心裡不安。

大事?

官員們紛紛面面相覷,雖然不知道寧王接下來要說什麼,但心裡已經判斷不會是好事。

大明的王爺都是被當成豬來養,而今這頭豬突然跟你說要相商大事,那麼這頭豬顯然是不打算安分做豬了。

寧王朱奠培微微眯起眼睛,面對在場的衆官員侃侃而談:“奉太皇太后之懿旨,今天子失德,然興王賢明,當廢長立幼。先帝當年便已有廢太子之意,然先帝中道崩殂,並不能如願,然駕崩之時,許太皇太后廢帝之權……今太皇太后欲行先帝旨意,然今朝廷多奸佞,擁暴君弘治而令太皇太后不敢輕舉妄動……時至今日,雖已釀成大錯,但咱們大明臣子當撥亂反正。諸位大人與本王於江西起事,應大皇太后懿旨,廢帝擁興王爲新君。”

原本他打算自己單幹,但京城那邊伸出橄欖枝,竟然還有太皇太后參與其中,那麼他自然要藉助這股力量。

最關鍵的是,通過太皇太后及先帝所留的聖旨,卻是可以從根本上否決朱祐樘的繼承權,從而更加有利自己推翻弘治的政權。

至於現在剛剛成年的興王,不過是一個傀儡而已。

寧王朱奠培不等在場的官員有所反應,便將手中的酒杯猛地摔在地上,碎片四濺,清脆的響聲在寂靜的夜空中顯得格外刺耳。

“寧王這是瘋了嗎?”

“咱們快逃離這裡!”

“寧王造反,這是要禍亂大明啊!”

……

江西的官員們自動忽略太皇太后真假難辨的懿旨,顯得驚慌失措地四處奔逃,但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誰都不許離開這裡,否則格殺勿論!”寧王世子朱覲鈞親自帶着親衛來到門前,眼神中透露出一種瘋狂的光芒道。

官員們被這一幕驚呆了,他們愣在原地,發現自己已經成了甕中之鱉。

寧王朱奠培站在殿上俯視着這一切,心中充滿了得意和狂喜。這一刻起,他將掌握着江西的命運,成爲這片土地上的真正主宰。

第110章 元旦宴儀,揚州胡爺第226章 誰掌乾坤,勤勞致富第305章 五倍不敵,王爲魚肉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174章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459章 運河暗雷,帝迷姑蘇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125章 操練實況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2章 何以治國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142章 收網行動4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71章 餘波3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352章 文氣在贛,命途多舛第432章 江南奪寶,帝爲小兒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387章 京城的米價正在飛第399章 反暴君聯盟有點強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34章 考場多汗,良材兩棵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374章 血戰到底,壽宴興輝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261章 有宮長樂,錦衣出手(月票2)第134章 市井有官,旨意降臨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34章 考場多汗,良材兩棵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現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第277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26章 千官聽政,新帝敕諭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
第110章 元旦宴儀,揚州胡爺第226章 誰掌乾坤,勤勞致富第305章 五倍不敵,王爲魚肉第385章 道家的使命第174章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第397章 最終還是想要賭一把啊!第459章 運河暗雷,帝迷姑蘇第361章 勝負難分?遊戲初啓第414章 大明萬一真有暴君呢?第257章 曲十八拍,春雪元宵第382章 金礦之上的寶種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90章 禮部人事,廷推之爭第269章 能臣歸位,線生禍端第63章 這頂帽子臣頂不住啊!第125章 操練實況534.第532章 國之基石,謎開傳臚第550章 南宮有禁,帝國有憂第116章 人蠢無藥可治第201章 湖廣非明,狠人汪直第356章 帝嗣由天,張秦常新第449章 九州易位,淚別故土(求保底月票)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111章 夜有巨銀,之清通天。第392章 看到勝利曙光的襄城侯第354章 尹直言蠢,旨落遠臣第2章 何以治國第164章 成公高士,帝闢蹊徑第228章 內斬汪直,外止刀兵第371章 底牌盡出,陰盛陽衰。第316章 又是血流成河的一年第197章 奸黨?抄家(求月票求訂閱)第268章 察院新觀,越說正奇。第173章 帝說: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第441章 大內遇火,寄情江南第480章 陛下大將軍與北元女俘510.第508章 土佐七顆牙齒被打碎了第255章 青天落刀,侯爺後盾(月票1)第470章 預言成真,帝國動盪第142章 收網行動4499.第497章 皇帝會給我們奇蹟對吧?第369章 城有半拉,兵燃海西。第306章 犯明必誅,一路向東507.第505章 貫徹思想:神君上民下夷第194章 灰飛煙滅(求訂閱求月票)第188章 帝曰:一切以國家利益爲先第409章 那就通通下地獄吧!第370章 兵部雙傑,侯陷絕境第71章 餘波3第444章 公主海霄,帝賜東海第352章 文氣在贛,命途多舛第432章 江南奪寶,帝爲小兒第296章 君臣佐使,己酉工程第258章 君施雨露,臣起雷霆第387章 京城的米價正在飛第399章 反暴君聯盟有點強第419章 皇帝這是要轟炸江南吧?(求月票)第64章 果真有刁臣要謀害朕第85章 三江感言和上架感言!第1章 我竟是文臣眼裡的明君第34章 考場多汗,良材兩棵第264章 悍臣還朝,喜有雙至(月票3)第219章 清丈有成,揚威大明第374章 血戰到底,壽宴興輝第346章 新相爲橋,百官挾君第115章 天意弄人第261章 有宮長樂,錦衣出手(月票2)第134章 市井有官,旨意降臨第560章 百姓向東,艦隊朝西。第118章 弘治修政(求月票)第34章 考場多汗,良材兩棵第105章 同盟翻臉,王子稱汗547.第545章 明出青黴,帝國有疾。第416章 皇帝向紙醉金迷的江南打出了王炸第344章 百戰缺錢,青黴初芽第304章 風捲楓嶽,王臣惶惶第10章 廢儲舊事,暗藏玄機第46章 滿朝滑臣,治之不易第453章 相思難醫,帝治頑疾第442章 忠將出動,叛國者死。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第27章 臣有野望,君芒初現第67章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第215章 東海之城,紛爭在己第455章 帝之手段,瘋犬歸窩518.第516章 弘治八年的主旋律第291章 夏象暴擊,帝曰加一第323章 新老交替,海金誰主?第473章 狐狸露尾,奸黨在網第277章 有宴榮恩,武將亂文?第285章 利刃出鞘,一斬五連第152章 宋澄交旨,帝賜倉使第227章 布票可期,寶監韋眷第479章 終究還是被怒火填滿了第26章 千官聽政,新帝敕諭第317章 大明第一瘋子第45章 爾雅訓人,忠坤受教第418章 惦記大明女人是要被迴旋鏢的第567章 大明王朝遭到海上重創第38章 臣非良臣,君拒恩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