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笑談中風捲殘雲

說起此番外出的見聞,趙鼎便收了笑臉,臉上露出了深深的凝重之色。

“人說江南富庶之地,我也一向如此以爲,如若不是此次以遊學士子的名義住進尋常民宅,我還不知道百姓的生活如此清苦。就拿我在臨平鎮落腳的一戶人家而言,這戶人有三畝的薄田,當家人還在鎮上擺了鋪子賣點心,原本我還以爲那是小康之家,誰知道當我拿出五十文錢酬謝的時候,他們還是千恩萬謝。我後來才知道,他們家人口多,每年完稅都要靠平常積攢,所以半點不敢浪費,而他們家的老二儘管頗有點天分,但還是早早退出了鎮上的公學。不過,這些都是應有之義,我並不是爲這些而吃驚。”

說到這裡,趙鼎略頓了一頓,突然咬牙切齒地道:“真正讓我吃驚的是,據他們所言,鎮上的最大富戶,竟是靠收了銅錢之後熔鑄銅器而起家的!”

此話一出,高俅不由臉色微變,見李綱依然是原先的模樣,他不由暗歎了一聲。此中情弊,李綱生在江南長在江南又怎會不知,臨平鎮一地就已經如此,放眼整個江南,這些情況還會少麼?

“我早就知道,朝廷年年鑄錢數千萬,市面上的銅錢卻依舊不夠,這都是因爲有黑心的商人私下收了去鑄造銅器,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這其中還有朝廷官員的乾股!臨平鎮長安鎮都屬於鹽官縣,據他們所說,僅僅是鹽官一個縣,每年流入臨平鎮賈家的銅錢就有數百萬文之多,而這些人倒手出去便是兩三倍的利……”

“元鎮你先不要說了!”高俅擺擺手示意趙鼎暫時止住,這才閉上了眼睛。後世的鐵證已經擺在那裡,貪官是殺不完的,以朱元璋開國時那樣的嚴刑峻法,尚且不能肅貪。更何況是從不殺士大夫的大宋?和後世任何一個時代比起來,大宋的士大夫的待遇都是最好地,說是高薪養廉也不爲過,吏治也還算勉強過得去,所以,他的任務不只是懲治幾個貪官,而是要思索一條制度。

鑄錢、鹽課、漕運,這本來是國家取利的大道。但是,現如今鑄錢是年年虧損年年加鑄,而後世雍正朝改變鉛銅比例的鑄錢法已經證明不可行,而查禁又存在制度上的困難,所以市面上便呈現出大量缺錢的景蕤他不說話,旁邊的李綱卻突然開了口:“高相公,自江南福建沿海一帶每年流失出去的銅錢都有數億之巨,既有入高麗日本地,也有到交趾蒲甘真臘等地,我朝的銅錢在那些國家。比他們自己的錢都要好用。商人重利,即便用官員嚴防,也難以阻擋那些小吏與之勾結。所以是防不勝防。比起鑄造銅器的那些錢來,我卻認爲,運到海外的銅錢更加嚴重。”

這些話和自己當初對趙佶說的何等相似?高俅暗地嘆了一口氣,忍不住露出了一絲苦笑。元朝他是不清楚,明清兩代也同樣缺錢,但是,缺口卻不像大宋這麼大,原因很簡單,明清兩代銀兩的流通性遠遠大於宋朝,而究其原因卻是通過貿易從海外輸入的。而那些白銀的真正產地不是別處,正是美洲。如今哪怕真的不遠萬里把商品運到歐洲,恐怕也別想換回什麼貴金屬。這年頭,歐洲連矇昧地中世紀都沒到,那裡地貴族連大宋的小地主都不見得能比不上,購買力就更不用提了。

趙鼎見李綱侃侃而談,發覺高俅不作聲,不禁有些焦躁。思量半晌,他突然咬咬牙道:“恕我直言。其實,當年我們幾個好事的士子聚在一起地時候,曾經提到過,既然朝廷鑄錢年年虧本,爲什麼還要一再加鑄,少鑄或不鑄不就成了麼?”

“趙大人這不是開玩笑吧?”李綱聞言臉色大變,情不自禁地皺起了眉頭,“如今的銅錢就已經不夠用,倘若朝廷不鑄,那麼,市面上的錢從何而來?若是一再缺錢,再被敵國諜探造謠生事,恐怕天下便要人心惶惶!”

“雖然只是我們那時的一句戲言,但是,其中關鍵卻有一點。”趙鼎並沒有因爲李綱的質疑而收回先前的話,反而是坐直了身子正色道,“高相公,伯紀兄,我朝太祖開國時,年鑄錢數百萬貫,卻是堪堪夠天下人使用,而如今每年鑄錢五六千萬貫,爲什麼反倒不夠了?私造銅器是一樁,流落海外是一樁,百姓私藏作爲積蓄是又一樁,只不過,在市面銅錢不夠使的情況下,爲何物價從未在很大程度上下降過?”

“沒錯,若是銅錢真的少了,那麼物以稀爲貴,一文錢能夠買到的東西應該更多,物價應該下降纔對,但是,自神宗年間起,物價卻是節節攀升,同樣一文錢卻買不到多少東西,所以說,這不合情理!”李綱一拍旁邊的几子,臉上也露出了幾分異色,“之所以銅錢太少,無非是因爲銅貴錢賤,倘若一文錢能夠買下地東西和其中的銅價一致,那麼,也就不會有這些紛爭!朝廷若是能夠鑄大錢,以一當十……不,哪怕是以一當三,也許便能夠解去銅錢不夠的窘境!”

高俅先是頻頻點頭,最後卻幾乎忍不住翻了白眼。這不是蔡京的當十錢法麼,怎麼變相從李綱的嘴裡說出來了?他強忍住反問質疑的衝動,伸手朝兩個已經很有些激動的年輕人虛虛一按。

“好了,你們兩個少安毋躁,雖然乃是時弊,但是,一時半會要找出主意並不容易,而伯紀的那個法子更不足取。倘若真的以一當十,恐怕到時民間私鑄成分,頭痛地又是朝廷。此事元長公也曾經提過,聖上也頗爲心動,最後還是按捺了下來,就是因爲有諸多不妥。伯紀既然和元鎮對此事上有興趣,以後不妨再細細深思。現在別跑題了,元鎮說的那件事,我會派人再查,總而言之,無論是真是假,總是殺一儆百的好。”

趙鼎連忙欠身道了一聲是,面上卻仍舊有猶豫。雖說經過哲宗紹聖元符那七年之後,又有如今趙佶即位這幾年,紹述之說已經空前擡頭,但是,若是從心底來說,他卻對於新政並無多大好感,但是,他也不是什麼堅定不移的舊黨人士。念及仕途剛剛起步,他也不好一開頭便諫勸這種事,考慮再三便又詳細說起了在臨平長安兩鎮的見聞,這一次沒有岔到別處,一說便是小半個時辰。從土地天候到人情官吏,竟是面面俱到,也多虧他記性好,這一番說下來竟是沒有一處停頓,小 說 wWw.16K.cn 文字版首發更是沒有明顯的錯處。

到了這時,高俅已經認定趙鼎此人可用,當面便連連嘉許。眼見夜色已深,他便喚人送夜宵,不一會兒,兩個小童便送來了滿滿一個木盤的糯米糕,看上去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看到這些,趙鼎方纔想起自己連晚飯都沒用,一時更加感到飢腸轆轆,肚子裡更是傳出了一陣異聲。這下子,其他兩人的目光頓時全都集中在了他的臉上。

情知失禮,他正想起身告辭,卻不料高俅卻搖頭笑道:“要是早知道元鎮你尚未用晚飯,剛纔我就該早些叫人送點心的。不過,這些雖然是江南特產,卻算不得什麼好的東西,況且晚上用糯米的東西不易克化,更不能空着肚子吃!來人,吩咐廚下熬一鍋八寶粥送來,看看還有什麼東西,只要不是糯米的就成!”

尷尬不已的趙鼎不由連忙欠身道謝,不多時,高升便親自端了一碗麪上來。”啓稟相爺,這是夫人親自手攤的麪條,說是給相爺宵夜用的。原本因爲相爺愛吃糯米糕,所以廚下就備了許多,這會正在趕着熬粥,小人尋思趙大人既然餓了,就先請示了夫人,夫人說讓趙大人先用……”

“好了好了,有面條就好,說這麼多廢話幹嗎?”高俅不耐煩地揮手示意高升把麪條端到另一邊的几子上,這才笑道,“元鎮趁熱先在那裡墊墊飢再說!”

趙鼎本想推辭一番,但擡頭望了高俅一眼便把所有話都吞了下去。

他回來之後只匆匆用了早飯,中飯晚飯都沒吃,再過一會肯定要餓昏了鬧笑話。當下他便謝了一聲,連忙起身走到角落那邊開始填肚子。

這一邊高俅和李綱一人一塊糯米糕細嚼慢嚥,那邊趙鼎卻是如同風捲殘雲。不過,快則快矣,這趙鼎悶頭大吃的時候卻仍是吃相頗佳,一碗麪下肚,他方纔覺得不像剛纔那般餓得慌,擦了擦嘴便站起身來。此時,他才發覺高俅已經不在書房。

見趙鼎臉色有些茫然,李綱便起身招呼道:“高相公剛纔吩咐,說若是趙大人用完了,今夜便先歇在這裡,明日再回去,高升已經去安排宿處了,廚房待會也會把點心和一應用品送過去!不過,我看左右也是在我住的那個院子!”

趙鼎終於回過了神,驚訝不已地道:“伯紀兄,原來你竟是住在這裡!”)

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35章 王府大變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17章 因別情婚事生波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8章 商人重利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22章 疑霧重重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7章 球社之爭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9章 聞首告警惕頓生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28章 名將宗澤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34章 危機重重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21章 相聚入雲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6章 朝會風波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4章 酒肆論書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2章 計議將來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35章 王府大變第22章 疑霧重重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26章 西寧州風雲又起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16章 各顯神通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2章 計議將來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21章 相聚入雲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
第36章 正是出遊好時節第12章 河北事即天下事第28章 君臣相得亦難事第35章 王府大變第1章 川中馬幫太猖狂第18章 一朝風水輪流轉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1章 渾水摸魚本常事第25章 計前途謀動險棋第17章 因別情婚事生波第35章 太后歸政第2章 貴婦雲集閒話多第40章 辭去歸來無定期第2章 天行有常人無常第8章 商人重利第12章 蓄勢待發除掣肘第21章 腰纏百萬海外歸第21章 雷霆恕閹宦橫死第15章 生來便是天驕子第14章 炙手可熱燙山芋第2章 福寧殿官家說親第22章 因天花衆人驚心第29章 俏千金通風報信第4章 人生難得幾回搏第18章 辨良駿因禍得福第19章 東邊寥落西邊喜第9章 因緣巧合得悍將第35章 引金蘭希圖固己第1章 觸景生情淚滿襟第32章 弱質女流撐殘局第27章 執己見主將親征第1章 一朝天子數朝臣第33章 動刀兵渝州大索第34章 虎毒爲何不食子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6章 允再戰借勢立威第22章 疑霧重重第10章 校場炫技威武揚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2章 誰家英氣少年郎第7章 球社之爭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9章 聞首告警惕頓生第4章 夜半驚心馬蹄場第7章 亦真亦假無需辨第36章 通訊息英娘求援第36章 蒙聖恩漸生異心第9章 噩耗頻傳遼國亂第24章 血肉之軀困堅城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28章 名將宗澤第37章 降逆子太公發威第3章 錦繡帕內含玄機第34章 危機重重第31章 喜得鉅艦可揚帆第21章 相聚入雲第21章 上陣夫妻母子兵第36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第23章 煽風點火暗報信第16章 朝會風波第32章 游上海兄友弟恭第31章 宋廷亦重遼東事第5章 顏面存亡孰輕重第4章 酒肆論書第16章 燕小七單身歸來第27章 憂婚事百味雜陳第2章 計議將來第39章 三人行之主心骨第22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2章 爲家國各有盤算第38章 杳貓膩蹤影既現第3章 滄海桑田無定數第35章 王府大變第22章 疑霧重重第36章 談將帥痛陳時弊第26章 西寧州風雲又起第27章 驚天構陷波瀾起第10章 病西施沉痾得解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23章 南北揮師擊湟州第34章 賢內助指點迷津第16章 各顯神通第5章 貴公子北上成都第36章 百官上壽天寧節第14章 敲山震虎暗立威第6章 急中生智巧脫身第1章 病勢沉內外憂心第2章 計議將來第32章 準駙馬心懷焦慮第32章 聞婿言如夢初醒第20章 迎親前夕各奔忙第34章 得報訊洞察先第26章 遼宋宰相相對坐第38章 動殺心高俅放權第27章 回京更有重任待第28章 軟硬兼施收人心第21章 相聚入雲第15章 貪得無厭成禍因第5章 明升暗降手段高第39章 慰長嫂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