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

上元節這一天,神都城裡是真熱鬧。哪怕李潼被困在孝敬皇帝廟裡,都能真切感受到合城狂歡的熱烈氛圍。

士民狂歡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他這個還在廟裡吃齋的大王。

入夜之後,孝敬皇帝廟外便聚集起了大量時流,且搞起了拉歌對唱,歌唱的主要內容,一自然是李潼舊作曲調,當然也不會有人不識趣的大唱尋花柳,還是有選擇性的。所幸李潼文抄也夠勤奮,即便挑揀着,唱上一個多小時不帶重樣的。

第二自然就是歌頌名王入嗣宗長,大王有了一個好爸爸,孝敬有了一個好兒子。

雜亂的歌腔傳入到廟裡深處李潼的居舍裡,因爲上元佳節的緣故,李潼晚上也有加餐,一小碗細磨的麪食餺飥,但也只是意思意思,不頂大用。仰躺在牀上,耳邊聽着那些歌唱聲,就連肚子傳出的咕咕叫似乎都有了韻律感。

對此,李潼也只能安慰自己,大概是天降大任於他,在大業創成之前,不准他沉迷享樂,所以纔會一次次的錯過上元佳節,不能參與進去。當然,如果他知道自己真的一念成讖,寧肯無聊數羊,也不會生出這種賤念頭。

上元節後第三天,他的王府佐員、班底成員們終於獲得正式任命,並一起入廟參拜大王。

結束早課之後,李潼也早早的來到廟裡會客的廳堂中,頗爲激動的等待自己新的班底成員到來。

心裡未嘗不希望他們帶點見面禮來,羊肉之類是不敢想了,餓了太久腸子都細了,暴飲暴食拉肚子、被人發現就不好了,如舊年劉幽求提兩甕鹹菜來也能接受啊!

距離中午還有一段時間,這些王府佐員們終於在司禮官員們的帶領下行入廟中,爲首一個便是雖已鶴髮、但仍肩背挺直的歐陽通,後方則跟隨有十幾人。

不過看到這些人全都是兩手空空,李潼心裡的期待頓時削減了一半,落在別人眼中,自然是有一種鬱鬱寡歡、生無可戀的落寞。

歐陽通眼見代王形容如此,趨行入前當先拱手深揖道:“卑職等拜見大王!”

“歐公豈可如此!”

李潼見狀忙不迭要閃身避開,雖然彼此品秩有高低,但且不說年齡與交情,單單歐陽通如今身位代王師,李潼也不能生受此禮。

歐陽通見少王腳步虛浮,上前一步將其扶穩,李潼則反握歐陽通手腕躬身道:“請歐公登堂入席,容慎之謹慎領教。”

雖然他有了新名字,但實在是“濟”不起來,索性暫以表字自稱。

歐陽通也不拘泥,自入堂中西席站定,而後方代王府長史王方慶也自率羣僚入前見禮。無論各自心意如何,見歐陽通這個王師都如此具禮,他們自然也不敢怠慢。

“諸君無需多禮,請各自入席。小王德行仍遜,日後府事諸類,需仰諸君良參。”

李潼對衆人頷首以應,退回自己的席位後又向歐陽通作揖,待這位老先生落座,他才也坐下來,視線又落向各自入席的佐員們。

王方慶年紀四十出頭,臉龐方正,一眼望去並不如李潼舊年同事、同爲琅琊王氏子孫的王紹宗那麼儒雅端莊,但是官樣的威嚴卻過之甚多。畢竟曾經是封疆嶺南的方伯大員,氣質自然也就更加硬朗。

王方慶坐在席中,依次向李潼引見下屬佐員。

蘇味道年齡與王方慶差不多,相貌同樣乏甚出衆,可見他丈人裴行儉臧否人物自有一套標準,並不是一個顏狗。

但是一部長長的美須很是醒目,這在李潼的標準來看,這傢伙就是閒得蛋疼,正經人每天忙得不得了,誰會得空就梳鬍子?

師友並席,蘇味道落座於歐陽通下席,都不是王府的事務官佐,是承擔着教育與規勸的責任,地位更加超然。

王方慶下首就是姚元崇,所擔任的官職則是王府記室參軍,掌管王府諸表章奏獻並牒傳之事。

老實說,李潼對此還是頗感意外的,他之前添上姚元崇的名字也只是試一試,姚元崇如今可不是冷板凳,而是南省要樞的兵部夏官郎中,兼領府職的機率不大,沒想到居然獲得了批准。

有一個兵部郎官擔任府職,好處還是很明顯的,那就是親事、仗身等護衛力量有凝聚力。畢竟兵部司職武選,有這樣的關係和路子,大家即便有想法,也不必作他求。

李潼升爲親王之後,親事仗身規模便擴大幾倍,足有七八百人之多,雖然並不都是在番長上,但日常也有三百餘衆,直接就超過了舊年爲郡王時他們三王總數,已經可以說是一支小軍隊。

再向下,則就是宰相姚璹精心挑選的江南士衆了。江南人尚儀表,別的不說,這麼望下去,一溜小帥哥,雖然跟俊美無儔的代王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帶着這樣一羣屬下出門炸街,關注度是絕對的高,起碼看起來就比形容猥瑣的武家幾王順眼得多。

至於故員桓彥範,早年被太平公主借去安排在右金吾衛幫忙看場子,幾年下來官職沒有變動,只是散官進了兩級,如今又被召回來,擔任代王親事府典軍。

不過王府武裝本來就是相當尷尬的存在,雖然親事府典軍品秩不低,但桓彥範在一衆新府佐當中只能位在下席。

李潼跟每個人都聊了幾句,算是初步的認識一下,讓他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這些出身江南的府員們多半都是有着應試出身。真正蒙蔭入事的只有一個姚璹的兒子姚方沛,甚至就連同爲高官子弟的陸元方之子陸景初,都是制舉出身。

李潼對此倒是頗爲高興,起碼能夠保證這些人才能都是經過考驗,水準不低的。而且如今科舉也並非儒學獨大,很有幾分百花齊放的味道。

比如李潼這些新府佐中,就有兩人是應舉明算科而得出身,一個名爲祖延年,一個名爲虞盛,雖然舊職都是勉強入品的方伎官,但既然能爲姚璹選中,應該也都具有不凡的才識。李潼打算稍後跟這兩人仔細交流一下,看看能不能搞點科技創新之類。

諸官佐入廟來,也不僅僅只是拜見府主,府職本來就有一定家臣屬性,他們也要跟隨一起齋食參課。當然因爲多是兼職,所以只能參與晚課,上午還是要正常的上朝坐衙,但這也算是共患難了。

不過在晚課之前,又有官使入廟宣敕,講的是李潼的住房問題,賜積善坊甲第爲代王府邸。

李潼已經在廟裡待了大半個月,思路難免有些遲鈍,開始還不以爲意,正待上前受敕,王方慶突然舉手道:“且慢,請問官使,賜第具體設立何在?”

官使聽到這話,神情便有些爲難,支支吾吾道:“是、是積善坊西曲,高氏故業。”

王方慶聞言後不再多說,轉而望向李潼。

而李潼在稍作沉吟後,很快便意識到當中的玄機。所謂積善坊高氏故業,便是高士廉舊邸,此前一直收作官有,一部分用作司府寺衙署。

不過此前不久,這宅業另做他用,就是給他四叔家李旦幾個小子造邸出宮居住。前段時間李潼路過那裡的時候,還在啃檸檬皮呢,沒想到轉頭這宅業就成了自己的?

“請官使暫出,容我與府員參謀受敕與否。”

察覺到當中有挖坑的意思,李潼對這官使也不客氣,擺手驅退對方,轉又望向王方慶問道:“長史於此可有議?”

王方慶見少王雖然驟顯新貴,仍能警覺不失,心中也感欣慰,當下這種形勢,他們這些佐員當然也擔心少王得意之下有失檢點。聽到代王問話,便離席起身道:“積善坊邸先賜五王,如今更易大王,卑職自覺事有出禮……”

說完這話之後,他便開始引經據典以佐證自己的觀點,但那些引據也大多生僻,不獨李潼聽得有些蒙圈,在場其他官佐們也都聽得兩眼有些發直,但見王方慶侃侃而談,卻都莫名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晚課在即,不暇入辭,請記室執筆,詳錄長史所論以作辭表。”

專業的事情自然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李潼擡手指了指姚元崇吩咐道,待到執筆送來,王方慶便又將前言複述一遍。李潼又見歐陽通捻鬚微笑,並誇讚道:“王少監深諳禮道,誠是良佐!”

姚元崇落筆如飛,書錄完畢之後,又擡頭皺眉道:“日前潤州所報妖異入案,積善坊舊有國逆丘某,舊業比鄰爲居,人心用險,幾異鬼蜮?恐有奸流憑此構隙,引誣大王……”

“這不是入禮之言!”

不待姚元崇講完,王方慶便擺手打斷,然後又望向李潼說道:“但大王可以傢俬遞語。”

“我明白。”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自入內室匆匆書就,又行出來將那官使喚入,一份辭表、一封私信交給對方,讓他帶着賜第的敕書一併送回。

雖然只是第一天共事,但李潼對這個新的班底已經非常滿意,不像舊年還要等待長大成才。

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439 踏破白馬寺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114 友誼的河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161 宰相薦才0196 卑職願從大王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247 血脈的力量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258 曲江盛會0152 潛龍怒音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417 搶位政事堂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091 恩賜瑞物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004 醫博士沈南璆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456 誰沐代王恩威0130 少王邪才妖異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094 大酺禮畢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031 不是一路人0120 諸用仰於國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
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652 只患志短,有功必酬0973 三郎行邪,親者心痛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624 駐兵莫離,窺望臨洮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853 武運昌隆,威臨天下0904 口嫌體正,從良實難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439 踏破白馬寺0821 賊亂事小,無虐下民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571 通鼓擾敵,河谷驚魂0825 仁願辱我,我恆辱之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801 天與神器,斯世永享0114 友誼的河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710 頓筆書成,命系大王0920 自戕陛前,以死明志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860勢有強弱,絕不待斃0161 宰相薦才0196 卑職願從大王0386 昇仙太子,羽衣控鶴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725 水土不同,或橘或枳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247 血脈的力量0428 景從殿下,爲王先驅0651 我王權壯,誓殺欽陵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258 曲江盛會0152 潛龍怒音0435 北門操戈,奉命行事0417 搶位政事堂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293 大王英明,後事暢想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091 恩賜瑞物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0834 科舉糊名,公平任選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713 韋卿雅正,堪爲宰輔0045 宮變內應鐘紹京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927 朕既爲君,愛民如子1025 風物常在,人有竟時1019 相濡淺灘,不如相忘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155 吾年弱冠加朝散0723 長安坊居,大戶不易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132 老馬不行,非是良驥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004 醫博士沈南璆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456 誰沐代王恩威0130 少王邪才妖異0629 生殺之權,不可輕予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442 大河水口,俱在掌握0094 大酺禮畢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125 風雨飄搖的宰相們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031 不是一路人0120 諸用仰於國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795 無上可汗,進退失據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347 明禮定序,五王降爵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692 行臺無選,才力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