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4 神皇鑑詩

本枝院的直堂裡,人來人往,事務繁多,舊事未已,新事又來。

上官婉兒往麗春殿送了一次文牘,待返回直堂的時候,便發現自己的席案附近聚集了幾名女官,而她此前寫詩的素箋正被幾人傳看。

“才人回來了!”

眼見上官婉兒行進來,一名女官拍掌笑道。看那神態語氣,這稱謂乃是雙關,既在招呼上官婉兒,也是讚揚她的才情:“偷覽新作,才人勿罪啊!”

上官婉兒聞言後只是笑笑,真正重要的文書筆跡她自然會妥善收起,不會隨意擺在案上。但聽女官誤會這是她的詩作,本待要開口解釋,卻又聽對方說道:“跟後作相比,我還是更喜歡才人前作。”

“哦?這是爲什麼?”

上官婉兒聞言後卻是一奇,一邊走回自己的席案一邊發問道。那一張紙箋上,前面寫着的是永安王原詩,後面則寫着上官婉兒修改過的詩文。

“上官才人詩情高雅,宮中俱知,有所出必佳作。我又怎麼敢賣弄品評,只是覺得較之後作,前作更妙趣生動一些,仿是身在此中,雨洗氣新,蝶舞清涼,似乎暑夏燥熱都被帶走幾分……”

能在本枝院直堂任事,自然不是尋常婦人,文理精通是基本,相應的文學素養也是有的。那女官口稱不敢賣弄,但開口講來也將自己的感受說的清楚。其人方一開口,另外幾人也都發聲附和。

“前作意趣生動,那麼後作就乏於可賞?”

上官婉兒隨手接回紙箋,不動聲色的問道,一時間倒是忘了解釋詩作所屬。她低頭又看了一遍自己的改詩“雨前不見花間葉,雨後全無葉底花。蛺蝶繁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對於這一首改詩,上官婉兒其實也是有些不滿意,只覺得仍欠雅緻繪飾,失於淺白。如她祖父上官儀有“青山籠雪花”舊句,初讀只覺得文辭失調,但若仔細品味,初春殘雪片片散落山林,被氣魄渾厚且生機盎然的青山所籠罩禁錮,這纔是真正的寫景巧思。

不過直堂人來人往,上官婉兒也耐不下心作更加精緻的雕琢,但就她自己看來,這一首改詩無論形制還是韻意都要小勝永安王前作,且沒有破壞太多前詩的趣致,也算尚可。如今卻被幾名女官衆口一辭的認爲前作優於後作,心中多多少少生出幾分爭勝的念頭。

“後作工整便誦,意氣自然更足,但都鎖在了字面,反倒不易讓人有感遐思。大概是暑意蒸人,追愛春雨,前作與其說導人入境,不如說是勾人心補閒情,但卻拙思難就,才讓人有詩外意趣盎然之感。若我能有上官才人如此詩情,大概也要忍不住提筆再修,精益求精。”

說這番話的是御正厙狄氏,對於上官婉兒的才情讚賞溢於言表。畢竟文理精通與詩才盎然是兩回事,論斷是非誰都能講上幾句,取韻成詩則難度更高。上官婉兒的詩才在一衆女官當中也是翹楚存在,可謂是家傳淵源,續而不絕。

聽到御正精益求精的評價,上官婉兒勉強接受。

她倒不是非要與永安王爭個勝負,畢竟本身年齡閱歷、學養詩才都已經養成,也沒有必要去跟永安王比較,只是剛纔一邊倒的評價讓她有種雅音難鳴的孤立感,覺得自己用心雕琢被人忽視而有些無法接受。

不過眼下倒是不好再說這首詩乃永安王所作,免得被人誤會是貶低旁人捧高自己。左右只是一樁小事,上官婉兒隨手收起紙箋,其他女官也都各自歸席勞事,不再繼續議論爭辯。

但上官婉兒卻沒想到,關於這兩首詩仍有餘音,而且餘音還不小。

幾日後,又有一批新的女官入宮任事,爲了讓她們儘快融入新的身份,神皇在百忙之中撥冗而來,於本枝院廊殿賜宴一衆女官。

宴席午後,適逢驟雨,雨後天地如洗,園景清新,神皇偶發興致,殿上賦詩一首,並命在場女官應詔試和,也存了考校新進女官才情如何的意思。

只是在輪到遠本枝院女官時,御正厙狄氏卻說道:“妾才情乏乏,強應不得,恐傷陛下雅興,請以上官才人舊作代和。”

這一理由也只是尋常,上官婉兒本有才名,可是女官中真有捷才能速成一詩者畢竟少數。神皇雅趣偶發,殿內乏人應和也是不美,因此常請上官婉兒代應,這也是她人緣極好的原因之一。

神皇在宮內並無外廷的威容,對女官們也多是和氣,華髻盛妝,身穿紫金大袖衫裙,舉手間臂彎處綴珠飾彩的織羽披帛熠熠生輝、如一道銀河繞身流淌,豐腴美豔,不遜色於在場任何一人。

她微笑着指了指殿下的厙狄氏,示意婢女韋團兒將自己案上葡萄酒爲厙狄氏斟滿一杯,言雖埋怨,但卻透出一股熟不拘禮的親近感:“夫人逃詩成習,該當自飲一杯,且再誦來。”

厙狄氏奉酒謝恩,然後才徐徐誦來,正是幾日前所見上官婉兒的《雨晴》,一邊唸誦着,還一邊望着上官婉兒頷首示意。

聽到厙狄氏所用是這一首詩,上官婉兒一時間不免有苦難言,她跟厙狄氏眼下還因爲永安王一家而被神皇考驗中,沒想到無意中糾葛更深。

《雨晴》詩根本就不屬於應詔詩的風格,可很顯然厙狄氏也不清楚這當中分別,隨口用了只求應付過去。畢竟她們只是完全依附於神皇的待詔女官,而非外廷那些清顯詞臣,詩文好壞對自身際遇沒有太大的影響。

不過好在厙狄氏所用乃是上官婉兒所改的詩作,這也讓她在稍感慶幸之餘不免又隱有竊喜,可見在厙狄氏心目中也覺得自己這一篇改詩較之原作更勝幾分。

然而上官婉兒的慶幸、竊喜沒有維持多久,因爲接下來應和的女官,所誦居然是同一題《雨晴》詩,自然就是永安王那一首原作了。

且不說上官婉兒心中叫苦,神皇本來側偎御牀,在聽完厙狄氏所吟詩作後也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表示。可是在聽到另一名女官所誦同題《雨晴》之後,便忍不住坐起身來,娥眉微揚,指着上官婉兒笑語道:“居夏詠春,已是一奇。婉兒還有興致連擬兩詩,不過這後一題應該是前作吧?”

上官婉兒恭然起身應是,事到臨頭也只能應下來,不敢再提這詩原作乃是永安王這一件事,以免擾了神皇興致,只在心中暗道一聲抱歉。

唐人作詩成俗,一題多作都是尋常,但這兩首詩字義如此相近,很明顯是不滿前作,繼續雕琢修飾的結果。

見上官婉兒點頭應是,武則天便笑起來:“一題二作,前者應是有感而發,一派天真灑趣,後者則收勒詩情,句式更工。但有前詩在先,後來的雕琢反而沒有必要。

雨前初見花間蕊,可見自是惜花人,目及於微蕊,也尤襯雨打花落之可惜。雨前不見花間葉,雖然畢言繁花景盛,吐芳遮葉,但也只是尋常看客道途匆匆一瞥,大不及洞見花蕊之愛花惜花。雖然成於工整,但卻失了這一點意趣,不過俗景陳設,意境已經遠遠有衰……”

聽到神皇這一番點評,上官婉兒心緒已是一震。在場不乏女官也參與前日討論,特別那名代吟的女官聽完後,已經是忍不住擊掌讚歎起來:“上官才人一題兩成,妾更愛前作,苦於拙思不能揀辭嘉贊其優。神皇陛下妙言點詩,妾才知所愛花間細蕊。”

上官婉兒聞言後更是默然,她只從字句方面去吟詠感受,覺得花間蕊與葉底花有強對之嫌,不合迴文之妙。

此刻聽到神皇點評,這才感受到那種俯首看花、細蕊分明的意趣,遠遠不是廊下遠觀繁花似錦、鬥豔奪葉能比。

雨前不見花間葉,雨後全無葉底花,工整是工整了,但正如神皇所言,俗景陳設,呆板尋常。上聯首句蕊與葉的區別,就在於入不入心,能入方寸者則必動人,情之所起,又哪裡是詩工斧鑿能比得上的。

神皇點評不止於此,繼續說道:“蛺蝶飛來過牆去,飛來二字暗含尋索,小物此心同我,俱是愛花,尋而不見,過牆飛走。‘繁飛’二字只得一個躁鬧,風景大失,前情俱無,實在是壞詩的蠢字。應疑春色在鄰家,妙在觀景者之不自信,蛺蝶小物,與我一情相通,雖棄此而走,我不願篤言譏其愚蠢,只作‘應是、或是’之猜測。‘卻’之一字,雖切聲韻,只笑蠢物徒勞,怨而譏之,餘情卻是大損……”

上官婉兒越聽,心情便越侷促,如果說開始不願交代清楚,是因爲怕提及永安王會擾亂神皇雅趣,那麼現在則就是真的羞於承認了。原本她還覺得自己這篇改詩工整意足,已經超出永安王前作良多,可是在神皇點評下竟然一無是處。

如果說旁人的點評還不能說服上官婉兒,那麼神皇這一番評價,則就真的讓她無言以對。不僅僅只是因爲畏懼神皇的身份權焰,而是對神皇的鑑賞水平發自肺腑的傾慕崇敬。

聖母神皇,可不僅僅只有牝兇弄權的權謀一面,其本身的文學素養也是極高,雅愛雕蟲,否則在早年間也不會得到士人衷心投靠,從而組織起一批北門學士爲其搖旗吶喊。

執權越久,朝野賢流供其品鑑授用,評價一兩首小詩孰優孰劣自然不在話下。

評價完這一首小詩之後,武則天接下來的話又讓上官婉兒頸後絨發炸起:“這一題兩首聯絕,前者得趣,後者在工,卻都不是婉兒你慣常詩風,怎麼逸趣偶生,作此吟琢?”

0006 人盡敵國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321 來君珍重0321 來君珍重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184 洛陽女兒行0224 名寺可藏重兵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047 向陽而行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066 猶歌前代功德0150 俱入彀中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274 只待神都制命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280 寶利行社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076 祈求長生0116 不是聶隱娘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281 牡丹花下死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111 少王人物如何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042 能奏《武媚娘》否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238 洗劫武攸宜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115 倩女幽魂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113 荒園生妖異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317 尚方少監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099 宰相危矣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247 血脈的力量0240 少陵原逢故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032 君子滿朝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345 雲韶府諸王鬥0086 曲樂動人0163 加官加封0027 南衙北衙0399 行驛命案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057 命途何艱難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007 上陽宮官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
0006 人盡敵國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321 來君珍重0321 來君珍重0185 嗜色如命是人情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184 洛陽女兒行0224 名寺可藏重兵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047 向陽而行0139 蒲草雜蔓亦葳蕤0714 演武潼關,卻亂關東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066 猶歌前代功德0150 俱入彀中0800 西歸祭祖,開元啓新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274 只待神都制命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787 背棄宗廟,大惡難恕0607 立約結社,僱胡殺胡0280 寶利行社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411 風吹鸞歌早會迎0076 祈求長生0116 不是聶隱娘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281 牡丹花下死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111 少王人物如何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042 能奏《武媚娘》否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238 洗劫武攸宜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673 胡酋不恭,恃寵而驕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621 軍頓雄堡,青海可望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323 欲保榮華,則必謀險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115 倩女幽魂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113 荒園生妖異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317 尚方少監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430 千金易得,真心難求0099 宰相危矣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247 血脈的力量0240 少陵原逢故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032 君子滿朝0952 圖窮匕見,歸義奪城0530 名臣良主,知遇相逢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685 廬陵器小,不能守國0361 唐家正統,人各有見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259 娼兒薄行,花期錯失0345 雲韶府諸王鬥0086 曲樂動人0163 加官加封0027 南衙北衙0399 行驛命案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766 擁王從龍,功成此日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656 君臣不容,兵戎相見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057 命途何艱難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007 上陽宮官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