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

清水城裡,婁師德同樣身披甲衣,一遍又一遍的檢查着將士們的甲械,但卻並沒有等來合適的出擊時機。

“唉,失算了!默啜狡黠,幾無人性。”

退回城中後,刺史馮敬禹失望之情溢於言表,一手握拳重重的砸在另一手的手心裡。

婁師德心裡雖然也頗失望,但還是強打起精神說道:“不卒祿兄弟能夠聚集突厥亡餘,爲禍塞邊,自非幸至。諸胡受其蠱惑,得有此難。但默啜棄其黨徒,也不是完全無害。眼下諸胡人馬充斥河谷之內,突厥賊衆同樣難得寸進。”

儘管眼下河谷內形勢大不同預計,婁師德還是不失樂觀,他環顧馮敬禹並那些出城反擊的將士們,微笑道:“此番出擊,能夠迫得默啜自棄黨羽,不可稱無功。默啜自恃狡黠,臨危不肯盡力,則其軍必無頑強之心,身在敵國,卻不能勇烈爲戰,一旦勢弱,則必危矣!”

足智多謀的人,其實並不適合擔任大軍主帥,或者說身爲大軍主帥,本身要善於自晦,不能讓將士們對主帥的智謀過於倚重。

世道中聰明人不乏,但夠資格擔任將帥的卻少之又少。聰明人慣於選擇更加省力的方式去達成其目的,做起事情來或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但是兵者大凶,軍隊與戰爭是世道中最爲複雜的事情,真正的精銳之師,需要具有一定的愚性,不可將利弊權衡的過於清楚。計奸則志滑,凡擅於用兵者,少有能以詭變著稱。

默啜此番用計,拋棄了戰場上的盟友,讓將士們有了避戰的想法,但本身卻又並不是身在主場作戰,等於是摒棄了外部的助力,同時又瓦解了自身的鬥志。

就算短時間內能夠湊效,但是遙遠的撤軍距離並不能讓戰爭快節奏的結束,只要唐軍能夠維持對其大軍的壓力,其軍必有潰敗之憂。

婁師德有此感觸,也並非只是單純的安慰衆將士,而是真的有感而發。

儀鳳年間,他相應高宗皇帝的號召,以一介文臣投身邊務,跟隨當時的宰相李敬玄出征突厥。而當時那一場戰爭,李敬玄的戰爭思路與眼下的默啜便頗有相類,大軍初期驕縱輕進,遭遇小挫後即引部不戰,致使士氣低迷,一敗再敗。

默啜率引其部繞過賀蘭山,直攻原州,出其不意又悍勇異常,確是不凡,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就攻克了原州州城,這就是大軍勢壯的體現。

但是接下來的行動卻喪失了這樣的快節奏,被河谷連城困阻軍勢大半個月,看起來召集、引誘諸胡部使得軍勢更加強大,可是原本的銳氣也已經不再。

明知唐軍將會發動夜襲,卻不做出準確的防備應對,這會讓將士們對於危機的感應變得遲鈍,這對於孤軍深入敵國境內的大軍而言,就是一個致命的疏漏。

默啜即便再有智謀,但想要將他的感知與預判擴及全軍,都需要一定時間將意圖傳達下去,一旦遭遇同樣精銳的敵人,這就是可供抓捕的戰機。

但就算如此,眼下河谷中的唐人守軍顯然也不具備抓捕利用這一戰機的能力。如今河谷之地已經變得大亂起來,到處都有胡人逃竄遊走,將唐軍仍然在守的諸子城割裂成一個個孤島,更難以再聚合軍力展開反攻。

這些混亂的胡人們雖然只是烏合之衆,戰鬥力並不高,但因爲被困堵在河谷這一狹長地帶,當其求生慾望爆發出來,所爆發出來的破壞力同樣不容小覷。

昨日被攻破的幾座子城已經被搬空成一座空殼,而且有了突厥放火燒城的先例,胡人們也都不敢再入城避禍。因此那些仍在唐軍掌控中的子城,便成了一些胡人們的選擇。

儘管眼下秩序已經崩潰,但是一些胡人酋長們仍然不失理智,他們剛剛被突厥所放棄,已經不敢再繼續與唐軍爲敵。

所以當中一些胡酋們便努力約束部衆,避開胡人衝擊最爲迅猛的河谷出口,努力移動到唐軍子城之下,高聲叫嚷願意投誠,與城中唐軍協同防守,共同抵抗突厥的攻勢。

但唐軍在組織河谷防線的時候,爲了避免胡人們怯敵自亂,都沒有招募太多左近胡人部落,此刻人人自危,更加不會接受這些陣前倒戈的胡人進入城中。

在諸子城當中,圍聚在清水城周邊的胡人最多,一則清水城乃是諸子城防線的中心所在,城堡規模最大,二則此城正扼守河谷關隘所在,想要進入南側河谷,必然要由此通行。

因此大量的胡人聚集在清水城下,不斷的叫嚷哀求、乃至於割面叩請,希望唐軍收容或者是放任他們向南逃命。

但城中守軍們正憤懣於前計不行,更加深恨這些胡人部族助紂爲虐、與狼同行,面對這樣的懇求,只以勁矢應之。作爲河谷中心城堡,清水城物械不缺,將士們又含恨回擊,很快城前便屍橫遍野。

胡人們眼見到唐軍對他們全無憐憫包容,也放棄了此類的嘗試,不斷向城堡發起了衝擊。

正當清水城擊退胡人們一次次衝擊的時候,南面的後路子城中突然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鼓角聲,聽其節奏是有緊急軍情需要傳達。

城頭上的馮敬禹與婁師德對望一眼,看到彼此眼中都閃過一絲疑竇與隱隱的驚喜,顯然他們都在猜想或是有了援軍的消息。畢竟河谷中正在激戰死守,非此重要轉機,也不值得使用如此程度的鼓令。

“城中我來據守,宗仁兄請引衆入後查看。”

馮敬禹略作沉吟後便快速說道,同時湊近婁師德低聲道:“若非轉機可待,宗仁兄自去,此城便是馮某死國之地!”

婁師德張張嘴,但也沒有再說什麼,拍拍馮敬禹手臂後便快速下了城頭,於城中點起兩百人馬,自清水城南門衝出,殺退了一些翻過兩側溝嶺、遊蕩至此的胡人遊衆,直向鼓令發出的子城而去。

“末將李葛,奉契苾總管命,先入河谷通告消息。契苾總管得雍王殿下所遣,率領六千精騎馳援原州,明日午後即可抵達河谷!”

子城城門處,李葛與守將一起在此等候,一俟婁師德到來,便上前叉手說道。

婁師德聽到這話,臉上頓時露出喜色,忍不住說道:“雍王殿下誠是仁王,既安關內,又深顧原州士民。我等原州將官,未能盡責守境,實在慚愧……”

他也來不及細作自責,接着便又說道:“援軍要明日午後才至?可河谷形勢,未必能延守……雍王殿下遣軍之際,可有無別的指令?”

“殿下親言,唯殺敵爲務,決不可縱容突厥豺狼往來無險、習於出入!”

李葛聞言後便連忙說道。

婁師德聽到這話,擊掌讚道:“殿下誠是壯志!既如此,那我明白了,請李將軍歸告契苾總管,河谷此境已經難支,需要再做破敵新計……”

他快速將自己的計略交代一番,待李葛複述一遍無誤後,便又讓人給李葛等人替換戰馬並城中守將一起出城往來路通告消息。

得知援軍可期,婁師德心緒大定,即刻下令讓城中軍士擂鼓傳訊,並將清水城後方的幾座子城人馬俱都集中起來,殺出城去,肅清與清水城之間的通道。

“援軍已達?這、這實在是太好了!”

清水城中,城頭督戰的刺史馮敬禹聞聽鼓訊,臉上頓時也綻放出狂喜笑容,但很快卻又目露狐疑之色:“棄城後撤?這、這……”

鼓令聲接連三響,馮敬禹確信無誤,儘管心中還多有不解,但知婁師德絕對不會妄作亂命,於是便吩咐城頭親近衛兵將軍令向城中各隊伍進行傳達。

河谷外,朝陽徹底躍出了地平線,初升的陽光灑落在大地上,視野所見諸多事物,全都覆上一層金燦燦的光芒。

默啜安坐在他的可汗行帳中,一邊低頭用餐,一邊傾聽河谷方向所傳來的廝殺喧鬧聲,嘴角泛起一絲自得又殘忍的笑容,下令說道:“河谷北面的出口,繼續嚴守。營裡製造餐食,讓我族勇士們飽餐養力,過了正午後,殺入河谷,摘取此行最甜美的果實!”

然而不久之後,河谷出頭督戰的甲士卻匆匆入帳說道:“稟可汗,谷外勇士已經成功攻入河谷,正在繼續追殺那些雜胡!”

“誰準他們殺入谷中?”

默啜聞言後先是一愣,而後皺眉不悅喝道。

“是、是羅特勤,特勤說可汗妙計,使用那些雜胡人命成功逼迫唐軍棄城逃亡……”

“唐軍棄城了?”

默啜聞言後,心中疑竇更生,直接推案而起,披甲出帳,站在高地上向下俯瞰,只見原本防守在河谷出口的部族將士們果然已經衝殺進了河谷,且正對那些潰亂的胡卒們肆意追逐殺戮。

雖然河谷戰況一片大好,但默啜心中卻隱生不妙之感,唐軍固守河谷大半個月的時間、紋絲不動,所以他纔要借用那些雜胡人命去衝擊唐軍城防,可現在唐軍明顯仍然還有戰力,爲什麼這麼輕易就放棄了城池?

當然,他更加不滿的還是那個羅特勤,居然敢不請示自己就擅自作出決定,此戰之後,一定要加以嚴懲、不可再作縱容。

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038 水漲船高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002 又一個才人0048 內教坊諸事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053 誤我少王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010 悲慘的一家人0004 醫博士沈南璆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086 曲樂動人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072 天賦異稟0051 《逍遙王》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104 王居大不易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304 待罪慈烏臺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029 李氏爲上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099 宰相危矣0225 無兒還有孫0103 府佐諸衆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59 幷州大都督0235 義伎捐金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320 高句麗遺民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368 薛郎鐵頭0010 悲慘的一家人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230 過平康款轡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290 懼親如仇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262 謀殺河東王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328 野狐宰相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225 無兒還有孫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446 白刃不相饒0281 牡丹花下死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105 人間滋味0058 薛師懷義0247 血脈的力量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121 徐敬真引誣0173 算你跑得快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039 羅網常設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103 府佐諸衆
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038 水漲船高0256 捐麻續縷,祈君長命0002 又一個才人0048 內教坊諸事0479 雷霆手段,慈悲心腸0478 開元名相,次第入府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802 夜遊皇苑,餘生同幸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0134 我的心腹在成長0564 大賞諸軍,收心備戰0053 誤我少王0957 六尺之勇,何懼踏營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010 悲慘的一家人0004 醫博士沈南璆0743 既入幸途,抽身不易0199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0460 大將不壽,哼哈就位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756 東行請命,爲王先驅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762 助朕殺賊,彰我威嚴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086 曲樂動人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072 天賦異稟0051 《逍遙王》0823 母子生隙,少主強悍0104 王居大不易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865 樂奴恃色,囂張十足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304 待罪慈烏臺0727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0029 李氏爲上0534 組我軍政,法劍不饒0913 壯烈能狂,無勇忍耐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099 宰相危矣0225 無兒還有孫0103 府佐諸衆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870 薛郎教弟,不毀門風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59 幷州大都督0235 義伎捐金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320 高句麗遺民0606 恩仇分明,不毀道義0368 薛郎鐵頭0010 悲慘的一家人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721 燕子築巢,無懼惡雀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669 長安羣義,當街察奸0230 過平康款轡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290 懼親如仇1012 學士才高,羣衆爭訪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262 謀殺河東王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477 徐娘假子,披麻而行0698 唐家故澤,歸於雍王0703 我自三郎,無謂大小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328 野狐宰相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225 無兒還有孫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446 白刃不相饒0281 牡丹花下死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105 人間滋味0058 薛師懷義0247 血脈的力量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121 徐敬真引誣0173 算你跑得快0349 魏王亞獻,宰相趨送0039 羅網常設0515 成器不器,骨肉難捨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899 少年懷春,至今難寤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469 喋血宮道,遁地無門0846 萬衆雲集,驪山演武0103 府佐諸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