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

當楊顯宗等人再次返回的時候,大軍已經推進到了距離長安不足兩百里的藍橋驛,規模也擴大到了將近三萬之衆。

除了雍王殿下所率西進前路幾千人馬和代北道南來六千騎兵之外,所增加的兵力主要來自於左近的虢州、商州與華州。

早在西京鬧亂之初,這三州就擔心遭到波及而早早的將州境壯力們集結起來,如今正好歸於營伍,無論西京接下來定亂如何收場,起碼這三州本身不怠軍機。

三州刺史也都各遣使員籌運物資入送犒軍,倒不是他們各自倨傲、不肯親自前來迎見雍王殿下,而是因爲州縣正印長官不得制敕、不得隨意離境。

三州積極響應大軍徵令,也讓軍中將校們倍受鼓舞,對於此行用兵不乏樂觀之想。中軍因此不得不嚴宣軍令,不準將士們跳隊冒進的私自離營搶功。

這樣的防範絕不是杞人憂天,所謂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勢大則氣盛,特別是軍隊這種本就是爲了殺戮而編成建制的武裝力量,此行兵鋒所指又是西京這種關內元氣匯聚之地,一旦軍紀稍有鬆懈,那麼官軍對地方造成的戕害還要遠遠大於匪徒。

即便如此,軍中犯令者仍是屢禁不止。雍王親自率領的千騎將士們還倒罷了,他們本就是北衙宿衛之軍,早就習慣了令行禁止,稍有違禁便是殺身之禍。

至於其他各路人馬,則就頗有幾分放飛自我的意思,自潼關西進之後,單單校尉以上違令冒進而被抓捕者便足足有近百人之多。

他們或是貪圖西京豐饒的財貨,或是渴望定亂首功,歸根到底還是不太瞭解主將的性格,哪怕被中軍巡查所執,心中仍然少有恐懼。

所以當大軍頓在藍橋驛之後,李潼打算徹底的整肅一下軍紀,召集衆將於中軍大帳,隨後便手書一道軍令:離營五里外而遭執之將,梟首示衆,士伍徒刑!離營五里之內遭執者,將領枷而示衆,黜職三等,奪勳,士伍鞭十,再犯則殺!

衆將見此軍令,無不倒抽一口涼氣,倒不是說這軍令過於嚴厲,畢竟治軍再嚴明的大總管他們也見識過。只是所涉人員實在太多了,將校已有近百之數,士伍所涉更有幾千之衆,在軍中所佔比例已經極高。

眼下西京賊情如何都還不甚清晰,突然如此大舉用刑于定亂人馬,且不說對自身軍力的損傷,對整支定亂大軍的士氣打擊也是極大的!

所以在稍作沉默後,契苾明等將領們忍不住勸說道:“古人治軍,有三恕之仁而不損其威。如今西京賊勢盤桓,將士逾令,半是渴功,此軍心可用。念其初犯,不如從輕發落,允戴罪立功……”

李潼聞言後則冷笑道:“效命戎旅,恭事營務,我不如諸將軍。但王命宣化,大器獎懲,諸將軍未必及我。西京乃我唐家祖庭所在,本非適亂之地,也非化外之邦,民情陡亂已是聳人聽聞,唯迅猛定亂纔可宣揚國威。諸軍進退不能如一,營令視若無物,此以亂御亂,豈有威令可言?皇命在身,雖此一身我自赴之,豈能恐於亂勢而縱恤亂卒!勿負多言,即刻行刑!”

隨其一聲令下,李湛、趙長興等原千騎部屬起身受命,叉手應諾,然後便大步出帳,率中軍將士直入關押那些違令將領的營地,將諸人提捕出來,押上執法的刑臺,宣其罪名然後驗明正身,手起刀落,幾十道血箭飆射,頭顱霎時間滾落下來!

之後中軍千騎羣出,用長杆挑着那些血淋淋的人頭,縱馬穿行於各營之間,並再次將軍令重新宣讀一番。

此一幕自然令羣情驚恐,營地中士卒們看到那一顆顆人頭,更覺心驚膽戰。特別一些同樣違禁的將士所在營地,得見大軍之法竟然如此森嚴,更是隱有驚懼潰亂之勢。

但這一個苗頭剛剛露出,這些涉事營地便被分割包抄起來,強弩架設、長槍林立,馬隊蓄勢待發,只要有人膽敢衝營而出,即刻屠戮當場!

李潼雖然悍然下令,但此際心中也是不乏緊張,手握生殺大權雖然過癮,但當真正執行起來的時候,心中卻自有一股戰戰兢兢。

唯有敬畏權力,才能不濫施權力,權力本身沒有人性,所以才需要人性的駕馭。但許多人卻是失於這樣一份敬畏,所以反而被權力將人性摧殘,或許在身死之前才能悟通一個道理,個體在團體所賦予的權力面前,真的不算什麼東西。

所以在下令行刑之後,他便讓諸將各歸營壘約束營卒,同時自己也親自出帳巡營。

他策馬緩行於諸營之間,眼看到營卒們不乏惶恐的張望過來,便深吸一口氣大聲說道:“軍有二法,謂賞謂刑!助吾事者,賜之以帛;亂吾法者,示之以劍!法出於我,授之於衆!刑令威嚴,則必賞賜不吝!此言告知於衆,天地可鑑!諸軍謹守營盤,勿復有失!”

他刻意控制着自己的速度,此番巡營下來,足足用了將近兩個時辰,雖不知收效幾何,但起碼營事並沒有再繼續騷亂。

除了身受極刑那幾十名將佐之外,相關的涉事營卒也都被編入了罪營。徒刑者兩千餘衆,該要遭受鞭刑的則是多達三千餘人,主要是三州所募集之軍。

他們自恃爲地主,熟悉路徑與鄉情,本身對雍王權勢又沒有一個直觀感受,入軍之後眼見大將年輕,心中多多少少是有幾分小覷,所以才斗膽試法,結果卻遭到了強硬的反擊。

最終,那三千多名本該遭受鞭刑的營卒倒是沒有即刻行刑,而由各自兵長代領。軍中施刑所用鐵鞭真要瓷實的抽上十鞭子,身子弱的怕是要直接沒了半條命,真要挺下來,十天半個月也難保證行動自如。

突然多出三千多個傷號,這也實在是吃不消。所以李潼最終還是決定將其營伍打散,編入諸軍之中,允其戴罪立功,並沒有一味的絕情到底。

當然,轅門前所掛的那多達幾十顆人頭,也足以彰顯出這位大總管的軍令之嚴酷。

如此大規模的實施刑罰,也並非沒有隱患,特別遭受懲處的主要是關內三州之軍,如果處理不好,非常容易在軍中造成頗爲嚴重的割裂與對峙。

所以在經過一番權衡之後,李潼決定還是採用一個雖然老套、但卻比較有效的收買人心的方法,那就是將一些三州將校並士卒們編入他所在的中軍陣伍中。一則示以恩信,二則也是杜絕他們串聯的可能。

雖然如此一來,他自己的人身安全是要受到一定的威脅,但他未來將要長鎮關中,過於鮮明的對立難免會影響他對關中的掌控。而且他也並不覺得這些人有膽量,或者說有必要在軍中搞他。

儘管如此,他還是推開午後其餘的軍務,留出時間來,逐一與那些選入中軍的將領們交流談心。

畢竟我也是咱們關隴人,老婆也出身關隴,故員也不乏關隴人士,咱們打斷骨頭連着筋。至於被殺的那些人,他們實在太不給我面子了,我也很無奈、也很痛心啊!舊事不必多說,解決了西京的鬧亂,咱們還有大把時間相處瞭解,你們就看我表現吧!

這種拉攏人心的方式雖然不夠巧妙,但卻着實有效。特別李潼親衛中本就存在着許多家道中落、或是出身底層的人,諸如桓彥範、王仁皎、趙長興、楊放之流。

這一批被召入中軍的將領們多在軍中擔任中層,折衝府果毅、別將之類,少有機會直面這樣的大人物。特別在上午剛剛見識過雍王殺人不眨眼的狠厲之後,眼下再經這樣一番交流,一威一慰之間,心內對雍王也都暗生敬服。

大概是李潼前後之間反差過大,又或者話術過於入心,居然就在這羣人當中直接挖出了一個“叛徒”。

一個名叫張拙、三十出頭的果毅校尉在經過雍王一番言語激勵之後,神情激動、撲通一聲跪在案前並哽咽道:“卑職寒陋之士,從軍雖久、無跡可誇,竟受殿下如此恩遇勉勵!無以爲表,願獻策報答,卑職在軍之外,還寄名一民社名故衣社,社衆徒衆甚廣,俱尚義之衆,於西京也頗有應從,卑職斗膽請使西京,陳說王命,訪募同義,以應殿下定亂之師!”

聽到這話,李潼臉色不免變得有些尷尬。故衣社在關中發展勢頭迅猛,所面對又全是府兵舊人,能夠拉攏這個折衝府果毅入社,他倒不覺得意外。

可問題是,你在我這個雍王面前,把故衣社捅出來,那我究竟該覺得你是忠還是奸?

張拙偷眼見雍王殿下眉頭隱皺,忙不迭又說道:“故衣社社號在於扶危助困,所宣社義也絕無蠱惑民情、觸犯典刑之說……”

聽這張拙如此真誠的辯解,李潼心裡倒是舒服一些,起碼故衣社的宣傳路子沒有走歪,讓這樣的普通社衆都對社義衷心信服。

他這裡還在斟酌該要如何迴應,突然趙長興匆匆入營,附耳稟告楊顯宗已經歸營,於是他便對這個張拙說道:“果毅所陳事務我記下了,這故衣社究竟是何底色,軍入西京後再作細審。不過眼下大軍乃皇命所使,還是不依抽引鄉力爲用。”

我吩咐了故衣社幹啥,難道我還不清楚?你們老老實實給我在軍中待着,別總想着搞啥騷操作!

張拙聞言後,還是不免有些遺憾,他見雍王威令之餘尚肯禮下他這樣的尋常兵長,心裡倒頗有幾分知遇之恩的感觸,所以想舉薦一些社中他所佩服的豪勇之士,若能在雍王麾下有所表現、博一出身,也能給那些寒苦的社衆們施加更多庇護。

但雍王殿下既然已經這麼說了,他也不敢再爭強進言。畢竟雍王雖然有禮賢下士的一面,但那幾十顆血淋淋的人頭也不是虛的。

而且作爲宗室權貴,雍王看待事物的角度未必同於他這樣一個下員,若真把他們故衣社視作什麼俠禁組織,他這番薦言反而有可能弄巧成拙。

這麼一想,張拙又不免暗悔自己有些冒失,打算稍後聯絡一些同在軍中的社徒們,接下來的作戰中爭取有一個好的表現,希望能夠以此扭轉雍王殿下對他們故衣社的感觀。最起碼,他們雖然身爲故衣社衆,但與效命於大唐並不衝突。

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024 神皇鑑詩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274 只待神都制命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279 飛錢承兌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104 王居大不易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043 進學內文學館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055 一人而敵一族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102 少王神都行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218 銀青光祿大夫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150 俱入彀中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075 將軍跋扈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117 權門惡事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109 仗義屠狗輩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251 不當大用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027 南衙北衙0097 壯力當賞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133 太平歸邸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137 好生是天德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280 寶利行社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018 跋扈宗王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307 南望老人星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012 耶耶的召喚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60 血洗丘宅
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024 神皇鑑詩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623 賊王狡猾,反覆無常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274 只待神都制命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931 唐家恩義,俱在羈縻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279 飛錢承兌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104 王居大不易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315 奪王封爵,淪爲黔首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043 進學內文學館0210 笑入胡姬酒肆中0267 命裡無時直須搶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055 一人而敵一族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102 少王神都行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218 銀青光祿大夫0742 蓮花六郎,生吞珠花0423 千騎入衛,諸事待張0257 羣伎色藝,計麻爲優0744 朱衣法冠,直攻宰相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150 俱入彀中0136 良人淑女,有妨名節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075 將軍跋扈0675 東域雞肋,大軍難通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117 權門惡事0365 羣僚入廟,參佐代王0374 左千牛衛大將軍0109 仗義屠狗輩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251 不當大用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553 不擇手段,斂物備戰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027 南衙北衙0097 壯力當賞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0481 殿下薄情,上官明志0133 太平歸邸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611 金城聚貨,飛錢入胡1032 王邸冷清,榮華不減0335 給事巡衙,羣僚恭待0573 狼騎入谷,唐軍棄城0639 王法煊赫,宇內無敵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519 會師潼關,諸將迎拜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1017 蕃使入國,懇請和親0634 羣相亂議,昭德請辭0137 好生是天德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732 民爵普授,兩稅試行0208 泥銷玉樹,人道所悲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0364 魏公點撥,鄭姝齊聚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280 寶利行社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0018 跋扈宗王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702 羣臣外授,相公珍重0307 南望老人星0954 不負祖宗,不負蒼生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614 婁公治庖,人事盡歡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809 幸逢明主,執法不阿0012 耶耶的召喚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0953 天神難庇,蕃主出逃0160 血洗丘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