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銀青光祿大夫

看着敬拜眼前的郭達,李潼心中也頗爲驚喜,這應該是他最開始接觸的幾名時流之一,但卻直到現在纔算是正式的見了面。

郭達成爲千騎旅帥,此事李潼也早已知曉。

千騎是他奶奶武則天寄予厚望的一支北衙精銳力量,除了一部分兵長是從南衙諸衛抽調之外,其兵員主力還是諸戶奴子弟,從一介卑奴被提拔爲北衙精銳賁士,忠誠度也都有着極高的保障,旁人很難插手其中。

李潼能夠在千騎正式擴編之前便於其中埋下一枚暗棋,這事想想便覺得開心。不過現在衆目睽睽,他也不方便與郭達接觸太多,只是略作頷首便示意這一隊千騎將士於前方導引。

龍門這個地方,李潼倒是來過不少次,當然不是在這個世界裡。如今也算是故地重遊,只是難免人物俱非。

龍門景色秀美自不待言,兩山峙立,一水中出,雖然沒有盛夏之際蒼翠疊嶂的壯美,但卻有山勢肅穆、松柏長青、楓葉如火。

伊水清波橫淌,秋風徐緩吹拂,倒映出廣闊的天空與雄壯的山景,實際的山景與水面倒映的虛幻匯此一方,虛實之間,景色變得更加繁複多變,層次深邃而又分明。

雖然時下龍門周邊也多有營擴,特別自北魏以來,此境便以禮佛著稱,山寺閃現於蒼柏之間,佛龕分佈在峭壁之上。但這種程度的營造,仍然遠遠比不上後世對自然環境的改變之大,前者守於天地靈秀的趣味,後者則體現人力不怠的偉功,各有千秋。

由於登山的大道已經被禁軍將士們封禁起來,等待明日神皇與百官登山作禮。因此李潼他們一行想要登山,只能乘舟擺渡,到達南側的山腳才能遊賞登山。

野渡橫舟,勝覽山水之妙,最能激發人心裡的詩興騷情。一羣人連舸閒渡,話題自然而然轉到了這方面來,有人吟詠舊辭,有人琢磨新句,但更多的人還是好奇河東王今日還能否詩情飛揚,再賦佳篇?

此一類的請求,李潼自然不會拒絕,他今日集衆遊賞龍門,本也是爲的繼續加強在時流認知中的才情形象,讓人在遊賞龍門的時候,便忍不住追想少王故篇,江湖雖遠,山川寄情,風流久在,昨日如新。

所以在船過龍門的時候,他已經即興吟詠起來:“鑿山導伊流,中斷若天闢……”

文抄多了,李潼已經沒有身爲文賊的那種羞澀,當然遐思也是難免。開篇選擇中唐韋應物的《龍門遊眺》,心裡則不免想起韋應物那個剛剛被他奶奶武則天干掉的曾祖韋待價。

《舊唐書》有言,自唐以來,氏族之盛,無逾於韋氏。京兆韋氏作爲關中門閥世族的代表門戶,歷代才流輩出,且家學涉獵廣泛,而在詩歌領域之中,韋應物可以說是成就最大的一個。

唐詩氣象壯於盛唐,而創作技法臻於完美,則是在中唐。韋應物作爲中唐詩人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詩也是獨樹一幟,清新自然又富於生趣,後世多以王孟韋柳並稱,更被一些人論贊爲五言長城。

少事武皇帝,無賴恃恩私。身作裡中橫,家藏亡命兒。年輕時的韋應物,不過一個豪門紈絝,遭逢安史之亂後纔開始折節讀書。

如果不考慮其中晚期多述疾苦的詩作,前期的作品倒也頗爲吻合李潼眼下的處境與情懷。類似還有王維後期那些佛系禪言,眼下的李潼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

《龍門遊眺》作爲開篇之作,之後登山漫遊,李潼也是處處留詩,另一位中唐詩人,同樣稱作五言長城的劉長卿,他自然也沒有放過,《龍門八詠》統統幹了出來。劉長卿與韋應物本就趣類文友,風格相近,詩著並陳,也沒有什麼明顯的詫異。

除此之外,另有一些應景雜詩,林林總總足足二三十首,可謂處處撒情,處處留詩。如果再加上同行之衆臨場應教,這一天遊賞下來,關於龍門山水詩作便產生了兩百多首。

自有隨行文客將這些詩作抄錄下來,結成一集。而在這詩集中,少王詩作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日後遊賞龍門,必有伴手《龍門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成爲神都士林風尚之一,山水妙趣,匯此一集,景與詩相得益彰,使人更生神往。

當然這些後續的餘韻,眼下還不可見。遊賞龍門之後,賓客自歸少王別業繼續歡宴歌樂,李潼卻要返回禁中,等待明日跟隨聖駕同出再歸龍門參禮。

龍門典禮這一天,文物鹵簿畢陳天街,前有南衙諸衛大將軍導引仗從,寬闊的天街上沙堤壓塵,隨着朝陽升起,神皇玉輅率先駛出了端門,武則天身着冠冕,聖駕端坐車中,精神煥發,沒有一絲老態,前後葆羽儀仗足有近千之衆,威儀之重令人心悸。

玉輅剛剛駛上天津橋,聚集在天街兩側的深度民衆們已經在禁軍將領喝令之下迎拜山呼,聲浪一波高過一波,幾乎籠罩全城。

一直等到玉輅下了天津橋,皇帝李旦與皇太子李成器的儀駕才從端門出現,雖然也是鹵簿周全,但已經完全沒有了神皇儀駕那種威壯。

李潼等宗王貴屬們停在皇城左掖門外,皇帝儀駕登上天津橋後,纔有禮官上前招呼他們加入隊伍之中。等到這些宗親入列,武承嗣爲首的宰相們才帶領百官行出,車流分作兩列,沿天街兩側快速向前,趕在天街之前抵達了定鼎門。

定鼎門處同樣鹵簿陳設,羣臣於此禮拜數次,神皇與皇帝落車登輦,再受都邑士民敬拜山呼。

李潼也是隨在人羣中作拜禮,偶爾擡頭看上一眼,心裡評價他奶奶與叔叔的精氣神大不相同。等到再上路時,卻沒有被引回原班,而是直接被宮使引到了前駕副車,直接越過了皇太子李成器。

十多歲的少年已經有了一些人事常識,李成器望向他這個插隊的堂哥,眼神多有不善。李潼則根本就不搭理他,雖然你有老子我沒有,但我奶奶對我可親多了,再瞪我還讓你老子抽你信不信?

雖然心裡噱念難忍,但李潼也是暗自慶幸自己根本就沒打算再繼續留在神都瞎折騰。就事論事的話,他首獻瑞經,直接引出了這一場典禮,有這樣的位次也屬尋常。

可是按照正常的禮章儀軌而言,他那個堂弟李成器纔是真正的大唐儲君,結果卻被他插了隊,這會讓他變得更加尷尬。這麼出格,事後餘韻難免要飽受非議。

之後隊伍繼續前行,途中各種繁禮不能歷數,但也總算趕在了正午時分抵達了龍門西山。西山自有一座規模很大的佛寺,乃是垂拱年間修造,即就是後來的香山寺。

不過眼下這座西山佛寺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既不是香山寺,也不是寶雨寺,而是大靈鷲法王寺。李潼對佛法所知了了,也不知這個寺名有什麼豐富含義,對此也不感興趣。

這座佛寺便是今天的主禮場,聖駕至此,自有大德高僧上前呈獻瑞經,武則天端坐法座受經,殿下羣臣再作敬拜山呼。

這樣一場不倫不類的典禮,除了場面盛大,其實乏善可陳。典禮持續三日,第一天神皇受經,第二天高僧講經,第三天則是將經書分授天下各名州法剎進行收藏。

龍門禮成之後,羣臣再奉神皇聖駕返回皇宮,又於明堂舉行大酺,犒賞羣臣。而在這一場大酺中,李潼又是風頭大出,原因是他又升官了,散階驟升三級,被授爲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

散階雖然沒有實權,但卻能夠標定品秩,換言之,即便不論本身的爵位,李潼如今也赫然已是紫裝大佬!

四月出閣,七月授散,到了十月,散職已經達到三品,儘管李潼不太在意這些,可是當接到這一份詔令的時候,頭腦也是暈乎乎的,就問還有誰?

不過這股興奮也並沒有持續太久,一想到薛懷義那傢伙不過帶領大軍去塞上郊遊了一圈,回來便成了二品輔國大將軍,李潼這升官速度似乎也沒啥好得意的。

除此之外,大酺後又公佈一樁大事,那就是繼續改元,以下個月也就是十一月,爲載初元年正月,十二月爲臘月,正式使用周正。同時以武承嗣爲首羣臣再請上尊號金輪,金輪聖母神皇,時局再次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不過這一切都與李潼無關了,因爲在大酺禮日之後,他請求前往乾陵結廬守孝的奏書被正式批准,紫袍還沒熱乎兩天就要脫下來開始服喪。

這件事也讓世道諸衆多有驚奇,雖在情理之中卻大出意料之外。特別朝中有些人已經準備彈劾少王在龍門典禮中亂班悖禮,不宜再主持禮書編修,得知此事後,可謂是閃到了老腰。

對於這些雜言紛爭,李潼並不關心,只是專注於安排離都事宜。

這一次前往乾陵服喪,他不準備帶上太多府員,畢竟就算到了長安,服喪期間也要簡居爲主,而且必要的監視是少不了的,身邊有劉幽求這一心腹聽用就足夠了。

李潼本來是想將韋團兒稍作引見託付,但想了想還是作罷,只是通過楊思勖向老太監楊衝將這一層呼應稍作吐露,楊沖人老成精,思謀肯定較韋團兒那個傻白甜縝密得多,彼此若能達成什麼呼應,倒能產生不少妙用。

十一月中,故雍王李賢靈柩抵達長安,李潼他們一家也無作停留,拜別神皇、謝恩之後便往西京而去。

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193 太平托子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002 又一個才人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261 不欺少年窮楔子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251 不當大用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328 野狐宰相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082 武氏諸衆0133 太平歸邸0100 不望獨活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327 南省氣象0295 無妄之災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052 大酺獻樂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146 好狗戀舊槽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160 血洗丘宅0009 聖心取捨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152 潛龍怒音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308 吾皇萬萬歲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103 府佐諸衆0447 嵩陽道大總管0103 府佐諸衆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042 能奏《武媚娘》否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007 上陽宮官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102 少王神都行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025 不如降黃巢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
0397 中使登邸,移取譜牒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514 豫王失禮,昭德剖心0193 太平托子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794 胡狗必死,寸麻不資0002 又一個才人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420 親徒齊聚,環拱宸居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463 誅除諸武,歸政李氏0585 大非遺恨,四鎮必守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0912 鯤魚化鵬,扶搖萬里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261 不欺少年窮楔子0407 嫁女驟顯,爵封縣男0251 不當大用0351 關中羣貴多尚勢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328 野狐宰相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1050 亂社稷者,罪惡滔天0082 武氏諸衆0133 太平歸邸0100 不望獨活0810 日拱一卒,改制興世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379 日拱一卒,大位可望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327 南省氣象0295 無妄之災0807 雞犬升天,貴戚匿野0741 北衙軍事,分一杯羹0052 大酺獻樂0666 金銀爲錢,成都金都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146 好狗戀舊槽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452 人既不存,需留清白0160 血洗丘宅0009 聖心取捨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152 潛龍怒音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308 吾皇萬萬歲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200 捐麻入社,義氣感召0893 蓬戶蘭芷,馨香可愛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103 府佐諸衆0447 嵩陽道大總管0103 府佐諸衆0483 兄弟益封,煊赫無雙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356 城南話別,著新寄意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042 能奏《武媚娘》否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007 上陽宮官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504 勤王難行,懷義伏屍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102 少王神都行0390 韋娘事露,懷義忿聲0828 孽名元一,唯持恭謹0902 贊普成年,幾分肖我1024 宗子慚情,朕難辭咎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748 臨河布武,待時以進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025 不如降黃巢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601 選募遊弈,跨嶺殺蕃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