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4 惟德動天,無遠弗屆

聽到太平公主言及舊事幾樁,李旦臉上頓時也流露出濃濃的追憶之色。

“當年家中幾人,大兄最有仁長姿態,深合內外所允。二兄精明幹練,最趁阿耶心意。三兄則巧妙擅營,阿母愛之最深。唯我序在末流,才情也是猥下,父母俱不見重……”

李旦講到這裡,突然自嘲一笑,語調複雜的說道:“長兄不壽,讓人深感惋惜,可憾當年我人事未精,不知情義珍貴,未能深感喪親之痛,只怨父母待我太薄。當年幾言於阿耶,兩兄府中各自名臣爲侍,唯我府內員佐空空,甚不爲外人見重,太平你知當時阿耶如何語我?”

太平公主聞言後便搖搖頭,她於諸兄妹中年齡最小,幼來便享盡父母呵護關愛,當年家事、國事俱有板蕩,但卻始終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雖因二兄際遇傷感了一段時間,但很快又沉浸在新婚的喜悅中,對於家門兄弟們之間的明爭暗鬥,則就沒有太深的體會。

李旦臉上自嘲之色更濃,嘆息道:“當年阿耶語我,我於家門中已是末流,本性又不擅於競鬥,遠不及兩兄各自才性彰顯,能夠各有擔當,名臣侍我,只是荒廢了人才。才器甚不可觀,這是我的短缺,也是我的福分。一生富貴已經可望長年,實在不必再盼更多……”

講到這裡,李旦神態間已經頗有蕭索之意,撫掌長嘆道:“咱們阿耶,觀人觀事ꓹ 真是搭眼入骨。當年我聽這一番話,心裡多少還是忿情難免ꓹ 如今想來則是多有感觸。只可惜、只可惜……造化終究不能盡遂人意,人事幾番逆轉,唐家這份基業、終究還是落在了我這個阿耶眼中的不器之人身上。

所歷艱深ꓹ 催人情傷,如果有的選ꓹ 我真想拋棄這至尊之位,換來咱們長兄重回人間。家門幾人ꓹ 氣性各不相同ꓹ 唯大兄嗣領這一份家業,纔可保家門內和氣長存,親情不失。我雖有這一份心意,但卻沒有這一份才情啊……”

太平公主於諸兄妹中最是年幼,對於長兄李弘的相關記憶更是變得非常陌生,加之心裡還在思忖四兄這番感慨究竟深意何在,因此只是落淚以對ꓹ 並不急於迴應。

李旦說完這些後,便也垂首不語ꓹ 似乎仍然沉浸在對往事的追緬中。

太平公主雖然一時間不能將四兄心境曲隱感悟通透ꓹ 但她此夜所以留宿大內ꓹ 本身也是有着自己的意圖ꓹ 因此再略作沉默後便又開口道:“時至今日,諸種追緬臆想ꓹ 俱已無補於事ꓹ 唯是負重而行。阿兄身位所在ꓹ 乃天加大任,天意如此ꓹ 人意何爲?順則爵祿厚給,悖則天人共棄!”

李旦聽到這話,眸底泛過一絲神采,但還是嘆息道:“言是如此,但人間情勢複雜,應用實在難以如此簡約。”

“阿兄已經做得很好了,譬如朝內狄仁傑之流,恃其資望而專其權術,不唯君命恭是,言則大臣風骨,實則悖於時宜。這也真是笑話了,此流若真強項能支社稷,天下何至於數年道沉?阿兄如今給其虛榮而挫其氣焰,授其高位而奪其實勢。說到底,天子之下、道之所行,豈二三之衆能專擅獨持!”

講到狄仁傑,太平公主同樣怨念不淺,銓選之前,她巧計構陷一把,本以爲可以恃此稍作脅迫,但卻沒想到狄仁傑那麼決絕,直將兒子遣回鄉里。銓選過程中,更是罔顧太平公主幾番遞訊,讓太平公主在這一輪的銓選中所獲寥寥。

對狄仁傑的有效制衡與架空,也是李旦近日來少有的得意手筆,聽到太平公主言及此事,他也忍不住露出一絲微笑:“狄某人或是腹計深刻,但既食祿料,但自然也需要維持大體、恪守本分,制此不難。唯是時流幾人,不守於皇命之內,私計於邪情之中,這纔是將要害世的大患啊!”

太平公主聽到這話,眉眼間自有幾分不自然,轉眸之間稍作掩飾,又說道:“方纔遞言幾句,不唯只是寬慰阿兄,言中表意,已經有計略蘊在當中了。”

李旦聽到這話,稍作沉吟回想,但還是有些不解的看了一眼自家妹子。

太平公主突然掩面悲聲,離席作拜道:“我眼下所哭,不以聖人元妹,唯以忠烈遺孀,叩請天恩垂延,予我死國亡夫以正名!”

李旦見太平公主如此作態,慌忙起身下堂去攙扶,並嘆聲道:“兄妹之間,何事不能從容細言?太平你陡作此態,實在讓我情面難堪!”

太平公主擡起頭來,已是淚眼朦朧,但眼中精光卻難遮掩,她泣聲道:“我與阿兄,份是至親,凡事可以直訴當面。但對世人而言,宸居高不可攀,生人懷此悲痛者,幾者能叩訴闕前?革命以來,強臣權術遮蔽朝情,君心仁義於此亦難長作伸展,陰雲盤桓不散,霽光不能普照人間,阿兄因此困擾,人間又何嘗不是如此?”

李旦聽到這裡,心中已經有了幾分明悟,只是一時間思路還不夠清晰。

太平公主歸席之後,擦去眼角淚痕,並又繼續說道:“天下凡所人事,何者不在皇命覆下?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更無分人間還是黃泉。隋世所以失道,唐家所以興業,萬衆所悖所趨,只是表象,掇皮論真,取捨決於幾家之內而已!阿兄如今大器在擁,所待唯是善用,方今還只用於人間,所恤少及黃泉忠骨,但能極於此用,又何懼區區私恩典賣?”

李旦聽到這話,真有一種醍醐灌頂一般的頓悟,不僅僅在於太平公主所諫言此事,更在於這一番話讓他意識到自己所擁有的這一份權力是怎樣的強大,不啻於給他打開了一個新的天地。

其實神都革命以來,有關於武週一朝前後冤案的清查、翻案,論聲一直都有,且一些冤案也已經得到了翻轉處理,但整體上進展並不算大。

畢竟革命以來,朝情本就混亂不定。掌權者諸如李昭德、狄仁傑等,本身也都是武週一朝的舊臣,對於皇太后仍然不失恭敬,講究一個相對平緩的過渡。

皇帝在這一過程中,存在感其實並沒有太高,甚至長達半年之久都是尷尬的監國皇嗣,其個人意志也得不到充分的重視與體現。更何況李旦當時整個人都長期處於一種無所適從的發懵狀態,本身就沒有一個明確的思路與規劃。

去年上半年,皇帝正式登基履極,存在感才逐漸強烈起來,再加上李昭德被架空出朝堂,初步品嚐到權力任使的滋味。

但這時候,行臺也已經分設,雍王劃地自重,與朝廷貌合神離。李旦心憂於此,自然更加專注於對當下朝情的掌控與調整,更沒有閒餘的精力去關注亡者事情。

所以一直到目前爲止,朝廷都沒有大規模的封犒忠烈的行爲。而李旦本人對此認識度也不夠高,覺得此類事情大可以延後去做,非是迫在眉睫。

但得到太平公主這一番提醒,李旦才意識到自己這番認知纔是大大的謬誤,甚至於眼下所感過半困擾都是因此而生!

雍王劃地自重,將陝西道人物圈爲私己,欺世盜名,巧媚惑世,將皇命恩威隔絕在潼關以東。李旦雖然滿心憤慨,但又自覺無計可施。可在得到太平公主這番提醒後,李旦才意識到自己非是無計,只是還沒有將手中權力應用到極致。

雍王巧媚世道,專惑西京士民,只是小道而已。而那些真正爲國捐軀的忠烈之士,他們的哀榮封犒則就必須出於朝廷!

李旦羞惱於雍王一番擾鬧,將他抹黑成爲一個刻薄寡恩之主,可如果朝廷能夠高規格的封獎追授那些忠烈之士,這樣的指摘自然不攻自破,而且還能招引一大批勇於爲國捐身效力的忠烈之後!

正如太平公主所言,社稷所安,天子與世族共天下,諸大族人心相悖、豈區區娼妓走賈之躁鬧所能爭?

“唉,我真是一葉障目、一葉障目啊!昭德等權奸孽流,強拘皇權於方寸之內,遮蔽天聽,使我不見道之所行的根本,人人該殺!”

想到這裡,李旦自是滿懷憤懣,既羞慚於自己的後知後覺,又惱恨於李昭德等刻意淡化如此重要的一樁事務,讓他做起事來舉步維艱,全無頭緒。

嘴裡一邊這麼說着,李旦一邊起身對太平公主長施一禮,並感慨道:“政事堂充位諸衆,凡所謀國議論,竟不及我賢妹一人!未來內外姦情肅然,家國復歸安穩,太平之功偉甚!”

太平公主見狀後連忙避席而起,並作謙言道:“阿兄如此盛讚,我實在愧於領受。閒庭婦人,有何膽略敢於暢想國計,只是傷感身世、私情難捨,頻訪知者,將一點私情付以大義之說……”

李旦聞言後笑容更濃,更上前親切道:“如此一點家事,直言即可,何必久爲傷神?但我阿妹能雅採賢遺壯論,誠是可喜!何人進此大氣方略,這樣的令才之士,我既知之,豈能再置野中!”

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025 不如降黃巢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193 太平托子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161 宰相薦才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281 牡丹花下死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006 人盡敵國0013 王的起居日常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078 死而無憾0240 少陵原逢故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274 只待神都制命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080 豬狗之才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363 新的班底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202 大唐帶貨王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006 人盡敵國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295 無妄之災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096 勇宦楊思勖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059 生人探幽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54 宰相入刑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281 牡丹花下死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011 仁智院家人們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096 勇宦楊思勖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350 艱難皇嗣0078 死而無憾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
0659 不事二主,死爲唐魂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162 板蕩識誠臣,入死不自知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955 聖人萬勝,長安沸騰0025 不如降黃巢1051 天要絕者,有疏無漏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981 相性相合,豢狼察惡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819 西康善土,地上佛國0963 妄論封禪,臨淄密謀0193 太平托子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0829 千古義宦,再造之恩0161 宰相薦才0731 諸邊備甲,以待上元0983 暗潮涌動,禍福自度0409 巨財將入,可議封禪0322 大事化小,耳目鋪陳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603 因墾爲功,量田授勳0228 平康坊聲色迎王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281 牡丹花下死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006 人盡敵國0013 王的起居日常0650 節操仍有,往者非樂0633 社稷之喜,君王之憂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916 欽陵梟雄,不可小覷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502 輕殺大將,軍心難定0078 死而無憾0240 少陵原逢故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1047 奪河據蜀,進退有據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968 滿城珍寶,聚此一戶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274 只待神都制命0620 仁願獻計,統攝諸胡0170 神都世情(鼠年吉祥!)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885 邪緣不斷,和親不成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678 狄公顯貴,家宅不寧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080 豬狗之才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855 天不棄我,君不棄我0363 新的班底0581 諸胡羣聚,京觀駭人0202 大唐帶貨王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006 人盡敵國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987 外苑置業,夫妻同心0377 整頓府事,潁川忍讓0979 新朝修律,當世準則0295 無妄之災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496 五子登門,前倨後恭0312 本錢自收,一本萬利0096 勇宦楊思勖0457 強卒入坊,魏王伏誅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059 生人探幽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537 惡貫滿盈,附郭京城0154 宰相入刑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763 國之武庫,藏惡納奸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281 牡丹花下死0940 功成此役,揚威此役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627 常之悍勇,欽陵遁走0303 當街殺奴,鞭刑酷吏0687 九曲爲聘,吐蕃略土1037 大局爲重,戰不如降0011 仁智院家人們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096 勇宦楊思勖0594 百年血淚,聚此一嶺0350 艱難皇嗣0078 死而無憾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