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門牆生隙

隨着河東王率衆離開,來俊臣也在金吾衛街徒們的保護下去往南省,聚集在城西月堰的時流各家,也都快速散開,將此間所見衝突轉述別人。

發生衝突的雙方,河東王乃是宗枝少俊,秀才高譽,其人久離歸都,已經引起世道各家的趨迎。

至於來俊臣,那就更不用說了,其人乃是繼周興之後,另一個讓朝野聞風喪膽的酷吏人物,年初政事堂宰相班子幾乎被集體顛覆,便是其人手筆。

這兩個人俱是非凡人物,彼此爆發衝突,且來俊臣險些被河東王當街打死,可想接下來朝野之間必然會引發新一輪的震盪。親眼目睹其事的時流各家,對於事態後情也都各有各的看法。

從感情上而言,這些時流們自然心向河東王。少王雖然也不乏非議纏身,但總體上而言,無論出身、才貌俱都容易讓人心生好感,這一次當街行兇,也不乏人爲之喝彩,對少王更生好感。

但好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們卻都不大看好河東王。

一則來俊臣的猖獗是有目共睹的,聖皇陛下對其寵眷縱容也深,其人入事以來,單單由其人攀誣入刑乃至於身死的宰相與南衙大將們,便有數人之多。至於其他名門或是大臣,遭殃的更是數不勝數。

二則少王雖然也享聖眷,但畢竟遠離時局數年之久,朝堂上幾乎沒有什麼聲援。而且從河東王最後的爆發開來,來俊臣是已經打算牽引已故雍王的舊事,要將少王一家一網打盡。

已故雍王李賢,本就是一個不可輕易觸及的敏感話題,如果這件事被牽引出來,即便是有人因爲同情而想要暗助少王,也要因爲擔心遭受牽連而不敢輕易置喙插手。

當然,朝堂上或會引起的紛爭還在其次,衆人也都明白,這一場衝突最終走向如何,關鍵還是在禁中聖皇陛下態度如何。

事情發生不久之後,便有人見到剛剛被罷免宰相之位的魏王武承嗣、包括其他武氏諸王,全都匆匆入宮。意圖如何也很明顯,武氏諸王們近來連失重位,極大可能是想借這一次機會打壓河東王,以重振威風。

相對而言,真正旗幟鮮明、趕在第一時間入宮支持少王的則幾乎沒有。

如今李氏一門宗枝本就凋零,唯一能夠在女皇面前說得上話的只有一個太平公主而已,但太平公主眼下還在忙於幫助少王安頓家眷,不能趕在第一時間入宮。

事情剛剛發生,少王處境局面已經大大的不樂觀,也讓人對此充滿同情與擔心。

禁中山齋院,薛懷義身穿紫紅色的僧衣,腦殼上抹着香油、顯得越發的油光鋥亮,此時正端坐高臺,手持經卷宣講佛義。

高臺周圍聚集了大量的宮女宦者,一副專心聽講的模樣。儘管他們也不知薛師究竟在講什麼,但此一類的無遮法會幾乎每天都要舉行,如果不參加,那就是不尊佛法、擺明了要找小鞋穿。

薛懷義在臺上照本宣科的誦讀,他對這一類的佛會興趣不大,但卻比較享受這種受人追捧的感覺。

可是講着講着,卻發現臺下許多人悄悄散去,這不免讓他大感不滿,合上佛卷怒聲道:“作此無遮會,法施於衆,不辨貴賤上下,爲的就是掃除你們的賤性孽根,各人受惠,不珍惜這樣的法緣,難道是想永生沉淪畜生道?”

聽到薛懷義怒聲,下方那些宮人也慌了神,一些本來已經退出一段距離的人又忙不迭返回來,叩告道:“請薛師恕罪。諸位大王貴人入宮,殿中乏人侍奉,所以纔要……”

薛懷義聽到這話,臉上便露出好奇,下了高臺追問道:“諸王一起入宮,是有什麼事情發生?”

“河東大王今日歸都,右臺來中丞阻路,被大王喝令拿下,當街毆打、幾近身死……”

宮人不敢隱瞞,快速將事情交代一遍。

“河東王今日歸都了?”

薛懷義聞言後,臉色有些複雜,轉又擡手撫摸腦殼大笑道:“幾年不聞聲訊,河東王倒是氣性漸長,都敢招惹來俊臣那樣的瘋狗。狗賊讓人生厭,也早該有人出手教訓一番了!”

薛懷義對來俊臣乏甚好感,甚至還有些厭惡,那是因爲他的乾兒子、同樣酷吏出身的索元禮,就是去年被來俊臣出手弄死的。

這自然讓薛懷義心懷不滿,自覺得沒了面子,雖然也當街挑釁羞辱過幾次來俊臣,但其人有女皇陛下的包庇,他也不敢太狠的報復回去。

此時聽到來俊臣這傢伙險些被少王打死,心裡自然是有些快意的。

聽到薛懷義這麼說,便有宮人說道:“薛師要不要登殿論事?眼下河東大王自投東宮慈烏臺,乏於……”

宮人們雖然身份卑賤,許多傾向不敢表達的太明顯,但聽到薛懷義對來俊臣不乏惡感,也是隱隱希望這位寵臣能夠登殿幫一幫河東大王。

“不去!”

薛懷義聞言後則直接擺手拒絕道,他對少王感情挺複雜的,彼此之間雖然也有一段尚算融洽的交情,但是之後隨着處境各自變化,少王待他不如往年那樣殷勤,他自覺得一番真心被辜負了,再加上羣衆挑撥,認爲少王看不起他,所以心裡是有幾分怨氣。

特別他的侄子馮昌嗣拒絕他所安排更好的前途而甘心留在王府,此前甚至說都不說便將其寡嫂帶往西京,這更讓薛懷義懷疑少王挑撥他與親人的關係。

“散了、散了,各自勞事去罷。”

心事泛起,薛懷義有些煩躁,擺手驅散衆人,自己也行出此處宮苑,但在走出一段距離之後,又停下腳步召來一名宮人吩咐道:“我去西華門南的道場,你去慈烏臺左近端詳,少王如果支應不住要求人緣,言辭懇切、態度伏低的話,再來道我。”

且不說薛懷義這裡的小心思,聖駕今日所在仙居殿外,武氏諸王們已經居在此處側廂殿中,等待聖皇陛下的召見。

魏王武承嗣端坐在席,看着親徒們陸續到來,神色有些不滿道:“你們各自沒有事務忙碌嗎?區區一個河東王,值得我親徒大集於此議論?讓外人看見,會有怎樣的邪言滋生?”

諸王聞言後,神情都有幾分尷尬,剛剛抵達不久的樑王武三思則沉聲說道:“河東王此子真是囂張,來某人無論事蹟如何,都是憲臺大員,卻被他如此毆打摧殘,這是公然踐踏朝威體面!此種暴行若不嚴懲,何以警誡後來?”

道理是這樣一個道理,但這麼多人聚在此處,也實在是太引人注意,武承嗣正待擡手驅退幾人,但另一側卻有人發出了不同聲音:“樑王這麼說,有些偏頗吧?只論少王罪過,對來某惡事卻不提。河東王與來某素來不識,彼此也無積怨,如果不是來某主動挑釁欺人,哪會遭災?”

發聲的是歸來待罪已有兩個多月的建安王武攸宜,其人眼下白身居家,得知城外發生的事情後便匆匆入宮,來得比武承嗣還快幾分。

聽到武攸宜這麼說,武三思臉色頓時一黑,拍案冷哼道:“我還沒有追問,你與河東王於西京究竟有什麼密謀勾結?此子性妖才邪,擅蠱惑迷人,已經警告過你多次,卻還不能警醒!這一次他自己主動結怨招禍,你還要發聲助他?如此行徑,已經進了他的圈套還不自知!”

武攸宜聽到這話,神情自有幾分尷尬躲閃,他家財重託的事情,本就是要瞞過這些親徒,但聽武三思斥他愚蠢,一時間也是憤憤不已,冷哼道:“我雖然才器草草,但也自有方寸私計,不勞樑王竟日訓問!”

武三思聽到這話後更是忿忿拍案怒斥,武攸宜也是針鋒相對的不做退讓。

“攸宜收聲,向樑王道歉!你本就事外人,這件事與你也沒什麼關聯。魏王殿下說的對,我家親徒不宜俱入議論,你且隨我出宮。”

與武承嗣被同時罷相的武攸寧見二者越爭越兇,連忙起身相勸,拉着武攸宜便往門外行去。

望着二人離去的背影,武三思仍是憤憤不已,怒聲道:“瞧瞧他現在是個什麼樣子?被人哄蒙入局尚不自知,分不清楚身位何在,真當自己有了獨當一面、處理人事的能力!”

“你也收聲罷!門徒尚且不能團結如一,難怪局面諸事要飽受挫折!如今身位不同,各自都是顯在,說話做事都該自作檢點,怎麼還能將舊年故態示人!”

見武三思仍是抱怨連連,武承嗣也忍耐不住了,指着他訓斥道:“攸宜有什麼別計,那還是小事。可是你呢?你府員出都之後去了哪裡,當我不知?如果做出什麼有損家計的惡事,我絕不放過你!”

聽到武承嗣這麼說,武三思臉色更加難看,並有幾分掛不住臉,起身哼哼道:“我素來行事,都唯阿兄馬首以望,如此訓斥,讓人寒心!”

說完後,他便也匆匆行出,不再停留。

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027 南衙北衙0294 門人遇襲0294 門人遇襲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067 協律頌今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059 生人探幽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254 邪言鑽心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355 大河漕幫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013 王的起居日常0278 鉅富驚人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359 幷州大都督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005 再愛我一次0263 娘子隨戲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378 坐皇帝,立皇孫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039 羅網常設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069 大麴《萬象》0196 卑職願從大王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160 血洗丘宅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204 誰都別惹我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120 諸用仰於國0133 太平歸邸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193 太平托子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149 舊事再起波瀾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089 賢賢易色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319 巽郎才壯0029 李氏爲上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058 薛師懷義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100 不望獨活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
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027 南衙北衙0294 門人遇襲0294 門人遇襲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338 聖皇賜字,慎之誡之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201 仁心自守,大事能成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299 登第解褐,嫁娶着新0067 協律頌今0708 滿城喧譁,一家憔悴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35 諸情不協,國事維艱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059 生人探幽0746 河東空虛,無兵備亂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254 邪言鑽心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609 洮水激戰,細封覆亡0355 大河漕幫0449 代王出都,妖氛彌盛0013 王的起居日常0278 鉅富驚人0567 河谷血戰,兒郎英武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579 胡酋出降,突厥勢崩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359 幷州大都督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005 再愛我一次0263 娘子隨戲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378 坐皇帝,立皇孫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0039 羅網常設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404 人人自危,謀定相位0069 大麴《萬象》0196 卑職願從大王0189 洛陽女兒,似在眼前0160 血洗丘宅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662 赤尊幾重,能繼統否0204 誰都別惹我0510 良策難行,太平奪事0192 太平公主登門0358 入嗣孝敬,爵封代王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1022 留情有度,子姑待之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344 人事調置,底盤草成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630 擴地千里,兵指海西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0740 北衙軍壯,聖人不朝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938 獨步狼窟,有何懼哉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120 諸用仰於國0133 太平歸邸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532 雍王宏大,宋璟敬服0193 太平托子0647 一身傲骨,不甘自棄1021 遊戲坊曲,豪取萬緡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0149 舊事再起波瀾0512 過牆抽梯,遣用雍王0089 賢賢易色0909 元振鎮邊,色亦有道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319 巽郎才壯0029 李氏爲上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273 男兒有淚不輕彈0683 子昂投書,強辭孽才0339 封還敕書,專事雲韶0058 薛師懷義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835 當司憲臺,爲國察奸0929 忠勤王命,嫉惡如仇0495 天家情濃,愛屋及烏0100 不望獨活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